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俗学:一门伟大的学科》已经上市

《民俗学:一门伟大的学科》已经上市

这本书比较贵,京东是104,当当是102,亚马逊是96(但是作者写成了吕薇)。
建议有经费的同志先买,同学们等等再买,等到元旦做活动的时候再买,能够便宜不少钱。




  吕微,1952年生,西北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民间文学一民俗学理论、学术史,以及神话学理论、中国神话史,著有《中国民间文学史》(合著)、《神话何为——神圣叙事的传承与阐释》等。

  如果黑格尔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以及马克思关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命题依然有效,那么民俗学的学术史与学科理论就是同一件事情的两面。现代学科的基础理论,无不回答了学科在起源时(处)所萌发的基本问题(或者说学科问题造就了学科本身),以此,学科理论与学科问题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
  吕微*的《民俗学--一门伟大的学科》用以反思、表述民俗学基本问题的当下路径,始于学术与政治的“外在性”学术史关系,而终于学术自身的“内在性”原则(即学科理论对学科问题的回答),从而揭示(解构)了学术史对学科问题的遮蔽(民俗学的理论理性对实践理性的僭越),并达成了对民俗学起源(原则)的重新理解和解释。但是,在理论上对民俗学基本原则的重构,一方面证明了民俗学的观念性实践本质;另一方面,经过重新奠基(建构)的民俗学学科也就自我阐明了从交互主体原则、自由(实践形式)目的原则到先验(统摄经验)的方法论原则“ 三位一体”的整体性范式转换——即在民俗学学术史上实践范式**并综合理论范式——的可能方向。


绪论  “内在的”和“外在的”民间文学
  一  解题:从索绪尔的外在性批判开始
  二  内在的与外在的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对象
  三  民间文学—民俗学的内在性与外在性研究
  四  纯粹的、内在的实践民俗学
第一章  现代性论争中的民间文学
  一  “民间”理念的中、西差异:边缘性与下层性
  二  “人”的现代主题之表达异式:民族与社会
  三  民间文学:政治民族主义的文化依据
  四  现代性原则的整合:民间文学的表象功能
第二章  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中的“性质世界”与“意义世界”——重新解读《歌谣》周刊的“两个目的”
  一  自由的缺失:现代学科的知识危机
  二  “事实性质世界”与“生活意义世界”
  三  《歌谣》周刊的“两个目的”
  四  “看”的认识论与“听”的实践论
  五  “从头开始”的学科生命史
  六  客观的“生活世界”与主观的“生活视界”
  七  从“是”的民间文学到“在”的民俗学
第三章  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真理宣称”“规范宣称”与“真诚宣称”——反思的民间文学—民俗学的学术伦理(一)
  一  案例:第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二  哈贝马斯的三种“有效宣称”
  三  先验的主体间性:现代知识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四  民间文学—民俗学的观念生产与学术实践
第四章  从“我们和他们”到“我与你”——反思的民间文学—民俗学的学术伦理(二)
  一  “根本见解”与学科的梦想
  二  民间文学—民俗学的运思传统
  三  从“我们和他们”到“我与你”
  四  “各自的陌生性”与“共同的陌生性”
  五  “我们”就在“活的当下”
第五章  阿卡琉斯的愤怒与孤独——祁连休《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读后
  一  “纯粹”的学术与学者的“愤怒”
  二  “时人无能增损一字”
  三  怎样辨别民间故事的“类型”?
  四  通过社会结构认识历史起源
  五  回到实践的“事情本身”
  六  响应人格与理想的内心召唤
第六章  中国民间文学的西西弗斯——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读后
  一  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二  作为方法和学科的民间文学
  三  一个人的民间文学学术史
  四  民间文学的社会科学化,先生也是推动者
  五  民间文学:生活世界的实践形式
  六  石头的故事还是推动石头的故事?
第七章  我们的学术观念是如何转变的?——刘锡诚:从一位民间文学—民俗学学者看学科的范式转换
  一  问题、假设与方法
  二  民间文学:“纯艺术化处理”的现代性普遍模式
  三  民间信仰:民间文学与民俗学理论范式的共同难题
  四  民俗学:并不成功的文化理论“祛政治化”实践
  五  承担起民间文学—民俗学纯粹的“实践性”
  附录  刘锡诚、吕微往来通信
第八章  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申论
  一  从folklore到survivals再到folkways——民俗学基本问题的当代呈现
  二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民俗生活整体研究的方法论
  三  在时间中发现主体与自由在时间中的缺席——萨姆纳民俗学的理论难题
    1.民俗如何可能是人的自由的生活?
    2.可直观的生活整体,抑或可思想的生活本身?
第九章  民俗复兴与gongm**相联结的可能性——古典理想与后现代思想的对话
  一  经验学科是否需要先验的奠基?
  二  自然的客观必性与自由的主观必性
  三  现代性的“原罪”:理论对实践的僭越
  四  为民俗复兴辩护就是为自由辩护
  五  “尊重为人的共同权利”
第十章  “表演的责任”与民俗学的“实践研究”——鲍曼《表演的否认》的实践民俗学目的—方法论
  一  表演的经验性标定与先验标定
  二  表演的职责(responsibility)与道德责任(duty)——实践民俗学先验理想的目的论
  三  对表演的否认是对完全表演的标定——实践民俗学的先验还原方法论
  四  表演的责任和表演的权利
第十一章  转过身来的大娘娘——民俗学实践范式的“普遍化检验”与“怀疑批评”——陈泳超《背过身去的大娘娘:传说生息的动力机制》的研究
  一  问题:让大娘娘转过身来!
  二  方法:古典抑或后现代的语境论
  三  正题:“按说有”就是“真的有”
  四  反题:“真的有”不是“按说有”
  五  插话:布迪厄谈康德的“普遍化检验”
  六  合题:“德著河汾”
  附录  记忆的构成过程与判断所构成的东西
第十二章接续民间文学的伟大传统——从实践民俗学的内容目的论到形式目的论——户晓辉《民间文学的自由叙事》解读
  一  自由目的是民间文学的发生条件
  二  民间文学自我认识的逻辑—历史
  三  对民间文学纯粹形式的先验还原
  四  通过返回未来激活民间文学的起源
第十三章  民俗学的哥白尼革命——高丙中的民俗学实践“表述”的案例研究
  一  为什么用“实践民俗学”界定民俗学的学科范式?
  二  “gongm**”:民俗学实践研究的先验语境
  三  “双名制”与“经受合法秩序有效规则的检验”
  四  “非遗”:民俗学的实践判断力形式
  五  “表述”:实践民俗学的知识生产与观念性实践
结语  目的论的学科历史与逻辑
参考文献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引用:
原帖由 齐鲁青未了 于 2015-12-2 11:12 发表
施老师推荐的书那得抓紧时间去买去。
大家别听施老师“忽悠”,这么好的书下手晚了就卖光了。
一工作就变土豪了?这么有钱

TOP

引用:
原帖由 南池子 于 2015-12-2 12:51 发表
根据版务信息,施老师您发布的信息已经有同学在“民俗学书架”版块发布过了。
先给您贴个罚单,过几天我们再来拖车~~~
心急吃不成热豆腐

TOP

引用:
原帖由 户晓辉 于 2015-12-2 12:15 发表
今天有两个平素“第一遭”:一是自本人入京以来史上最浓重的雾霾终于被大风吹跑;二是一大早京东的快递员就送来了《民俗学:一门伟大的学科》,这回俺是“只选贵的、快的,不选慢的”,天气和心情都可谓神清气爽 : ...
还是有户限的人家手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