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秋分】走进东岳庙,感受道德教化

【秋分】走进东岳庙,感受道德教化

走进东岳庙,感受道德教化

□ 秋分 文/图





北京东岳庙内的七十六司殿(局部)。



掌速报司:东岳大帝属下专掌善恶因果报应的机构。



  开栏的话:

  在道教中,传说东岳大帝统领下的幽冥地府,有76个办事机构,称为七十六司。北京东岳庙内就建有七十六司殿,塑有77位主神像(真官土地司设两位主神),各主神各司其职。七十六司构成了生死往复、善恶报应的系列群像,充分反映出道教仁民爱物、忠君孝亲的伦理思想,对当今的世间众生也有教化作用。本版自本期起开设《止恶扬善七十六司》专栏,以期向读者传递道教知识,并愿读者从中领会我国传统宗教善恶报应的思想与道德观念。

  追求“两世吉庆”是传统宗教都认同的理念,自然这在道教的信仰和教义也有着具体的体现。在我国自东汉以来,就流传着泰山为人“魂”归之所的说法,认为人逝归土,善、恶都要到这里接受审判。泰山脚下的蒿里山、梁父山,便成了招人魂魄的幽冥地府,泰山神则被奉为东岳大帝,是主宰人间富贵福禄和生命的神明。

  77位神主,掌管76个司

  魏晋南北朝开始,道教逐渐将山川崇拜的神祇纳入自己的神谱,按照世俗百姓轮回因果观念的需要,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泰山神东岳大帝即是道教神仙谱系中重要的山川神祇。

  北京东岳庙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庙宇,其大殿内供奉着幽冥世界的最高主宰泰山之神东岳大帝。东岳大帝的祖庭在泰山岱庙,北京东岳庙元代建成后即是东岳大帝在帝都的道场。北京东岳庙住持袁志鸿道长介绍,泰山在古代被视为距天最近的地方,与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自秦始皇起,泰山便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的圣地。传说,东岳大帝统领下的幽冥地府有76个办事机构,称为七十六司。各司都有主神,俗称判官。

  新年伊始,在袁住持的陪同下,我参观了北京东岳庙的七十六司殿。进入瞻岱门,环顾四周,可以看到岱宗宝殿及其东西垛殿、东西配殿,瞻岱门之间由连檐通脊的庑殿所连接,这庑殿就是七十六司之所在。

  有人说东岳庙有七十六司,还有人说是七十二司,我是带着疑问来到东岳庙的。“说东岳庙有七十二司,或者七十六司都没错”,袁住持给我揭开了谜底:东岳庙到底有多少个司,历史上从无专门记载。根据元代碑记,东岳庙的东西庑殿有72间,如果按“列庑如官舍”、“神像各如其序”推算,当时应只有72司。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英宗朱祁镇在《御制东岳庙碑》上说“廊庑分置如官司者八十有一,各有职掌”,此时,神像较元代时增多了,而且经过改塑,神像的衣冠服饰也改成明朝的风格。此后72间又腾出北边两间,设张留孙、吴全节、蒿里丈人、泰山府君祠堂。由于“官员”多,房舍不足,只好让两个司合署办公,后来又增加4个司,所以68间殿内,有8间殿设有两个司,总共76司,主神77位(真官土地司设两位主神)。由此看来,目前北京东岳庙庑殿内供奉的应该是76个司。相传各司神皆有姓名,最有名的是有“岳武穆神报最真”之称的掌速报司神岳飞。

  自岱宗宝殿东侧按顺时针方向绕庑殿一周,可以看到各司规制十分统一,各司前檐设木栅栏门,两侧悬挂白底黑字楹联,上方挂“掌某某司”匾额,只有真官土地司没有“掌”字,相传这是因为该司地位级别较高,便不再用“掌”字。各司由北向南,按昭穆位顺序排列。各司神像都如真人大小,多的有十二三尊,少的也有七八尊,共716尊。

