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范式,
80年代的学者都喜欢做大文章,动不动就是***概述、谈****、关于****、****刍议之类。
90年代以后,“以小见大”开始成为学术新路向。
00年代以来,个案研究几乎已经成了学术研究的惟一进路。
无论哪种路向,关键是材料和逻辑,这两者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被抛弃。
材料的真实、可靠,具有可追溯性,向来是论文扎实与否的主要评价指标。
民俗学的材料之所以不被认可,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不可追溯,因而也不知道是否可靠,这是最要命的。
民俗学者不去与其他学科对话,不关心别人对你的评价,不反省自己,成天强调独特性,其最终结果,就是“自摸之学”。
理论是很时尚的,也是很就手,很现成的东西,
但也是最容易过时的东西,
有时候,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有效,也最不过时的东西,正如人类的主食是大米和小麦,它们从来都不是时尚的,但一直是我们最倚重的。
别的老师如何上课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一定要求学生首先读《普通逻辑学》。
如果连普通逻辑的关都过不了,谈何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