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版主值班签到帖

有值班表啊?

TOP

星期二,报到~

TOP

4月28值班贴

【话题讨论】最后的死亡哭唱师:靠阎王爷赏饭吃 月收入上万
   在渝东北秦巴山区独特的丧葬文化中,有一种奇特的民间艺人,逢有人去世,他们的生意才开张,是真正靠“阎王爷赏饭吃”。当地百姓称他们为孝歌师。唱之前,会事前采访逝者生平,然后以即兴创作的形式,以忠孝礼义为内容,用当地民歌唱腔唱出来。“采访以了解逝者经历、家庭情况、性格喜好为主。如果老人去世,家里又有不孝的子女的话,一开始要批评不孝的子女,批评之后,还要劝人行孝道。”张昌禄说,为吸引亲友留在丧场,孝歌师还会表演唱书,跟快板书很相似,内容是历史小说编撰成的打油诗。大多数孝歌师只会唱某本书中的几个章回,而张昌禄能做到唱书的极致———排朝记,就是从盘古开天辟地起,将我国的历朝历代依次唱出,听众在听到某个朝代时一喊停,孝歌师就要唱上一段发生在该朝的故事。
【话题讨论】贵州5月起施行“非遗”保护条例 个人可申请传承人
【话题讨论】著作权法,该维护谁的权力?
    3月31日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以下简称《修改草案》),将一个原本并不为公众熟悉的词语“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推到了风口浪尖。而随着4月30日这一最后公示时间的来到,各方的讨论也更趋热烈。“这次著作权法修订有三个大问题需要解决好,一是法定许可制度,不能搞成变相的政府许可,更不能搞成集体管理组织许可。二是应该建立多元化的版权、版权中介服务体系,方便和保障著作权人行使权利,也方便使用者获得著作权人的授权。集体管理组织应该是竞争性的。三是限制版权部门的行政执法权。”“汪涌2010”的微博或许代表了绝大多数创作者的心声。
    国家版权局25日在京召开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媒体互动会。国家版权局法规司司长王自强就著作权法修订草案中数条引起争议的条款进行详细解读:版权局不是任何一方利益主体代言人;版权局和集体管理组织无直接人事联系;“原作者声明不能使用”的规定不符合国际惯例;69条并非庇护网络盗版。
    广大音乐从业者却纷纷发出质疑声,甚至对部分条款产生激烈反应。鸟人音乐唱片CEO、唱工委常务副理事长周亚平日前表示,修改草案有进步的一面,但部分条款“严重剥夺了权利人对于自己作品的处置权和定价权”,“强化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垄断权”。他激愤地说,相关法条如不修改或废除,音乐人将“死无葬身之地”。
【话题讨论】西方接受中国另类文化:英国房地产商学风水
    东西方文化差异是久谈不衰的话题,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中国的一些“另类文化”会为西方所接受呢?有人认为,欧美人一定是从商业和利益原则来判断和容忍某些中国文化的。
【话题讨论】死不起:激活信仰变迁?
    生在北京,葬在河北,生在上海,葬在苏州,早已不稀奇。即使这样,人们还是执着于入土为安,死后葬个好地方。因为中国人有一个独特的墓葬文化——死得体面。人死了,也还是要讲面子的。可是,“死不起”——已成为一种普遍心声,今年这种声音尤甚。墓地贵,天价骨灰盒,以及种种防不胜防的墓地经营者的绑架套餐,居然使人活着就要为“死了”的事情去忧心了。入土为安,曾经是中国人最深厚的信仰传统;死无葬身之地,是中国人最没有面子的事情。如今的海葬、水葬、树葬、草葬、花葬等殡葬形式,就等同于以往中国人说的挫骨扬灰、死无葬身之地,几乎改变了中国人最基本的信仰。毫无疑问,传承下来的丧葬与祭祀活动,最能体现中国人的情感活动与信仰特征。墓地与祭祀,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一个神圣的场所与礼仪。事死如事生,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丧葬与祭祀成为了宗教信仰,成为中国人身心精神所必需的一个归处。也许,这样的一种“死不起”现象,多多少少会慢慢地、悄悄地改变中国人的信仰习惯。
【学术交流会】提问:关于法律的惩罚,,求解答 (BY宁栋)
    个体一时的过失,极有可能就是一生的“评价”,无论他在之后如何改过,社会对于他的眼光仍是“鄙夷”的,他只得遮遮掩掩,或不断更换环境来减轻自己的道德负罪感,法律的力度因此得到“延续”。古巴比伦的法律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断章取义地看,这种报复式的法律是“即时”的,不会有太多后续惩罚,比如刺青和档案。以这种“就事论事”的精神,这对个体是否更加尊重?在当今这个越来越强调“人道主义”的社会,这样的法律惩罚是否太过严厉?法律的侧重点,可否从社会性转到个体?
