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1端午节:各地信息汇集帖

除了吃粽子 今天你会挂菖蒲戴香囊吗

2011年06月06日 10:48:35    来源: 华龙网—重庆商报  
  

  
今日就是端午了,曙光中学的退休教师冯朝英老人前天下午就让女儿去小龙坎正街的农贸市场买艾草。她说,以前每年都会有一些小贩聚集在此卖艾草,她有在端午节将艾草插到门缝里的习惯,可女儿回家后告诉她,今年没有看到艾草卖——实际上,女儿连艾草是什么样子也不太清楚,让冯朝英有些失望。

“其实,端午节不仅仅是吃粽子,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习俗。但是,现在许多都已经不见了。”冯朝英说。传统的端午节习俗正在慢慢消失?昨日,记者做了一项关于端午节传统习俗的简单调查,发现大多数被调查者对端午节习俗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粽子和龙舟。

挂菖蒲戴香囊习俗被遗忘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外,还有哪些传统习俗?“没有了,就这些吧。”记者随机在渝中、渝北、九龙坡区的20位市民中调查,有7人这样回答,另外还有8人知道插艾草、挂菖蒲的习俗;5人答出了喝雄黄酒。但自己真正亲身参与的,16人回答就是吃粽子或到近郊看龙舟比赛;另外3人加上了悬挂菖蒲,只有1人有佩戴香囊的习惯。

其中,在渝中区若瑟堂居委会帮忙发放的10份问卷中,有3人填写了挂艾草菖蒲,在自己参与的习俗项目中,一位近70岁的老太太表示,她从20多岁开始就有端午佩戴香囊的习惯。家住民生路318号的孙女士是一位教师,她回答了挂荷包、拴五色丝线、喝雄黄酒、悬艾草菖蒲、吃绿豆糕等,算是调查中最为全面的回答。

九龙坡区玉清寺嘉德苑小区的况光录先生认为,过去人们端午节插艾草、佩香囊等风俗习惯,正被年轻一代所遗弃,如今人们只剩下聚会、送礼了。80后、90后似乎更推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丧失。

认为佩香囊属于“古代人”

记者发现,许多人已经将端午节当做“粽子节”,无外乎吃粽子。在调查中,有一位80后表示,小时候端午节戴在手上的五彩绳、挂在脖子上的香包已经成了他们儿时的记忆。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专业的大三学生黄小婷认为,挂菖蒲、佩香囊这些传统习俗已经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属于古代人所为。

七星岗民生路农贸市场的摊贩范先生说,往年也会进一些艾草,但近年来发现购买的人减少,利润也薄,于是就没有再多进,“我估计现在市面上的艾草会越来越少。”

昨天下午,在朝天门金海洋批发商场五楼的一处店面,摆放着一种紫色和红色的菱形香囊,散发着淡淡的草药香。店主叶先生说,这种好的香囊批发价12元一个,里面是上好中药,不像那种散发刺鼻香精味道的劣质香囊。“但卖得不如预想的好。”他说,端午节前20天就已到货,到现在只卖了200个左右。“都是看的多买的少,但是我记得在小时候,每逢端午,那种简易版的香囊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

拯救传统文化需全民参与

年轻人大多不在乎或不懂得传统习俗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民俗学研究专家的关注,他们强烈地感觉到,抢救这些濒临消亡的节日文化或习俗如今已十分迫切。

“全民参与是保护的最好办法。”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赵全鹏说,看龙舟时,岸边孩子兴奋得大喊大叫;画彩蛋时,孩子们兴致勃勃。“他们长大后,会把这些教给下一代,因为他们曾经从中获得快乐。节日记录着我们祖先的生活痕迹,让老百姓参与到传统节日中,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好办法。”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鲜于煌也认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习俗需要全民参与,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他认为,过端午节最重要的意义是接受爱国教育,像屈原那样深爱祖国,关心民生疾苦。而且这个节日与群众生活也很贴近——除了吃粽子这一“美食文化”,挂菖蒲能够清洁环境,属于“卫生文化”,划龙舟能健身,都具有现实意义。现在为端午节放假,也是鼓励优秀文化传统回归的信号。但不要让传统节日仅仅沦为放假,而放假则等同于宅着或出游,让文化意义大大淡化。“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践踏!” 记者 纪文伶

