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那么多执法机构管不住一张嘴,我国食品安全事故何其多!

89.5%的人支持将食品安全与相关官员的升迁挂钩
97.4%的人认为监管部门应该对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负责


本报记者 向楠
《中国青年报》( 2011年05月17日   07 版)

   

    近日,沈阳公安查获40吨毒豆芽,各部门均称“不归我管”。

    CFP供图

    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灌石鸡……近期,食品安全事故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在这些事故背后,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食品安全监管严重缺位。不少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得过且过,只在事故曝光后才被动采取措施。

    最近,各地政府开始积极应对。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确定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吉林开通了24小时投诉举报热线,聘请1300名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深入社区摸排食品安全隐患线索;江苏、广东、内蒙古、宁夏等地则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以及防范、惩处等措施。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与搜狐新闻中心,对38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5.4%的人认为,当前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中的“被动执法”现象普遍存在。82.1%的人认为应该严惩食品安全监管失职行为。调查中,26.6%的人为“80后”,37.7%的人为“70后”。

    89.7%的人认为监管部门应对食品安全事故负主要责任

    随着各种食品安全事故不断曝光,许多食品已经从陕西省西安市薛女士的采购清单上消失了。她担心,这样下去自己能买的放心食品会越来越少,“难道每个人非要自己种菜、养猪,才能吃得安全?”

    “政府有义务保证市场上所售食品的安全性,维护公民的健康权益。现在食品安全到了如此糟糕的境地,相关监管部门难脱干系。”薛女士说。

    调查显示,97.4%的人认为监管部门应该对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负责,其中89.7%的人认为监管部门应负“主要责任”。

    北京市海淀区居民王风(化名)向记者表示,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已经让他有点儿对有关部门失去信心。“所谓严厉打击、全面排查总是在相关事故被曝光以后才进行。可是在平时,这些部门在做什么?就像瘦肉精猪肉事件,4道监管关卡为什么形同虚设?试问,这样的监管怎么可能取信于民?”

    调查发现,93.7%的人表示“被动执法”等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出现,降低了他们对相关监管部门的信任度。

    国内首家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阮赞林,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监管部门的职责在于,通过监管行为减少或避免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维护公众的健康安全。如果监管部门没有做到,就应当承担责任。“若不能明确应该由哪一个部门负责,那么所涉及的部门就应共同承担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敬波也指出,食品安全属于公共产品,政府应该对其负法定责任。当下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状况,说明了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上有“监管失灵”或“监管不力”之嫌。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为何一再出现

    实际上,我国一直对食品安全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今年2月,新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中新增了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首次对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人员的渎职行为追究刑事责任。今年4月29日至5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天津考察时指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作为食品安全监管者,一定要严把安全关,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吃上放心食品。

    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被动执法”等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为何一再出现?调查中,受访者首选“监管部门缺乏公众监督,执法动力与压力不足”(58.6%)。

    其他原因还有:监管与创收挂钩,造成执法腐败(52.6%);上级政府往往只惩罚事故责任人,很少处罚监管部门(46.1%);一些地方政府为保证GDP增长,放松监管力度(32.6%);举报渠道不通畅,监管部门无法及时掌握食品安全信息(22.2%)。

    “问责机制不完善是造成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王敬波表示,当前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问责主要集中在一些明显违法的行为上,对于“懒政”、不作为等未被确定为违法的行为则很少涉及。

    阮赞林则认为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建设相对滞后,许多重要的标准还没有明确规定。这不但会给造假、掺假者带来可乘之机,不同监管部门对同一标准的理解也可能不同,从而影响监管效果;其次,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中专业人才紧缺,许多基层监管部门没有食品工程等专业技术人才,至于既懂技术又懂法律的监管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调查中,还有23.6%的人认为,“监管部门职权划分不清晰”也是造成食品安全监管问题频现的重要原因。

    据《人民日报》等媒体统计,目前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国家部委多达13个。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靳晋曾表示,这是典型的“婆婆太多,没有亲娘”现象,管的部门太多,可是各管各的,很容易造成许多部门之间相互“踢皮球”,推卸责任。

    针对目前分段、多头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阮赞林建议,我国应尝试采取单一部门监管等集中监管模式,充分发挥监管的作用。

    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有何建议

    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有何建议?调查中,89.5%的人支持将食品安全与相关官员的升迁挂钩,实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

    受访者其他选择还有:明晰监管机构的权责划分,避免相互推诿(76.0%);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应重在平时,不能总是突击(71.5%);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安全标准制定(65.6%);充分借鉴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32.7%)。

    王敬波指出,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者的监督,建立并严格执行巡查、督查等日常管理制度,对负主要责任的官员实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

    “食品安全不是单纯管出来的,政府监管不能完全取代市场本身的作用。”阮赞林表示,作为“有形的手”,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应该直接针对市场本身的缺陷,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纠错功能。比如,针对食品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可以建立全社会共享的食品生产经营安全信息平台;针对市场上部分企业不顾公众健康、唯利是图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重罚让这些企业付出巨大的违法成本,从而退出市场竞争。

    “消费者的信心比金子还要重要。”阮赞林还表示,如何重建消费者对于国产食品安全性的信心,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当务之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