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后周世宗柴荣后裔,隐居西固柴家台600年(图)

后周世宗柴荣后裔,隐居西固柴家台600年(图)

稿源: 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2011-12-30 15:44

--------------------------------------------------------------------------------



  后周世宗柴荣后裔,隐居西固柴家台600年



  讲述人:柴世昆西固柴家台柴氏后裔 柴世昆站在春台堡前讲述先祖的往事


  西固黄河岸边的小村中,是柴氏家族600年的家园。他们自称为“柴皇后裔”,柴皇就是雄才大略的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是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柴荣死后,留下孤儿寡母,江山被赵匡胤所夺。尽管柴氏后人被封为王,但也逐渐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如今人们只能从《杨家将》的柴郡主、《岳飞传》中的小梁王、《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等描写中知道有柴荣后裔。

  兰州是座移民城市,从唐朝灭亡到元朝建立的461年间,兰州经历了诸多战乱,人口急剧减少。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北宋管辖兰州人口仅为395户981人。元代至元二年,兰州区域在册人口约为1.5万人。为充实边疆,明政府从山西、江南等地移民实边,兰州也烙上了深深的移民属性。

  那么,柴荣后裔为何会在兰州的黄河岸边落户呢?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移民故事呢?12月15日,柴世昆讲述了柴皇后裔在西固黄河边艰难创业的往事。

  明军攻占兰州后,先祖落荒而逃

  柴家台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说起来人口并不是很多,但细细追究,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却不少,如今散布在七里河、安宁、武威、白银、庆阳等地的柴氏后裔有些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不论走到哪里,只要说起先祖,柴氏族人总要津津乐道地说,先祖是后周皇帝柴荣。《金城柴氏家谱》中有记载,我们先祖是从军来到兰州。《金城柴氏家谱》是清咸丰二年修的,当时家族中专门请了西固西柳沟举人卢政写了序言。序言中记述,柴氏家族中存有乾隆年间,邻村儒林张君手录柴氏上台古城碑记中柴氏来历,这材料和柴家寺碑碣上的记述相一致。为“世宗皇帝之苗裔”。序言中卢政写道,柴氏先祖名叫柴波罗章,为督堂首领。“波罗章”可能是个蒙古语,应该是个官职,类似的称呼还有“平章”等,经常见诸史书。督堂首领也是个官职,算起来官位也不低。柴波罗章是从河北龙岗家乡从军的,一路转战,随元军到了兰州。家族中传说,当时他和王保保分段防守黄河北岸,他负责金城关以西到河口青石津一带。王保保负责金城关以东。此时,和柴波罗章一起驻守金城关的还有一位姓高的将领。

  他们上任未满一载,朱元璋就建立了明王朝,建年号洪武。随即,明军就在徐达等人的指挥下,大规模北伐。柴波罗章听到这个消息后,弃关而走。据记载,洪武二年明军攻占兰州,不久就遭王保保部围攻。我估计先祖就是在洪武二年后弃关的。家谱中说,先祖携带弓箭,在黄河边射猎维持生计。从当时情形来看,元军王保保部和明军在兰州拉锯,为避免战火波及,他才隐身荒原。

  后来在打猎过程中,先祖到了对格台,看到川里地势平坦,宜耕宜牧,于是就计划在此落户,估计当时形势也平稳了(洪武三年,徐达王保保在沈儿峪决战,王保保全军覆灭)。

  当年修谱时,家谱前面特地加上了金城,就是为了纪念先祖守卫金城关的缘故。这套珍贵的《金城柴氏族谱》早在1993年时被甘肃省档案馆作为珍贵文物征集走了。

  支援建设,舍弃数百年家园

  起初,族人居住在对格台山上。为何居住山上,主要是当时社会比较乱,山上容易防范,直到后来安定了,才渐渐搬到了川里。因为柴氏聚族而居,故而附近黄河中的峡谷就叫柴家峡,川就叫柴家川。山与河之间的平地自然就是柴家台了。

  实际上,在山上没有过多久就搬迁了。那时,全靠人抬驴驮,只能解决吃水问题,而无法满足长远发展。

  明初,从对格台搬迁下来时,族人大体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到了柴家川,一部分人到了柴家台,还有一部分人到了安宁堡。柴家川比现在的柴家台村大三倍,虽然称为柴家川堡,但实际上分为上下两个堡子。我舅舅家就在那儿,小时候经常去玩。我记忆中,柴家川的居民非常多,城里城外都住着人。解放前,皋兰县下设有柴川乡,解放初期一度为皋兰县安宁区柴川乡。后来归入西固区。

