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西游记》第八回大义与精解

《西游记》第八回大义与精解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小说从这里开始进入劝修西方极乐世界的主题。佛门常讲:“人生难得,佛法难闻”。要理解这八个字并不简单。首先应当明白人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另外要了解人类文化又是如何产生的,还要观察文化产生的条件对文化倾向的影响,最后还要注意文化倾向对人格发展影响等等。人类产生的问题最复杂,虽然科学体系里有达尔文的进化论,但进化论不足为信。原因在于其对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还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仅从物质的层面来定论精神的变化过程显然是异想天开的表现。关于人类产生的说法其实还是不少的,比如有些西方宗教认为人是万能的上帝创造的。当然万能上帝造人也不足为信,因为上帝创造的人往往不信创造他的神,这样就显然让“万能”二个字非常荒唐。如果不是万能的上帝竟能造出具有万能潜质的人,这就更荒唐了。况且,对不信万能创造者的人还要进行末日审判,这又显得上帝既无能又毫无仁慈可言,这又如何让信他的人产生仰止之心呢?既便是人间父母也不会对不听话的儿女进行末日宣判吧!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产生的问题显然要远远高明于西方文化,其中最本质的一条是“天人合一”的定论。只是这句话还是被一些不了解传统的人误解,其实“天”代表道,“人”代表众生。用现代人容易理解一点的话来讲就是“道有好生之德”,即一切现象与道理圆满合而为一。这一条定论不论到哪个年代,也不论科学发展到哪一阶段,都是绝对正确的。当然天人合一理论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可以衍化出解脱的方法,只是太少的人关注生死的问题。道家把天人合一变化成“我在道中,道在我中,我即是道,道即是我。”如老子讲:“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佛家文化的传入,给国人的理性带来了进一步的提升。“万法平等,生佛一体。”万法平等指一切事物皆有见闻觉知,生佛一体指众生本来成佛。比如,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说法:“生是决定生,去是实不去。”这都是对天人合一真相的最完美诠释,使人们真正跳出了比量境,体会现量境的博大精深。
“文化”二字,汉字的本身就蕴涵了文化的本义。文,丶一乂,丶者心也;人心之三点代表三心二意,即心意识三种作用。一者道也;乂即交而生者;因此文,指心与道之交生者,所谓“以文载道”之意。化,从甲骨文看,是二个人字相倒而放,是阴阳消长之义,与后来道家的太极图理义相同。比喻此消彼长,道所化也。简而言之,人与自然环境交流的经验总结称之为文化,文化的倾向受人的生存方式和自然环境的条件影响。人的生存方式又受到生理状况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又有很大差别,甚至同一地区、同一种族的人对生存方式的要求也不一样。传统文化对这些研究非常精微,道家最后得出太极图,总结出宇宙人生的七大规律,达到人类文化的顶峰。现代文化虽然看上去五花八门,甚似大有超越祖宗之相状,其实完全不能同日而语,差距悬殊。这些文化上的差异用佛家的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即众生依共业和别业而选择不同的生活态度。由于人类的寿命相当短暂,因此每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遇到的文化总量是非常有限的。又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每一个人在其所遇到的文化中都必然地进行取舍并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就是人生观。广义上看,从人生观而建立的行为总则就是信仰的真实内涵。从这种意义上看,人人都是有信仰的,只是信仰的坚定程度不同罢了。由此可以理解经典的重要性,经典使得人类在有限的生命形式下获得无限的智慧成为可能。古人总结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没有一番深刻思索的人生体验是很难说出如此精妙的铭言的。读一读经典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品质,这就是自古之来,国人尊重经典教育的原因。
文化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常提及的善恶问题是从因果原理来观察和定性的。如果总是事与愿违的方法就是恶法;总是事事如意的方法就是善法。如果短期因果看似乎是善的,长期因果上看是恶的,也应当归于恶法之中。人类至今所有的文化中,真正能获得事事皆善这样完美结果的,称之为真理,或者称大道之理。经过数千年的人类文化沉淀,中华传统的佛道儒三家文化是人类最值得珍惜的文化典范。根据不同人的根器和素质,都可以在这三家文化里找到自己的信念支点和奋斗大方向。从文化属性和功德看,儒是成人道之法要,道是超越人道之总则,佛是尽善尽美的生活艺术,因此对佛家文化的定位和评价自然就会高于其它文化。这是因为佛文化以法性为究竟,法性是一切万法的本性,即一切事物的理性,因此是遍法界虚空界之善。道家文化是大善,在三界之中,六道之内,没有比道家文化更善的。佛与道的区别有点像有原点和无原点的区别,佛家是有原点又无原点,道家是有原点。儒家与道家的区别有点像有坐标和无坐标之区别,儒家有坐标,道家无坐标。因此,虽然说三教合一,就像现在的教育体制一样,有小学,中学和大学之分。从整体看,是平等的,但也是有阶段性的。现在学人道的儒家文化已经基本失传了,读懂以三家文化为背景的《西游记》也就相当有难度了。不过,《西游记》的作者,为了让炎黄子孙都能听闻人生最高艺术境界的佛法,写此百回小说。以小说文体讲述众生释厄的原理和方法,足见其是一个以慈悲为怀,以方便为门的教育艺术家。

我佛造经传极乐,小说里讲述的西方释迦牟尼佛造经劝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游记》对佛法的理解非常地道,这里用“我佛”而不是他佛。佛是众生个个共有的慈悲佛性,没有彼此之分。纵观世界种种文化,真正没有迷信、不搞拜神教、不搞拜人教的文化,还真正罕见,佛家文化是在这方面做得最彻底的。悉达多太子觉悟之后,换名为释迦牟尼佛,以他成就的功德替换掉世俗的名称,让称颂他的人,理解他成佛的本质。释迦牟尼的意思是寂静能仁,即众生自性寂静、如如不动,而且能随心应量,普利一切众生。造经不是建立说教,而是画一张通往宇宙人生真相的导游图,给有缘读到佛法经典的人提供往生西方的机会,把握生活的艺术。很多人一听“佛”字,就像谈虎色变一般,不堪入耳,其实这是他自身的无知所造成的一种文化偏执习性。
观音奉旨上长安,观世音菩萨乃阿弥陀佛的补处菩萨,有能力在尽虚空遍法界里度众生往生西方。前面曾解释观世音菩萨代表的修行方法,这个方法在《首楞严经》里被佛称之为十方诸佛成佛的第一法门,一切诸佛无不是依此法而得成佛。往生西方是成佛标致性的结果,因此观世音菩萨的名称也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了,代表清净观察。长安,这其中的理趣非常浓厚,一般人都当成了西安和咸阳市了。其实,《西游记》的趣味正是在这看似平常的地方讲述着极不寻常的故事。如前回提到,“唐”字是庸俗的含义,这“唐朝”自然也就是依迷惑之心而变现出来的众生界。因为是变现的,不同众生的心中存在着不同的境界现象。比如,色盲人的境界没有色彩的完整性;盲人见不到世界上的五光十色,如此等等。虽然迷惑于尘世之中,轮回于六道之内,但是众生的佛性却是丝毫没有变动过,此义即长安也。佛法普度众生的大前提,正是众生个个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将这个德相显露出来,就叫成佛。找到众生长安之性德,就是度化众生的根本要义。《西游记》里代表这个理义的角色,就是唐僧,唐玄奘,依清净的观察自然是观察在变化之中不变之本性,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必然要找到唐僧的原理。玄奘,是自性玄妙而又广大之义。如果真正想求证长生不老,万化在心的不思议境界,首先也是返观自心,悟到不变的心性,这就叫看破红尘。当然看破红尘非看破,悟透三界方为真。在解悟的基础上,证悟不灭的真心,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奉旨,表面上看是奉释迦牟尼佛的旨意,其实释迦牟尼佛是代表佛性的大慈大悲,因此,经常在观世音菩萨的前面加上,大慈大悲的定语。大慈大悲的菩萨,就是有能力发现众生的善根,并令其发露出来,这就是《西游记》的原汁原味的故事。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暨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沓。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这一篇词,名《苏武慢》。

