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化是一个概念吗?

绝对不能理解为一个概念!

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区分

其一、民俗文化着眼于历时,民间文化着眼于共时;

其二、民俗文化有“上以风化下”的“化成”之意味,民间文化则主要是草根精神之“养成”。

其三、民俗文化具集体性,为一方民俗所共享。民间文化则不排除个人绝艺,甚至为个人独占。

[ 本帖最后由 柳倩月 于 2010-7-30 12:2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竹林遗风 于 2010-7-27 10:31 发表
能不能说民俗文化包含于民间文化?
我个人的理解,也不能说民俗文化包含于民间文化,这二者在不同的运用域发挥其意义,不能用A包含于B,或者B包含A的思维方式来为它们定位。

可能在这些问题上,我会有些不同的看法,要把二者各自的内涵和范围以及二者之关的关系说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还是可以举个打个比方来说:

端午节是民俗文化无疑,但这一民俗文化并非仅仅属于民间文化,贵族官绅也同样要过端午节,皇帝和他的三千粉黛也要赶节俗吃粽子的,并且还要吃出更多的花样来:)

[ 本帖最后由 柳倩月 于 2010-7-27 23:3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后溪男孩 于 2010-7-27 14:49 发表

请谈一下“上以风化下”!
“上以风化下”出自《诗大序》(又称《毛诗序》),这里的“风”,本义指《国风》,泛指《诗三百》,因《诗三百》多出于民间,也可系于风土人情。在《诗大序》中,“上”指统治阶层,“化”的本义是“教化”,所以这句话的原意可理解为:统治阶层用《诗》来教化民众。

我将这句话与民俗之“化成”关联起来,是因为历代形成的民俗,的的确确还有官方统治阶层“化成”之功。《汉志》中说:“民性有刚柔缓急,系水土之风气,谓之风;好恶取舍,随君上之情欲,谓之俗。”清人余治《庶几堂今乐自序》中说:“甚矣,乐章之兴废,实人心风化转移向背之机,亦国家治乱安危之所系也。周子《通书》有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云:‘不复古礼,不变今乐,而欲至于治者远矣。’”欲以乐章移风易俗,统治阶层的力量殊为巨大。所谓上有所好,下亦从之。


举个玩笑性的例子,近几年我们的领导爱玩扑克牌的“干瞪眼”游戏,结果我们学院的大多数同事都爱上了这个游戏,几乎每逢聚宴必玩,演成院俗,哈哈……

TOP

引用:
原帖由 车前子 于 2010-7-30 11:57 发表
请教10楼柳倩月老师:您说,“端午节是民俗文化无疑,但这一民俗文化并非仅仅属于民间文化,贵族官绅也同样要过端午节,皇帝和他的三千粉黛也要赶节俗吃粽子的,并且还要吃出更多的花样来。”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即达 ...
我的意思是说:

第一、民俗文化可以由某个集体的全民(这个全民也包括统治阶层)共享,这种共享是一种主体性共享,即参与者自己也是主角。民间文化虽然也可会为达官贵人所享用,这时,达官贵人们则是一个享受型的他者,他们只是观众。

第二、民俗文化中也有一些是起源于宫廷或官方。

鉴于此,民俗文化并不能与民间文化划等号。

达官贵人和皇帝们搞更多花样赶年俗吃粽子的现象,正好说明这些节俗是民俗文化,但却不能说它仅仅是民间文化,因为民间文化的空间的确应该只能是在民间的,而民俗文化的空间可以扩展到庙堂。这是我个人的意见,可能很多人持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化可以互换的观点,但我还是觉得应该进行一些区分为好。二者之间的确在内容上有交叉的地方,但仔细想一想,还是应该存在我在前面所提出的那些差异。

[ 本帖最后由 柳倩月 于 2010-7-30 12:2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车前子 于 2010-7-30 13:38 发表
“民俗文化可以由某个集体的全民(这个全民也包括统治阶层)共享,这种共享是一种主体性共享,即参与者自己也是主角。民间文化虽然也可会为达官贵人所享用,这时,达官贵人们则是一个享受型的他者,他们只是观众。” ...
基本上是这个意思:)我刚刚重新在论坛上发了一张与你交流的主贴,敬请移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