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返乡大调查:走在精神的乡间小路上

我们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理解,或许应该换一种思考的方式。中国人自古重视过去对于现在和未来的借鉴意义。如果说文化(宏观)在某种程度上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话,那我们过去的文化就是现在和未来“人的身份”的一种集体认同。返乡大调查,不仅仅是一个民俗的调查,我觉得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对自身文化身份的一种寻找和肯定——或许这也是我们获得一种安定感、一种幸福感的最好的方式。特别是现在随着城市、城市圈、城市群的发展,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民族的东西也都渐渐“被城市化”了,我们回到乡间,我们再也看不到小河流水中的小鱼小虾,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一望无际的自由的原野,而代之以高楼大厦。我记得台湾有一位社会学家,也是一位有名的诗人,他同时也研究城市文化,记得他的名字叫石计生(台湾吴中大学教授),他在一次讲座中讲到,城市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迷惑,对我们所拥有的记忆进行了颠覆,把我们过去的东西全部换成了千篇一律的城市因素。城市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精神的毁灭。自觉去关注民俗、关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这一代应有的一种责任担当。希望协会里每一年都会有很多会员自发组织、自发关注家乡的文化,关注家乡在城镇化中的一些从我们的高楼大厦的阴影里流逝的传统,这些传统不仅仅是以我们旁观者来看的一种传统,而是在我们记忆深处的我们自身的一种“标签”。

[ 本帖最后由 川之畔 于 2011-3-27 13:37 编辑 ]

TOP

回复 8# 的帖子

邹艳妮你的问题很好!我所说的“城市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精神的毁灭”,在这里面,我要对两个概念进行再解释,一个是“城市”,一个是“精神”,“城市”,中国古代就有城市,因为这个概念的使用有泛化的趋势,但是中国古代的城市,并非现代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我们现代城市的发展,给我们中国人带来的冲击,用“毁灭”两个字来形容,或许是过了些,但是还是合乎情理的,这一点,上个世纪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已经认识到现代城市的发展对我们过去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有很大的“毁灭”。一个是“精神”的内涵还要再小一些,因为长久以来,中国人长久沉浸在传统农业文化之中,文化上,我们更多的是打上了“传统农业”的标签。那现代城市的全球化、趋向化、千篇一律化,使得我们越来越感觉不到我们过去文化的影子,正是基于此种考虑,才会说,城市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精神的毁灭。当然,城市的出现,也出现了都市的民俗,只要有人,只要有文化,就会有民俗,新的民俗的出现,当然是合理的,完全生活在这种城市里的人,也会完全接受它,但是对于那些从传统中走过来的——正好是处在这个新旧交替文化转型期的人们来说,那将是一个失却精神的痛苦期。

TOP

回复 11# 的帖子

欢迎刘清春加入讨论!其实不管是“城市批判”,还是“城市赞同”,我认为都没有错。只是我们所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罢了。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我们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不能走极端。我们既要有记忆过去的责任,也要有接受当下和未来的勇气和信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