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豫章学子 于 2010-1-8 23:09 发表
本人本科学习历史学,看待问题不免总会从历史角度考虑。本人喜欢民俗学,首先就想了解民俗学的学术史,上网搜索后,对于民俗学界的师承产生一些兴趣。也顺便知道了赵世瑜先生和施爱东先生已经做过有关研究 ...
钟先生在位的时间太长,许多后辈都曾受过他的泽惠。
如果以钟先生的弟子为第二代,以钟先生弟子的弟子为第三代,那么,许多学者既是第二代,也是第三代。到底该把这些学者划入第几代,可就很麻烦了。
比如,董晓萍老师原是乌丙安先生的硕士,这属于第三代。
可是,后来她又在钟先生门下读了博士,并长期担任钟先生的助手,显然可以归入第二代。
又比如,刘铁梁老师是钟先生的硕士,这属于第二代。
可是,他是文革后的硕士,比乌先生、张先生等文革前的硕士晚了很多,因此,又对张先生执弟子礼,而且差一点跟着张先生读博士,似乎划入第三代也能说得过去。
还有一些更复杂的,比如我自己。
我本是叶春生先生的弟子,这属于第三代。
可是,我是钟先生招收的最后一名博士后,似乎将要跻身第二代。
但是,我还没来得及入学,钟先生就走了,因此,我是跟着刘魁立先生完成了博士后出站报告。
而刘魁立先生是莫斯科大学的博士,算不上钟门弟子。
所以说,大部分钟门弟子都没法清算其辈份。
这是一个说不清的话题,
永远没有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