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非遗讲座专场:中国社科院国学论坛(7月27日上午9:30)

文化生态保护处探索阶段

中国非遗保护中心:文化生态保护处探索阶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我国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今天由中国社科院文史哲学部主办、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科院第九次国学研究论坛上,这一话题再次引起与会者的高度关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提出了加强对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探索的观点。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闽南、徽州、四川羌族等八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但在张庆善看来,我国的文化生态保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仍然处在探索阶段。这是因为文化生态的保护远比生物生态的保护复杂的多,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对于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探索。

  在文化生态保护的路径方面,张庆善借用了两个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个是“因地制宜”,一个是“退耕还林”。“因地制宜”就是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搞出自己的特色,比如,闽南的重点应是保护闽南文化,徽州则要注重对古村落的保护;“退耕还林”是指,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因素,多年来我们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有些亟须“修复”,尤其是对于习俗的恢复、对信俗的尊重、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等等,都是需要我们格外注意的。

  张庆善表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当前的文化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困难,形势非常严峻,因此,以活态的整体的理念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尚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不断探索。

     记者 计亚男

     (来源:光明日报 2010年7月27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