追问

端午,如何重拾消逝的诗意?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从古至今,端午节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各种情感:思念、感恩、憧憬、祈愿。2011年的端午节,从节前一周开始就逐渐成为网络热点话题,粽香袅袅间、悠悠假期里,网民们在追问:端午是“假”还是“节”?本是纪念诗人的节日为何只有商味而难觅诗意?粽衣女体盛、模仿屈原投江蹦极,传统节日的风骨为何媚俗化?申遗成功后,端午节保护的出路又在哪里?

是“假”还是“节”:

文化节日为何“没文化”?

说起端午,人们便联想到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戴香袋,吃“五黄”、熏“五毒”的传统,可是到了今天,端午等传统节日却大有演变成为“送礼节”、“吃喝节”、“消费节”之势,原本充满诗意的节日少了些人文氛围。

网言网语:记者在论坛和微博上看到,选择“去划船,还要包粽子”过端午的网民为数不少,但也有不少网民选择了端午节给自己放一个假,“宅在家里上网”,更有不少网民在准备出行,拥抱大自然。网民“池向东”呼吁,端午应该是“节”而不止是“假”,不能用简单的休假态度来对待端午节这样历史底蕴深厚的传统节日。

一盒粽子动辄成百上千元,对于“天价粽子”令人瞠目结舌的价格、繁复的过度包装,强国论坛上众多网民也在直指其“没有端午文化,却富于巴结与讨好”。

专家点评: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守钧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传统文化要有谦恭的态度,从传统节日中领悟其中的中国文化精神。“传统节日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端午节的背后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沉淀。端午节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粽子节’,这里面其实承载了很多文化的精神意义上的内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体会。”

“开发传统节日的商机,更是要在对传统节日的仪式、纪念品、食品等有一定的界定和规范的基础上进行,马虎不得。”胡守钧说。

“粽衣女体盛”:

传统文化为何出现媚俗化?

一名衣着清凉的女模特躺在餐桌上,腹部盛放着一个巨大的粽子,一位厨师模样的男子正用刀切割粽子。四周围观的食客中,不少掏出手机等拍照围观者中还有一名未成年男孩。近日,一篇关于长沙某餐馆推出“粽衣女体盛”的帖子在各大论坛广泛流传,网民纷纷“拍砖”直斥其媚俗、肤浅,工商部门也表示对此举可依法叫停。

网言网语:天涯网民“baisz”写道:传统文化媚俗化之风大行,今天用“人体”为噱头卖粽子,明天就有可能衍生出来卖月饼、汤圆、饺子……长此以往,我们留给后代的必然是扭曲变态的文化审美观。网民“李思瀚”认为,这种为了吸引眼球而极尽卖弄炒作之能事的做法完全是在抹黑端午节,他质疑:商家的炒作还有没有道德底线?

专家点评:长期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开玉认为,所谓的“女体盛”不仅一点都没有美感,看了反而让人倒胃口,商家用这种出格的方式来炒作,民众在感情上肯定接受不了。“以这种形式展示端午节,完全是有悖于文化传统的,我们过端午是为了弘扬爱国的情操,从本民族的认同感出发共同纪念优秀的先人,而不是罔顾同胞的‘文化不适感’,去东施效颦模仿一些‘女体盛’之类的糟粕。”王开玉说。

申遗成功:

如何重塑国人精神家园?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传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韩端午之争”瞬间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

四年之后,中国端午节终于成功登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跻身“世界遗产”。当端午节已经成为“世界遗产”,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传扬这一传统文化,使其以更加自信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

网言网语:网民“天纵七星”认为,韩国的“端午祭”经过当地人们的传承发扬,才会有今天在世界遗产里的重要地位。我们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端午节,内涵其实更为丰富,“一个端午三次过”,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艾草,饮雄黄酒;五月十五大端午龙舟竞渡;五月二十五末端午送瘟船,亲友团聚,需要今天更好地发扬传承。网民“王嘉艺”呼吁,国人能重拾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正把“端午节”过起来,而不是过“粽子节”。