这首词写得太精彩了,足见吴承恩先生佛学功底颇深。这里讲出了禅净之关联。这些话来自净土祖师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估。
现在人确实对佛法的精要理解不深,因而往往自命不凡,竟然要修禅破关。可是,很多人不明禅机,只是到头来一无所得,大家都没有成就,自然世人对佛法就失去信心。没有了信心,佛法就等于不存在了。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参禅者多,悟道者少。因为很多人用磨砖作镜,积雪为粮的行法,误导了多少少年有志之人啊。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毛端之地可以吞没大海,芥子之空可以容纳须弥山,这个玄机谁能悟出悟透呢?金色头陀,释迦牟尼佛的头陀行弟子,大迦叶也。佛陀拈花,迦叶微笑,表示迦叶独自参得玄机,大彻大悟,洞彻十方。若悟到,则顿超十地三乘,圆满菩提可以分作十地阶段,次第成就;三乘,指小乘、菩提乘和佛乘;顿超乃成极果之谓。凝滞,指明心见性,一切动静二相,归于一相,如来实相。这自然转化了四生,乃众生的存在形式,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乃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可是,有谁修得真消息?绝想崖前,不思议处,佛家经常用的一个词“不可思议”理义甚深,指放下意识形态学的妄想。《西游记》里每过山岭往往有一些悬崖峭壁,即是指意识形态。无阴树下,破除五阴(色、受、想、行、识五阴)之正定,树,在佛家经常表示正定。无阴树,曾在一些证道的书中出现过,“无影树下公鸡叫”,比喻与境界打成一片,与一切众生合而为一,不分彼此之美妙境界。佛家有顽石点头的公案,就是这个境界。这里的无阴树是指佛家常提到的菩提树,即正定可以彻底真相。杜宇一声春晓,杜宇,来自一个典故,是一个开明国王,这里寓意开明,死后化作杜鹃。另外,杜鹃鸟,此语出自《阿弥陀经》 极乐世界有吉祥鸟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为使法音流布。一声,即不二之真性;春晓,即开悟。这里指真正听得自性妙音而开悟的状态。曹溪,乃禅宗别名;路险,对根器不足的众生来说,教外别传,以心印心这条路难度很大。鹫岭,灵鹫山,指当年释迦牟尼佛讲经的道场;云深,经义难思议,不容易领悟。此处故人音杳。曾经亲听释迦牟尼佛讲经的人现在上哪去找?暗示大善根的人现在非常难值难遇,现在讲就是真正能代表释迦牟尼佛传播佛法的人已经非常少见了。从这里看,吴承恩先生有发心将法脉传承下来,利益广大众生的心愿。千丈冰崖,犹如要登上千丈冰崖,一路湼槃法门,道之寒凉不是情欲之人能亲证的。五叶莲开,来自达摩祖师偈子,指禅宗的“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五叶是指伪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五个分支。古殿帘垂香袅,禅宗被称为佛法宗门,直指心性,心性即古殿。帘垂香袅,表示法脉仍有后继之才。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到那时,指云门禅师偈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识破源流,明心见性。便见龙王三宝。见性就是见自性三宝,觉、正、净;龙王是自性的代名词。《苏武慢》,恰恰有一首音乐,唱颂观世音菩萨,用的就是苏武牧羊的曲调;这里的词恰恰是说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的法趣,度生岂非牧羊之趣?

话表我佛如来,辞别了玉帝,回至雷音宝刹,但见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一个个都执着幢幡宝盖,异宝仙花,摆列在灵山仙境。婆罗双林之下接迎。如来驾住祥云,对众道:“我以甚深般苦,遍现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说罢,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大众见了,皈身礼拜。少顷间,聚庆云彩雾,登上品莲台,端然坐下。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合掌近前礼毕,问日:“闹天宫搅乱皤桃者,谁也?”如来道:“那厮乃花果山产的一妖猴,罪恶滔天,不可名状。概天神将,俱莫能降伏,虽二郎捉获。老君用火锻炼,亦莫能伤损。我去时,正在雷将中间,扬威耀武,卖弄精神,被我止住兵戈,问他来历。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筋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我与他打了个赌赛,他出不得我手,却将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压他在那里。五帝大开金阙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却方辞驾而回。” 大众听言喜悦,极口称扬。

     这是对灵鹫山释迦牟尼佛道场的描述,三千诸佛,一般是用十方诸佛。三千是小千,中千和大千世界的称谓。总量不是三千,而是千的三次方,也就是十亿,其实就是指无量诸佛。婆罗双林,就是后来称作菩提树的林。我以甚深般苦,遍现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
这里有模仿佛经里的味道,只是佛经里几乎没有如来驾祥云的说法,这都是文学处理的效果。甚深般苦,无上智慧,遍现三界,无处不在。根本性原,毕竟寂灭,一切法的本性,完全没有生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虚空也没有相,本来无一物。殄伏乖猴,一切佛法无非就是不起心不动念;将燥动之心息灭掉,还归寂灭性原而已。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这个事如果不了解,就会起无明,有无明就生三细长六粗,生死法从此开始,一切法相皆是这个道理。放舍利之光,舍利光,是救度众生之光;满空有白虹,白虹指佛的白毫智慧之光;如佛家常讲,白毫婉转五须弥,即在一切众生界常放光明。四十二道,指四十二品觉悟;南北通连,这里南北是《西游记》常常用到,南代表理性之光;北代表事法之相。因此通连,代表理事一如之道,与四十二品果位联系看,就非常微妙了。证果就是证明理与事一如之道。

谢罢,各分班而退,各执乃事,共乐天真。果然是:
瑞霭漫天竺,虹光拥世尊。西方称第一,无相法王门!常见玄猿献果,糜鹿衔花;青鸾舞,彩凤鸣;灵龟捧寿,仙鹤擒芝。安享净土袛园,受用龙宫法界。日日开花,时时果熟,习静归真,参禅果正。不灭不生,不增不减。烟霞缥缈随来往,寒暑无侵不记年。
诗曰:去来自在任优游,也无恐怖也无愁。极乐场中俱坦荡,大千之处没春秋。

这段描写太精彩了,佛法的精妙显露出来了。前面讲了修行的宗旨,一路返观自性功德。西方称第一,无相法王门!这里讲结果,西方是修行的终点,西方的本义是无相法王门。无相法门怎么会有玄猿献果,糜鹿衔花等等景象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不然。无相是无不相,即没有任何执着于相的心意识,以清净心正受一切万法。玄猿,真心也;糜鹿,真相也;很妙,是碎点斑纹的鹿,与真相的理趣完全相应。青鸾舞,彩凤鸣;鸾凤指阴阳也,交生万法。灵龟捧寿,仙鹤擒芝。长寿与灵宝共存,所谓福至心灵。安享净土袛园,受用龙宫法界。袛园,指袛园精舍,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地方,比喻心地光明常生智慧,龙宫法界,指性地风光,这里是智与境相应。日日开花,时时果熟,习静归真,参禅果正。不灭不生,不增不减。花果都不生不灭,所谓常、乐、我、净。烟霞缥缈随来往,寒暑无侵不记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自在自如之妙乐。去来自在任优游,也无恐怖也无愁。对应于我们的现实世界而言,西方的现实世界生活的很惬意,我们这里种种压力和恐怖,常常为生活而忧愁。极乐场中俱坦荡,大千之处没春秋。我们这里人因为心底有私,没有办法坦荡,社会因此还有法律名词叫隐私;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地正大光明,唯一的心愿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还有什么不能坦荡的呢?更是因为心地光明,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光明的境界,心境一如,自然也是常境了。境界随心,时空好象可以随意变动一样,即是超越时空了。

