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腊日与腊八:专题信息汇集帖

二代腊八豆

                                                  二代腊八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0日09:21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寒冬腊月做腊八豆,吃腊八豆,几乎是湖南家庭必不可少的坛子菜。

  自家做的腊八豆一般都能吃两个多月。那时的冬天早饭,不像现在有条件在外面吃。好多人家里,差不多都是把头天的现饭现菜煮成烫饭,那吃早饭的菜就是剁辣椒拌腊八豆、浸坛子菜、腐乳等。不过,最韵味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还是剁辣椒拌腊八豆。

  每年一到立冬,娘老子就搞手脚不赢,从粮店买了好几斤几好的黄豆。就要我们到文艺操坪挑井水,就是现在的华天大酒店一带,而我们家离这口井有二、三里路。文艺操坪有一口常年不干的泉水井,井水沁甜的溜清的,周边几百户人家都是挑这里的井水吃。

  娘老子洗黄豆煮黄豆都不要自来水,非得要文艺操坪的井水。

  吃过晚饭后,用大鼎锅煮黄豆。那种铸铁造的鼎锅,早已绝迹,不是五、六十岁的人恐怕见都没见过。鼎锅的成型也不同于现在的钢精锅和高压锅,锅底只有五厘米左右,锅底往上三十厘米是直筒圆形。这种鼎锅的外形是充分利用了火焰燃烧的热量。

  煮黄豆的晚上,满屋都是豆子香。平时,我们在外面玩官兵捉强盗要玩到天墨黑才进屋。闻见黄豆香的晚上,就不敢玩久了,晓得晚上有好东西吃。

  黄豆煮好后,娘老子就给我们五姊妹每人一碗红糖黄豆水喝,娘老子讲喝了可以清火。但是不能喝多,喝多了就会拉肚子。那黄豆水清香可口,甜不腻人,几多好吃。我没管那么多,我的那一碗三下五除二,一下子就喝光了。我又把细老妹的抢过来吃了,又撮起她跟娘老子要,反正她细,娘老子也不责怪。结果下半晚我跑了好几趟厕所,害得娘老子一晚没睡好,第二天还遭了娘老子一通臭骂。

  娘老子把煮好的黄豆用簸箕沥干水,让其冷却阴干。然后用旧的洗干净的布盖在簸箕上,让那些黄豆慢慢长霉。

  过了上十天,我偷偷地揭开布,看见黄豆上长了密密麻麻一层白绒毛,有点像棉花糖。我勾了一点试味,哪里晓得哇苦的,吐都吐不赢,一点都不好吃。

  黄豆霉好后,娘老子把霉好的黄豆里放点白酒、盐和煮黄豆留下的水全部拌匀。我至今还纳闷,当年连冰箱都没听过,娘老子用什么办法能把煮黄豆的水留十几天,而且还清香如初。待一切都弄好后,就可以放进浸水坛。几个星期后,每年头一餐腊八豆就可以上桌了。浸水坛里的腊八豆是越放越好吃。

  我们家最喜欢吃的是凉拌腊八豆;一碗刚出坛的腊八豆,放点干辣椒沫或者剁辣椒、麻油、酱油,酱油要买最好的二角四分钱一斤的,我小时候就是打酱油打大的。那凉拌腊八豆是辣得回味,鲜得醇香,爽得落口……粒粒可口诱人。尤其过大年时,满桌的大鱼大肉,来一碗娘老子的凉拌腊八豆,那一下就是雪里送炭,一眨眼的功夫就抢光了!

  自八十多岁娘老子去世后,消失了的家制腊八豆,近年又由细老妹得娘老子的真传,成为家族保留节目。不过,细老妹现在煮黄豆改用了白沙井的水,煮黄豆的鼎锅无从寻迹,只好将就使用高压锅,而盖黄豆的布却花了大价钱,专程从浏阳买的土夏布。

  而今,家传的二代腊八豆又登堂入室了。

TOP

                             腊八云居寺僧人殿外舍粥 "千人舍粥锅"北京最大
                                                  2010-01-20 08:40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董正

     本周五又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云居寺将于当天上午10时开始,在云居寺天王殿外推出以“感知传统文化、体味民俗腊八”为主题的腊八舍粥活动。据了解,云居寺至今完好保存着北京地区最大的紫铜制“千人舍粥锅”,真实记载着古代腊八云居寺舍粥活动的历史。

修复后的寺院内景



云居寺远眺



石刻佛经



寺院旧照



雷音洞旧照 新华网 资料图片




  本周五又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云居寺将于当天上午10时开始,在云居寺天王殿外推出以“感知传统文化、体味民俗腊八”为主题的腊八舍粥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您不仅可以品尝“吉祥宝粥”,还能品尝到云居寺僧家特制的“白如雪、软如棉”的菩提牌贡糕和素馅大蒸包。高僧们还将在毗卢殿按照佛教仪轨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

  据了解,云居寺至今完好保存着北京地区最大的紫铜制“千人舍粥锅”,真实记载着古代腊八云居寺舍粥活动的历史。

      文章来源:新民网

TOP


                                腊八:到新疆乌伦古湖观赏冬捕节


                                     作者:李晓玲 来源:新华网新疆频道 日期: 2010-01-01


  新华网乌鲁木齐1月1日电(记者李晓玲)腊八时节,到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的乌伦古湖"踏雪寻鱼",感受北国浓郁的冰雪文化,品尝鲜美的野生鱼宴,观赏精彩的冬捕节将成为这个冬天最吸引游客的旅游线路之一。

  记者从乌伦古湖所在地--新疆福海县了解到,以"四季有余,福在福海"为主题的乌伦古湖冬捕旅游节,将于2010年1月23日隆重开幕,整个活动从2010年1月22日(腊八)持续到2月28日(正月十五)。届时,这里将举行传统的祭湖醒网仪式、头鱼拍卖、汽车漂移、腊八品鱼宴享口福、现场抢福赐福以及趣味雪爬犁拉福妹等精彩纷呈的活动。

  福海县副县长徐雪峰告诉记者,本届冬捕节将深挖当地丰富多彩的草原丝绸之路"福"文化,打造独具个性和民族特色的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大力推广福海县以"福"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旅游,提升福海旅游形象。

