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我为什么选择民俗学

我为什么选择民俗学

我为什么选择民俗学
    决定选择民俗学是上学期的事情了,此刻追忆起来。它生根植于我一直相持的信念,发芽于两本书带给我的的困惑与启发,最后落蒂于一句话的惊醒。
    我一直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相信文化有“化成天下”的力量,初入大学的我以为中国文化的核心首推儒家,而儒家之学,我更粗浅的以为便是国学,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史、哲情有独钟。
    大一下学期,我就摆脱了所谓读大学就是学做人,学能力,以备步入社会之用的陈词滥调,蔡元培先生“大学者乃做高深之学问者也”的教导在我看来才真正揭示了大学的特质。
    上学期(大二下)有段时间正巧在读钱穆先生的传记,我叹服于钱先生的国学造诣,动容于钱先生艰苦奋斗以有的卓绝一生,尤以他民国时以中学文凭,小学教员的身份一跃而站上清华讲台,以及初到香港白手建新亚的坚毅,一代学人,学问如此,对教育的贡献如此,实在令人感佩!但是当我掩卷后,心中顿生一股苍凉与迷惘,有读完这本书也伴随钱先生走完一生的感慨,同时也不禁想:钱先生这样的一位国学大家,终其一生研究、诠释、传播国学及传统文化,然而其影响究竟又有多大?改变究竟又有多少?晚年甚至被逐出素书楼,多少令人叹婉,一代大师尚且如此,是个人之悲,亦或是国学之衰?
    接着我看的一部书便是久违了的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这本书为我开启了另一扇窗,让我见识到上古图腾的魅力,我认识到原来上古陶器上每一道花纹,古时壁画中每一个图案,都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分明沧桑,却鲜活的展现在我眼前。
    不久,与朋友聊天,我把这两本书引发的思考告诉了他,还说道:“文化在哪?大师们白首穷经探究中国文化,但是他们的皇皇巨著被束之高阁,除了学究们翻翻,还有多少人看?这样的研究能复兴中国文化吗?”这时,这位法学院的朋友说:“其实法律不在律师或法学专家的脑子里,也不在法典里,而在民间,也许文化也在民间。”对!在民间,朋友的话真是醍醐灌顶,令我恍然大悟,我感到文化不在学者、大师的脑中,而在民间。
    从此我不再只向古籍讨文化,而是将眼光放在了民间投向了生活,因此我也就走上了民俗这条路。
                                                   

  2011.9.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