  1958年,因国家建设需要,居住在柴家川的族人和其他人都义无反顾地搬迁走了。一部分到河口的张家台,一部分搬迁到了红古张家寺,一部分到达川幸福村,幸福村当时连名字都没有,族人们却把它取名幸福村,一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生活;二来为了怀念曾经的幸福寺(柴家台边寺院,规模宏大,据说建于唐代)。


强盗爷,一段不朽家族往事

  柴氏,自古就出名将,比如唐朝驸马柴绍,比如后周皇帝柴荣,他们都武艺高强,善于用兵。先祖从军来兰州也正是这种家族传统的体现。尽管定居在了黄河边,军官转变成了普通老百姓,但尚武之风一直在延续。家族中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强盗爷的故事。强盗爷武艺高超,双臂有千斤之力,非常剽悍。虽说脱离了军旅,但却难以割舍军人生活。强盗爷喜欢喝酒,喝醉了就在打麦场上玩耍,石磙子、石碾子都是他的玩具,近百斤重的石磙子他轻松地提在手里,耍得呼呼作响。

  柴家台往东三四里的地方,有一段很长的山间小道,崎岖难行,我们叫做八个弯。这里经常有蟊贼出没,乡亲们都叫做贼沟。有一年腊月里,人们都忙着置办年货,谁知在贼沟发生了打劫事件,两个贩运布匹的商贩,在沟里被蟊贼劫了。腊月十五这天,被放羊的老汉发现了,人们赶过去一看,商贩尸体已经被狼吃了大半,货郎担扔在一边,贵重物品已经找不见了,只剩下了针头线脑。

  这件事对柴家台人声誉影响也很大。周围的乡亲们编了个顺口溜:“货郎哥上了柴家台,见去不见来。”强盗爷就下决心要收拾掉劫道的蟊贼,消除给柴家台造成的不利影响。

  强盗爷装扮成货郎的样子,就早晚出入八个弯。一天,果然遇见了两个蟊贼,强盗爷久在行伍,没费多大劲就将两个蟊贼擒下,送到了官府。后来强盗爷闯下大祸,他被族人送交官府,他的后人逃往他乡,因为喝了当地一口咸水,由于咸在方言中读作han,而改姓韩。解放前,我们家族中还讲究柴韩不通婚。

  一座城堡,几多怀想

  宗族是中国古代的社会基层细胞,它不仅负担团结族人、绵延宗族的义务,更有守护一方平安的重任。

  距离柴家台村子后面山上,有一座城堡——柴家台堡。这个堡子距离柴家台吊桥1公里多,修筑山间的一块台地上,三面是深沟,东面有路。我们小时候,城堡完整得很,四个角上是墩台。城墙高达7米,上面还有女儿墙,两米一个垛口。城堡只有东门,门外挖有深沟,上架设吊桥。

  据《天下郡国利病书》,这座城堡修建于明初。到了清中期,为了防范匪患,乡亲们动员起来,对城堡进行了整修,将原先的墙给以增高,给城堡起名为春台堡。为何要叫做春台堡,按照五行学说,木旺于春,柴氏属于木,故而喜水土,恶金火,故而有此命名。

  清朝末年战乱不断,为了守护一方平安,新城、河口、梁家湾、柴家川、柴家台几个地方的乡亲们组织联防体系,一堡有难,其他几个城堡相互支援。这情景有点和《水浒传》中祝家庄、扈家庄、李家庄三庄联防的情形相似。

  当时,大家推选柴氏族人柴茂山为总指挥。他不负众望,选拔身强力壮有武艺的青年组成团练。然后,督促操练,昼夜巡逻放哨。守护了一方平安。后来,人们还给柴茂山送了一块匾。

  数百年间,柴氏在黄河岸边,默默耕耘,顽强生存,走出了不少名人,有进士柴朴、参加辛亥革命的柴若愚、甘肃最早的女留学生柴冰海、甘肃妇女界名人柴木兰等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柴氏族人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

  文/图本报首席记者王文元

TOP


讲述人:柴世昆西固柴家台柴氏后裔 柴世昆站在春台堡前讲述先祖的往事

 俯瞰西固区柴家堡村
[localimg=400,300]2[/localimg]
  柴氏家谱

[ 本帖最后由 马向阳 于 2012-9-14 12:50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1# 的帖子

等你回来了,去看看哦!

TOP

呵呵,现在黄河水降了,新城区的批准与开发,将意味着老城区的发展前景不是很广了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