  作为新疆北部最大的天然渔业基地,冬季冰上大拉网捕鱼是福海县乌伦古湖的传统捕鱼方式,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这种冬捕方式目前仅存于我国东北松花江和新疆福海乌伦古湖地区。冬季的乌伦古湖由于气候寒冷,冰面厚度达50厘米,积雪厚度超过30厘米。在这种环境下捕鱼,场面十分壮观,极具观赏性,被当地人叫做"踏雪寻鱼"。

  自2004年开始,福海县开始围绕"冰雪"和"乌伦古湖冬捕"大做文章,目前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五届乌伦古湖冬捕节,以浓郁的节日气氛和独特的冬捕活动吸引了八方来客。

  新疆旅游局负责人池重庆说,丰富而独特的冷水鱼资源是福海冬季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福海县以冬捕节为载体,大力发展"福"文化旅游产业,为新疆特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乌伦古湖位于新疆西北部,水域面积约155万亩,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素以"戈壁大海"和盛产鲜美的"福海鱼"而著称。(完)(责任编辑:牛敏)

TOP

                                            老城隍庙过个“腊八邻里节”

                                             日期:2010-01-20 作者:王欣;杨颖 来源:新民晚报


        本报讯(记者  王欣  特约通讯员  杨颖)本周五是“腊八节”,中华老药铺童涵春堂将在老城隍庙推出“腊八邻里节”,向大众免费布施热气腾腾的养生腊八粥,用最传统的中华民俗向中外游客展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共享健康和谐的生活。
   
        腊八节是个传统的节日,以前很多家庭都会在这一天烧一锅腊八粥,其中必定有枣、栗,象征吉祥。枣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气,争取明年五谷丰收。要把腊八粥做得稠一些,粘糊糊的,粘是“连”的谐音,意味着连年丰收。
   
       腊八粥其实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食疗观。腊月里天气寒冷,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来滋养五脏、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促使体内阳气升发,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腊八粥的食材多种多样,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如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加点龙眼肉、酸枣仁将会起到很好的养心安神的作用;何首乌、枸杞子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对血脂也有辅助的调节作用,是不错的食疗佳品。在干燥低温的冬日里,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暖身又暖心。
   
       据悉,从21日开始,老城隍庙童涵春堂店内外将支起两口大锅,甜的腊八粥有赤豆、核桃仁、枸杞、淮山粉等食材,不喜甜食或是糖尿病患者可以食咸味的粥,由火腿丝、茯苓粉、青菜、花生仁等精心熬制而成。腊八粥的清香飘溢在空气中,营造出浓浓年味。


      文章来源:http://www.news365.com.cn/wxpd/sh/syxx/201001/t20100120_2597460.htm

TOP

                                 西部风景线 河湟农村——寻找遗落的年俗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8日08:26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年是什么?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的形象,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

  年是什么?年是一只怪兽,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来。它一上岸,所到之处便是洪水泛滥。后来人们在家门口贴起红纸,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把“年”吓回逃回了海里。于是就有了除夕贴对联,挂彩灯,穿新衣,还要剁饺馅包饺子,晚上还要拢旺火、烧柴禾……这就是年了。

  青海人常讲,“过个大年,忙乱半年”,青海人从冬至日开始忙“年事”,一直到二月二龙抬头的那一天,这年才是过完了。

  冬至大如年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青海人相信冬至来临之时,正是“阴”的黑暗力量与阴寒本性最强烈的时候,与此同时,亦是极为重要的关键时刻,只因“阳”的光明与温暖将会逐渐取缔“阴”的极寒本性。因此,冬至是一个协调及和谐的欢乐时刻。青海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

  “冬至大如年”,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青海东部都要炸油饼、吃“油搅团”,制作油搅团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沸水中倒入适量清油,调以葱末、椒盐等佐料,将面粉徐徐撒进油锅;待面粉充分吸收水和油后,摊平锅内面粉,垂直戳几个洞,以利排气;再加锅盖纹火焖烧约半小时,搓拌成松散适宜、金黄无比的油炒面。清香爽口,不油不腻,很能增加食欲。冬至一到,男人们就开始忙了起来,选出“社火头”(懂行且德高望重者担任),由他们置办道具,筹备练社火,开始掐算过年的日子。

  吃“腊八冰”保平安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众所周知,腊八节最普遍的风俗就是喝腊八粥。青海也不例外。青海农村把“腊八粥”称为麦仁粥,是将当年的新麦碾去外皮,或者凿冰为臼,舂去外皮,是为麦仁。然后在先一日夜间,将麦仁与牛羊猪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茴香等作料,经过一夜的文火煮熬,肉、麦、作料皆已成乳状,清晨揭锅,香味扑鼻,食之可口而富营养。煮成的麦仁粥除了腊八这一天食用外,随后一直到春节还要吃的。

  俗语中有“来年成不成,先看腊八冰”的说法,腊八这一天清晨,人们还要到河边、泉边去砸冰,将之背回家,谓之“腊八冰”。谁起得早,第一个打上冰,谁就更有好运气。每年的腊八,人们一大早就起来,冒着严寒或在纷飞的雪花中去打冰。勤劳的农民留下一块干净的冰块做搅团用外,将其它的腊八冰一块一块地放到自家的田地里,希望来年雨水丰足,粮食丰收。上了年岁的老人们拿起冰,迎着太阳观察冰层中间的各种气泡形状,猜测并辨认来年农作物收成的预兆。冰块中圆形较多,意为豆类将会丰收椭圆形状若多,意为麦类丰收。长条形,它意为来年草荒严重,要提早做灭草的准备。

  据说腊八冰能治百病,这一天打来的冰,要放很长时间,好让孩子们有一段吃冰的快乐。当然,大人们也会吃。有意思的是,无论你怎样吃,都不会拉肚子。女人这一天要用“腊八冰”、碗豆与青稞合磨成的面散搅团。吃“搅团”有个讲究:先让长辈或家中主要家长坐在炕上,由女人们端碗舀搅团,但她每次故意在碗内只舀半勺或不到半勺,并情愿希望自己多舀几趟,以她端碗的次数来预测来年庄稼的收成。例如:她端了九次碗,意为可收九分田。特别是全家人吃罢后锅内还有剩余时,意为来年粮食必然多余,并把它舀出。妥善保存多年后的腊八搅团,有治疗小儿口疮等病的功能。