佛祖居于灵山大雷音宝刹之间,一日,唤聚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宝盆,具设百样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法等享此盂兰盆会,如何?”概众一个个合掌,礼佛三匝领会。如来却将宝盆中花果品物,着阿傩捧走,着迦叶布散。大众感激。各献诗伸谢。

注意这里的顺序,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因此前面三个的名词应当是分别代表自性三宝,觉、正、净,后面才是行门,也正好是三个,也分别代表觉正净。这段小说和前面一样,小说效果明显,和真实情况有相当差距。极乐世界一日等于人间一劫。这里数日才半千年,明显是小说的安排。另外,如果是灵鹫山,时间和人间一样。如果是西天极乐世界,则世界里又没有阿罗、揭谛、比丘僧、尼等众,因此这里的理趣是佛教清净世界,比丘僧尼是指其清净与佛性相契之功德。其实,阿罗、揭谛在佛家也没有这样的称谓,从音声类似分析,应当是正和净。盂兰盆会是这段故事的主题,但写法上戏剧化成分太多。
据《盂兰盆经》所载,佛弟子目连以天眼通见其母堕在饿鬼道,皮骨相连,日夜苦闷相续;目连见已,以钵盛饭,往饷其母,然其母以恶业受报之故,饭食皆变为火炎。目连为拯救其母脱离此苦,乃向佛陀请示解救之法。佛陀遂指示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印度雨季期间,僧众结夏安居三个月,此日乃安居结束之日),以百味饮食置于盂兰盆中以供养三宝,能蒙无量功德,得救七世父母。《盂兰盆经》:‘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供养,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顺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因为佛教视一切众生为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自然普度众生也就是盂兰盆会的内容。这样也就自然与观音菩萨来长安找唐僧联系上了。

福诗曰:
福圣光耀性尊前,福纳弥深远更绵。福德无疆同地久,福缘有庆与天连。福田广种年年盛,福海洪深岁岁坚。福满乾坤多福荫,福增无量永周全。
禄诗曰:
禄重如山彩凤鸣,禄随时泰视长庚。禄添万斛身康健,禄享千钟也太平。禄俸齐天还永固,禄名似海更澄清。禄思远继多瞻仰,禄爵无边万国荣。
寿诗曰:
寿星献彩对如来.寿域光华自此开。寿果满盘生瑞霭,寿花新采插莲台。寿诗清雅多奇妙,寿曲调音按美才。寿命延长同日月,寿如山海更悠哉。

这里指出佛乃真正众生福禄寿的本源,是一切众生的福祉。世俗之人一生追求这三件事,当然也有人一生毫无追求,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甚至选择自杀。其实自杀者哪里知道生死只是对他人而言的,对自己而言是没有生死的,只是从一个梦境转到另一个梦境一样。如果用心不良,习惯不善,则不论是哪个梦境都是苦不堪言的。佛说自杀是最苦的而且欠债更多,苦难会有增无减,希望世人永远不会选择自杀来解决问题。真正看破生死的人,更是不会选择自杀的。远离痛苦就是福禄寿的问题,这里把人生能得到最好的福禄寿各用八个方面来归纳,都是彻底解决问题的结果,给世人做个参考真是一种警世劝善文。福,心灵也;禄,心境也;寿,时空效应也。
福圣光耀性尊前,这是最本质的一句,所谓福至心灵,真正的福来自本性,不需要丝毫的造作,不向外寻。福纳弥深远更绵。福深远而又绵绵不断。这个一般人很理解其中的意味,什么叫深呢?从根性里自发而有的快乐,不需要任何条件的快乐。比如世人的快乐借助与物质,且一一对应;眼、耳、鼻、舌、身、识六根不会协同作用,快乐不连绵,有一下无一下的,高潮过后总是低迷。圣境的快乐婉转式的,从不间断,高潮不断且丰富多彩。福德无疆同地久,享福的同时还积德,这个世间没有,世人享乐必然造业。原因是世人用识转,不是根生的。识转必然从生转向克,乐极必生悲。圣人的福无为而乐的,从生到生,所谓生生不已,自然是无疆了。福缘有庆与天连,福的属性是全维的,这个也不好理解。世俗之人只关注三维空间,三维以上的快乐一无所知了,全维的快乐更是无从想象。福田广种年年盛,无为之乐不间断,因此年年盛;福田与性德相应,因此广大性海皆是福。福海洪深岁岁坚。性海洪福不可坏故,坚如金刚。世俗之福乍尝则止,体无实处,受用不外乎色受想行识五阴。福满乾坤多福荫,圣福甚真,遍满虚空法界,重重无尽,自然福荫无穷。福增无量永周全。真实不坏,故无量且周全。世间福享一分则少一分,阴识变转故,不周不全,只对一境,偏执一法。另外,世间的福报往往留有后患,这也是不周全的最重要表现。比如,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世人没有办法在享福的时候不留祸根,因此有“福祸二相依”的警世恒言。
禄重如山彩凤鸣,禄厚重不可动摇且丰富多彩;禄随时泰视长庚,不随时间变化,一有永有,永不缺失。禄添万斛身康健,享这些福时身体会更加康健,世人的福一享往往会生病。禄享千钟也太平,享福还会利益他人,这个不可思议;因为众生与佛同一体性故,真实多一分,虚妄少一分。自心净,阴阳平衡,可以增加平衡的力量,所以,佛家常常用念圣号的方法来为世界祈福。禄俸齐天还永固,福遍一切时空,从不减损。禄名似海更澄清。名相似海广大而又澄清,不是世人的小名小利迷惑之禄。禄思远继多瞻仰,思者容也;真实的福禄是永远值得归心的。禄爵无边万国荣。爵者位也,一尊无边尊,一荣俱荣。
寿星献彩对如来,星者光也,性命之光随缘献彩来去自如;世间人生死苦不堪言难以自如应对。寿域光华自此开。能够自在随缘则光明无量,功德无边。寿果满盘生瑞霭,果德是圆满的瑞祥的。寿花新采插莲台。花开见佛悟无生,这是真心的真实状况,一切皆是清净相,生灭一如。寿诗清雅多奇妙,真正的寿命要与心悦神逸相对应,如果活着就是坐吃等死,这样的寿命又有什么意义呢?佛法教众生如何过最高级的诗情画意的生活,岂不妙岂?寿曲调音按美才。现代人常讲生命之歌,要么是悲伤的,要么是壮烈的,总是离不开死得惨。所谓“生得伟大,死的光荣。”跳出来一看,生死凡夫一个。试问立功者,能利益多少众生?这种利益真实与否?从时空无尽的角度观察,往往是狂风暴雨一般,瞬时现象而已。流芳者,能传扬几时?且不说历史学家的偏差的意识取向,就说宇宙的成住坏空,哪里去找功名的痕迹?这样的生命赞歌听上去总是一种挽歌之音调。如果寿命都是将曲调定音在最美的地方,没有间断,时时更新,时时当机,何用世人投机之谋?真是言语不能及处,尽享美妙之德也。寿命延长同日月,寿之常如光明,永恒无间断。科学也已经发现光是永恒的,只是还没有发现各种速度的光,因为我们宇宙只能见到一种光,这个世界是依以此光而建立的。超越这个光速,就可以看到佛家讲的他方世界了。用科学的话讲,超光速是超越这个世界的逃逸速度。传统说日,指能生之光,生之源,元阳;月指清净应现之光,形之本,元阴。生形皆永恒,寿自然永恒。寿如山海更悠哉。山者,定也;海者,慧也;定慧之德无为之道也,悠哉游哉,十方化身,利益众生也。