专家点评:几千年来屈原的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国人,端午节成为世界遗产说明其精神也为世界所认可尊重。因此,我们过端午节、弘扬端午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回归到屈原的爱国、为民、求真、向善的精神上来,这才是端午节的核心内涵。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守钧认为,在丰富端午节等传统文化节日的内涵时,政府需要依托民俗学会等民间机构,通过乡土教材、光碟等传统材料等教育和引导民众在传承中发展传统节日。据新华社

划龙舟

这群女娃儿不得了 划龙舟PK掉16队壮汉

华龙网讯(记者 纪文伶)端午节看什么?当然是龙舟赛!昨日,我市今年规模最大的一次龙舟邀请赛在双桥区龙水湖畔举行,19支来自各个区县的龙舟队在雨中激烈比拼,一匹特别的“黑马”给了全场观众一个大惊喜——来自合川的女子龙舟队战胜一群群壮汉,连续杀入复赛、决赛并取得季军,淘汰了16支队伍。

“穿好鞋的比不上光脚的”

昨日上午,天降大雨,随着一声哨响,红色信号弹升空,一排龙舟向800米外的终点冲去。在鼓手逐渐加快的鼓点声中,参赛者们速度越来越快。

比赛中,城里来的代表队在龙舟赛上优势不明显。初赛时,江北队被远远甩在了后面,用时比同组第一慢了一分多钟。岸上有观众开玩笑地指着一位脱了鞋光脚上船的农民龙舟队队员,对一位穿名牌运动鞋的江北队队员说,“嘿,穿好鞋的比不上光脚的哟!”队员们也一点不懊恼,哈哈大笑。

来自江北体育局的队员杨先生乐呵呵地说,“没事,我们虽败犹荣!健康重庆,倡导的是人人参与嘛!”他说,他们队的队员主要来自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平时可能锻炼比较少,但都全力以赴,咬牙拼到底。“我们来参与过了,就值得!我们享受这一刻,很过瘾!”

来自双桥区龙舟队的佤族小伙子卡拉,皮肤黝黑、留一头长长卷发,赤裸的上身肌肉毕现,很引人注目。他说,重庆过端午节的氛围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一样浓厚,自己也爱上了龙舟。

女队让男队输得心服口服

“妹儿,雄起!妹儿,雄起!”合川二队从始至终都非常引人注目——因为绝大多数参赛者都是女子!据介绍,这支队伍刚组建,平均年龄32岁。昨天由于有队员临时有事,因此才“插”了3名男士进来。“都是女的呀,肯定第一轮就被淘汰!”有的观众视其为“弱旅”,谁知看似最弱的队伍却成了一匹“黑马”。

该队连闯初赛和复赛,队员们手舞足蹈,通红的脸蛋上露出笑容。刘梅是渠江边一名打鱼女,她家世代打鱼为生,她从小就在船上长大。“划龙舟和打鱼完全是两个概念!”刘梅家里有木船,按理说对驾驭龙舟不在话下,但她表示,划龙舟更注重集体配合,要是有一个人节奏不对或是位置出现歪斜,就会影响前行速度,所以更为复杂。

41岁的刘继玉露出结实的胳膊,像个运动员,“我其实就是个普通电焊工。但很爱龙舟赛,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不能丢了!”她说,划龙舟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屏住呼吸,全神贯注用力划!在参加决赛的6支队伍中,这群女子第三个到达终点,被她们淘汰掉的男队员们竖起拇指说,“这群女娃儿不简单!我们输得心服口服!”

最终夺冠的是合川一队,800米只用了2分57秒,有心人一算,他们划龙舟的时速能达到16公里!