【高校论坛】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再读《皇帝的新装》春来皇帝试新装,一摇三摆好风光,不是要作裸体秀,自觉绫罗披身上。
续《皇帝的新装》  都说寡人未着装,面不改色心不慌,举手投足犹王霸,心理素质超坚强。(BY陈金文)
陈老师真油麦哈~
【音声影象】青岛崂山发现“北斗七星阵图”道教石刻
    崂山道教研究专家宋立嘉表示,据推测,此处“北斗七星阵图”为距今1000多年前,唐宋时期的刘若拙在此练功留下的。按照道教的养生修炼之道,此图有定位的功能,面对满天星斗,可以按七星图上的不同时节、不同方位,朝着不同的星斗练功,从中接受大自然中对人类有益的生命物质,有利于养生和健身。
【音声影象】蓬莱水城发现明代珍贵石刻鲤鱼跳龙门
    据考证,该刻石为明代火德庙遗留的神龛须弥座,石刻的发现为确定火德庙的准确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利于进一步摸清明代水城内的建筑布局。
【音声影象】被“穿在身上,贴在墙上” 皮影为何日渐式微?
   中国皮影,被当今世界公认为“电影鼻祖”。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不久前这样写道:“在它面前,时间仿佛凝固了,一种‘借光显影’的特殊的戏剧艺术穿越古今,使人生的几十年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然而,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影戏已经呈现出严重濒危状态,如果再不进行抢救和保护,用不了多久,这一艺术形式就会消失。”几句话,既点出了中国皮影这一人类历史文化瑰宝的价值高度,也点出了其在当下面临的险恶局面。从2004年12月到2008年6月,中大非遗中心用三年半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中国影戏的田野调查。近期,这次“我国影戏研究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规模的田野调查”的成果陆续公布,中国影戏的“文化地图”基本绘制完成。
【音声影象】关东老农粗手剪活萨满神韵
    关云德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定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他的剪纸艺术,也正在进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关云德的理想,是要萨满文化艺术遍地开花。他希望满族萨满风情剪纸,能通过他和家人以及更多人的努力,尽可能完整地保存和传承下去。
【音声影象】失传30余年千年绝技“扇鼓傩戏”重现山西民间
    扇鼓傩戏从宋淳化年间起源于山西省曲沃县任庄村,是当地村民每年仲春举办的一次“遵行傩礼,驱瘟逐疫,祁福法灾“的祀神文化活动。 流传了千余年的扇鼓傩戏在文革后一度被中止,近年来,扇鼓傩戏被当地文化部门重新挖掘整理,用现代的方式又将其表演了出来。
【民俗风土】那些正在消失的老行当:磨剪子补锅匠剃头匠
【民俗风土】赵州扇鼓:珍贵的就是它的“土味儿”
   作为“赵州三鼓”之一的赵州扇鼓,是广泛流传在“扇鼓之乡”——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一带的民间舞蹈,其艺术风格明快活泼、诙谐风趣“扇鼓扇鼓生得圆,上面缀着九连环,虽然不是值钱宝,我靠扇鼓讨吃穿。”这段扇鼓唱词透露了它的些许起源。据考证,扇鼓起源于汉代,由乞讨者所用工具和演唱行为演变而来,俗称“唱门飱儿”。起初,乞讨者手执扇鼓并即兴编些唱词,在别人家门口演唱求取施舍。后来,民间艺人将其进行加工改编作为卖艺谋生的手段,这才逐渐传播发展起来。
【民俗风土】大理白族民间“接三公主”习俗起源于细奴逻时期
   “接三公主”的习俗,最早就起源于细奴逻时期。传说,白子国的三公主金姑,从大理下嫁细奴逻,她贤淑善良、乐善好施,深受蒙舍川(今巍山一带)和洱海地区各族群众爱戴。虽然三公主远嫁他乡,但故乡人民十分怀念她,每年都要把她从巍山接回娘家过年。三公主去世后,其子孙在山于 山龙(拼字)图山城南侧修建了天摩牙寺供奉她,怀念她。随后,逐渐形成了“接三公主”的民俗活动。 “接三公主”活动包括了祭拜、诵经、祈雨、娱乐等内容,起始时间为农历二月初九。这一天,白族群众从大理启程前往巍山,当天到巍宝山祭拜细奴罗和三公主。初十到达天摩牙寺,十三日上午接出三公主,晚上住巍山大仓镇。十四日到达大理市下关七五村,十五日到达大理古城城隍庙祭拜。十六日到达湾桥镇湾桥街,十七日到达喜州镇庆洞村圣源寺,至此整个活动结束。
