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学者撰文称破解“天干”千年奥秘


TOP

中国古人把人体理解为十大部分:

一是头;

二是颈;

三是肩(上肢);

四是胁(胸肋);

五是心(脏腑);

六是腹(腹腰);

七是生殖器;

八是股(大腿);

九是胫(小腿);

十是足(脚)。

这样的理解是很科学的。于是,古人精心挑选了由“甲”到“癸”这十个汉字,用它们的古文字形分别代表人体的这十大部件。这十大对应关系便构成了“天干”的图形。


《说文》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都做了详尽的解说。现在,我们将解说中与“人体”有关的话语一一提取出来,看看许慎是如何认识天干诸字与人体诸部位之间的“象形”关系。许慎说道——

甲:一曰人头,宜为甲,象人头。

乙:乙承甲,象人颈。

丙:丙承乙,象人肩。

丁:丁承丙,象人心。

戊:戊承丁,象人胁。

己:己承戊,象人腹。

庚:庚承己,象人齐(齐指生殖器——本文作者注)。

辛:辛承庚,象人股。

壬:壬承辛,象人胫。

癸:癸承壬,象人足。

“天干”诸字字形与人体诸部位之形

早期汉字以象形字居多,颇类图形。古人选用十个“图形文字”重组“人体”这一极为复杂的“图形”,这样的创意实在高妙。

古人创制“天干”之时,文字早已产生,他们要用“字形”组合“人形”,必然会考虑选哪些字用在这里最有表现力,最能表现人体的形象。这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情。于是我们看到,他们选用字形非常成功,所选各字与要表现的人体部位在形象上十分相近。于是就有了以下的巧妙关系——

“甲”:此字字形圆圆方方,极象人的头颅。且上边出头代表头发,下边出头与颈相连。

“乙”:笔画微曲而柔,且极简练,极象人的“脖颈”之形。若不选用此字,那么选哪个字能更好地表现人的这一部位,我看不好选了。

“丙”:此字字形最能表现人的双肩至手腕这一部分。我的感觉是,造字之初好像就是要用它表现人的上半身似的,若把里边的“人”拉长就成了“天”字。请注意:“手”不在此,“手”在哪里下文自知。

TOP

“丁”:用它表现“心口窝”,从古文、篆书字型来看十分形象。读者摸一下自己这一部位,便可知道这里是两胁与胸椎的结合部,保护着胸腔里面重要的脏器心肝肺等。

“戊”:《说文》说它是“中宫也”。那么用这一字形代表人的胸腔外廓这一“中宫”部位,再恰当不过。“戊”之右上象胳肢窝,右下象肋条。选用此字表现“胸肋”,构思奇妙令人叫绝。

“己”:“己”字的古文、篆书写法婉柔而曲屈。在人体,则腹部最柔,腹内“柔肠”更与“己”字相似。以此字形表现人的肚皮,巧妙无比意味无穷。

“庚”:此字出人意料地代表着男性生殖器。这是人们从前不知道的,而在我所画的这个“图解”中,此字的本义得以昭然揭出。

“辛”:《说文》说这个字的形状象人的大腿。初看此说不能成立,“辛”的字形与“大腿”确实难以产生联想。但是从“图解”看,用“辛”代表大腿乃是恰当至极,不但外形表现出来了,连骨头也表现出来了,并且髋关节(俗称胯骨)这样的细节都能相当精确地表现出来。

“壬”:此字的上半部与“辛”字的下半,正好组成人的膝部。且此字上半之“千”在篆书中写法曲屈,正可表现人膝部位屈折自如、富有弹性的特征。

“癸”:此字意味特别深厚。它的部首与“登”字相同,为“双止”,恰好是人的脚。且此字下部从“矢”、从“天”,加上“双止”之八出,共有十出,正好是十个脚趾。此字一共十画,更是巧妙无比。

——请看,“图案”与“字形”之间,竟有如此神妙的对应关系!所用的字有些字是不可替换的。比如“丙”,比如“庚”,比如“癸”,不用这几个字就“画”不出人体相应部位的图形来。