众菩萨献毕,因请如来明示根本,指解源流。那如来微开善口,敷演大法,宣扬正果,讲的是三乘妙典,五蕴楞严。但见那天龙同绕,花雨缤纷。
正是:“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

众菩萨代表修行的团体,请如来明示根本,这是佛家最殊胜的地方,所谓“从根本修”。有别于其它修行方法,比如儒道二家虽然也称得上修行,但不是在根本上修。因此得不到究竟解脱的果德,这就是修行上的因果关系。指解源流,指点解说一切法的本源和造化之德。三乘妙典,对应不同根器而分阶段教学的艺术;五蕴楞严,开示众生五蕴(色、受、想、行、识)的种种作用。天龙同绕,花雨缤纷。时节因缘,法喜充满,闻法得益,普天同庆。禅心朗照千江月,禅心指佛心,没有丝毫造作,因此不被造作所障碍,可以朗照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国土,一切众生心境。千江月,比喻一切众生心境。真性情涵万里天。真性,即法性、佛性;一般人认为真理没有情感;比如当今科学基本是这个看法。信仰科学的人往往对世界的物质从来不懂得尊重,其实用简单的逻辑就能知道,人有情则真理必然有情,真理有情则一切万法必有情。这就是祖先说的“万物皆有灵”。当然,理性与感性觉悟层次上的差别,情字的内涵差别不可思议。佛的真性同时对一切众生施爱,称究竟圆满的大爱,这个现代人很难理解。万里天,是现代科学里讲的无限维次的空间和时间。

如来讲罢,对众言回:“我现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赠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哪三藏真经”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诸众抬头观看,那菩萨:
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城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五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意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这里涉及的佛教原理很多,一般人很难读懂。不过抓住大方向,不要在细节上执着,应当还是比较容易的。大方向就是让读者打开心结,细节就是用词与佛教讲得不太相同。其实佛家文化博大精深,这种博大精深远远地超出了传统的道家,儒家,易家等等文化。佛家有一句话叫“法无定法”,意思是一切以众生的根器为机要。小说是写给中华子孙后代看的,因此结合中国人的习惯进行编排,本质不变,形式有变。形式依读者而变,本质是真理,当然不能变。小说对四大部洲行进编排这和前面的做法一样,不是佛说的四洲,乃吴承恩先生的四洲。四洲的安排是,大体与佛经相似,但有不同。重点在引导读者知道自己的特殊性,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这个评价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十分吻合。地球人现在天天离不开淫乐,网络上下都是津津乐道的话题。幸灾乐祸,没有慈悲心,缺乏怜悯心。喜欢争斗,竞争、斗争、战争时时刻刻不断。是是非非,一片乌烟瘴气。三藏三十五部与佛家的三藏十二部有些出入,但从原理讲,这些都是开合问题,方便说而已。比较正统的说法是:三藏即经、律、论,十二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三十五部,按照本书的特点,应当是五行与七周之数联系起来,而五七之和恰恰是十二。另外瑜迦是指种种修行方法,正宗指正确的解脱方法。观世音菩萨是本书的主角之一,也是佛法的要门之一。对菩萨的描写说明他普度众生的能力不容怀疑。理圆四德,指大乘大般涅槃所具有的四种德,即常、乐、我、净。常者,涅槃之体,恒常不变,没有生灭;乐者,涅槃之体,永远寂灭、安闲、受用、无丝毫的烦恼;我者,涅槃之体,得大自在,没有丝毫的束缚;净者,涅槃之体,解脱一切的垢染,非常清净。智满金身。现在一般说千手手眼,到处都是智慧。缨络垂珠翠,缨络代表富贵,佛家的富贵大智大慧。珠是比喻心,一切法随心应量。香环结宝明,香环是缨络间的连接,这里比喻智慧与方法是关联在一起的,就像佛宝与法宝是一体的。乌云巧叠盘龙髻,乌是阳;云是法,十地的菩萨就称法云地,说法如云。龙是自性,法法不离自性。绣带轻飘彩凤翎,绣带比喻随缘,即随众生而展露风采。碧玉纽,理性原则;素罗袍,朴素外表;祥光笼罩;自然吉祥。锦城裙,金帛为城;金落索,金义相牵;瑞气遮迎,道义之中处处祥瑞。眉如小月,眼似双星。慈眉善目,智慧显露。五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五官和着天性自然喜气,法语之口自然热诚。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净瓶是道德,甘露是功德,自然年年盛;垂杨,上德垂慈,杨,乃木阳也;业中真性也。斜插,比喻从苦海里拔济,借力施慈,有别于众生正修,此乃观世音菩萨同体大悲心之德也。解八难,八难,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郁单越(新作北拘卢洲),以乐报殊胜,而总无苦故也;五长寿天,色界无色界长寿安稳之处;六聋盲喑哑;七世智辨聪;八佛前佛后,二佛中间无佛法之处。这里也暗示仙道是八难之一,很多人误解佛道之争,其实真正修行的人从来不争的。度群生,大慈悯。佛家说普度众生,其它文化还谈不上,因为到底有多少种众生都不清楚的话,自己还是被度的对象,谈何度众生。太山,功德山;南海,智慧之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同体大悲心之本分。兰心欣紫竹,意性爱香藤。这是说自然缘生之力来引导众生,相似者相容。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普门品》里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来度之。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潮音,就是妙音海潮音,海潮就是应月球引力而起,众生因观音菩萨而得度。海潮音比喻随机施教,方便教化众生。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菩萨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襕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言回;“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枚,不遭毒害。” 这菩萨皈依拜领,如来又取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带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这是佛家独特的世出世间法,所谓“半云半雾”,不落空有二边。道家称出世间法,定时不能起坐,离坐则失定,只能自利。儒家称世间法,虽然能帮助众生,但帮助得十分有限,所谓“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锦襕袈裟,袈裟有十种功德,出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五。又作十胜利。(一)以之覆身,离羞耻而具惭愧。(二)离寒热、蚊虫、恶兽。(三)示现沙门之相;见者欢喜,离邪心。(四)是人天宝幢相,可生梵天之福。(五)穿着之时,生宝塔想,灭除诸罪。(六)染为坏色,断离五欲想,不生贪爱。(七)袈裟是佛净衣,永断烦恼而作良田。(八)消罪而生十善。(九)如良田,能增长菩提之道。(十)如甲胄,烦恼之毒箭不能害。袈裟有此十利,故三世诸佛共服之。锦襕,锦,金帛也,性德之服;襕,上下相连。性德为服,自然免堕轮回。九环锡杖,菩萨头陀十八物之一,上有四股十二环,表四谛十二因缘之义。有三种作用(1)用于驱遣蛇、毒虫等物。(2)行乞分卫时,不可打门,应摇动锡杖作声,以为警觉。 (3)为年老、病弱者扶身之用。九环有明理之趣,因此不受毒害,一切灵魂所受的毒害皆因愚昧而导致。对应锡杖,九环又暗示易学的九宫。锡,金易,法性之易象也。杖,持也。比喻在世间不可不懂易理,万象不离其中之道。紧箍儿、金紧禁是家喻户晓的法器和咒语,其实这里面含有深刻的道理,并不是神化故事。紧箍儿,是指一切生存在道德里的事物必然受到规律的制约,这个制约非常严紧,任何条件也不讲,唯有服从于道理。金紧禁,这是对修行者而言的。金,自性,法性,佛性。佛家讲修行就是要将一切万法消归自性。紧,指修行不能放松,像烧开水一样,不能烧一会,停一会的,永远也烧不开。禁,指不能违背性德,受戒之趣。在佛家讲以戒为师就是指一切违背性德的心意和行为不能起,很多人不理解而流于形式,成了自讨苦吃而不明实义的苦行,功德就大打折扣了。犯戒必然要受罚的,一是规律之必然,二是愿力的加持作用。从这些地方去看,后面悟空被紧箍咒加持都是这些原理起作用。自然见肉生根。道德乃物象之根本也,心是行为之根本,因此作用一直是在悟空身上。管教他入我门来。晓得了违背道德而有种种苦难,自然会有觉悟的时刻到来,因此佛家讲一切众生终将成佛。