【民俗风土】新疆民间艺人传唱“赛乃姆” 延续四代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新和县塔什艾日克乡被国家命名为“民间歌舞之乡”,买尔哈巴·赛买提一家被乡里评为“文化户”。目前,买尔哈巴·赛买提和乡里其他的民间艺人正挖掘和整理赛乃姆乐谱,从十二木卡姆曲谱中汲取精华,不断完善赛乃姆歌舞的弹唱和技艺。
【民俗风土】新疆伊犁月香老人为锡伯族贝伦舞传“香火”
【民俗风土】焦石山歌来源生活却行将消失 会唱者均年过七旬
【民俗风土】南京民歌:丰富性罕见 各区县迥异
【民俗风土】云南“三月街”: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
    云南的“街子”,在北方称为“集”,于是有“赶街”、“赶集”之说。从前,三月街也叫三月会、观音市、观音街、祭观音街等,今天又叫三月街民族节,是白族传统盛大节日和民间物资交流和文娱活动盛会。
【时评杂录】梁祝故乡存争议:微山湖梁祝马三姓至今不通婚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究竟发生在哪里,有关他们的故乡籍贯,有多个争议。但是,2000年之初,山东微山县的马坡乡出土的一块“梁山伯与祝英台墓记碑”,成为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乡在微山县之说的有力证据。在现在的微山湖一带有一个风俗,似乎也佐证了故事发生在这里的真实性。在这里,梁、祝、马三姓多年以来禁止通婚,这个风俗的用意显然是为了避免悲剧再次重演。当地也从不演梁祝戏,以免后人触景伤情。
【时评杂录】重庆难觅老茶馆踪迹 市井文化转向论坛和微博
    重庆老茶馆的衰落,正反映了随着时代发展,新的休闲、交流方式正在不断涌现并取代老茶馆的地位,“茶馆除了喝茶外,更多的用处是让人们在这里进行交流,而在网络时代,论坛、微博等新兴交流工具,其作用也是让人在这里交流,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网络时代的‘茶馆’”。
【时评杂录】最早稿费起源于隋朝 古代称“润笔”“润例”等
【时评杂录】史书记载两位羿 因生平遭遇相似被后人混淆
    在史书上,有两个羿,一个是尧(舜)时的羿,近乎神;一个是夏(商)时的羿,近乎人。他俩由于生平相类,由于遭遇相似,而皆以善射名世,于是,后世人遂混为一谈。
【网络资源】有关明代建筑的一些参考论文
【网络资源】魏晋酒文化共享资源
【日常生活民俗】四合院“二门”垂花门变“大门” 势必误导文化传承
    如今,走在北京的街头,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垂花门堂而皇之地立在街面儿。所谓垂花门,其实就是老北京传统四合院中的二门,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指的即是垂花门。大门的地位居然被二门取而代之,让人颇有点儿匪夷所思。传统四合院无论大门还是二门的形制和规矩都是打着深深的历史烙印、蕴含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尽管如今时代不同了,四合院早已不再是主流民居,但把原本是二门的垂花门当成院落的大门,或是让垂花门作为商铺的幌子,势必会对文化的传承造成误导和影响。
【日常生活民俗】专家探讨古村落保护:不能只见物不见人
    曾经被遗忘的古村落,如今正在迎来各式各样的目光:有的满怀虔诚的态度,有的饱含鄙夷的神情,有的升腾起资本的欲望……在这样的复杂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古村落的文化价值?如何对古村落加以有效的保护?如何规避保护中出现的不良倾向?
【民间文学】杨家将是否到过北京? 京郊多地有杨家将传说地名
    为什么在京郊地区会有许多关于杨家将的传说和地名?或许是人们被杨家将英勇抗敌的故事所感动,更仰慕他们的英名,于是就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愿望将一些故事附会于地名及周边的景观上,延庆、平谷、门头沟等地与杨家将故事有关的地名大多是这样产生的。经过世代相传,越传越广泛,越传越真实,但各区县的地方志上均没有对杨家将活动的确切历史记载。
【民俗志表述】山西大规模编纂《山西省志》资政
【口头传统】中国古代诗歌之最:最早儿歌集《演小儿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生执着艺术 布袋木偶大师李伯芬逝世