  腊八一过,村庄上空开始响起年猪的嚎叫,还有零星的鞭炮声,那炮声是盼春节盼得心急的孩子们放响的催春之声。

  宰瞎娃,杀猪饭吃到二十三

  童谣曰:“过冬至宰聋子〈羊),过腊八宰瞎娃。”瞎娃就是胖乎乎睁不开眼睛的大肥猪。宰年猪在青海农家来说可是一桩子大事。宰年猪的日子一般在腊月中上旬。此时,地里的农活基本做完,年猪饲料也差不多断了线了,接下来,该让苦了一年的人们换换口味消遣消遣了。定下宰猪的日子,接着就要请邻里帮忙,邻居之间不能同时宰猪,如果几家人一齐宰,那就意味着不想请这顿年猪客,这在青海人眼中是吝蔷鬼的举动。杀猪要请吃杀猪饭。这种请,不像今天社交场合里的客气应酬,而是透心亮底的真请,左邻右舍每家都要请到,就是以往有过摩擦而不相往来的人家也不能例外。宰年猪请吃饭便成了邻里交流的好机会。整个腊月,天天都有杀猪之家,只要肯去帮忙,杀猪饭可一直吃到大年二十三。在青海,猪肉除招待客人外,剩下的与灌好的血肠、面肠、肉肠分成几份,送给自己的长辈、兄弟。猪身上只有猪头、猪蹄和灌肠才是真正属于农户自家的,一般都在大年三十消受,也有的放到二月二,吃到过完年。记得去年腊月到农家做客,赶上宰瞎娃,主人用端了一盆猪肉,那猪肉的味道,至今让我难以忘怀。(上)(作者:文章)

TOP

                                                 吃了腊八饭 就把“年”来办
                                                                  ——记我国传统的“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该节从先秦始都是被当做“年节”来看待的。《礼记》曾有记载称:“一国之人皆若狂”。

  “腊”在远古时代本为一种祭礼名称,是古代颇有声势的岁终大祭。秦代开始把夏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当时并未定日期,直到南北朝时才固定十二月初八为腊日又称“腊八节”。古代先人在腊祭仪式结束后,用新的黍糜做粥聚餐,于是时间一长便形成腊日喝粥习俗,代代沿袭,便有了腊八节吃“腊八粥”了。

  大约在东汉明帝时,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到晋后盛行。佛教有一个吉祥的节日——十二月八日“佛成道节”,即和我国的“腊八节”相巧合。巧中有巧的是,佛教中的“佛成道节”也有寺庙向佛教徒及其善男信女施粥之俗。后来,“两粥”随着时间推移相互融合,民间就统称为“腊八粥”。

  其实,在唐朝“腊八节”和佛教还未有直接联系。此前的“腊八”与“腊八节”也并非佛教遗风,而是原汁原味的华夏民俗。直到宋代以后,“腊八”方成了佛教的盛大节日,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亦称“腊八粥”或“佛粥”。南宋大诗人陆游曾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清朝的孙雄的诗《岁时杂咏》中有:“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之句。腊八粥,也叫八宝粥、五味粥。到了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人们都爱吃一顿腊八粥。

  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煮粥,含有“赤豆打鬼”的说法,后经历史演变,加上地方色彩,其内容便越加丰富多彩。宋朝周密撰的《武林旧事》中称:“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代每到腊八节,宫廷里皇帝、皇后、皇子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还向各大寺院发米、果以供僧侣食用。在民间,更是家家户户吃腊八粥,且花样也越来越多。

  瑞安人对过腊八节很重视,实际上近代过腊八节已是以吃腊八粥为主要特征。到“腊八”这一天,大家都要吃顿别具风味的腊八粥,这是千百年来所流传下来的习俗。近代邑人杨淡风就有竹枝词《腊八粥》:“不须罗列到鱼虾,冬下百忙便操家。捧得一瓯腊八粥,晚窗漫啜对梅花。”

  旧时民间吃腊八粥以示驱鬼邪、逐瘟疫、庆丰收、讨吉利。人们在吃腊八粥前,先盛上几碗粥摆放于供桌上以示敬神祇、祀祖先。礼毕后,把粥分赠亲友邻舍,还需在午前送出,然后合家老少聚在一起吃粥,若有外出未归者,还得为其留一份。可见,民间对吃腊八粥是十分郑重的。

  瑞安一带的腊八粥一般用料有各种米:如糯米、粳米、黑米、红米、小米、薏仁米等;各种豆类:如赤豆、绿豆、黑豆、黄豆、豌豆、蚕豆、扁豆等;各种干果:如红枣、花生米、桂圆、莲子、杏仁、核桃仁、百合、栗、瓜子、葡萄干等。

  腊八粥的制作:按瑞安传统煮法,先将豆类洗净,放在锅中煮成半熟,再加入洗过的各种米和干果。先用旺火,后用文火,熬到粥呈稀稠适中,一般以稠柔软粘为宜,甜咸均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色香味美的“腊八粥”,已非昔日那些简单的“红豆粥”了,它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味小吃。此外,腊八节民间还有酿“腊八酒”的习俗,即用纯糯米炊熟酿制成酒。腊八酒呈暗红色,晶莹透亮、点滴成丝、滋味浓郁、饮后唇齿留香。

  腊八节除上述俗意外,在历史上还是个过年的转折点。民间就有“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的谚语。

  相关链接:3则腊八节民间传说

  1.牧女喂释迦牟尼吃乳粥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系古代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国王净饭王的儿子,当时名叫乔答摩?悉达多。他从小非常聪明,不但精通文学、哲学,且擅长武术,其父甚爱他,有意将来把王位传给他。

  可是释迦牟尼年轻时便十分同情那些被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恨、求不得、五阴炽盛等“八苦”所折磨的民众,对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极为不满。于是他在29岁那年的十二月八日深夜,毅然抛弃王位继承权和舒适的豪华生活,悄悄出城,去寻找摆脱人类痛苦之道,寻求人生真谛。释迦牟尼换下王子的华贵衣服,剃掉头发,决心出家修行。

  在修行期间,释迦牟尼常年不得温饱,吃了许多苦。到苦修期满时,他已是体瘦衣破,面无血色。有一天,他来到尼连河边,打算洗个澡,以解除浑身疲乏。谁知因饥饿加劳累过度,他忽然昏倒在地。一位在河边放牧的姑娘看见,便把自己所带的杂粮,加上些野果,用泉水和牛乳煮熬成乳粥,一口一口喂给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吃了乳粥后,顿觉神清气爽,元气恢复。他谢过牧女后,便在河里洗个澡,然后来到一棵菩提树下,面朝东方盘膝而坐,闭目冥思。他在35岁那年的十二月八日夜里,得道成佛。后来人们为纪念释迦牟尼,便将他得道的日子,十二月八日定为“佛成道节”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及施舍穷人食品的日子,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