那菩萨闻言,踊跃作礼而退,即唤惠岸行者随行。那惠岸使一条浑铁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萨左右作一个降魔的大力士。菩萨遂将锦襕袈裟作一个包裹,令他背了。菩萨将金箍藏了,执了锡枚,径下灵山。这一去,有分教:
佛子还来归本愿,金蝉长老裹栴檀。

惠岸,惠是实惠,《无量寿经》说佛法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岸,指解脱的彼岸。这里表示正定,当然可以降魔,魔是邪定。大力士,修学佛法的核心内容就是一个定,正定是大力士。浑铁棍,指不分别,不作边见,真假都不落意识则一切皆亦真亦假。行佛家的世出世间之中道。千斤,指百界千如,一切法皆是佛法。
佛子,指希望成佛的觉悟中的修行人;还来,迷失在妄想分别之中,归还自性则可以解脱一切苦难。归本愿,世人不明白一切万法本愿里圆满现成,从本愿里得是最简单易行的。金蝉长老,金蝉指佛性,众生的佛性虽然忘失了,但久远劫之来从未变易;裹栴檀,栴檀是本性功德的别名,从自性开发一切功德乃一切诸佛所宣流的正法也。这里也暗指小说的主人翁唐僧是弘扬佛法的机缘。

那菩萨到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在观门首接住,请菩萨献茶。菩萨不敢久停,对大仙曰;“今领如来法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菩萨道:“未定,约莫二三年间,或可至此。”遂辞了大仙,半云半雾,约记程途。有诗为证。
诗曰: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传道有方成是语,说明无信也虚传。愿倾肝胆寻相识,料想前头必有缘。

这里在佛家的灵山脚下有玉真观,这是暗示玉真还没有解脱,金顶大仙还需要继续努力。金顶,大道也。玉真观,观道体清净的方法,但是道家的观并不是中道观,因此只能修到灵心脚下。另一方面,金丹法门也可以是学佛的重要基础。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菩萨道:“未定,约莫二三年间,或可至此。”说明修金丹者,二三年或可能就,丹成之后,经过三年左右的沐浴温养,再二三年出神可以问顶。
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这段诗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前缘,前缘是指前生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不是偶然求一求就能求得到的。学佛更是如此,过去曾供养过无量数佛,方得如来正旨,所以这里称意难全。万里相寻,一方面徒弟找师父,一方面师父找徒弟,哪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呢?通俗点讲,发财升官,哪里是我们求得的?命中有财,财也在找你;命中有官,官也在等你;命中有难,难也在寻你,所谓冤家路窄。婚姻也是这个道理,二面都有意,事情才能成。求人,指求道之人;忽若浑如此,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偶然。自己只管努力,成不成还看缘分成熟没有。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些说法,都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个并不是宿命,而是真正严密的因果。科学里称同频共振的原理。传道有方成妄语,说明无信也虚传。佛家讲法无定法,传道也没有固定的方法。一切皆依学人的信愿而成功德,因此佛家常讲心诚则灵。愿倾肝胆寻相识,料想前头必有缘。这句话有点深奥。西方科学家牛顿对物理学有非常大的贡献,发现了力学三大定理。他看问题能往源头去追查,这是有智慧的表现,但因思考宇宙第一推动力而陷入困境。爱因斯坦比牛顿还要有智慧,他曾断言一切事物皆是依理而表现的必然性,绝对不是随机展开的偶然性。判断一个人的智慧达到了什么程度,就是看他能断言多少必然性。凡夫认为一切都是随机的,因此总是生活在投机的心态之中,常常患得患失。一切从必然性来观察自然就是一种智慧的世界观,这种生活方式自然也是一种心安理得的境界。愿倾肝胆,就是佛家讲的本愿功德,就是自性里涵蕴着一切众生,开放心性,就是自然合于一切众生,所谓同体大悲心。肝胆比喻佛与众生本来是一体的。寻相识,就是诚则灵的众生心。过去我们对心诚则灵看作是迷信之一种,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发明,手机和电视的原理大家都清楚了。发射台发射信号,一旦定向接收则显现内容。因此,科学的发展太重要了,对我们理解人生非常有意义。但是我们学习的方法要注意,不可做个书虫,只看概念和公式,更应当跳出来看理义。料想前头必有缘。这句话像是一种迷信和忽悠人的话,其实科学已经发现光的相干原理,二束光如果不相干,没有共振的作用,就不会相扰。世上见一面,从根本上讲,就是光光相干的道理,能没有缘吗?频率相近,就是过去讲的有缘。能达到谐振,就是有缘有份,没有谐振只是有缘而无份。谐振就是佛家讲的心心相印。

师徒二人正走间,忽然见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菩萨道:    “徒弟呀,此处却是难行。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了”惠岸道:“师父,你看河有多远?”那菩萨停云步看时,只见:东连沙碛,西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径过有八百里遥,上下有千万里远。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滚却如山耸背。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里遥闻万丈洪。仙槎难到此,莲叶莫能浮。衰草斜阳流曲浦,黄云影日暗长堤。那里得客商来往?何曾有渔叟依栖?平沙无雁落,远岸有猿啼。只是红蓼花絮知景色,白蘋香细任依依。

弱水三千,非常有趣味;弱水,大道似水,水即道也;非大道水称弱水,世间道理也。三千指三千大千世界;乃是流沙河界。无明烦恼之河,三千世界里的众生都迷失在流沙之中,流沙乃世间相也。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了,这里非常深奥。浊骨凡胎,指世人有种种习气,比如三歺饭不吃就饿得心慌,整日里依靠意识逻辑。以这样的生活经验是很难悟出大道的,不悟大道又怎么能出离生死的流沙河呢?东连沙碛,西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东起西落,南慧北福。起的是尘念,落的是情种;智用在争斗之上,福享在表象之中。径过有八百里遥,上下有千万里远。纵横是八邪和十障于百法之中。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滚却如山耸背。六道之道是颠倒之道,业现皆是种种心生。地翻身,山耸背。又暗示心颠倒是因为没有听闻大道之理。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里遥闻万丈洪。洋,比喻执着于水影;漠茫,比喻无心问道。因此从因果观察便能知众生前途暗淡,苦难重重。仙槎难到此,莲叶莫能浮。仙槎(筏),指仙不能救,仙者要能清静下来,世人喜忙忙碌碌。莲,指佛法;莲叶,指不着泥水之叶,佛法讲不空不有。世人对此等道理更是摸不着边际,何况修持。衰草斜阳流曲浦,黄云影日暗长堤。一片凄惨之状,乃娑婆世界景象。衰草,草是生心,生心衰败,暗示没有道德。斜阳,没有正大光明;流曲浦,世间法扭曲了人生真相;黄云影日,世智辩聪;暗长堤,错解大道之理,人间悲剧连环。那里得客商来往?何曾有渔叟依栖?这等地方何来真实利益可得?哪里有余福可得?前者指利,后者指名。世间哪有真名利?梦里哪有真实可得?平沙无雁落,远岸有猿啼。这二句非常有意趣,前一句中雁是佛法的暗语。玄奘取经回来译经的地方,也建了雁塔,西安有二个雁塔。佛教有一段相关雁的故事。西域记九曰:‘有窣堵波,谓亘娑,唐言雁。昔此伽蓝。习玩小乘,小乘渐教也。故开三净之肉。而此伽蓝,遵而不坠,其后三净,求不时获。有比丘经行,忽见群雁飞翔,戏言曰:今日众僧中,食不充。摩诃萨埵,宜知是时,言声未绝,一雁退飞,当其僧前,投身自殒。比丘见已,具白众僧,闻者悲感。咸相谓曰:如来设法,导诱随机,我等守愚,遵行渐教。大乘者正理也。宜改先执,务从圣旨。此雁垂诫,诚为明导,宜旌厚德。平沙,指芸芸众生;无雁落,没有法缘;远岸,众生界;有猿啼,心猿意马为生存之道,啼,哭也,心中充满了苦痛。只是红蓼花絮知景色,白蘋香细任依依。红蓼,蓼,艹翏,生谬误之心也,即红尘之心;花絮,指种种因果;知景色,知道世间的成功和名利到底是什么本质,到头来还是苦空无常。白蘋,蘋,艹频,频繁生心;白,明白。香细,合于道德者寡;任依依,虽有明白道理的少数众生,但是都止在知道之上,而少有修道之士。这里正巧符合道家修行纲要,明白心生是苦海之源,最终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六道之顶。印度教中也有达此境界,观察到六道轮回之苦,但无力出离轮回。释迦牟尼佛观察到这样情况,到世间来建立彻底觉悟的正法。

