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清)杜文澜 辑:古谣谚(一百卷)

楼主未传上 代楼主上传~

TOP

【内容简介】辑录古代民谣和谚语的专书。清代杜文澜辑。全书100卷﹐其中正文85卷﹐附录14卷﹐集说1卷。书前有刘毓崧在咸丰辛酉年(1861)写的序。

《古谣谚》把大量古籍中保存的上古至明代的谣谚汇编成集﹐在宋代以来同类书中堪称集大成之作。书中的谚语主要是关於农事活动﹑气象占验﹑地方风土﹐以及各种社会生活经验等的作品。所收的一部分谚语和大部分民谣﹐都直接与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包括农民起义)有关﹐或是赞美颂扬﹐或是讽刺揭露。童谣则多为预言或直接揭示某些朝代的兴亡﹑歷史人物的成败﹐以及社会战乱﹑自然灾变的前兆或验证等等。

《古谣谚》辑录古代谣谚﹐以作品初作之时是否发乎语言为主要标准。对於歌谣﹐它根据古代有徒歌与合乐的分别﹐只收属於徒歌的谣﹐对於谚语﹐它兼收“彦士典雅之词”和“传世通行之说”。

《古谣谚》全书所收作品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量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流传的百姓﹑郡民﹑时人﹐以及各种劳动者和少数民族的作品﹐这类作品属於民间文学的范围﹐它们具有较重要的价值。如《春秋左氏传》所引讽刺败军之将华元的《守城者讴》﹐《续汉书?五行志》所引《顺帝末京都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海防辑要》所引《漳人为俞大猷戚继光语》(“俞龙戚虎﹐杀贼如土”)﹐《辍耕录》所引《至正丙申松江民间谣》(“满城都是火”)等。另一类是古代帝王﹑名臣﹑文人﹑僧道等个人的创作﹐还有一些依託於古人和传说中的鬼神等的作品(这些依託的作品编入附录)。如《穆天子传》所载穆天子与西王母相互赠答的谣﹐《论语?微子》所载《楚狂接舆歌》﹐《战国策》所载《荆轲易水歌》﹐《史记?高祖本纪》所载刘邦的《大风歌》﹐《明史?方孝孺传》所载方孝孺的《绝命词》等。这一类作品不是民间文学﹐它们的思想倾向和精华与糟粕存在的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的。

《古谣谚》在作品正文之外兼收异文(列於附註)。对於每一作品产生﹑流传的原委﹐原书引用时有关的上下文﹐以及某些作品“应验”情况等﹐一一予以叙录﹐或加以考辨。如关於明末李自成起义民谣各种异文产生和传播的经过﹐两广瑶族反对官府谣有关的地理情况﹐苏州民众颂扬清官况钟的始末﹐汉末荧惑星降为小儿传出童谣的情形﹐《芝麻谚》有关的民俗观念等等﹐都有所记载﹐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资料。

刘毓崧为本书写的序言﹐关於谣谚颇有一些精闢见解。《古谣谚》“凡例”17则﹐论述了古代谣谚的本义﹐分析了古籍中谣谚的种种名称和创作时的复杂情况﹐确立了比较严格的辑录标准和编选原则。其中一些分析和论述对於瞭解古代谣谚面貌具有参考价值。该书第一百卷集中了古人关於谣谚的论述80多则﹐其内容涉及谣谚的定义﹑特点﹑谣谚的科学价值和政治作用﹑古代关於採风的记述﹐以及统治阶级对歌谣的诋譭等等﹐是歌谣谚语研究的重要资料。

《古谣谚》中的作品按照所採书籍的性质﹐依经﹑史﹑子﹑集先後为序﹐因而时常割裂和颠倒某些谣谚在歷史上出现的顺序﹐也给读者使用该书造成某些不便。另外﹐辑录者对於宋元以来戏曲﹑小说中的大量谣谚不加辑录﹐对作品中的迷信思想不予评论﹐还称农民起义为“贼寇”等﹐这都反映了他的阶级立场和思想局限。

《古谣谚》原刻为曼陀罗华阁丛书本﹐1958年中华书局据原刻本出版了周绍良校点的排印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