献爱心

“爱心妈妈”

教200留守儿童包粽子

华龙网讯(记者 王尊)昨日,黔江册山小学200名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们,来到学校教他们包粽子,武警总队五支队官兵也赶到学校与孩子们做游戏,提前过端午节。

“拿两张粽叶,像这样卷成一个漏斗形,再在里面装点糯米……”专程赶来的“爱心妈妈”何泽碧,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包粽子,大约两分钟后,在何妈妈的指导下,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好了。“真好看。”刚满8岁的向兴高说,他从来没有包过粽子,在学校和这么多同学、“爱心妈妈”一起包粽子,还可以跟武警叔叔们一起做游戏,这个端午节真有趣。

据了解,“爱心妈妈”是册山小学为200多名留守儿童专门设立的队伍,对这些留守儿童实行“一对一”的照顾。“最初的成员就是学校的老师们,她们主要负责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课程和心理辅导。现在,册山居委会的很多热心人也加入进来了,队伍越来越大。”册山小学校长刘洋告诉记者。

家电维修工进社区

免费为居民修家电

华龙网讯(记者 王尊)端午节来临,绿叶义工和重商家电维修人员组成的维修队走进社区,免费为居民维修家电。昨日,在江北电测村,听说免费修家电后,居民们纷纷拿出坏掉的电器,将10余名修理师傅围了个水泄不通。

昨日上午9点,维修师傅刚到电测村,就有居民在此等候了。看到市民这么热情,维修师傅稍稍休息一下,就开始为大家修理电器。陈师傅首先修的是电饭煲,居民王大妈介绍,她这个电饭煲用了近两年,最近老是出现自动断电,弄得有时米饭煮得半生不熟,有几次老伴还向她发火,修了几次也修不好。听完介绍,陈师傅打开电饭煲外壳,用万用电表测了一下,发现是温度控制开关老化了。“调整一下估计就好了。”说着,陈师傅给电饭煲加上水,然后接通电源,十多分钟后水沸腾起来,没出现断电现象。抱着修好的电饭煲,王大妈高兴得合不拢嘴。

电测村社区谢大爷的微波炉坏了好几个月,一直舍不得丢。“在维修点修要80多块钱,微波炉才买成300块,相比起来太贵了。”谢大爷说。昨日在免费维修现场,重商家电维修经理杨序勇经过检查,发现是磁通管坏了。“我给你换了,明天就可以加热粽子了。”

报母恩

妈妈,请让我为你洗脚

希望你的冻疮不再复发

华龙网讯(记者 吴光亮 实习生 彭冬林)恍惚中,我们的记忆穿越回从前,妈妈提起我们的小脚,为我们仔细清洗脚丫;恍惚中,我们见到一个疲惫的身影,那是我们睡在床上,朦胧的双眼,看到妈妈在为我们织着毛衣的情景……这些记忆,随着菖蒲和陈艾熬制的滚烫药水弥漫。昨日,南滨路洋人街,正值端午感恩日,孩子们用洋人街免费提供的药水与洗脚盆,为自己的母亲洗了一次脚。

希望妈妈冻疮不再复发

在活动现场,21岁的湖北女孩刘桢,细心的为51岁的母亲龚玉华清洗着双脚。刘桢弓着背,用手搓着母亲的脚趾丫,动作很缓慢,似乎生怕洗不干净;动作很轻柔,似乎生怕母亲感觉到不适。低着头的刘桢看不见妈妈的神情,只能听见母亲在呵呵地笑,只有旁人能看见,龚玉华的双眼闪着泪光。

“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妈妈为了我的一顿午饭,得了冻疮,后来每年都要复发。”刘桢一边为母亲搓着脚,一边告诉记者,在她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雪,雪大到幼小的她根本无法回家。那天,即将临近中午放学,刘桢眼望窗外的大雪,心里非常焦急。突然,她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雪地中——她的母亲正提着饭盒,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教室走来。刘桢说,她那天抱着妈妈哭了。后来,刘桢妈妈的脚因此染上了冻疮,每年都要复发。

“听说菖蒲和陈艾能除湿毒,妈妈,我给你多洗一会儿,也许冻疮就不再复发了。”眼含泪水的刘桢,突然止住了讲述,更加专心地为母亲洗起了脚。

她在10岁生日为妈妈洗脚

“妈妈,请让我为你洗脚。”昨天正好过10岁生日的小朋友胡关鑫雨,拉着妈妈坐到活动现场的凳子上,帮妈妈脱下鞋子,将双脚轻轻的浸入洗脚盆内的药水中。见不少人看着她,胡关鑫雨显得有些害羞,红着脸为妈妈洗起脚来。