TOP

4月29日值班贴

【话题讨论】走出“普世价值”的逻辑困境
    “普世价值”论的核心是什么?它依附于什么而存在?这种价值论存在什么问题?
【学界动态】全国古村落保护现场会暨村落文化论坛在吉安市圆满落幕
【高校论坛】华东师范大学:仲富兰:珍惜上海民俗文化资源
    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教授,就如何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使得上海民俗文化资源继续不断创造和传承等话题与记者进行对话。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民俗文化首先具有城市文化根脉的特征;对上海民俗资源要采取结构性保护;传承民俗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电子书斋】(美)马歇尔.萨林斯(M.Sahlins) 编《文化与实践理性》.

TOP

周四周五值班的童鞋哪里去了??

TOP

5月3、4日值班贴

【话题讨论】 沉痛悼念约翰·迈尔斯·弗里教授
    美国密苏里大学威廉姆·拜勒杰出人文学术教授,口头传统研究中心主任,《口头传统》学刊创刊人,e研究中心主任,“通道项目”(The Pathways Project)创办人,约翰·迈尔斯·弗里(John Miles Foley)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5月3日在密苏里哥伦比亚辞世,终年65岁。
  国际口头传统研究界失去了一位富有洞见和创造力的领军学者,有幸受教于弗里教授及其学术思想的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师和同道。弗里教授离开了他坚守数十年如一日的国际学刊《口头传统》、另辟蹊径的电子研究项目“通道”和正在起步的口头传统研究国际学会(ISSOT),他多重化的学术实践和理论贡献将永远是国际口头诗学的基石,他殚精竭力的执着和奉献精神将激励不同国度的学人继续前行。
【学术交流会】田野杂记:河南人在吴江之十五:一个崩溃的家庭
【学术交流会】现代性的都市民俗学:岳永逸博士访谈录
  既是岳博士多年研究的总结,也直面了当下民俗研究中的诸多问题。
【音声影像】石库门田子坊 —— 海派文化和弄堂深处的炫目草根
【网络资源】AFS material in Open Folklore
【岁时节日民俗】[张勃]耕耤亲蚕劝农桑
     根据《礼记·月令》记载,每到正月(孟春之月)就要选择一个吉日,天子亲自载着耒耜等农具,带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们到专门为自己开辟出来的一块土地(即耤田)上去耕种;而到了三月(季春之月),王后就要率领嫔妃命妇带着农具亲自去桑田采叶喂蚕。这就是耕耤礼和亲蚕礼。这种仪式在我国历代沿传,到明清时期,相关规制更为完善。今天的北京,还保存着明清时期举行耕耤礼和亲蚕礼的仪式建筑。由皇帝参与的耕耤礼和皇后参与的亲蚕礼,体现了中国农耕文明的特点,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缩影。它们以年度为周期连续举办,既表达了重农尊祖、报本反始的感恩情怀和重农固本的思想,也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提供了一个时机,他们得以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身体力行鼓励天下百姓勤于耕织,从而起到劝课农桑的实际功用。
【民间信仰与民间观念】关于民间信仰中的象征?
   民间信仰中的仪式、巫术中的象征,可参考范热纳《过渡礼仪》、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利奇《文化与交流》、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鼓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组图)

TOP

5月5日星期六值班贴

【话题讨论】请教: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的权威概念?考古学、民俗学、文化遗产的概念?
【批评与方法】请教:民间文学的讲述者、搜集者、整理者的关系及其法律地位?
【媒体报道】媒体报道版块喜迎新版主!
    媒体报道版块喜迎新版主!热烈欢迎唐小样同学加入民俗学论坛志愿者团队!鼓掌撒花~~~
【民间文学】西游记》第二十五回大义与精解