菩萨正然点看,只见那河中,泼刺一声响亮,水波里跳出一个妖魔来,十分丑恶。他生得:
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獠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一声叱咤如雷吼,两脚奔波似滚风。   

这一段是对沙和尚的出场描写,从故事的布局和过程看,最终的评价是牵马有功,成金身罗汉。罗汉是无我有法。马是意马,牵马是明法理者,有解才能有正行,因此沙僧代表解悟而未破无明。此乃佛家所说的尘沙惑业,破了这些业障就是金身罗汉,罗汉就是初步明白因果规律的圣者。那么为什么会不能明白因果的真实性呢,就是所知障,所知障也是一种无明,佛家讲行起解无,就是这个道理。他生得: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虽然有解但是未破无明,因此说不知道也知道一点,说知道又未能证得,光明未显。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说有功,未见真性;说无功,又知方法,得理即不被魔法牵;赤脚,不落邪见;筋,指心意已松,道骨未硬。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理论上有一套,能在无有正法的浊世利生;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说理虽然能使众生明理,但也会让众生执着文字和音声而沉沦于生死苦海,所以不可执着言语。獠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獠,犭尞,误用心意;牙,邪也。红发,烦恼;乱蓬松,丛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沙僧的形象一直在多种影视书画中被误绘了。獠牙不可少,乱红发不可少。很多人理解的沙和尚,应当像个和尚样,这都是误解了《西游记》的成书原理所致。

那怪物手执一根宝杖,走上岸就捉菩萨,却被惠岸掣浑铁棒挡住,喝声:“休走!”那怪物就持定杖来迎。两个在流沙河边。这一场恶杀,真个惊人:
木吒浑铁棒,护法显神通;怪物降妖杖,努力逞英雄。双条银蟒河边舞,一对神僧岸上冲。那一个威镇流沙施本事,这一个力保观音建大功。那一个翻波跃浪,这一个吐雾喷云。翻波跃浪乾坤暗,吐雾喷云日月昏。那个降妖杖,好便似出山的白虎;这个浑铁棒,却就如卧道的黄龙。那个使将来,寻蛇拨草;这个丢开去,扑鹞分松。只杀得昏漠漠,星辰灿烂;雾腾腾,天地腾胧。那个久住弱水惟他狠。这个初出灵山第一功。
他两个来来往往,战上数十合,不分胜负。那怪物架住了铁棒道;“你是哪里和尚,敢来与我抵敌?”木吒道:“我是托塔天王二太子木吒惠岸行者,今保我师父往东土寻取经人去。你是何怪,敢大胆阻路?”那怪方才醒悟道:“我记得你跟南海观音在紫竹林中修行,你为何来此?”木呼道:“那岸上不是我师父?”

宝杖,即解法之理也,一切修行者必备之宝杖。以此理者,要做菩萨,因此要捉菩萨,与后面妖怪要吃唐僧是一个理义。木叉浑铁棒,护法显神通;木叉代表戒行,沙僧代表要破所知障,必须先得正定,因此必然有戒行挡住通往菩萨的路。怪物降妖杖,努力逞英雄。沙僧依理而行。双条银蟒河边舞,一对神僧岸上冲。双条银蟒,二种作用动态演道。那一个威镇流沙施本事,这一个力保观音建大功。一个修行要证果,一个是护法严格把关。那一个翻波跃浪,这一个吐雾喷云。修定者,要破重重名相;正定者,本是法相如如。翻波跃浪乾坤暗,吐雾喷云日月昏。法相之中易迷失,境界现前难把持。那个降妖杖,好便似出山的白虎;这个浑铁棒,却就如卧道的黄龙。白虎,明理之虚妄心;黄龙,是心性之体色。那个使将来,寻蛇拨草;修定体察种种心念,蛇者动相也,草者生心也;这个丢开去,扑鹞分松。正定里容不得丝毫情见与业识,鹞者动摇之见,松者共业也。只杀得昏漠漠,星辰灿烂;雾腾腾,天地朦胧。修正定要放下二边,淡漠见相二分,因此天地朦胧。星辰者见也;雾者相见。那个久住弱水惟他狠,这个初出灵山第一功。解悟是修行之正途,世界之善士;正定是获得证悟之初关。不分胜负是说明必得功果。我记得你跟南海观音在紫竹林中修行,紫竹林,紫气东来,代表定在寂静;竹,表心念不起;林,表功德。沙僧忽然悟出正定的修法是以清净观察才是上品。

怪物闻言,连声喏喏,收了宝杖,让木吒揪了去见观音。纳头下拜,告道:“菩萨,恕我之罪,待我诉告。我不是妖邪,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蟋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菩萨道:“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我今领了佛旨.上东上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那怪道:“我愿皈正果。”又向前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菩萨日:“岂有不到之理?你可将骷髅地挂在头顶下,等候取经入,自有用处。”怪物道:“既然如此,愿领教诲。”菩萨方与他摩项受戒,指沙为姓,就姓了沙,起个法名,叫做个沙悟净。当时入了沙门,送菩萨过了河,他洗心涤虑.再不伤生,专等取经人。

灵霄殿,表真性体;銮舆,皇帝的车驾,这里指道机,天机也。卷帘大将,上皇帝上下车的侍从。这里指明理是揭开天机的大将。在蟠桃会上,品尝道法的时候,也就面对境界的时候;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玻璃喻琉璃,乃道体。佛门常讲“一念无明起,百万障门开。” 只明理不破无明,不得受用。打了八百,贬下界来,随顺八邪,自然坠落。虽然明理,行不得中道,仍然是六道凡夫。又教七日一次,七乃因果周期之数,七日一个往返;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飞剑喻非见,就是邪见,百余,指心识百法;胸胁,胸怀和世界观。故此这般苦恼。心无定处,是人生最大的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三二日间,乃三心二意间,都是三长二短的生死凡夫。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按佛家《地藏经》中记载,“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南阎浮提众生”就是现在常说的“地球人”。有必要读读《地藏经》会得到很多启发的。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此水乃见浊之水,众生执住于诸恶见,而浊乱世间。恶见产生重力,科学上称万有引力。鹅毛,非常巧妙,鹅,乃我见也;毛者,轻微之着。丝毫有我见的人,都跳不出六道苦海。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取经人乃修道悟道之人,自然有正见在,身虽然没有脱离生死,见已超凡入圣。骨喻根本见,自然不沉。后面唐僧过河就是靠这些骷髅,按九宫八卦的方法过河,易理也,即对世界法的正确认识。岂有不到之理?一切众生都是陷入见浊之水,都必须从这里翻身。八正道,第一就是正见。修行,第一是明理,方法是寓在理中的。沙悟净,在尘沙之中,要明白万法皆空,一切法本来清净不染。悟此理即是洗心涤虑,有分取经证果。

