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非遗”传人“秀”绝活 东盟客人也倾倒

非遗”传人“秀”绝活 东盟客人也倾倒

                                    非遗”传人“秀”绝活 东盟客人也倾倒
                            添加日期:2009-11-25 10:50:00 作者:潘铭灿 罗婉敏 新闻来源:广佛都市网


揭阳



  英歌舞

  英歌舞起,刚劲威猛,粗犷豪迈,力之美感动现场每一名观众,文莱文化、青年与体育部文化遗产司代理副司长哈纳菲亚·扎伊尼也不禁随着锣鼓声,踩着节奏点起头。

  500年南风古灶昨天布置得古色古香,龙窑的檐瓦上,寓意吉祥的红色“挥春”密密地挂满了一排又一排,它们在此欢迎着来自全省各地的115项非遗精华,迎接着来自东盟七国的嘉宾,祝福着广东省与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会在南风古灶(1506创意城)的举行。

  歌舞展现非遗魅力

  上午9时交流会一开幕,省内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成了主角。

  潮州大锣鼓敲响了广场演出的序幕。错落有致的鼓声,时而激昂,时而细密,鼓手一下下槌击鼓心、鼓边、鼓沿,加上手槌加花等手法,把演出一开始就推向了激昂。

  湛江傩舞、粤剧精粹、瑶族长鼓舞、揭阳英歌舞、中山咸水歌和佛山狮舞,来自省内各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一一登台,在1个小时的表演中,广东的民俗精华以歌舞形式集中“亮相”。英歌舞喧闹热烈阳刚,粤剧生旦净末丑展现身段,长鼓舞唱腔淳朴舞姿灵动……

  “这些节目有意思,非常好看!我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英歌舞,这次亲眼看到,感到特别激动,很能振奋鼓舞人心。” 今年63岁的西樵人梁伯一早就赶到南风古灶,为的就是观看这次表演。他说自己以前只熟知粤剧、醒狮等佛山的传统文化,演出让他了解到更多的广东非遗项目。


番禺



         飘色

  “这是真娃娃还是假娃娃啊?”飘色一出场,就成为了巡游最大的“悬念”。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哦,这娃娃眼睛在眨,小手还向我们在挥,是真娃娃呢!

  非遗传承人“秀”绝活

  南风古灶的展览厅是另一个非遗项目的“大舞台”。115个广东省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这个空间“浓缩”。展厅上空,悬挂的是佛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剪纸、彩灯等,展厅内部,来自省内21个地市的非遗项目以静态或传承人动感展现的方式,为嘉宾观众提供了更亲近了解的机会。

  五华提线木偶传人李新贤手指舞动,轻巧提拉手中的线,操控一个现代装扮的木偶握着蘸满墨汁的毛笔,在白纸上挥笔直书,“国泰民安”四个大字一气呵成跃然纸上。佛山木版年画传承人冯炳棠在木版上刷上颜色,覆上纸样,按压着色,经过四道着色工序,一个“金钱童子”顺利成画。每一个代表传承人都有绝活在手。

  嘉宾和市民们能看到远不止这些。到陆丰皮影戏的“后台”看看艺人是怎样操控皮影,还有潮州木偶戏、醒狮、龙舞、木雕、牙雕、凉茶、广绣、瑶族刺绣、石湾公仔等,这里展现的各种传统技艺、工艺、美术和剧目独具特色,这些传统技艺和习俗文化,都是广东各族人民卓越创造力和优秀岭南文化的表现。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生黄嘉健和韦乐特地从广州赶来,和其他观众一样,他们手握相机从头到尾拍个不停。“我们最想看的就是皮影戏。” 他们说,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较少,这种集中展现非遗项目的活动应该多搞,在社会上营造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氛围。

  非遗要在传承中发展

  保护,传承,广东省与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会的主题鲜明。在昨天的演出和展览中,东盟国家的客人们,用他们的视野和眼光审视着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保护、合理利用、加大宣传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保护中利用,在传承中发展是所有嘉宾和市民的共同心声。

  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国家文化遗产局副局长黎氏明李说,广州和佛山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表演和展览现场可以看到,不少非遗项目都有年轻一代的参与。而越南的大部分年轻人都不关注传统文化,这方面可以学习借鉴中国的经验,鼓励年轻人更加深入了解国家的传统。

  “把传统文化习俗通过年轻人一代又一代传承的方式,正是文莱需要学习的地方。”文莱文化、青年与体育部文化遗产司代理副司长哈纳菲亚·扎伊尼说道。柬埔寨文化艺术部文化技艺司副司长云来秋首次到访佛山,他也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需要在民众之中发扬,才不会流失。而广东保护传统文化习俗方面的工作做得不错,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的方法,使非遗项目得到保护发展。   