TOP

5月6日值班贴

【话题讨论】九旬“山歌大王”写11本山歌集
    在溧阳市西南部的社渚镇宋村,有一位九十岁的“山歌大王”,他叫蔡崇富,他的肚里装满山歌。蔡老说,小时候他父亲教他唱的山歌大部分是批判旧社会的。解放后,他自己编了不少歌颂、歌颂新社会的山歌,其中有一首他唱得最多:“穷人翻身坐江上,生活一天比一天强。杜康美酒天天喝,台上名菜吃不完。”
【学术交流会】2012年四月读书汇报(by虾哥)
    汇报书目:《公共人的衰落》、《人的境况》、《过渡礼仪》
    个人对《过渡礼仪》比较感兴趣,前天刚入手,还没开始看,希望读后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高校论坛】长江大学:长江大学非遗社——中国与巴基斯坦民俗文化交流晚会直播平台
    一、活动安排:本次活动将于2012年5月6日、5月12日举行。
分为两个部分:
1、中巴民俗文化节暨文艺晚会。主要通过两国传统音乐及民族舞蹈的表演,以舞台晚会和网络直播两种形式展现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的民俗文化,并组织丰富多彩的现场互动环节,促进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2、中巴民俗文化交流研讨会。主要通过主题报告和会议讨论形式进行。主题报告会将选择有代表性的留学生和中国学生进行深入调查、撰写报告、制作报告文件、现场民俗报告,以双语交流的方式,共同探讨两国不同民俗事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增进双方的互信与了解;会议讨论将在全校选择参会学生,围绕会议主题报告,漫谈中国文化与巴基斯坦民俗文化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面对面的促进双方的交流与理解。
  长达非遗社总能让人眼前一亮,高校中有这么一批青年在为了民俗梦孜孜不倦地努力着,支持加敬佩!
【嘉兴论坛】2012嘉兴端午预报
    2012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总体方案已审议通过,总共有11项活动内容,部分活动将从本月开始。 目标是“嘉兴特色、中国味道、国际影响” 11项民俗文化活动闹端午。
核心活动日程排定
  2012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暨全国端午民俗原生态乐舞展演将于6月21日19:30在嘉兴大剧院举行。演出内容将引进全国各地端午习俗代表城市的民间文艺节目,结合嘉兴端午民俗民间特色文艺,充分展示全国端午传统习俗,是一台集观赏性、艺术性、民俗性于一体的开幕晚会。
  6月22日至24日,在嘉兴国际会展中心将举行长三角(嘉兴)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暨嘉兴市浙商创业创新文化产业洽谈会,借助端午节庆的良好氛围,举办覆盖全市、面向长三角的文化产品交易博览盛会,吸引我市和周边各地最优秀、最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参展。同时开展民俗宣传(招贴)画作品大展、民俗刻字艺术大展等活动。
  6月22日至24日在湘家荡,举行第三届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暨2012嘉兴市龙舟赛,由嘉兴携手国际大学生龙舟联合会、中国大学生体协艇舟分会联合举办,将有40支左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龙舟队参赛。同时组织市区企业及各县(市、区)组建龙舟队,举办20支左右龙舟队参加的嘉兴市龙舟赛,在湘家荡湖区开展直道竞速和拉力赛。龙舟赛开赛前将举行祭龙仪式。
  6月22日至24日在伍相祠和梅湾街,举行2012中国嘉兴端午祭暨子胥庙会,活动内容包括赛诗会、戏曲票友会、童玩会、美食会、达人秀等民间庙会活动,使子胥庙会成为一个集竞技杂耍、休闲游乐和餐饮商贸于一体的常年性的江南端午名牌庙会项目。
  6月23日在阳光大酒店,举行《中国端午节》丛书编纂中期报告会,由中国民俗学会主办,召集《中国端午节》丛书六卷(含嘉兴卷)主编及有关专家,研讨《中国端午节》丛书编纂的相关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2012年底完成《中国端午节》的编纂任务,扩大嘉兴端午的国际影响力。
  6月21日在嘉兴富悦大酒店,举行嘉兴市国际友城文化论坛,将邀请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等国的嘉兴市国际友好城市市长来禾,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研讨文化保护与城市管理理念。
  6月24日在南湖,举行2012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闭幕式暨踏白船表演赛,各县(市、区)踏白船队伍都将亮相,比赛设直道竞速和“抢鸭子”等表演项目。在踏白船表演赛颁奖仪式上,同时举行2012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闭幕式。

TOP

5月12日星期六值班帖

【学界动态】北师大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系列学术讲座
主讲人:Jordan Paper教授(裴玄德)
主持人:杨利慧 教授
地点:北师大主楼7层文学院励耘学术报告厅
第一讲:中国犹太人之谜
时间:5月9日(星期三)下午2:30
第二讲:中国犹太人的神学
时间:5月14日(星期一)下午2:30
第三讲:强加在中国宗教理解上的基督教影响
时间:5月15日(星期二)下午2:30
第四讲:全球性视野中的中国宗教
时间:5月16日(星期三)下午2:30
【学界动态】青海省民俗学会成立
    5月11日,青海省民俗学会在西宁成立。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宗福教授当选为会长,马成俊(撒拉族)教授、米海萍(蒙古族)教授、文忠祥(土族)教授、喇海青(回族)先生、唐仲山(藏族)教授当选为副会长,鄂崇荣博士为秘书长,聘请贺喜焱、胡芳、霍福为副秘书长。该学会的成立标志着青海民俗文化研究从零散无依、各自为政向形成学术合力、走向集约化发展的学术道路。
【学界动态】[会议传真]学科建设与区域民俗研究——2012中国民俗学高层论坛掠影
    民俗学界的豪华阵容
【学术交流会】赵景深:独步故事学坛——赵景深诞辰110周年
    刘锡诚老师撰写,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5月7日《学林》版。
【高校论坛】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田野调查基地介绍
    赣南师范学院田野调查基地设立在赣县白鹭古村,由财政部资助重点学科项目基金资助建立,亦是中国民俗学会民俗学田野调查实践基地。2012年5月11日,基地正式揭牌,2012级民俗学专业学生成为入驻基地进行田野调查的首批学生。
【日常生活民俗】“男左女右”的来龙去脉
    《五运历年记》认为: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盘古氏双眼所化,日神是盘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盘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就是由此而来。另外,“男左女右”的习俗还和古代人的哲学观关系非常紧密。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中通贯事物和人事的两个对立面就是阴阳。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长短、上下、左右等等。古人将其归类分为大、长、上、左为阳,小、短、下、右为阴。阳者刚强,阴者柔弱。人的性格,男子性暴刚强属于阳于左,女子性温柔和属于阴于右。“男左女右”在中医应用上也有实际的科学意义,“男左女右”在医学上是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异。中医诊脉,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即使小儿患病观察手纹也取“男左女右”的习惯。这就是“男左女右”的由来。这一沿袭至今的习俗,早在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
【日常生活民俗】[石峰]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人类学】罗曲]彝族的传统天时习俗
    彝族在漫长的发展史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天时习俗,对日、月、年、季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并且以物测日观星来认知时节。这种将科学的成分与习俗的活动相融的习俗,反映了彝族人民认识自然的历程,体现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因为早期的文化往往存在着不同时空的“平行创造”,所以彝族传统的天时习俗也为研究人类认识天体自然节律增添了材料。