  神人沟通,求取功德圆满

  在庑殿内,各司主神都端坐在神台上,除掌行雨地分司主神形象为龙王外,其余各神均为人形。他们身穿代表身份的官袍,脚穿朝靴,为显示主神的面部表情,塑设神像的师傅就用颜色来突出或表现主神的神性,犹如京剧脸谱,有黑脸、白脸、红脸之分。袁住持介绍,元代时北京东岳庙塑造的是七十二司神像,现在供奉的七十六司神像是由天津泥人张传人设计的,有些由泥人张传人亲手塑造。这些神像造型生动、夸张,感染力极强。主神有的手持圭板,有的怒斥罪人,有的颔首沉思,有的呈稽首之状,形态各异。分立主神两侧的侍童有的手捧官印,有的手持书卷。神台下两排站像,有人、有动物,既有忠臣良相,也有孤鬼游魂。公堂上的皂吏有的拿笔簿记录世人善行恶举,有的拄杖棍、举堂牌、拿绳索,听候差遣发落幽魂。而人魂更是千姿百态,无论男女老幼,贵贱贫富,有行善得福的,有作恶受罪的,有哭诉冤情的,有怒斥仇人的。其形象既有为人役使的动物,令人可怖的地狱鬼卒,也有奇形异状的妖魔鬼怪。“七十六司的设置,是‘神道设教’的典型思考,冥界地府实际就是人间社会的折映,目的是实现神人沟通,求取功德圆满。”袁住持一语直指七十六司实质。

  警世楹联,倡导传统伦理

  楹联多是北京东岳庙的一大特色景观,而其楹联最集中的地方当属七十六司了。七十六司殿堂前都挂有白底黑字的楹联,内容既是对各殿司神职能的诠释,也是中国人善恶报应思想的集中体现,折映出丰富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集中体现了东岳信仰惩恶扬善的精髓。这些对联有的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如掌看经司的“六法乘言问道必先问己,好修在悟持经还欲持心”,如掌增延福寿司的“道法长存尧舜千秋不死,圣贤尚在孔颜万古犹生”;有的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如掌宿业疾病司的“医药罔施遑问眼前解救,缠绵何病惕思夙世冤愆(音千)”。从这些楹联足以看出,七十六司的设置是以人世政治加诸鬼神,体现了道教仁民爱物、忠君孝亲的伦理思想,目的是惩恶扬善,告诫人们时刻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

  袁住持介绍,这些楹联原来都是用小篆书写,可惜在历史的更迭中被毁损,现在北京东岳庙七十六司各殿前的楹联都是由我国当代知名书法家书写的,篆、隶、楷、行、草等字体兼具,构成了一台永不落幕的书法展。

  人间百事,均在七十六司之列

  东岳庙供奉的是东岳大帝,东岳信仰在民间拥有广泛的信众。明清两代,是北京东岳庙香火的鼎盛期。袁住持介绍,那时来北京东岳庙进香的香客们,都要到七十六司求灵签,请求神明的帮助。求签时,要先进香祈愿,晃动签筒,掉出一支,上面写着号码,然后拿着签请庙里的道长解释。香客祈求的内容有财禄、婚姻、子嗣、疾病、行业、是非、离散等人间百事,无所不包。据说,每当夜幕降临,庙里的庙役就摇着铜铎,绕着七十六司庑殿走一圈,传说七十六司各司神听到铎响,就升堂判案了。

  顺着东岳庙的庑殿绕一圈,掌都签押司、掌生死司、掌斋僧道司、掌官职司、掌山林鬼司、掌水府司、掌黄病(肝炎)司……各司名称令人眼花缭乱。看来,只要香客能想到求什么,在这里必能找到相应的司府。其名目如此之多,如果仅游览一圈,恐怕很难记住各司名称。

  1924年元旦,著名学者顾颉刚先生第一次来到北京东岳庙,对这里的七十六司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歌谣》周刊(第五十号)上发表了《东岳庙的七十二司》一文。由于当时时间紧,看得并不仔细,所以顾先生总想再去一次,后来,他做了一次细致的田野调查。同年6月在《歌谣》周刊(第六十号)发表了《东岳庙游记》,在这篇游记中,顾先生绘制了东岳庙七十六司总图,按天、人、动物、鬼系统进行简单分类。

  1939年,叶郭立诚夫人等人在庙会期间对东岳庙进行调查,写成《北平东岳庙调查》一文,文中论述了七十六司的起源和职责。叶郭立诚夫人在分析各司职能的基础上,根据各司执掌范围,将七十六司分成司法(警察、司法)、监察(审核罪状)、行政(文书案卷、生死诸事、总司善恶报应、奖善、惩恶诸事、属吏、天地鬼神)3类。

  我想,无论以什么标准分类,学者们都是为了便于人们寻找和记忆吧。闲暇的时候,来这里转上一圈,在感受我国道教文化厚重的同时,还会受到一次传统伦理道德教育,这正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所在。

  名词解释

  昭穆:我国古代的一种宗法制度,以周代天子七庙为例,自始祖之后,左为昭、右为穆;父为昭,子为穆。排列时,大祖居中,三昭位于大祖的左方;三穆位于大祖的右方,以此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亲疏远近。历代祭孔时孔氏宗族一般也采用左昭右穆的排列次序。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 本帖最后由 马衣努 于 2010-1-12 16:34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