打印

【张怀群】《回中诗选》描写泾川西王母祖庙遗产﹙西王母祖祠圣地泾川12﹚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张怀群】《回中诗选》描写泾川西王母祖庙遗产﹙西王母祖祠圣地泾川12﹚

1992年8月16日,是重修西王母祖庙泾川回山王母宫破土庆典之日.《回中诗选》的编印工作,即日完成。
    泾川古称回中,西王母发祥地。泾川回山,西王母之山。由于博大精深的西王母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西王母古部族时代存在于中国传说时代的五帝时代,故回中是一个诱发诗人灵感的地方,回中是一部源源不断出诗的立体的活页诗集。自从中国有了文字,有了诗歌,便有了吟咏回中和西王母的诗。无论是帝王将相、学者大德,或者是现代科学家、各界名流、布衣学子,每一个来过回中的人,都是不能自己的诗人,每个人 胸中无不诗意澎湃。有的人即兴口占,有的人即景挥笔,而大多数则因行色匆匆欲写未写,或许将终生酝酿在胸的回中诗带进了黄土地。但每一个人留下的行踪即诗踪,每一个来过回中的人本身就是一首诗,一道诗题,因回中和西王母的存在而触动,将诗意升华成了回中大地上的历史现实景观;其诗的丰富营养,美化着回中的灵山秀水,把地处关中与陇中之间的泾川这块黄土地喂养得灵气浩浩,生机勃勃。使回中成为天上神仙、人间凡人、海内海外、古人今人刮目相看、常看常新的诗的富矿,诗的宝地。
    在古今存留的千百万首诗组成的诗海中遨游,但见古风萧萧,诗浪汹汹。蓦然,阮共、回中、安定、泾州等泾川古名,依次出现于题句意境,如远洋上驶来“回中”号航船,情深意切地向泾川人致意。不仅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吟咏泾川之作,汉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的《上之回》更以回中作为篇名,李白、李贺、陆游、汤显祖、简文帝、沈イ全期、卢照邻等历代大家都以回中作为《上之回》之诗眼,欣然命笔,留下千古篇章。而杜甫、柳宗元、李商隐、王昌龄、张籍、温庭筠、王安石、李梦阳、谭嗣同、于右任的回中诗作和《全唐诗》内的胡曾的《回中》诗,则成了回中的“史诗”,成了价值连城的诗的“文物”。
    历代大家是否亲临回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诗心诗意飘到了回中,回中成了一种象征,回中使他们诗兴大发。我们常说爱故土、爱祖国,实际是指对故土、对祖国的感情,这种感情便是诗心诗意的结晶。正如许多人终生未去过北京,但他的思绪却无时不飘至北京的角角落落。这种诗意的想象,比亲临其地更为美好。
    历代大家、名人写回中之诗,或许不是其代表作,但却全部是回中这本诗集中的代表作、成名作。可以说,是历代大家名人的诗作为回中无止境地增辉添彩,也是回中的自然人文景观使大家名人魂牵梦绕,促进了大家名人诗的不朽建筑的构造。与回中有关的题句片言,如一页页诗意的砖瓦,一旦砌在每座诗人名人诗意的建筑物上,就显得不同寻常,缺一不可,光彩夺目,成为永恒。如此说来,诗所表现的世界没有严格的疆域区划,直接间接写回中的诗,写包括泾川在内的广大地面上的自然人文现象的诗,我们统统可以当作写回中的诗来读。而有的大家远在他乡写成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只要其诗的意境、意象与泾川水土和泾川水土养育过的人有关,我们也认为是写回中的诗。
    诗选收录的诗,上至《诗经》中的咏回中之作,下至当代未及而立之年的回中后裔们的习作,时间跨度二千五百多年,经春秋战国、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共有一百四十三位诗人写回中的诗二百零二首,写西王母的诗四十三首,这仅仅是咏回中咏西王母诗作中的一部分。这一百四十三位诗人中,泾川人不足二十位。对于当代泾川人来说,是外地诗人以惊世才华赋予泾川和西王母以诗情画意,回中诗当是泾川人走向明天的力量源泉之一。
    《回中诗选》所收之诗,以庞大的内容、精深的内涵论证着泾川是西王母发祥地,故本书附录了西王母发祥地导游的简介文字,目的是让回中诗永久地为西王母发祥地做历史的论证,让泾川的真实景观永久地为回中诗做现实的注释,让全中国全世界尽快的了解泾川、认识泾川,也为了泾川尽快走向全中国全世界。
    近年,台湾同胞中的西王母信徒,千方百计在大陆寻根访祖,他们考察了由中国道教协会论证的山东泰山王母池、新疆天山天池及泾川回山王母宫遗址后认为,泾川是西王母发祥地,泾川回山上的王母宫是祖庙所在。此讯传回宝岛,反响强烈。台湾同胞纷纷来泾川朝拜西王母,一个共敬一个祖先的寻根谒祖活动,一下子把海峡两岸人民的心紧紧地联在一起。西王母成了和平的象征,团圆的象征。西王母在泾川回山留下的珍贵遗产,成了促进两岸统一的载体。回中诗不仅是遗产的血肉,也是载体的魂灵与双翼。
编《回中诗选》,还有一种意义,即有史以来在民间口头流传、劳动人民创作的泾川民间文学,近年已做了全面搜集,编印成了《泾川民间故事》。《回中诗选》则是把有文字书籍以来所产生的吟咏回中的诗做了全面搜集后而选编的。一本是劳动人民创作的口头文学,一本是诗人名人创作的文人文学,但愿两本书相辅相成,异曲同工,成为考证泾川、研究泾川、开发泾川的向导和史料。
    当欧亚大陆侨的支线宝中铁路的火车汽笛与回山晓钟唱和时,当重新矗立的汉代泾川回山王母宫的琉璃瓦生发出的王母之光,与故宫、孔府、布达拉宫、塔尔寺、敦煌、秦兵马俑闪烁的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相映成辉时,《回中诗选》的容量已远非今日了。惟愿有人天天为回中、回山写诗,做回中诗和诗选编辑的批评。一年一度,春华秋实,让《回中诗选》一本又一本的编下去,在走向诗意的成熟中自我完善,在走向2000年的征途中一路高歌。让回中、西王母发祥地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振兴的辉煌同在。
                     1992年7月7日于泾川县文化馆


发表《回中诗选》1992年8月/《泾州之秘》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

[ 本帖最后由 张怀群 于 2010-4-9 17:21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