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长江非遗学社暑假调查

引用:
原帖由 太阳鸟 于 2012-8-18 08:21 发表
最近的几个月我一直在思考,  地方剧种如此岌岌可危的状态究竟还能撑多久?
如果我们的调查面对这样的现状却不去应对这样的问题,事实上就不能有所收获。
然而,  如此沉重又艰难的话题,  大学生实在是无力承担, 因此 ...
我暑期的项目是傩戏,其实说实话就我们恩施地区而言,真正傩戏的市场又有多大?或者五大剧种,南、堂、灯、傩、柳,当代人基本很少有人知道,甚至可以说80、90这一代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地方戏。

所以做这方面调查切入点一定不是去为了推广这个剧种,且把它看成一种遗留物,所以传承人见到我们年轻人会讲这个传承如何如何有难度,经济上如何没有保障,这些都很正常,我们不必去思考那么多现实的问题。对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而言,我们能呈现出来这个文化事项的整体内容和文化特质出来就相当足够了!~

但是我也不反对那位同学有创业精神,能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剧种应该如何生存,但一定要把这两类调查区分开,我们的指向是什么?如果大家觉得纯学术调查研究没有意义,那么只好做应用研究,如果觉得研究对象无法为你的应用研究服务,那只好换目标了,比如做食物、服饰。。。但是所谓的去选择比较有市场的研究对象根本是没有意义的,有市场的民俗事项根本不用我们去研究应该如何传承得最好,文化实践者自己最有发言权,他们的实践最有意义。而反倒是那些岌岌可危的遗留物非常值得我们去把它呈现出来,并以此为契机进行研究。当然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学术政治,可以是艺术学的,可以是人类学的,可以是民间文艺学的,因此事在人为,如果我们在路上,就应该清醒我们走的是什么路,这条路是否是你想走下去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