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盼节日过得更有“文化味儿”

盼节日过得更有“文化味儿”

人民网 2011年12月29日 06:06  田可新    来源:大众日报  


省城节日的夜晚流光溢彩,但其中又有多少文化的内涵?□田可新 报道

  ◆核心提示

  冬至、圣诞、元旦、春节,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时刻,城市随着人们过节热情的高涨也变得热闹了不少。然而,在这份热闹的背后,也有人感慨从中难读到城市的“内涵”,“节日文化”这个词也因此又被重提。那么,城市的“节日文化”究竟该是什么样儿?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实习生 范海聪

  “堵”“贵”成了关键词

  12月22日,冬至,傍晚时分,城市多家知名饺子馆早已座无虚席,甚至到了晚上7点半,仍是一座难求;12月23日,距圣诞节还有两天,各大商场纷纷推出形形色色的促销打折活动,引得许多人争相前来抢购;12月24日,圣诞前夜,城市的几条主要道路从下午起便一直处于拥堵状态,各处KTV、电影院里年轻人尽情狂欢,处处喧闹……

  “最近真是一天比一天堵,为了过个圣诞节,年轻人都扎堆儿地庆祝。”12月26日,出租车司机高师傅对记者说,这两天跑的活儿,几乎就是围着省城的几大商场、酒店和KTV转,省城的夜晚比平日里热闹了不少。

  “堵”的同时,节日的不少“附属商品”也涨了价。冬至当天,菜市场里的韭菜价格涨到了每斤4.5元,比平时高出了0.5元,且走量极大;12月24日、25日,某卖场圣诞节日蛋糕价格虽不下200元,但始终保持畅销;花店里玫瑰等鲜花价格一路走高,就连简包装过的“圣诞苹果”也卖到了5至10元一个,可即便如此,仍有诸多“节日粉丝”乐得购买。

  “就是为了感受一下气氛。”圣诞节前夜,在某商店和同学一起购买节日饰品的大学生程娜对记者说,“这其实是给了我们放松的由头,聚会的机会,大家无非就是‘凑个热闹’。”

  “节日经济”≠“节日文化”

  过节就是“尽情消费”?采访中,不少市民虽然很不认同,但仍表示,近几年这种趋势愈加明显。特别是每逢“洋节”到来时,厂家、商家猛推各种优惠活动,令人目不暇接,也让他们越来越感到“过节仿佛就只能吃大餐、买东西”。

  而随着法定假日的增多、人们过节意愿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元旦、国庆节等中国法定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甚至光棍节等娱乐性节日也都被“卷”了进来,各类促销活动纷纷贴上“节庆”的标签,噱头十足且日益密集,令消费者对此倍加追捧。仅以今年“十一”黄金周为例,根据济南市商务局对省城国庆节消费品市场的监测分析,全市商贸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01.7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重点监测调度的38家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24.5亿元,同比增长23.7%,大型百货商场、超市、餐饮、住宿业增幅分别达24.8%、25.3%、25%和24.2%,由此可见,“节庆经济”日渐流行。

  “消费在大部分节日里唱主角,显然是商家瞅准了极其可观的经济利益,进行大力度‘推波助澜’的结果。”研究民俗的高校教师张凤臣表示,即便假日经济丰富了市场、拉动了内需,但也不应成为节日内涵的“全部”。“面对各有特色的中西方节日,人们应当多观察节日背后的内涵,多思考‘节日在当下应该怎么过’,否则,久而久之,传统习俗、节日设定的意义也常被浅显地理解,而被经济消费转移了大量注意力的人们往往会忽略了更有意义的节日文化活动。”

  “节日文化”该是什么样

  那么,该如何把节日过得更有“文化味儿”?

  专家表示,要提高人们的“节日意识”。 应当利用社区宣传、展览展演等机会,面向市民尤其是年轻人补补“节日文化”这门课,让群众在接触诸多中西方节日的历史渊源、习俗由来等知识的同时,自觉传播、传承传统文化,认识、了解舶来文化;而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培养市民学会更有意义地参与节日活动。“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提供内容丰富、与本地特色和节日特点相结合的庆祝活动和演出节目,从而激发群众”文化消费“的积极性。”

  其实,这个岁末,省城为市民提供的文化大餐可谓丰盛——12月25日,小野丽莎济南圣诞音乐会举行;2012年1月2日,美国好莱坞电影乐团奥斯卡电影金曲新年音乐会将在山东会堂上演;2012年1月8日,大型越剧·红楼梦将在山东剧院亮相;2012年1月13日,海阔天空—殿堂级乐队2012济南演唱会将在奥体中心体育馆唱响。而在今年12月底至2012年2月,济南市还有“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成果展示展演、“泉城之春”戏曲票友演唱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展示展演等大量群众文化活动……

  让更多人有意愿“文化过节”,也需要相关措施带动。市民董楠对记者表示,希望演出门票能出现更多的“心动价”。“有的最低票价也有100多元,一家人一起看一次演出的开销就不是个小数,如果能在节日期间推出更大力度的优惠活动、套餐服务,或许普通市民会更有兴趣、有能力自己花钱看精彩演出,渐渐形成长期参与文化消费的习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