[ 本帖最后由 禹沫沫 于 2012-5-14 20:47 编辑 ]

TOP

5月13日星期日值班贴

【高校论坛】长江大学:长江大学—中巴民俗文化交流研讨会直播平台
    长江大学中国与巴基斯坦民俗文化交流营之交流研讨会于5月13日早上九点准时拉开帷幕。
【高校论坛】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民俗学考研咨询权威回复
   有意考中山大学民俗学研究生的童鞋们有福了,不用迷茫了,不用摸不着头脑了,有刘晓春老师的权威答复,还不快跑去围观!
【电子书斋】英)玛丽·道格拉斯 著《洁净与危险》.pdf(中英文版)
    虾歌又为大家奉上精神大餐~
【宗教学】转型时期的民间信仰:现状、趋势与思考
                  ——雷春芳(中国宗教研究中心网站首发)
    民间信仰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根基深厚、影响广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民间信仰活动日益活跃起来。据部分地方调研估计,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民间信仰,无论在信众人数、庙宇数量上,还是在崇拜活动的频率和规模上,都远远超过五大传统宗教,而且还呈继续发展之势。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和社会变动的加剧,民间信仰社会作用的两重性也进一步凸显,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间信仰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研究和政府工作都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全面了解其现状,准确把握其特点,做好民间信仰领域的社会管理工作。

