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1月9日是钟老讲话的时间,不是整理的时间。
因为另有一份正式发表的演讲提纲:
钟敬文《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活动的经过和成就》演讲提纲
一、民俗学会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1.“五四”前后对科学和 民主思想的提倡。
2.现代初期民族意识的觉醒。
3.世界这门新兴科学的发展。
4.中山大学的改组和北方学者的南来。
5.当时学校个别领导人对这种科学的支持。
小结
二、民俗学会活动情况概述
1. 宗旨及组织成立时间问题。
2. 参加的主要人员。
3. 出版期刊(《民间文艺》周刊、《民俗》周刊及季刊)。
4. 出版丛书(30余种)。
5. 举办民俗学传习班及风俗物品陈列室。
6. 进行采风活动。
7. 征集会员及各地分会的建立。
8. 活动时期(1927年末到1943年末)。
三、民俗学会工作的成果与缺点
1. 工作成果:
甲 总结——继承并发展了北大国学门歌谣研究会等开始了的事业,在中国学界卓然树起这门新科学的旗帜,取得了相当的学术成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乙 资料上收集、整理的(范围、数量、质量等)。
丙 理论探索上的收获。
丁 对当时学界的影响。
戊 对当时一般社会的影响。
己 给今天新民俗学工作者留下一份有益的学术遗产。
2. 学术的社会性质及其缺点:
甲 学术性质——基本上是一种资产阶级的人文科学活动。
乙 缺乏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丙 资料的收集、整理,缺乏比较严格的规划性和应有技术的运用。
丁 理论文章大半是偶感的、随笔式的,依照严格科学方法菱的论述比较少(这种情形,后期在《民俗》季刊中有所改进)。
戊 缺乏比较一致的指导思想及有力的组织领导。
小结。
四、全讲尾声
——1984年11月在广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演讲提纲,转录自钟敬文:《中国民间文学讲演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