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尼亚奈访谈:过去在耳边回荡

尼亚奈访谈:过去在耳边回荡

过去在耳边回荡




几内亚旧图。©教科文组织




                                                                                                                                            

Tete la asom ene Kakyere.
                                                                                                                                                     (过去在耳边回荡,)
                                                                                                                                                                    阿肯谚语




  口头语言能被用作历史材料吗?几内亚历史学家吉布里尔•塔姆希尔•尼亚奈(Djibril Tamsir Niane)认为,书面记录不是历史唯一的“大管家”。布基纳法索作家约瑟夫•基-泽尔博(Joseph Ki-Zerbo)说,口述传统是生动鲜活的博物馆,为历史的枝干增添了绿叶繁花。

  吉布里尔•塔姆希尔•尼亚奈是研究马里帝国的专家。他的主要文学著作是《松迪亚塔:古代马里史诗》(1960年),其中汇编了马马杜•库亚特(Mamadou Kouyaté)和其他吟游诗人告诉他的许多传说。吉布里尔•塔姆希尔•尼亚奈负责编辑《非洲通史》第四卷:《十二世纪至十六世纪的非洲》,这个阶段属于马里帝国、桑海帝国、阿尔摩哈德王朝等伟大帝国的统治时期,在非洲大陆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以下是Monique Couratier(教科文组织)对吉布里尔•塔姆希尔•尼亚奈的采访。



  “言语飞逝,著作长存”,这是一句西方谚语,您能解释口述传统怎样成为非洲文化史正当合理的材料吗

  这句谚语从罗马一直流传到现在,让我们坚持认为,无需重视口述材料。但是,以口述传统为基础的文明丰富多彩,与那些使用书面文字的社会文明的繁荣程度相比,两者并不相上下。口述传统没有一成不变地叙说往事——它是一种经过组织、发展和建构的口头语言形式。它按照明确规定的习俗,成为社会积累知识的巨大宝库。这是运用了一套严格的方法形成的知识。

  吟游诗人(见方框)擅长使用口头语言,他们的作用是保存并传诵过去发生的事情。在西非马里的某些村庄,如keyla村,有500名村民,全都是吟游诗人。这些村庄好像口头语言的学校,等到儿童满七岁,便向他们传授家族的历史。学习过程全凭记忆,将需要记忆的内容编排成带有节奏的歌曲,在塔玛尼(tamani)、康尼(koni)或卡鲁姆(khalam)等乐器的伴奏下,一边弹奏一边诵读,这样,记忆便变得鲜活起来。因此,我的朋友兼几内亚同胞约瑟夫•基-泽尔博曾经说过,吟游诗人的语言就是“口头形式的象形文字”。



  吟游诗人在当前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口头传统故事记录,塞内加尔,1969年。 ©教科文组织/德德克尔




  如今,西非地区的教育模式正在鼓励从口头文化转向书面文字。在传播文化方面,传统学校的确正在失去它们的优势。尽管如此,吟游诗人按照他的社会和职业地位继续在社会发挥作用,负责主持所有的仪式。



  能将吟游诗人看作历史学家吗?

  多亏吟游诗人的前辈们将知识传授给他们,使他们掌握了口述材料,这些构成了基本的叙事内容。可是,他可以根据环境决定是仅仅述说某一个章节,还是故事的梗概。另外,他可以将旅途中与他人的交流体会添加进去。因为寓意蕴含在传说中,所以无论删除内容,还是增添内容,都不会改变世代传承下来的叙事的正确性。吟游诗人讲述故事时,从某个视角出发将事情贯穿起来——换言之,如果您认为历史不过是历史学家精心组织的一堆事实,那么,吟游诗人就是历史学家。



  口述传统经过记录与翻译之后是否有可能遭到破坏?

  当然,故事的收集工作使用了录音机,吟游诗人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尔后才用相同的本地语言记录下来。再将故事翻译成西方语言——如同翻译任何其他语言一样,也将受到类似的限制!历史学家可随时找出原始录音,听到吟游诗人加入的节奏和小调。




                    

塞尔维亚语译本《松迪亚塔的史诗》,国家图书出版社,1982年。© 版权保留


 

  您在编写《非洲通史》时是否使用了口头材料?

  当然使用过。口述传统不仅关系到口头历史,还涉及到宇宙的产生及传奇故事,等等方面。为了让所有这一切变得有意义,历史学家必须比较和反复核对材料,但书面材料也要经过这样的处理。

  以孙迪亚塔史诗为例。它属于非洲最古老的叙事诗,通过马里帝国的缔造者松迪亚塔•基特的经历,述说了这个伟大帝国的形成过程。松迪亚塔•基特生活在十三世纪,统一了尼日尔和塞内加尔之间的萨赫勒(Sahel)地区。我们通过口述传统了解到他的故事,而这段历史事实也为书面记录所证实。

  为了填补口述史缺失的细节内容,我们比较了十四世纪伊本•巴图塔(出生在丹吉尔)和伊本•赫勒敦(出生在突尼斯)留下的文件资料。这样,我们可以确定基里纳战争发生的准确日期,在这次战斗中,松迪亚塔打败了他的敌人,术士王苏茂洛(Soumaoro)。

  我们还反复核对了这部史诗的其他口述版本,特别是来自马里keyla和几内亚Fudama和冈比亚的Bangul 的口述史。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史诗通过各种语言流传下来,让历史学家的工作变得更加有趣。



  非洲以语言极其多样而闻名。全世界记载了16种语系,其中至少有6种来自非洲。因此,能不能说整个大陆形成一种文化认同感?

  非洲一直以来都是文化多样性的模范。让我们回到孙迪亚塔建立的帝国。这个帝国由众多的民族组成,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语言和传统。它没有实行雅各宾式的统治,而是实行分权统治的模式,这样,多样性得以繁荣昌盛。当时著名的传统医师们可以自由地四处游历,从一个村庄走到另外一个村庄,从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到几内亚的科纳克里。由此可以判断,语言的多样性完全没有成为障碍。

  应当铭记,西非整个地区都允许自由流动。1236年,松迪亚塔宣布《库鲁甘弗嘎宪章》作为国家宪法,它的作用有点像通行证。不仅在本国有效,而且在西非地区也具有效力。

  因此,语言多种多样,并不一定表明价值观就各不相同。



----------------------------------------------------------------------------------------------------------------------------------------------------------------
[以下为“方框”内的图文]



激动的声音:身兼巫师、乐师及诗人三职的非洲黑人之语



--------------------------------------------------------------------------------





盲人民间歌手表达了非洲语言的力量© Claude Sauvageot





        身兼巫师、乐师及诗人三职的非洲黑人在演讲之前,先追溯历史为其讲话奠定良好的基础。他们既是演说家也是家系学者,不仅讲述事件,还讲述事件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在所有的重大庆典仪式上,他们都受邀参加,像调解者一样对其叙述进行“梳理”,以免自己的某些言语造成人们之间的争执。因此,他们首先会请大家原谅自己的疏漏……甚至是主动这么说。这些“言语的主宰者”不仅要肩负促进社会安定的使命,还要担负伦理职责。实际上,在非洲,话语非常“重要”,因为一旦某些错误话语说出,就不能弥补。人们不能轻率胡乱地说话,有一句谚语说,“在恰当的时机说恰当的话,并且知道如何及何时保持沉默。。”这才是长谈的意义所在。 (M. C.)



(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2009年第8期)
文章来源:民俗学网站——云紫台:巴莫老师的博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