“今天是孩子10岁生日,就在附近办的生日宴。带她过来游玩的时候,看到了这个活动。”胡关鑫雨的妈妈关女士笑着告诉记者。“给妈妈洗脚觉得累不累?”记者问小鑫雨,小鑫雨腼腆的摇了摇头,小声的说:“不累。妈妈平时照顾我都很辛苦。”

“好了好了!妈妈洗好了!谢谢女儿哈!”关女士轻扶女儿,想让小鑫雨停下来。但小鑫雨仍然很认真地为妈妈搓着脚。大约过了10多分钟,小鑫雨用毛巾为妈妈将脚擦干,这才抬头望着妈妈。“我们的女儿长大啦!”母女俩对视着笑了起来。

昨日在洋人街金色大厅外,27名留守儿童组成的表演队还为市民进行了《感恩的心》手语表演等节目,以感谢社会对他们的关注。

端午节几大习俗

龙舟竞渡

荆楚等地的龙舟竞渡以竞技为主,苏杭等地则盛行画舫弋游。是一种中国人纪念先贤屈原的独特表达方式。

端午食粽

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悬艾草菖蒲

菖蒲、艾草、蒜,被称为“端午三友”。端午节这天,老百姓习惯把菖蒲和艾草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中午吃饭时食蒜。

佩戴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以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饮雄黄酒

雄黄本是矿物质,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有驱虫解五毒的功效。民间有将雄黄酒涂在小孩的头额、耳鼻、手足心之习,意在驱邪。

TOP

北京民俗博物馆“舞端阳” 老外包粽子体验端午民俗

来源:中国文物网 2011-6-7 16:29:59

位于东岳庙的北京民俗博物馆将举办端午民俗游园活动


外国留学生参加包粽子大赛


魏文萱和妈妈的粽子大赛“作品”


民俗学博士吴丽平为游客们做端午民俗讲座


挑选香囊的小游客




文物网讯 6日上午,位于东岳庙的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了“五月端午品粽香,竞技保健舞端阳”主题民俗游园活动,数百名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在此渡过了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端午节。

6月炎热的天气并没有阻碍北京市民过端午的兴致,北京民俗博物馆内到处可见胸带平安符、臂缠五彩丝线、手拿艾草的游客们。东岳庙的大殿前摆放着数口浸满糯米何红枣的大盆,旁边摆有整齐的粽叶。百名家长和孩子们端坐其间,静等“包粽子大赛”的到来。

在这场包含浓郁端午民俗文化的游园活动上,孩子们将首先聆听一场深入浅出的“北京端午节俗”讲座,紧接着“包粽子大赛”就将热火朝天的开锣。比赛过后,馆方还为广大游客们准备了一系列端午民俗活动,包括“祈福祭祀社供台”展示、“饮酒插艾去秽邪”、“端午诗词荟萃展”、“射柳蹴鞠同竞技”及“宅紫嫣红识百草”竞猜等,许多已经消失在日常生活中的端午风俗又重现在人们眼前。

来自美国的留学生约翰和来自俄罗斯的斯捷潘还是第一次体验中国的端午节。他们先是在一位慈祥大妈的手把手教授下,手忙脚乱的包了一回北京的红枣粽子,接着斯潘捷仰头饮下一大口菖蒲酒,提弓“上阵”射了一把柳。约翰在记者的镜头下显得非常兴奋,他说:“我来自美国,这是我第一次体验中国的端午节,我感到非常高兴,这一切都很有意思。”

来自北京府学小学一年级八班的魏文萱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受邀参加了“包粽子大赛”。她面对镜头还有一些胆怯,但提到“包粽子”就开心起来,并得意的向记者展示了她的比赛“作品”。魏文萱的妈妈张蕾说,这样的民俗活动和讲座有助于孩子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以后还会带孩子来参加。

北京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张彩萍说,举办端午民俗游园活动,旨在用通俗易懂并易于接受的形式,向广大市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节日文化的魅力,她表示民俗博物馆将在今后的各个传统节日里延续这种展示方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