  2.朱元璋赐名“腊八粥”

  据传,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只好给人家放牛,仍经常挨饿。十二月初八这天,他和村里小伙伴,在一起牧牛时,发现一个鼠洞,他想从中找到什么吃的,便伸手去掏。挖到深处,发现里面竟是个“小粮仓”,藏着不少谷米、花生、豆子、玉米等五谷杂粮。朱元璋与小伙伴喜出望外,连忙把这些东西都掏出来,放在瓦罐里熬成一罐粥,那时候他们闻着这瓦罐里透出来的香气,口水直淌,吃起来真是香极了。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吃遍天下美食,山珍海味也吃腻了。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他忽然想起旧事,于是下令御厨用各色杂粮煮粥进食,吃后大悦,觉得这种粥,实在可口,便将这种杂粮粥赐名“腊八粥”,后来传入民间,便成了习俗。

  3.欧阳修之妻吃豆粥

  腊八节在有些地方吃的腊八粥,实际上是几种豆杂在一起煮的豆粥叫做“五豆粥”。相传,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在未出仕前,曾卖文谋生,一天偶遇李员外之女抛彩球选夫婿。欧阳修中彩后,李员外嫌他家贫不愿许亲,其女不从,被李员外赶出家门。李小姐是一位义气女子,愿与欧阳修终生为伴,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欧阳修把卖文章所得的钱都交给妻子掌管。其妻节衣缩食,勤俭持家,常以豆子煮粥充饥。苦日子熬至朝廷开科,李氏取出平日积攒下来的银子给欧阳修做盘缠。欧阳修问妻子银子从何而来?李氏说,都是平日常吃豆子粥省下的。后来,欧阳修金榜题名,做了大官,携妻子赴任。李氏怕他做了官,忘了根本,便在腊月初八给他煮了一顿似往日一样的杂豆粥。欧阳修吃后忙问,“今日为何又想起吃豆粥来?”李氏便讲述过去艰难的生活经历,意为不能忘记它。欧阳修深感妻子贤淑,便在家中定了一个规矩,每年的腊月八日吃豆子杂粮粥。此事流传到民间,便形成习俗。

  来源:瑞安日报 作者:何克识

      文章来源:人民网

TOP

                                                            腊八粥里传统与新意  
                                                                2010年01月21日 15:06:0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21日电(李克瑶 周润健)22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连日来,中国许多地方不仅糯米、红豆、绿豆、花生、莲子、红枣、桂圆、核桃等制作腊八粥的传统原料热销,还有一些人别出心裁,给腊八粥加入养生“新”元素。

在沈阳市家乐福超市卖场选购  
腊八粥原料的张大爷老两口告诉记者,每年腊八节他们都会熬腊八粥和家人一起享用。“我们小时候就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熬腊八粥啊必须有黏米,把下巴黏住。可能你们年轻人不太注重这个,也没有时间熬吧。”老人说。
  据售货员介绍,选购腊八粥原料的以老年人居多,他们一般喜欢自己搭配材料。还有一些市民倾向于购买商家临时搭配好的腊八粥原料和已经包装好的袋装腊八粥原料。

  记者还发现,许多市民购买的腊八粥原料不再局限于传统腊八粥里面的糯米、红豆、莲子等普通材料,很多人还会搭配一些薏米、燕麦等材料。年轻主妇金女士告诉记者:“我平时经常看一些食物和养生方面的书籍,不是营养专家推荐吃薏米吗,有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的保健作用,还挺适合女士的。”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腊”在古代是一种祭礼,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记载,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腊八粥。

  营养专家介绍说,腊八粥混合了多种米类、豆类、杂粮和干果,营养丰富,具有安神、和脾胃、补血、养心、清肺、益肾、利肝、通便等多种保健功效,是传统的食疗佳品。

  民俗专家则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色味俱佳的节令美食了。

  除了喝上一顿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外,中国民间还有食腊八蒜、腊八面等食俗。北方地区盛行泡腊八蒜,尤其是华北地区。而北方一些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中国一些地方还有吃腊八豆腐、喝腊八酒的风俗。例如,吃腊八豆腐的风俗盛行于安徽黔县等地。此外,不少地方还喜欢在腊八煮酒,称为腊八酒。

TOP

                                             22日“腊八” 吃粥过节  
                                               2010年01月21日 11:00:04  来源:新华网  







                                                       漫画:同心奉献 新华社发

  新华网天津1月21日电(记者 周润健)22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腊”在古代是一种祭礼,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月初八,我国各地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据记载,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每逢腊八,必在雍和宫内,用数口大锅熬粥,由喇嘛念经,并派专员上祭、拈香,这种活动自雍正开始就每年举行直到宣统退位才结束。

  在民间,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并馈赠亲朋好友。

  民俗专家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色味俱佳的节令美食了。

TOP

回复 12# 的帖子

腌在腊八蒜里的亲情

  2010-01-20

  郭领军

  在我的家乡冀南一带不仅有到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的习惯,更有腌制腊八蒜的风俗。

说起腊八蒜,当地流行这样的说法,说早年我们这儿做生意的人很多,每年到年底上门要账是很磨不开面子的事。有一个精明的生意人,灵机一动,在腊八这天,就腌制了很多小罐子的蒜,到年底要账时,带上一小罐子腊八蒜  
,来到欠账人的家里,问问过年缺什么?短什么?就是不提要账的事情,临了,掏出小罐子,说,要过年了,也没什么带的,带了罐腊八蒜,过年好好吃顿饺子。因为“蒜”与“算”同音,欠账人自然想到大家也是辛苦了一年了,也到了该算账的时候了,于是就主动算了账。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就盛行开来。然而这腊八蒜延续到今天,已淡去了原本要账的意义,取而代之的则是为春节的喜庆气氛增添的喜庆色彩。
  小时候,到了腊八这天,吃了腊八粥之后,就会在母亲的召唤下,围坐在母亲身边,高兴地剥着蒜,因为在我幼小的心里,知道这腌了腊八蒜,就意味着要过年了,又能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了。

  我的母亲在腌蒜时,先是洗好坛子,然后把剥了皮的蒜放进去,再倒上醋,盖上坛子盖,用泥巴封严,放到一个角落里,最后和我们说,必须到年三十晚上才能开坛。到了三十晚上,打开坛子,一股蒜的清香立刻溢满整个屋子,辣中有香,香中有酸,酸中有辣,那特别的香气,让人直流口水。再看那蒜,个个绿得像玉石,白中带绿,绿中吐翠,咬开一个,仔细看,原来那绿色的春天早已来到了蒜的内心,只等人间春来早了。我曾问过母亲,这腌的蒜为什么必须在年三十才能打开呢?母亲说:“傻孩子,大年五更柜子抽屉都不能开,打开蒜坛子财气不是更跑了吗?”这时我才明白,这坛子里有母亲对新的一年美好期望呢!