菩萨与他别了,同木叉径奔东土。行了多时,又见一座高山,山上有恶气遮漫,不能步上。正欲驾云过山,不觉狂风起处,又闪上一个妖魔。他生得又甚凶险:
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挫,长嘴张开似火盆。金盔紧系腮边带,勒甲丝绦蟒退鳞。手执钉把龙探爪,腰挎弯弓月十轮。纠纠威风欺太岁,昂昂志气压天神。
他撞上来,不分好歹,望菩萨,举钉把就筑,被木叉行者挡住,大喝一声道:“那泼怪,休得无礼!看棒!”妖魔道:“这和尚不知死活!看钯!”两个在山底下,一冲一撞,赌斗输赢。真个好杀:
妖魔凶猛,惠岸威能。铁棒分心捣,钉钻劈面迎。播土扬尘天地暗,飞砂走石鬼神惊。九齿钯,光耀耀,双环响亮;一条棒,黑悠悠,两手飞腾。这个是天王太子,那个是元帅精灵。一个在普陀为护法,一个在山洞作妖精。这场相遇争高下,不知那个亏输那个赢。

行了多时,又见一座高山,山上有恶气遮漫,不能步上。这是八戒出场秀,根据正果为净坛使者,坛乃心也;净坛即净心为要,迷时表现为贪着境缘五欲六尘之情见。高山,乃业山也。恶气遮漫的情绪,虚妄不实,菩萨没有下脚之处也。卷脏莲蓬吊搭嘴,猪嘴,注意这里用了一个莲字,加了一个脏字,表污染了的根识。见本来是清净的,加上情则脏,而且是卷脏,专爱在脏污之中取执着。不能不赞叹小说的作者,猪的嘴像莲蓬,还真是意趣万千。耳如蒲扇显金睛,在境界善于观察和捕捉情感之事。獠牙锋利如钢挫,可见八戒的特征也是有獠牙的,象征着邪见。长嘴张开似火盆。火指欲火,众生皆因情见而有火海地狱。金盔紧系腮边带,金盔,喻道理;腮,肉思也,即一切道理是围绕着身体转的,看一看世界上有多少猪八戒啊。可悲的是有点阳光,他还想灿烂呢。勒甲丝绦蟒退鳞。蟒退鳞,指道之动相退离了相续相,即情见将真相变作世间相。丝绦,作茧自缚。手执,表现行为;钉把龙探爪,入地生根,没有不能贪得的;腰挎,表后备之方;弯弓月十轮,近处用钯,远处有弓,喻贪得无厌。俗话讲“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纠纠威风欺太岁,太岁比喻世间法之机;欺太岁比喻迷惑众生哪里晓得万法有机宜之理?昂昂志气压天神。天神,天机也;愚蠢的人更不懂尊重天道,常常要“人定胜天,改造自然。”
他撞上来,不分好歹,望菩萨,举钉把就筑,被木叉行者挡住,这里的原理与沙僧相同。以贪婪之情见追求真理者,往往只能给天下众生带来无穷灾难。妖魔凶猛,惠岸威能。这里将情见定位成妖魔,与沙僧稍微有些不同。铁棒分心捣,钉钻劈面迎。定由心得,欲着表象。播土扬尘天地暗,飞砂走石鬼神惊。从欲念求正定,简直就是扰乱天地鬼神。九齿钯,光耀耀,双环响亮;九,乃大数,贪婪无尽;光,表机缘,耀耀,处处可行。双环,名利;响亮,名利双收。一条棒,黑悠悠,两手飞腾。一条铁棒在贪婪心前毫无光明,只是二边飞腾。情见乃边见也,必然是二法。这个是天王太子,正法必由;那个是元帅精灵,妄想之本。一个在普陀为护法,智慧之护法;一个在山洞作妖精,愚昧之妖精。这场相遇争高下,不知那个亏输那个赢。两不相干,如何有成就?

他两个正杀到好处,观世音在半空中,抛下莲花,隔开钯杖。怪物见了心惊,便问:“你是哪里和尚,敢弄甚么眼前花哄我?”木叉道:“我把你这个肉眼凡胎的泼物!我是南海菩萨的徒弟。这是我师父抛来的莲花,你也不认得哩!”那怪道:“南海菩萨,可是扫三灾救八难的观世音么?”木叉道:“不是他是谁?”怪物撇了钉把,纳头下礼道;“老兄,菩萨在哪里?累烦你引见一引见。”木叉仰面指道:“哪不是?”怪物朝上磕头,厉声高叫道:“菩萨,恕罪!恕罪!”
莲花,就是清净心,可以阻止欲望。百千年来修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一个欲字阻挡了千千万万的求道者。一句阿弥陀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被佛家称作第一妙法。眼前花,是最微妙的用语,一般是指过眼云烟。这就非常有趣味了,世人把佛法看成是云烟,佛法把世俗看成云烟,到底谁正确呢?这里的猪怪最终还是皈依了佛门。现实中的猪怪就难定论了。

观音按下云头,前来问道:“你是那里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间挡我?”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只因带酒戏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吃人度日。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拨救拔救。” 菩萨道:“此山叫做甚么山?”怪物道:“叫做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做云栈洞。洞里原有个卵二姐。他见我有些武艺,把我做个家长,又唤做倒蹅门。在此日久年深,没有个赡身的勾当,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万望菩萨恕罪。”菩萨道:“古人云:‘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那怪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喝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甚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菩萨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汝若肯皈依正果,自有养身之处。世有五谷,尽能济饥,为何吃人度日?

你是那里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间挡我?这一句精彩!世人心里为什么要抵制智慧觉悟?无非是情识情见。这些情见是来自于自然养成的习气?野豕。出自于造作而成的执着?老彘。二个都不是,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天河,喻大道;天蓬元帅,执持幡的天神;幡乃旌旗之总称。净心本来支撑天蓬的元帅,一切万法依此而成功用。带酒戏弄嫦娥,酒戒的道理就在于此,带几分酒意,会乱性,比喻世人在感受之时不清净而生贪着。嫦娥,比喻明月,心性之光明也。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锤,被道德惩罚,用错心,得错受,各得恶果一千。贬下尘凡;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迷失真性,随业流转,随痴迷,则投畜生。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吃人度日。世人常见之心态;杀母者,不懂孝道,不敬天地;打死同类,不懂仁义之理;西方教育子女都是这个模式,所谓自命不凡。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拨救拔救。这个最可贵,能愿学正道。因为欲望难止。欲望就是以为有很多福应当享受,所以这里叫福陵山。来龙去脉比喻云栈洞。卵二姐。卵者,太极图也,阴阳之道,二姐指世间阴阳。他见我有些武艺,把我做个家长,又唤做倒蹅门。情见是生心,可以自主行事,因此在阴阳法中做主。倒蹅门,指活在道理中的众生,不明道理,反要控制真理,这就是颠倒众生的行为,比如不明白自然之道的人们常常提出要改造自然,结果往往越改问题越多。不上一年,他死了,将一洞的家当,尽归我受用。似乎是心中有阴阳之道,一年光阴贪着享受,自然阴阳失衡。一洞,洞者,氵同,与道德相符者,即阴德也。没有个赡身的勾当,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阴德受用尽了,自然也随生死流转了。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这是劝善文,做人要做个有前程的人,生死大事不解决就是没前程。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反正是个死,不愿修行持戒,误以为都是死。菩萨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大道无亲,唯于善人。”这里的善,可不是善恶之善,是合理之善。合于道,理必从之。大道不灭,心哪有生死之理?若是为了肚子,完全可以不必杀生。

