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纸媒应向网络免费转载说“不”

纸媒应向网络免费转载说“不”

纸媒应向网络免费转载说“不”

中新网 2009年07月03日 08:18 来源:中国青年报

 


  纸媒vs网络

  纸媒应向网络免费转载说“不”

  长期以来,在网络使用纸媒新闻资讯的领域内,形成了一个诡异的现象:网络往往是无偿、廉价甚至是海量侵权使用纸媒内容,而纸媒不仅习以为常,甚至引以为荣。是否被网络转载、网络转载的频率高低,也成为了纸媒内部评价稿件质量、记者能力的标准之一。换言之,侵权者固然习惯了免费午餐,而被侵权者也极度漠视自身权益,甚至双手奉送自己的劳动成果,欢迎免费品尝。久而久之,当纸媒慢慢冷静下来,不再只是沉浸于新闻广泛传播的喜悦中,而想主张自己的著作权、向网络要求收取许可使用费的时候,却发现是多么的困难——网络会惊诧地反问:你们还差这点钱啊?当纸媒向网络强调其内容强大、不容错过、值得高价购买时,网络会露出满脸的不屑:别跟我说内容,像你们这样的内容供应商,我们全国有几千家!某些坚定不移、想根本性扭转这种局面的纸媒,动用法律手段去追偿,也因为种种客观原因而事倍功半、效率低下。

  这种现象的形成,在我看来,虽不能说是纸媒咎由自取,但至少跟纸媒自身的立场和原则有着莫大的关系。从网络开始提供资讯服务到后来所谓的“互联网寒冬”,一方面网络作为新兴初创媒体,尚在苦苦寻找营利模式,其针对资讯的策略是拿来就用、用了再说;另一方面,纸媒历来受地域和行政限制,偏于一隅,其所生产的新闻产品从来没有哪个年代可以像现在这样,通过网络突破限制,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于是,纸媒心中埋藏已久的压抑得到了空前的释放:看,我的新闻!像风一样在飘!荣耀就这样产生了。为了这种荣耀,什么都无暇计较了,只要给署名就好;再不行就求求你了,多用我的东西吧,我全部打包送给你,方便你挑着用。偶有收取费用者,也极为低廉,通常是网络愿意给多少就是多少,自我解释是,咱不差这几个钱!网络的免费午餐就此源源不断;而且慢慢挑起食来——“说实在的,你们的内容对提高我们网站的点击率贡献不大,之所以还用,只是不想跟你们搞僵关系而已!”  

  对于七八年前那个时候的纸媒,我们或许很难苛求其保持冷静和适当的清高,但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则有必要提出一个疑问,纸媒持续不断为网络输血,最终得到了什么?

  扩大新闻影响力和纸媒知名度——这是很容易想到的答案。而我想表示质疑的恰好就是这一点。地域性是纸媒的固有特点和局限,在纸媒的有效发行区域,纸媒以这种方式向网络借力,唯一的结果就是网络分流了自己的读者。原来喜欢读报刊的,既然上网也能看到,干吗还去买报呢?广告也因此分流到该区域的网站,这种情况下的转载,我看不出来对纸媒有任何好处。

  在纸媒有效发行区域以外,网络读者有了更多的可能和机会知道被转载纸媒的名字,好处是纸媒的品牌知名度扩大了,坏处是随着网络提供资讯的能力越来越大,一些地域性特征不明显的全国、全世界通用商品的广告,分流到全国性门户网站去了,而且这些广告往往是高端的品牌广告如汽车、手机、电器、化妆品、奢侈品广告等。纸媒可以利用自己知名度的扩大,找回相应的损失或者增加自己的规模、营利吗?

  所以,纸媒一直强调、谋求的网络转载,可以为纸媒带来“影响力”和“知名度”,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

  在纸媒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广告的营利模式下,任何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谋求,都不能脱离有效读者,即真正阅读纸媒并能为纸媒招揽广告提供帮助的读者。为了进一步说明有关“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问题,我们可以将纸媒向网络免费或廉价供稿,与纸媒向读者免费赠阅作个简单比较。二者的目的都是谋求影响力和知名度,区别在于,向网络输血,纸媒不用付出印刷、发行成本,但结果是间接培养了读者对于网络的习惯、粘性和间接帮助网络吸纳广告,从而加速纸媒自身的衰落;免费赠阅,纸媒多付出了印刷、发行成本,但结果是培养了自己的有效读者和潜在购买者,在有效发行区域内扩大了影响力、知名度并有助于吸纳自己的广告,从而至少为自身面对网络挑战、行业性洗牌而成功转型赢得时间。

  于是,我不禁要问,纸媒需要依靠网络的论断和逻辑,到底从何而来?是谁开的玩笑?