  等到了大年初一早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吃上饺子,再来几瓣蒜时,我们兄妹几个抢的是笑声一片,在一旁的父亲母亲脸上顿时笑开了花,母亲直说:“孩子们,不要抢,咱家腌的蒜能吃到三月三哩!”这一家子其乐融融,幸福团圆的场景从那时起就刻在了我永远的记忆里。

  当我们兄妹几个长大成人后,另过的哥哥姐姐每年过年都能得到母亲准备的一份腊八蒜,就连在省会工作的哥哥,即使春节工作忙不能回家,母亲也要珍藏一份,直保存到哥哥嫂子回来为止。

  母亲今年七十多岁,虽然腿脚不方便了,但到腊八时,总要提醒我买蒜,然后老人家再亲自动手腌制。我也多次和母亲说,让我自己腌。母亲竭力反对,母亲说:“我老了,也只能干这样的活了,不让我做,我心里难受呀!”母亲说的话,听得我直想掉泪。

  母亲腌制的不是腊八蒜,而是人间挚爱的亲情呀!

  来源:邯郸晚报

文章来源:http://www.handannews.com.cn/qgsh/2010-01/20/content_1657078.htm

TOP

                                 腊八节“煮五豆”的传说
                                         2010-01-20 14:50  来源: 半岛网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以下列举几种有名的配方:

  《鸡肋篇》所记配方:“宁州(今辽宁复县一带)腊月八日,人家竟作白粥,于上以林栗之类,染以众色,为花鸟象,更相送遗。”

  《金瓶梅》所记配方:“(苏北)粳米投着各样榛、松、栗子、果仁、梅桂、白糖粥儿。”

  《明宫史》所记配方:“(明宫内)前几日将红枣捣破泡汤,至初八早,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于佛圣前,并于房牖、园树、 井灶之上,各分布所煮之粥。”

  《清嘉录》所记配方:“(苏州)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调之腊八粥;或有债自僧尼者,名曰佛粥。”

  《红楼梦》所记配方:各色米豆加五种菜果(红枣、栗子、花生、蒙用、香芋)。

  宋朝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各个寺院送七宝五味粥让门徒斗饮,称之为“腊八粥”,又称“佛粥”。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中说:“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也说的是腊八送粥之事。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江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技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颇有京城特色。

TOP

                                                         腊八节各地食俗
                                                         2010-01-20 14:32  来源: 半岛网

  “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关中一带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古时的“腊” 是祭祀的意思,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这种祭祀,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农足食,该感谢神灵啊!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锅“腊八粥”,借以祭奠神灵,庆祝丰收,预祝来年的更大丰收。这就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腊八节在传承过程中,又有一个传说,说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苹果糯米团子煮的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后世信佛的人,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就念经吃粥,这样就给腊八节增添了宗教色彩。不管怎么说,人们吃腊八粥,都是以庆祝丰收为内容的。

  “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因为它是用各种米(江米、黄米、白米、高梁米等),各种豆(大豆、云豆、豇豆等),各种干果(大枣、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元肉等)和豆腐、肉类混合成的一种粥,这种粥集中地反映出了农业大丰收的成果。关中一带及附近一些地区的群众,都十分重视“腊八节”。但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又各有不同的讲究。富平县的农家,这一天喜欢酿酒,名曰“腊脚”;长安县的古风俗,这一天要煮肉糜,抛洒在花木之上,谓之“不歇枝”;乾县、礼泉一带,讲究腊八节要给老人送粥,女儿家要请新女婿吃粥;凤翔一带则是用黄米和八种豆子,加上油盐做一顿腊八焖饭;铜川地区的农村,在这天还流传着为幼男幼女剃头理发的习惯。凡此种种,自有不同情趣。

  腊八粥各地食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天津人 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 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人 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青海 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在山东 “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人 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 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人 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稗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福建热线)

TOP

被误解的"腊八"


赵柒斤



       着几场风雪,我们不知不觉就跌进了腊月。由于腌制的食品已被证明对人体健康不太友善,所以现今“腊味”越来越淡,这也称得上是人类向科学养生迈出的一大步。然而,这似乎并没影响人们对“腊月”的“无限向往”。不信?翻翻报纸,保不准“腊八粥”的“香气”就会把你熏得人仰马翻。

    “闻”着媒体上各式各样“正宗”的“腊八粥”,我的思维竟开起小差:难道“腊八”这天就是“粥的盛会”?当然不是!那现代人为什么偏对“腊八粥”如此青睐呢?思来想去,觉得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在通俗文化、快餐文化大流行的背景下,人们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审美注意力发生了重大转移,“腊八”风俗中的“大事”和“小事”发生了有趣的逆转,滚烫溢香的“腊八粥”才能跟现代人的生活产生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腊八粥”才是“腊八”的“时尚标签”,我们只要喝了“腊八粥”,就算没数典忘祖。

    其实,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腊”在《说文》中为“冬至后三戌日”,那一天的主轴大戏是“祭祀百神、企求平安”。在佛教未入国门前,“腊”与狩猎有关。司马迁在《秦本记》中说:“惠文王十二年初腊”,《正义》里就明白无误地告诉后人“腊”与“猎”之间的联系,书中谓“十二月猎日也。秦文王始效中国,为之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这一点,从“腊”的读音有一种与“猎”相近上也可以佐证,至少说明“腊”与“猎”的关系比较暧昧。

