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我们在路上 热情不NG

我们在路上 热情不NG

我们在路上 热情不NG
                         ——浙师大文传暑期实践队寻访婺州窑烧制技艺传承人陈新华
    (王禹霖)古朴的木门,简易的地砖,记载的是一位非遗传承人的奋斗史。
    近日,金华城西的婺州窑研究所分外热闹。原来,是一群浙师大文传学院的学子前来拍摄婺州窑的纪录片。他们带着敬仰之情前来拜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烧制技艺的传承人——陈新华。他们扛着沉重的摄像机和三脚架,希望用镜头和文字将婺州窑烧制技艺记录下来。
此乃大师风采
    7月8日,带着忐忑的心情,浙师大文传暑期非遗实践队队员们出发了,来到婺州窑研究所后,队员们便架起了机器。摄像师在调白平衡,调研员聚在一起讨论采访提纲,编导们走来走去在找景,队长联系各方准备开始拍摄。
    “同学们,欢迎欢迎啊,”陈新华老师身穿素装,大步走进研究所,对大家说道:“大家来的好早啊。”同学们见陈老师如此爽朗,便放松了内心的紧张。接着,在拍过几个过场后,大师开始展现他的技艺了。首先,他拿出刻刀,在一件半成品上刻牛,陈老师带着眼镜眯着眼睛仔细看清,然后一笔笔刻下去。由于陈老师在之前学习过雕塑技法,因此其刀下的牛活灵活现,宛如在田中正在耕作一样。接着,他走到了工作桌前,找出了前届的比赛精品相册研究起来。
应拍摄要求,陈老师拿出了他珍藏的古董:东汉的泥人,西晋的虎子,宋朝的堆塑精品,元朝的精品婺州窑瓷器等。陈老师还带领实践队来到他的个人博物馆进行参观“它具有幽雅的蓝色光泽,釉面呈天青色或月白色,具有玉石质感,晶莹美观,釉面滋润、浑厚,更增加了瓷器的美感。”陈老师指着一件精品讲解道。
在四天多的前期采访中,陈老师不光带领大家来到了铁店窑遗址,还在研究所内展示了诸多婺州窑的制作工艺,例如堆塑艺术的常用捏塑技法——捏塑、堆塑、拍片、模制、镂雕、刻花、按捺等。
    同学情谊决定这个夏天注定火热
    为了使纪录片能够增加“大片的气势”,导演和摄像将机器架在铁店窑遗址水库的大坝上进行全景拍摄,虽然组长和调研员用伞为他们遮阳,但是炎热的天气还是让两位摄像满头大汗。“陈老师,这个镜头您稍微靠前点,哎,对。晶晶,提问题。”导演傅栋拿出了拼命三郎的精神,已然疲惫不堪的他却仍然抱着笨重的JVC-DV5001认真拍着。组长陈青芩一边拿出纸巾帮导演擦汗一边说:“咱们这个傅导真是给力啊,虽然平时看起来有点不正经,但是关键时刻还真是超级认真!”
上车后,每个同学都已经精疲力竭,满身大汗,刚刚洗过“汗水澡”的诸位基本上闭上眼就睡过去了。沿途,导演傅栋看到美丽的外景还要在车上拍一拍,他说:“这些空镜头不错,剪片子用得上这样的素材”
    回到陈老师的研究所后,导演和摄像师已经迅速恢复元气,继续拿起机器开始拍摄。他们好像不知道累,居然爬上了墙,在墙上拍摄各种研究所内的场面。“哇,你看你看,那两个人上房去了。”陈老师的女徒弟对着自己的女儿说道,小女孩蹦蹦跳跳去看这两位大哥哥“上房揭瓦”。 组长陈青芩看到后,说:“他们真的是太拼命了,为了拍镜头竟然爬到墙上去。”看着她有些泛红的眼,同学们不禁为之动容。
暑期实践,社会与大学的良性互动
    这次拍摄活动学校准备了精良的仪器,例如JV—CDV5001摄像机、sonyHVR—HD1000C、canon550D单反相机等,队伍中有戏剧影视文学、文化产业管理、数字媒体技术、广告学四个专业的优秀学子,学院希望通过这个有意义的暑期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对于婺州窑的保护方面,这次暑期实践活动所拍摄的纪录片也的确对文化传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浙师大文传学院通过在人人网、新浪博客、qq空间以及各论坛的发帖,宣传了婺州窑,并将在纪录片拍摄完毕后在金华电视台进行展播,使更多的人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悉,婺州窑,分布于浙江中西部金华、衢州两市及周边地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始于商代晚期的原始瓷,到东汉晚期青瓷器正式烧成,至唐宋时期瓷业生产大道理高峰,一直延烧到元、明时期,烧造历史长达2700多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认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说明当时婺州窑就闻名于全国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