怪物闻言,似梦方觉,向菩萨道:“我欲从正,奈何‘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菩萨道:“我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那怪满口道:“愿随!愿随!”菩萨才与他摩顶受戒,指身为姓,就姓了猪,替他起个法名,就叫做猪悟能。遂此领命归真,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专候那取经人。

故事是从理到心观察修行人的条件,层层深入,发现问题,开示道理,给修行指示道路也。五荤,葱、薤、蒜、韭、胡荽等五种。三厌,道教谓三种不忍食的动物,即雁、狗、乌鱼。谓天厌鴈,地厌狗,水厌乌鱼。鴈有夫妇之伦,狗有扈主之谊,乌鱼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佛说这些东西一是伤害慈悲心的发露,二是激发众生淫欲之心。

菩萨却与木叉辞了悟能,半兴云雾前来、正走处,只见空中有一条玉龙叫唤。菩萨近前问日:“你是何龙,在此受罪?”那龙道:“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望菩萨搭救搭救。”

西海对应于西天,欲海,龙表性德;龙子,乃欲海中之阳性也。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由于欲海无明之火,烧掉了自性里的光明。忤逆,不孝敬父母。打了三百,不日遭诛。三百指三德各一百本来圆满。玉帝把我吊在空中,吊在空中,有二层理义;一是龙性不着空有,二是龙本来是实性,现在犯过成了虚,在空中受罚。

观音闻言。即与木叉撞上南天门里。早有丘、张二天师接着,问道:“何往?”菩萨道:“贫僧要见玉帝一面。”二天师即忙上奏。玉帝遂下殿迎接。菩萨上前礼毕道:“贫僧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路遇孽龙悬吊,特来启奏,饶地性命,赐与贫僧,教他与取经人做个脚力。”五帝闻言,即传旨赦宥,差天将解放,送与菩萨。菩萨谢恩而出。这小龙叩头谢活命之恩,听从菩萨使唤。菩萨把他送在深涧之中,只等取经人来,变做白马,上西方立功。小龙领命潜身不题。

是不是只要发愿修行一切都可以从轻发落呢?这个真是事实!在佛家讲,一发心即可感动十方诸佛。原理是一切障碍本来是虚妄,发真心自然可以破妄,至少有转换频道之功。因此功效不可思议,很多癌症晚期一旦发心,癌症消失就是这个道理。关键真正懂得发心,如何不懂得如何发心,还是无济于事的。教他与取经人做个脚力。修行人是在实处下手,当然就是从性德上用功的,性德就成了修行人的脚力了。变作马,是随意念而成,这个意在功夫界称真意,不是世人的虚情假意。

菩萨带引木叉行者过了此山,又奔东土。行不多时,忽见金光万道,瑞气千条。木叉道:“师父,那放光之处,乃是五行山了:见有如来的压帖在那里。”菩萨道:“此却是那搅乱皤桃会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今乃压在此也。”木叉道:“正是,正是。”师徒俱上山来,观看帖子,乃是“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菩萨看罢,叹惜不已,作诗一首。诗曰:
堪叹妖猴不奉公,当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搅乱皤桃会,大胆私行兜率宫。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伸再显功!

据说,“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乃六佛之名号,六根皆成佛也,佛圣号功德不可思议,故而有金光万道,瑞气千条。一佛即一切佛,祥瑞殊胜。后面的诗句是警醒世人的劝言:堪叹妖猴不奉公,当年狂妄逞英雄。世俗人都符合这一条,心生狂妄并在自己变现的境界里迷失方向,还以为是英雄呢。欺心搅乱蟠桃会,大胆私行兜率宫。世人也经常如此,胡乱演说道义,把自私自利说成是道德的,欺骗天下百姓。误解人生价值,把恶事说成人生成就,并满足于伤害他人。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上下十方自称雄,无法无天,自以为是,为所欲为。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伸再显功!如来佛表道德之规律,谁犯谁受恶报,不是如来佛要惩治恶行,而大道自然,因缘果报。如来佛乃大慈大悲之化身,怎么可以困扰众生呢?小说拟人手法而已。凡夫各个有心,此心只有积功累德方能显功德。

师徒们正说话处,早惊动了那大圣。大全在山根下,高叫道: “是那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菩萨闻言,径下山来寻着。只见那石崖之下,有土地、山神、监押大圣的天将,都来拜接了菩萨,引至那大圣面前。看时,他原来压于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动。菩萨道:“姓孙的,你认得我么?”大圣睁开火眼金睛,点着头儿高叫道;“我怎么不认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承看顾!承看顾!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你从哪里来也?”菩萨道:“我奉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从此经过,特留残步看你。”大圣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 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 这才是:
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土地、山神,土里是不是真有土地?山里是不是有山神呢?传统文化中称万物皆有灵,科学已经发现水是有能力对人心态作出反应的。监押大圣的天将,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就是人的心理状态也是有场效应的。这些场效应,就是古人说的山神、土地和天神。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这个很重要,心的场能现在还没有被科学全面发现,只一般看到在医学里的心电图、脑电图。现在人对古人的话理解往往相反,比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现在人一般理解成除了你我,谁也不知。而古人的意思是“要让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因为任何一件事都是天知地知的,就是有记录的。现在的科学里的考古学,就是研究地知的学问。天文学研究天体演变规律,就是研究天知的学问。相信人们有一天会理解天知地知的真正内涵,天下哪里有隐私这样的事呢?所谓光天化日之下,无处可隐。善恶一定有报,这是自然规律,不合乎道理的,就必然会被制约。

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迦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菩萨道:“既有善果,我与你起个法名。”大圣道:“我已有名了,叫做孙悟空。”菩萨又喜道:“我前面也有二人归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却与他相合,甚好,甚好。这等也不消叮嘱,我去也。”那大圣见性明心归佛教,这菩萨留情在意访神僧。

圣经云:是中华祖先的圣明言教,不是西方基督教的《圣经》。其实是孔子的话。言由心生,天人合一,心感千里之外是自然的事。菩萨为什么不救他?这是有道理的。每一个人的心,都必须自救,没有他救的可能。自救的方法就是合乎心性,也就是合乎小说里唐僧的要求。秉教迦持,入我佛门。入佛门有迦持可以秉承。迦,表一切法远离造作之义;。那大圣见性明心归佛教,归佛教是归明心见性之法,这个法真正度众生出苦海之根本法。

他与木叉离了此处,一直东来,不一日就到了长安大唐国。敛雾收云,师徒们变作两个疥癞游僧,入长安城里,竟不觉天晚。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庙祠,二人径进,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城各庙神抵,都来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菩萨道:“汝等不可走漏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到城隍庙里暂住,他师徒们隐遁真形。

疥癞游僧,丑陋不堪的样子,看上去很卑微的样子。这正是佛法为众生服务的理念。在佛看来,一切众生无非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帮助一切众生成佛,就是佛菩萨应化世间的真正目的。汝等不可走漏消息。真正的佛菩萨应化都是天机不可泄露的,如果一旦有漏消息,则马上离开世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妖魔鬼怪常常说自己是什么佛再来的。真正佛菩萨有能力马上离开,而妖魔鬼怪则不行。这样就给众生识别真假的方法,不被妖魔鬼怪迷惑误导,这就是佛菩萨的大慈大悲。妖魔鬼怪为什么要称自己是佛菩萨?因为他们的真正目的不是帮助众生,而是为了名闻利养。谨慎!

毕竟不知寻出那个取经来,且听下回分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