TOP

5月26日星期六值班贴

【话题讨论】请问:“亚鲁王”的作者究竟是谁?
    5月25号由小猫咪发的关于苗族史诗《亚鲁王》的贴,引起了颇为激烈的讨论,民间传唱的史诗变身为印刷品后,版权问题、署名问题等,究竟该如何客观对待?
【学界动态】【山图讲座】鹿忆鹿:台湾原住民的故事
    5月26日周六上午9:30,由山东省图书馆和齐鲁晚报联合举办的大众讲坛,将邀请台湾东吴大学教授鹿忆鹿为读者讲述《台湾原住民神话》。
    鹿忆鹿,现任东吴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领域以现当代文学、神话学、《山海经》及原住民神话为主。著有《走看九○年代的台湾散文》、《洪水神话》、《中国民间文学》、《台湾民间文学》、《台湾现代散文》等学术性书籍。此外据报道,鹿教授还将在北师大讲学一月,主要是现代文学,也有一两个民间文学的题目。
1、六零年代,岛屿写作----现代文学阅读经验(从梁实秋、林语堂、张爱玲、林文月、周志文到刘克襄、简媜、吴明益)(5月15日晚5:45—9:45,教七201)
2、台湾社会思潮与现代文学的发生-----兼论台湾文学书写的多元性(5月16日下午1时—5时,教七501)
3、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文化----论齐邦媛《巨流河》(5月22日晚5:45—9:45,教七201)
4、家族与记忆-----台湾的叙事怀旧文学书写(5月23日下午1时—5时,教七501)
5、女作家的厨房-----台湾的饮食散文特色(5月29日晚5:45—9:45,教七201)
6、台湾现代散文中的传记书写:《林语堂传》与《林海音传》(5月30日下午1时—5时,教七501)
7、台湾虎姑婆与日本山姥-----兼论中日民间故事中的文化差异(6月5日晚5:45—9:45,教七201)
8、台湾原住民神话与文化信仰(6月6日下午1时—5时,教七501)
【音声影像】电视剧《伏羲女娲》
    原来早在1997年就出了这部剧了,剧照上几个大字“二十集大型神话传奇电视连续剧”无比霸气,“权威”剧情简介:蛮荒时代,在火山、洪水、野兽肆虐的环境之中,人类的部落之间为抢夺生存环境和生活资料而相互争斗、频繁厮杀。被雷神强暴的华胥,在激流中生下一个孩子,一条鳄鱼把婴儿驮到岸边。正祭祀的鹿部落救起了这个孩子,起名“伏羲”。伏羲长大后,在部落混战中主持正义扶贫弱,以仁爱之心博得了各部落拥戴,建立了强大的龙部落,并娶女娲为妻。随后,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恶劣环境中,伏羲又发明了织网捕鱼,创制“八卦”,制定婚娶制度,为创建人类远古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片尾曲:
苍天昊兮 大野阔兮
惟我所敬 伏羲伏羲
其心聪兮 其智广兮
爱将仁爱 布八荒兮
山林花兮 香满家兮
惟我所爱 女娲女娲
其心洁兮 玉无瑕兮
爱将良善 布四海兮
明月如盘 薄雾如纱
惟我所爱 伏羲女娲
伏羲女娲 德辟中华
中华昌盛 万载其发
【学科问题】介绍两个新学科……
   第一个学科:电影民俗学
    史博公(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曾发表于2007年《当代电影》第六期的一篇文:“中国电影民俗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本文概要描述了该学科的体系架构和研究范畴,初步探讨了将“民俗元素”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效果、途径和方法,进而揭示了把民俗文化资源充分、有机地运用在电影创作当中,正是中国电影确立民族特色、彰显民族风范的肯綮所在。该学科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堪称是对中国电影理论的一次新发展。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一、“电影民俗学”与“影视人类学”的区别与联系;
二、民俗文化:中国电影彰显“民族风格”的本源与依托;
三、建构“中国电影民俗学”的必要性及其理论创新价值;
四、建构“中国电影民俗学”的可行性及其基本研究路径。
    第二个学科:新闻民俗学
书 名:《新闻民俗学》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作者简介:
    本名刘荣庆,笔名卜元等。1940年11月生于西安临潼,1964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先后任中共临潼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党校校长、中新社驻陕首席记者、香港商报驻陕西北高级记者、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亚太经济发展研究和中心高级研究员、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陕西出版物审读中心审读员。获省部级新闻奖20多项,《秦马小史》、《秦国四贵及其覆亡》、《栎阳变法》收入北京大学百年秦汉史论文编目,《诠释圣旨智》收入《佛学研究》2000年年刊,《试说创立新闻民俗学的迫切性》收入《21世纪理论与发展优秀论坛经典》。主要著作有《民间诗人王老九评传》、《报人评报》、《记录历史融入历史》、《从“新闻黑洞”跳进又跳出》、《骊山的天簌地簌人簌》、《我家的蟹爪莲》等。
  对于这两个新学科的提法,从回帖来看,认可度不高,见仁见智。

TOP

2012年7月29日值班贴

【2012年会·赤峰】【“两会”专题】年会 ﹠奥运会话题交流区
【民俗风土】同桌1 乡村记忆之22
【日常生活民俗】乡村土医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地“表演文化”令人担忧
  中新网贵阳7月26日电(安娜)“我们走进中国西南的任何一个民族景点,迎接我们的都是长桌饭和歌舞表演。”这是参加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专家杜晓帆对于传统的“民族游”的第一感受。杜晓帆告诉记者,这类“民族游”还有一个专业代名词——“表演文化”,目前中国的各类文化遗产地和民族景区普遍存在着“表演文化”的现象,令人担忧。