在《说文解字》中,“甲”到“癸”这十个字虽然比较集中地放到一起进行解说,但许慎并没给我们画出“天干图”来。从“天干”产生到许慎著《说文解字》,年代相隔久远,而且因为秦始皇焚书十分彻底,西汉时甚至连小篆以前的“古文”都已不能识读,因此东汉许慎研究远古学问,也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向人们做一点简单的提示,显得散乱而不集中(《说文解字》是注释篆字的,书中附带注出的“古文”只有千余字)。这样,后人对“天干”本义的认识便一直停留在相当肤浅的层次上,甚至根本就没有人能够理解它。

今天我们将“天干”初步“揭秘”,这在文化史上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

“庚”和“齐”,原来都指生殖器

读到此处,大家可能要问了:“丙”字没有两只“手”,那么人怎能没有手呢?天干中的“手”哪里去了?莫不是许慎给弄丢了?

古人创造“天干”图形,当然不会产生这种低级失误。

原来,“人”的两只“手”在这奇特的“天干图案”中,竟偷偷伸到了“庚”那里,在那里表达着我们前所未知的重要意义。在“庚”这里,两只“手”拱着一个倒写的“入”,那么这个字除了表示“生殖器”这一含义,还会有什么别的含义?原来,“庚”和“齐”一样,在古代都代表生殖器。这也是几千年来的人们都没弄清的。

“庚”的篆书写法,是中间一个“干”,“干”两侧各有一只“手”拱着它。《说文》认为“干”字“从反入,从一”,这样,两“手”拱着倒写的“入”,不是生殖器又是什么?而且它恰好又在“腹”之下。这也就是说,《说文》“庚承己,象人齐”之“齐”不是指肚脐,而是指生殖器。后世“庚”仍有年龄之意,如“年庚”、“同庚”,都说的是“出生”、“生殖”一义。许慎解得“倒入”,帮助我们最终破解了“庚”的本义。

这里顺便说一下《说文》中的“齐”。这个“齐”被许慎放在“肉部”,字形中间是两个“人”,两“人”中间有倒写的“入”(楷写为“丫”)。那么这两人是什么人?又在干什么?读者不妨细琢磨。如此看来,“天干”之“干”必须读“甘”,以前有人把它读为“赣”,那是完全读错了。它既然“从反入,从一”,便是“入”进了“一”,对“一”有所“干预”和“干涉”。

TOP

“天干”者人也,“干”者性也;“干支”合指宇与宙、时与空

我们从“庚”、“齐”二字中领悟了“干”指生殖器,“齐”字还有男女交媾之义。看来古人造字,对人的繁衍给予了高度重视。古时最缺的是人,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所以从来都把人的“生产”放在突出位置。这种社会现象反映到知识界,便有了文字上对“干”的崇拜——古人日日记“干支”,原来时时在说“性”。

千百年来,神秘的“干支”像个漫无头绪的哑谜,令人混混沌沌无法破解。古人和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当我们终于解读这一谜语时,能不由衷地会心一笑?

解开了“天干”之谜,便解开了“干”的文化学含义。

现在从字形来看,在古代“干”指人类通过性而传承繁衍,而传承繁衍需要“时间”,这样“干”就被赋予了“时间”这一含义。古人认为“上下四方曰宇”,宇即“空间”;“古往今来曰宙”,宙即“时间”,二者合在一起,便指古往今来天地万物。这样,在“干支”概念中,“干”说人“性”而“支”说众兽,就有了深刻的含义。百兽万物代表空间,于是“干支”便是时与空的总和,宇与宙的代称。今后我们再说到“干支”,就说它是“时与空”,是“宇与宙”,我想应该不会错的。

古人用“干支”记“时间”,原因就在这里。

(作者简介:邹德祥,大连某杂志社副编审,中文系毕业,对中国古典文化极有兴趣,曾发表红学、书法等论文多篇。其中《“金玉对立”的原始构思及其象征意义》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