  当然,我们还在不断地看到,大多数纸媒仍然在默默无闻、不辞辛劳、不讲回报地继续着为网络输血的任务,享受着自己的新闻随风飘荡而高、而远的“荣耀”。

  没有实质性好处的影响力,其实仅仅是一种虚荣、一项虚幻的荣誉。办企业与做人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才能谋发展、谈理想。仰望星空而绝不关注路面者,从来就未曾走远。

  《南方都市报》法务监察部主任 梁香禄

TOP

新闻出版总署新官员:纸媒与网站应实现共赢

中新网 2009年07月06日 08:08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纸媒与网站应实现共赢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 王国庆

  现在是数字时代,媒体向网络化发展是必然趋势。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更多人习惯于通过网络浏览新闻,这给传统纸质媒体带来一些冲击。但从长远来看,技术发展必然会带来媒体格局的变化,将来肯定是多元化的传媒格局,即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站等媒体共存,既存在竞争,又相互依托。

  目前,网站发展越来越强,相比之下,许多传统媒体面临困境。由于纸媒采编和印刷成本高,而网络媒体通过转载新闻即可获得众多阅读量,并由此带来巨大的广告收益,纸媒则随着发行量的降低,广告收入越来越少。这是在转型期间报业遇到的客观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处理好与网络媒体的关系。  

  在中国,网络媒体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当时各报纸为了增加受众阅读渠道、提高影响力,无偿或廉价向网媒提供新闻,而网媒在起步时期依靠报纸提供的大量信息,逐渐获得更多受众支持。随着网民的增加,网络媒体日益受欢迎,广告等经营业务随之上升,并开始逐渐挤占传统媒体的空间。

  于是,有很多传统媒体开始抗议,不再愿意由网媒随意转载其投入大量采编成本创作的新闻作品。然而,由于网络媒体,尤其是一些大型门户网络,已经拥有了远远超过报纸发行量的受众,纸媒制作的新闻经网络转载可以大大提高影响力。为此,许多纸媒陷入矛盾之中:不上网,不被转载,影响力将大大下降,这在当前的网络时代几乎不可能;上网,网媒转载付费很低,报纸等于成了“为人作嫁”。我们说,内容对所有媒体来说都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内容产品,提升内容质量是需要成本的。长期如此廉价使用内容产品的运营模式,对谁都没有好处。在我们看来,应当鼓励支持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实现互利互惠共赢。

  我们一方面要强调保护网络著作权,另一方面,网络在使用其它作品时也要对著作权有所保护。传统媒体把内容提供给网络,在合作过程中确实最初有很多不太平衡。今后,一方面可以丰富网络内容,另一方面要保证内容产品的制作方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这恐怕要用一些时间互相协商。从政府来说,已经把网络纳入版权保护范围,特别是前不久在讨论时已经降低了版权保护的门槛,过去数额要达到2500元才能处罚,现在降到500元。

  网络转载新闻作品应当提高付费标准,但现在的问题是,对新闻作品版权的界定不够明确。新闻内容的归属还不清晰,新闻作品的版权到底应该归报社还是记者,一些新闻作品,比如有一些消息、纪实作品,跟文学作品不一样,著作权到底该如何归属,这些目前都没有统一认识。

  另外,新闻作品该如何衡量价值?现在一般按字数来算,但这并不合理。我认为按事件本身或新闻的影响,可能更科学。而且,网络有很大的特殊性,影响力大的新闻给网站带来的点击率也高,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收益,但与内容产品的制作方却没有关系。因此,在计算网络上的新闻作品的价值时应该和页面的广告额结合起来。

  随着3G时代的来临,手机报将越来越普遍。如果新闻作品的版权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将会带来更多的纷争。专业有分工,电信部门不可能直接制作新闻,只能是转载各传统媒体新闻,门户网站也一样,也更愿意转载新闻而非自己来制作,这不仅成本高,专业性也不强。因此,应当与传统媒体合理分成,以合理的价格向传统媒体购买新闻作品,传统媒体也通过网络媒体提高影响力,并从网络媒体获知更多信息,制作更多更好的新闻,这样就会实现双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