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cfngroup 于 2011-5-12 17:52 发表
学术文章中应该不加任何头衔,平等对话嘛。
施爱东老师的专著中就坚持这一原则。当然,这里是博客留言,俺们就更愿意使用“施爱东老师”,有时也用大虾之类的昵称。就是说要区分场合。
谢谢理解!
其实我早期的学术论文还是写成“顾先生”“钟先生”的。
后来觉得如果这样做,对于文中提到的那些不加“先生”两字的对象不公平,所以就把“先生”两字一律删去了。个别早期文章中可能还留存了部分。
至于如果还有读者从我的文章中读出“教授”“书记”“主任”这样头衔,那一般不是用来表示尊敬,而是起讽刺作用的。
其实我们一直主张平等对话,别说在论文中,即使在论坛上也应该如此。
原来在“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的时候,我们一直强调不能在论坛上称呼“老师”,
后来因为现在的民俗学论坛上,来了许多如乌先生、陶先生、柯扬先生这样的大人物,所以就不敢再强调称呼问题上的平等了。
因为在这个更大的大家庭中,还轮不到我们这一辈人说这话。
不过,在提及我本人的时候,我更喜欢别人用“施兄”“施大侠”“施大虾”这样的称呼。
至于“施先生”吧,也行,就是太生硬了些,感觉从一开始就拒我于千里之外。
当你使用了“老师”一词的时候,其实对话已经不平等了。
这样一来,显得被称做“老师”的那一方有点仗势欺人。
其实我更愿意平等过招,因为平等过招更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