    在汉代,“腊八”这天的活动颇多,但没有“腊八粥”的记载。杨恽《报孙会家书》曰:“腊尽春初,田家作苦,岁时优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汉代民间的“腊八”更比不上宫廷。《东观汉纪》谓:“腊日诏赐羊。”因此,有人认为,喝“腊八粥”是从唐朝开始的。《唐书·历志》曰:“永昌元年十一年改元载初,用周正,以十二月为腊月。”据说当时受佛教影响,佛教以农历十二月八日为佛祖生日,“腊会”(喝粥的集会)就在唐朝出现了并呈火爆之势。确切记录“腊八粥”的是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十二月初八日,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由此可见,到了宋朝,喝腊八粥已成普遍现象。

    也许是《东京梦华录》这本书“分量”太重或孟元老“名气”太大的缘故,宋代记录的“腊八”其他风俗却很难流行。如《荆梦岁时记》中说:“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疫。”这说明,当时的“腊八”这天的活动祭祀神灵固然为主,但也还含驱疫求平安的内涵,而喝掺入药材等煮的“腊八粥”只不过是驱除疫病这项活动中的一个项目……

    基于此,我粗浅地认为,“腊八”这个节日可能从宋朝开始就被误解了。“腊八”活动的主题应该是祭祀、祈福、驱疫、求平安,这也反映了古人在科技、信息等非常落后的状态下顽强生存、生活的一种智慧。

来源:重庆晚报

文章来源:http://cathay.ce.cn/file/201001/20/t20100120_20832767.shtml

TOP

                                 长沙岁暮迎大寒梅花山茶次第开 民俗流行打糍粑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储文静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20日  

  浮生如梦,

  季节舒缓地更番。

  24个节气转眼风吹雪化,

  开始等待新的轮回。

  岁终处的大寒,

  如同将暮未暮时的原野,

  朝阳暮雾,雨水风霜,

  一同氤氲成久违的篇章。

  时间总是不长不短,《岁时·廿四章》翻到最后一章。

  2010年1月20日12时18分,太阳到达黄经300°,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来到。

  不管窗外的阳光有没有退隐,“大寒”总是季节的一个巅峰,一个寒冷至极的概念,正如古书的描述,“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然而寒极必反,大寒,哪怕是彻骨的寒,心情也与寒冷无关,却充满着希望。你可以在每一个清晨,等待春天慢慢爬上窗台;你也可以在岁末的狂欢中,静听大自然轮回的窸窣。

  农历己丑年,两个立春。大寒一过,春节还未到,春天已经上路了。

  大寒日,测测阳光

  不必再去跟小寒计较孰寒孰冷,如今已经过了最严酷的“三九”时节,哪怕温度相差不大,我们也有一份“大寒近五九,沿河将看柳”的期许。

  《周书》曾记载:“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鸷鸟疠疾,又后五日,冰泽腹坚。”是说:大寒到来鸡开始孵蛋,鸷鸟不易找到食物,而变得凶猛,最后河川池塘都被冰封了。在今天暖暖的温度之下,我们或许不必刻意去想象和体会古书中的大寒景象,如果太阳露脸了,倒是可以测测你家的阳光。

  很难想到,现代社会的高层建筑的采光权,却是以传统的节气大寒作为时间标准来测定的,一个合标准的建筑,在大寒这一天日照不得低于2小时。你的家拥有充分的采光权吗?不妨在今天测一测吧。

  别样的风景,又黯然神伤

  一朵,三朵,五朵,好多好多……同事晓杜的QQ签名每天都在更改,路过时才发现原来每个数字都代表一个蓬勃的生命——她桌上的水仙开得正艳。

  水仙,能让你在第一时间想到古希腊神话中那个爱美的少年,你又可曾知否,这娇柔的翠绿和粉嫩,掌管着整整一个月份的绽放和笑颜。12个月份,12种花,12个花神,中国人对花的崇拜从来不亚于对情人的爱恋。大寒逢农历十二月,代表花正是水仙。

  凛冽的寒风与凄美的爱情相得益彰。水仙的花神一说是娥皇与女英。舜死后,娥皇与女英双双殉情于湘江。上天被她们感动,便将娥皇女英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二人也成为水仙的花神了。

  还有一说,司水仙花的仙子是洛神。三国时,曹植在洛水见一女子“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为其所迷,挥笔写成了《洛神赋》。在花国的传说中,曹植所见的洛水仙子,正是十二月水仙花神洛神。

  与娥皇、女英、洛神一样,水仙是寒冬里少有的亮色,别样的一道风景,却莫名地让人黯然神伤。

  腊八和尾牙,人与神的最后狂欢

  农历十二月又叫腊月,腊,是祭祀的名称。岁暮的大寒,当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这是人和神一起“打牙祭”、一起狂欢的日子。

  也许你还能从一碗腊八粥中依稀记得原本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腊八节,但在物资越来越丰盛的年代,“打牙祭”这个词汇或者终究会被人遗忘。在久远的岁月里,每逢初一、十五,人们总是设家祭向家神及祖先顶礼膜拜,或三牲齐全,或雄鸡肥肉,第二天待祭礼完毕香烛燃尽,将供品一一烹饪,一家老小大嚼特嚼,让吃了半个月斋的牙齿受到点奖赏和安慰,这就是牙祭。久而久之,打牙祭还成了吃肉的代名词。

  “做牙”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农历二月初二是“头牙”,农历每月初二、十六是“普通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是“尾牙”。如今,在福建等地仍保留着“做牙”的古老习俗,做牙的对象先是灵界,然后才轮到人类享用。处于大寒前后的“尾牙”,在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也演变成为公司企业员工们年终聚会聚餐的日子。

  先神后人,神与世俗的狂欢,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感恩祈福的方式。一年到头,感谢神,感谢自己;来年,求神保佑。

  做了“尾牙”,一个轮回,又开始了。

  [节气备忘录]

  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

  [专家发声]

  物候 梅花山茶次第开放

  宋忠华(长沙农业气象试验站)

  从自然物候上来看,大寒时期的落叶类植物仍处在休眠阶段、常绿木本植物也未出现明显的复苏迹象,但自然界仍不乏生机,所谓“春桃、夏荷、秋菊,冬梅”。 “大寒”节气前后,也是梅花、山茶盛开的季节。比如长沙地区,梅花花芽早已开放。山茶花、水仙也已进入开花期。

  从长沙地区目前的情况来看,早熟油菜已进入抽薹期,迟熟油菜进入现蕾期,比较而言,都比往年早。这很大程度是由于前期的低温所致。因为油菜的冬性较强,需要较低的温度才能通过春化阶段,并进入现蕾、抽薹。就目前的发育程度看,油菜的开花有可能相应提前,在这种情况下如遭遇低温天气的话,极有可能发生低温霜冻危害。