  非遗展览  时间延期

  为了满足广大市民观看非遗展览的愿望,南风古灶的非遗展览将持续到本月15日,期间市民进入南风古灶观看展览将不需购买门票。


五华



       提线木偶

  五华提线木偶传人李新贤手指舞动,轻巧提拉手中的线,操控一个现代装扮的木偶握着蘸满墨汁的毛笔,在白纸上挥笔直书。

  专家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民间艺术  在于坚持弘扬

  乌丙安(辽宁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看了开幕式的各种非遗表演,很容易辨别出,哪些是有群众基础的,哪些还是人们生疏的。

  这是我第四次来佛山,这是一个重视文化保护的城市。关于佛山的非遗,我不得不提粤剧。它之所以紧紧跟着昆曲,被列入非遗走向全人类,就在于粤剧坚持弘扬这方面,做得好。在全世界,相当多有华人的地方都留有粤剧这种艺术形式,而且有许多群体在欣赏它。

  我认为,传承民间艺术的关键在于,能在不同时间、场地坚持弘扬和保护,而不是等到频临失传时,才想起来“急救”。

  扩展利用空间  “动态保护”非遗

  吴世枫(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原副主任、文史馆原馆长):近几年来,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但非遗毕竟是在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它的利用多数有所局限,例如一个乡村,一个家族甚至个人。   

  传承非遗必须摆脱和突破这种封闭,扩展利用的空间和领域可以不拘一格。例如,不仅可以原生态的利用,也可以产业化,如香云纱工艺走向市场,还可以旅游观光化,如让游客欣赏水上婚俗等。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动态的保护,可以避免静止的封闭式保护,更有利于传承。



连南瑶族



       长鼓舞

  每逢春节、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六,瑶族人们都要跳起长鼓舞庆祝节日。

  创作者的困惑与思考

  黄润妹(陶艺工作者):

  应多在青少年身上下功夫

  昨日,在非遗展览厅,陶艺表演者黄润妹展示的陶艺微雕让游客叹为观止。从小热爱绘画的她,在年轻时就自学制陶,并得到陶艺名人廖娟等人的指点,在美陶厂一干就是20多年。但是遗憾的是,就连她17岁大的孩子,都没有学会这陶艺的一招半式。

  “很多人都说对做陶有兴趣,但实际能掌握做陶技艺的人并不多。”黄润妹说,每年全国各地都有许多人来佛山看陶艺创作、表演,但是因为没有耐心,也不够细心,他们觉得很难。

  黄润妹说,她是从小就耳濡目染对陶艺产生了兴趣,才能驱除浮躁全心地钻研。但是现在的孩子不仅从小就有沉重的课业负担,还要应付接二连三的考试,没有精力去真正接触陶艺。“我的孩子小时候对陶艺很好奇,但是一直没有精力去学习。如今他17岁了,一门心思扑在高考上,根本没有付出行动。”

  黄润妹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应该多在青少年身上下功夫,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多接触、多了解,并适时地引导。


潮州大锣鼓



一面大鼓,四面中鼓,配合锣钵、二胡、笛子等乐器,潮州大锣鼓敲响“开场白”,喜庆喧闹的鼓锣声一下将现场观众们的情绪调动起来。

  冯锦强(木版年画传承人):

  不留秘笈吸引年轻人参与

  作为佛山木版年画唯一传承人冯炳棠的儿子,冯锦强从1998年开始也随着父亲学习制作木版年画的手艺。在现场,乌丙安教授对他面授机宜——“木版年画”的传承要留有机密诀窍,使之成为国宝级秘笈。但冯锦强认为,“保密的时机未到,目前市场推广更重要。”

  曾经,在民族文化保护案例中,流传了这样一个说法,日本人利用参观之机偷走了景泰蓝工艺,从而让中国景泰蓝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冲击。且不论是否确有此事,但这提示了中国艺人,要加强对民间工艺的保护。

  对此,冯锦强急切地表示,“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如果木版年画能在外地有更好的发展,我愿意将技艺传给感兴趣的人。”他说,目前木版年画的市场远没有到有人“模仿”的地步,他正为如何让更多的中国年轻人对年画感兴趣而奔波。

  他拿起一张印有“广州亚运”的Q版年画说,这就是吸引了年轻人的创意制作的。他说,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木版年画的创作,他正和广州大学城的学生们探讨,打算绘制一幅长达45米,宽1.5米的巨幅年画,让更多大学生有参与创作的机会。

       文章来源:福客民俗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