TOP

2012年7月30日值班贴

【话题讨论】多家媒体刊登遇难者名单 评:是对生命的尊重
    在中央媒体上公布遇难者的姓名尚属首次。就是这个“首次”,在最近几天时间里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赞誉。很多人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国家的成长,感受到国家对于公民生命的尊重,感受到这个城市最珍贵的感情,充满爱与温存。
【批评与方法】1.傅瑾、陆骏造假 "海归教授"频频造假暴露啥问题
              2.两起造假事件拷问学术欺诈罪与罚
             3.“低层次造假”背后是学术审核“盲视”
  高校早就不是一弯静水,在社会浮躁之风劲吹之下也是波涛汹涌,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景象。社会中存在什么不良现象高校中也存在,高校中存在的不良现象社会中不一定存在,高校甚至比社会还要狂躁。前几日,厦门大学医学院曝出傅瑾教授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纯属编造,“她根本没有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今天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又曝出“陆骏教授把同名同姓的牛人简历拿过来,就申请到了青年千人和博导教授,真是牛逼大了。”实际上,在引进海外人才过程中,许多高校都曾曝出学历造假、成果造假等丑。
4.吴小如:“学术警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近年来,他被称为“学林警察”,对学界不良现象的批评毫不留情;他研究京剧,并写了70万字的《吴小如戏曲文录》;担心父亲说自己“不务正业”,他以“少若”的笔名发表小说、诗歌;他擅长书法,却从不以“书法家”自居;他自言“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最大快乐,以讲课为主要‘嗜好’”,在北大中文系孜孜不倦执教28年,为何选择离开?90岁的吴小如,何以如此锲而不舍地做着像小学教师般的纠错指谬的工作?他的心里藏着怎样的忧虑?
【他山之石】 借一双眼睛看日本
     “这又会是一个卷帙浩繁的移译工程。”在“西方日本研究丛书”总序开篇,丛书主编刘东教授写道。所谓“又”,是说“西方日本研究丛书”是作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的姊妹篇出版的。那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从1988年开始出版,迄今已持续运作了24年,推出了150余种书,在学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而“西方日本研究丛书”从去年开始出版以来,一年间也已推出了《中世纪的日本大名》、《美国的艺伎盟友》、《日本劳资关系的演变》等8种,从已出选题看,它们绝非泛泛介绍日本的普及型作品,而确实当得上“研究”二字。“为什么要如此大规模地引进西方学界研究日本的着作?为什么要将西方”日本学“和西方”汉学“相提并论?深入地研究日本对于中国学界有何意义?
【学界动态】 大道喜剧院挂牌 陈佩斯承父不求盈利推广喜剧
【高校论坛】 【校际联盟】 李文实藏书捐赠仪式在青海民族大学举行
             【校际联盟】“师道尊严”传统的继承与重塑
             【北京师范大学】 启功先生百岁诞辰:纪念专题帖
【媒体报道】 1.第三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9月昆明启幕
             2.河北:“看民俗学手艺 轻松快乐度暑期──民间艺术展演、授艺系列活动”第二站开课
             3.河北省暑期民间艺术展演系列活动启动
             4.河北衡水“桃城七老”编写《衡水民间故事集》
             5.冀蒙晋陕四省区民间艺术“二人台”邀请赛将在张家口举行
             6.凉山深处上学娃
             7.霍金:外星人远比人类先进 可能到地球掠夺资源
【书评文萃】 1.认知现代生活中的忌讳
             2.都市传说中的心里秘密字号
             3.净化汉语,谨防“出口成错”
             4.流浪的五谷
             5.约克大学的访学催生《句式语义的形式分析与计算》
             6.为世界级非遗搜存历史档案
             7.文明论与中国地理学的近代转身
             8.略谈百年中小学教科书的收藏与清点
             9.也谈“化干戈为玉帛”
             10.另一种“杨墨之道”
             11.《白雪公主》的诞生
【民俗风土】 1 .赤脚片 乡村记忆之23
                       2.百年传世家谱以五言诗描摹昔日“秦川八景”
             3.泰州过半老地名地图上消失 网友吁留住地名文化
             4.独龙族85岁纹面老人:花椒刺扎脸的疼痛终身难忘
【日常生活民俗】 郑州清代民居藏身都市村庄 保护前景堪忧
【民间文学】敬话钟馗
【岁时节日民俗】 1.傣族关门节和开门节:礼佛生产两相宜
                 2.“仰阿娜节”:奕车青年男女爱的狂欢节
                 3.火把节民间主办应有更多实质内容
【人生仪礼】 1.墓葬研究中的问题:“偏爱”器物 忽略墓葬本身
             2.虚岁、实岁辨
             3.以平常心看待周其凤跪母祝寿
             4.山西太原古式“成童礼”渐成风尚(图)
【口头传统】 1.葬礼上复活的史诗:《亚鲁王》与一个民族的苍茫记忆──简述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 独特品质
             2.源远流长《格萨尔》 而今玉树有新篇
             3.立足文化名省建设 扎实推进《格萨尔》传承、保护与发展
             4.苗族山歌:“饭养身,歌养心”
【传承人与社区】 1.非遗项目陷传承人之争困扰:“谁也不服谁”
                 2.千年技艺梁平竹帘濒临失传 国家级传承人仅一人
                 3.探访濒临消失的府河号子 七旬传承人忧心“未来”
                 4.单田芳叹电视评书萧条:30多个弟子却无人接班
                 5探访中国百年蚕园:千年手工蚕丝技艺待传承
                 6.陕西郃阳提线木偶戏窘迫现状:能上台的只有13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1.山西非遗保护状况堪忧 官方或立“退出”机制
                   2.首部川剧脸谱专著收录500幅脸谱 有绝品有创新
【宗教学】 吕大吉先生与民族宗教学

TOP

2012年8月1日值班贴

【话题讨论】 浙大校长开会玩牌被偷拍 被批教育不行玩牌在行
【2012年会·赤峰】【年会讨论】论文提要与作者简介
                 【年会讨论】论文目录与全文链接
                 【通告】中国民俗学会2012年年会:学术研讨议程
                 【每日播报】赤峰气象信息
【民俗风土】 茅草棚  乡村记忆之25
【民间文学】《西游记》第三十二回大义与精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