  气候 气温低 降水少

  赵福华(省气候中心)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当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期间受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会出现持续低温阴雨(雪)天气。我省大寒节气有气温低、降水量少、日照时数短的特点。

  1970年以来长沙气象观测资料表明:长沙大寒节气与小寒节气气温并列最低。历年“大寒”节气气温在1.3~9.7℃之间,平均为4.6℃,其中最高的年份是2002年9.7℃,最低是1970年1.3℃;降水量在0~91.1mm之间,平均为34.5mm,较上个节气少4.5mm,其中最多的年份是1991年91.1 mm,1993年、2007年、2006年大寒节气降水量在5mm以下,是降水量前3少的年份;日照时数在0.7~88.8小时之间,平均为29.1小时,较上个节气少4.9小时。

  民俗 大寒时节打糍粑

  陈华丽(省博物馆)
  大寒时,农村有一旧习:大寒后十日为“阳宅乱岁”,可以挖树整枝、砌猪圈、出葬、迁坟乃至结婚等,红白事皆不禁,不必择日。而且,家家户户忙着扫尘,所谓“大寒家家刷墙,刷去不祥;户户糊窗,糊进阳光”。同时腌制腊鸡腊肉,准备年货及各种祭祀供品,写春联等等,此谓“大寒迎年”。闽南有大寒扫墓之俗,乃为过年不忘先人之意。湖南一些地区会在大寒时节打糍粑,据说大寒之后的水为“腊水”,用“腊水”泡过的糍粑才能保持到第二年端午节。

TOP

                                        腊八熬煮年滋味
                                         2010年01月18日 12:29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农历腊月初八,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腊八节,在这一天,喝一碗香气腾腾的“腊八粥”,再泡上一瓶有滋有味的“腊八蒜”——“年”的气氛就在这天开始慢慢升腾,从此时开始,店铺开始备上年货,家里也动手制作各类过年的吃食,民间花会也开始操办演练。

  腊八粥的食材

  我们自家做腊八粥,材料没有严格的要求,可按个人的不同喜好选择。

  腊八粥既有养心安神的红小豆、小米、莲子、桂圆、葡萄干;又有健脾和胃的大米、小米、薏米、红枣;还有补肾、健脑、益智的核桃、花生、黄豆。

  1.大米: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

  2.小米:清热解毒,安神。小米对睡眠质量不佳的朋友有很好的安眠作用。

  3.糯米(江米):糯米分为白色糯米和黑色糯米,黑糯米的米粒是不透明的,黑是黑、白是白,非常好看。八宝粥、八宝饭都用了江米,用糯米熬粥黏稠香甜。

  4.薏米:薏米有调节心气的功效,还有养颜的功效,皮肤不好的女孩不妨吃一些薏米,对皮肤有好处,“薏米+绿豆可护肤”薏米“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薏米能健脾补肺。薏米性寒,根据身体体质来食用。

  5.红小豆:养血,健脾益胃,被李时珍成为:“心之谷”。

  6.绿豆:清热解毒,利尿,是我国独有的豆类。

  7.红枣:富含维生素C,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红小豆可净化血液、降脂、减肥利尿。红小豆+红枣+桂圆补血效果非常好。

  8.花生:润肺、健脾。被称为“植物蛋白肉”它所含的植物蛋白除大豆外,没有别的植物可以比。花生含不饱和脂肪酸,而不含胆固醇。

  9.黑芝麻:种子虽小,营养不低,其中含有的亚麻酸可降血压,防血栓,带皮的没有不带皮的有营养。芝麻可美容、护肤、补血生津、润肠通便。

  10.燕麦:蛋白质有的高达20%,能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11.桂圆:桂圆有滋补强体,补心安神、养血壮阳,益脾开胃,润肤美容的功效。

  12.枸杞:枸杞有补肾、滋阴、养肝、明目、益气等功效。

  13.葡萄干:葡萄干可补血气,对心肌有好处,对神经衰弱有辅助疗效,莲子等都有补血、补气、滋阴养肺的功劳。

  14.百合:百合滋阴养肺。

  腊八粥适合人群

  1.孕妇

  孕妇在妊娠初期一般反应比较大,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这是喝粥是比较不错的选择。但为孕妇熬粥要注意水不要放得太多,否则会引起孕妇胃酸过多。孕妇喝粥时可以搭配一些苏打饼干等。怀孕后期,为了宝宝的健康,准妈妈需要的热量、营养素要求有所增加,我们可以给孕妇喝一些富含钙、铁的粥。那么就可以在粥里加一些小枣、桂圆、花生、糯米等补钙、补铁、补血的食材。

  2.老年人

  粥易消化,非常适合老人吃,食材也要选择一些好消化的,不一定非是腊八粥,比如:大米+薏米+绿豆;大米+燕麦+红小豆都是很好的选择。我们经常听同事说“我昨天吃了排骨、或吃了涮羊肉,夜里感到不消化”,很少听说我喝了粥不消化的,如有也是在吃过饭、吃过肉、吃过菜已经饱了的情况下再喝一碗豆粥,那么有可能肚子发胀、不消化。家里有老人,我们可以在粥里加一些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降血压、降血脂的粥,如大麦、燕麦、荞麦等。

  3.女孩

  我经常被一些女孩问到,我为什么脸色不好,不红润。我们很多女同志都有气血两亏的症状,那么我就建议您喝粥,并在粥里加一些薏米、枸杞、核桃、大枣、桂圆,补气补血。这里告诉女孩一个秘密,粥里的米油一定不要浪费 (米油就是熬粥好了以后最上边的油皮,它是美容的好东西)。

  营养美味的腊八蒜

  化弊为利,相得益彰:大蒜具有上百种功效,从治疗耳朵感染到预防心脏病和癌症,无一不能。但大蒜素具有挥发性,食用后口腔内易留有气味,总有一股股蒜臭的味道,而“腊八蒜”则消除了各自食物原有口味的不足,化弊为利,使原本干辣、呛鼻的食物变得美丽而温和,使人很容易接受,可谓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颜色鲜艳,口味平衡:“腊八蒜”的翠绿颜色与醋相融的风味,不仅颜色喜人、引人食欲、营养互补,而且,酸、甜、辣、香俱佳,也达到一种口味、味觉的平衡,还给人一种迷人的味觉享受,是大年三十吃饺子、拌凉菜的最佳佐料。

  保心降压,疗效更佳:“大蒜可清动脉、开静脉”,大蒜含有一种叫“硫化丙烯”的辣素,可降低体内 “坏”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促进血液循环以及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中风的作用。

  冬令美食,对抗感冒:数九寒冬,气候变化无常,是感冒最容易侵袭的季节,不光是大蒜,还是食醋,都具有非常好的杀灭和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对抗 “自由基”,防癌抑癌:大蒜可刺激谷胱甘肽(一种强的抗氧化剂)的形成,另外大蒜中的维生素C、微量元素硒含量很高,都可防止体内“自由基”的氧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老化,延缓衰老。大蒜中的硫化物成分能够消除强致癌物的作用,诱导肝细胞脱毒酶的活性,减少肝脏对亚硝胺(一种自然产生的危险致癌物)的代谢,阻断亚硝胺致癌物质的合成并抑制肿瘤的生长,减少癌症发生几率。

  “腊八蒜”具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对于胃酸分泌较少的萎缩性胃炎很有益,但是,对于胃酸分泌较多的浅表性胃炎则不适宜食用,一定要分别对待,不可乱食,以免引起机体不适。

  腊八美食的主角

  腊八粥

  腊八粥又名“七宝粥”,其所用原料,随各地物产和家庭贫富的不同而有区别。腊八前后,正是隆冬季节,天气比较寒冷,人们喝着热腾腾、香喷喷的腊八粥,身体内暖气自生。腊八粥也是人们用朴素的方式庆贺当年大丰收,同时也期望来年五谷丰登。

  甜味腊八粥

  原料:糯米100克,红豆、葡萄干、花生仁、莲子、红枣、桂圆、松子、核桃仁、银耳、百合、山药各50克,砂糖300克。

  做法:糯米洗净,浸泡一个晚上,红豆洗净,浸泡约4小时;将红豆、莲子、花生仁、山药、百合、糯米放入锅内加适量的水煮,至八成熟后再加入红枣、桂圆、核桃仁,银耳煮熟,最后拌入松子、葡萄干及砂糖即可。

  咸味腊八粥

  原料:大米200克,花生、白果、松子、栗子、猪瘦肉、百合、杏仁各30克,香菜、葱、姜、精盐、料酒、味精、胡椒粉、香油、高汤(清水也可)适量。

  做法:将猪瘦肉切粒,大米及其他原料洗净,葱、姜切片,香菜洗净切末;锅内放高汤(清水)烧开,放各种原料一同熬至汁浓后再放入其他调料,撒上香菜即可出锅食用。

  爱心提醒:

  ●腊八粥,除主料糯米外,其它辅料可根据地方特产随意选择。凑足八种,便算正宗风味。家庭制作,酌情减量。

  ●腊八粥主要是豆子不好烂,那我们就提前一天把豆子浸泡,用压力锅先把豆子熬开了,再放米熬粥。

  ●煮粥只见米不见水不是好粥,只见水不见米也不是好粥,只有水、米融洽才是好粥!这时的粥颗粒完整,色泽自然,营养保存率也达到最佳水平。

  ●食素的朋友可免去猪肉,加入红枣、杏仁、核桃等。

  ●按风俗讲,腊八粥不能全部吃光,要留一些在饭锅里,这是为了讨个好兆头,象征着年年有余。

  ●提醒一下老年人,腊八粥味道虽然好,但不宜多吃,因为莲子、花生等原料不易消化。

  腊八美食的主角

  腊八蒜

  每年腊八,我国人民有腌制腊八蒜的习俗,在腊八这天把蒜腌上,然后等到大年三十晚上吃饺子的时候,吃着饺子,就着腊八蒜,好日子的象征呀,腊八蒜一般都是用醋腌制的,吃的时候不像没腌制前那么辛辣,比没腌制前好吃得多。

  泡制腊八蒜

  原料:

  大 蒜 头3000克,醋1500克,白糖860克。

  做法:

  1.筛选出大蒜(最好是紫皮大蒜,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泡出的蒜脆香),将蒜瓣拨去外皮、切去蒜蒂,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2.准备一可密封的容器(坛子或罐子或瓶子),洗刷干净,最好用开水煮过消毒后晾干备用。

  3.将大蒜放入容器中,倒入食醋(醋能起到增加细胞膜的通透作用,使大蒜在不破坏细胞壁的前提下变绿),以没过大蒜瓣为宜;还可依个人口味适当加些糖。

  4.将容器密封,放置于10℃-15℃,低温、阴冷(低温是打破大蒜休眠、激活蒜酶、使大蒜绿变的必要条件)的地方。7~10天之后,蒜变绿后即可食用。

  美食关键

  此泡蒜多于腊月初八那天泡制,因这个季节泡帛气温很适宜,故称腊八蒜。醋、糖的配量还可以适当变换,但不可变动过大。

  美食特色

  成品蒜呈淡绿色,味道酸甜辣俱全,十分可口。

  腊八美食

  腊八面

  腊八面,顾名思义就是农历腊月初八吃的一种面食,以前流行于关中地区,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腊八面。因为陕西不产大米,所以演化成了腊八面。做腊八面前一天下午就得炒好臊子、和好面。做臊子时,先把新鲜的猪肉或羊肉切成肉丁,再把豆腐、白萝卜、红萝卜、大葱等蔬菜切成丁;把肉丁放进热油锅炒到快熟时加入蔬菜丁,炒好后盛出备用;将和好的面擀成薄片、再切成菱形长条;锅里水烧开后,先把洗泡过的黄豆、小米、粉条、木耳、黄花菜等下入,煮至快熟时,下入面,最后再把准备好的肉臊子调进去,加入盐、花椒等调料,这样,一锅香喷喷的腊八面就做好啦。

  腊八豆

  腊八豆是湖南省传统食品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民间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至腊月八日后食用,故称之为“腊八豆”。其成品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且异常鲜美,因而很受人们的喜爱。腊八豆是家常菜肴,豆子经过腌渍发酵后,蛋白质分解,氨基酸增加,风味独特,容易消化吸收。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文章来源:http://www.sx.chinanews.com.cn/news/2010/0118/16815.html

TOP

没事,只做了一阵搬用工。
适合论坛的帖子基本上就这些,还是比较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