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UCLA看西方的历史音乐学学术训练
孙国忠
随着中西音乐学术领域交流的增多,学术资讯获取渠道的日渐畅通,中国音乐学家对西方音乐学界同行的学术成果的了解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接触、解读西方学者的成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我们反思中国音乐学学科建设的过程。这样的反思不仅指某些专业领域的具体研究课题的再思与深究,更是指对音乐学学科整体构建的深入思考。学科构架、学术规范、研究特色、理论方法和学科教育都应该纳入这一思考的范围。作为学术传承的主要方式,音乐学教育理当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当我们面对西方音乐学家的学术成果时,总能感到一种丰厚、严谨和扎实。这种学术品质的产生与西方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西方音乐学传统构建的特色之一就是对每一个期望成为音乐学家的人进行全面、系统、扎实的学术训练(academic training)。这样的训练不仅指导学生对现有的大量学术文献尤其是已被公认的经典文本进行研读(critical reading),思考前辈学者在相关研究领域已达到的学术高点,而且向学生介绍、展示各研究领域的当代(当前)研究动向。对学术流变的审视与体悟让学生在感受学术构建的宽广、深邃的同时,能够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把握自己的学术姿态,寻找到新的“出发点”。
作为人文学科(Humanities)的一个领域,音乐学成为欧美诸多综合性大学的专业学科已有多年的历史。历史音乐学(historical musicology)是音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从中世纪到现代的西方艺术音乐(art music)。尽管在当代西方音乐学的学科构架中,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systematical musicology)和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然而由于历史音乐学与西方文化传统的密切关系,它依然成为当代西方音乐学中最有学科影响和最具学术传统蕴涵的领域。因此,在美国的普通大学中,音乐学专业的教学主要指历史音乐学的教学。只有在人文学科传统更为深厚、音乐学教育资源更为丰富的一流大学内,民族音乐学和体系音乐学才各自作为一门单独的专业进行具有学术训练性质的教学,更普遍的情况只是在大学内开设民族音乐学、体系音乐学相关的选修课程。
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是美国一所著名的公立大学,全校的整体教育评估这些年来一直进入全美最优秀的大学之列,它的音乐教育具有很好的传统,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师资。UCLA引以为荣的是二十世纪的音乐大师勋伯格作为作曲教授曾在音乐系任教八年(1936-1944),所以UCLA的音乐大楼以勋伯格的名字命名(Schoenberg Hall)。UCLA的音乐学院共由三个系组成:音乐系、音乐学系(历史音乐学专业)、民族音乐学与体系音乐学系,每个系都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的培养计划。所谓学术训练就是指对研究性人才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术培养——为准备进入专业学术研究的学生提供硕士学位以上的系统的专业训练。这样的训练是一个整体的学习计划(program),一般需要五年以上的学习时间,从中可以看出西方音乐学专业教育已成体系的教学传统及其特征。UCLA的历史音乐学学术训练无论从整体构架还是从具体课程设置来看,在展示其教学特色的同时,反映出美国历史音乐学教学的基本状况。
与其他大学一样, UCLA的历史音乐学学术训练只从研究生阶段开始。换言之, UCLA的大学本科教育中没有音乐学专业,而只对大学生开设音乐史、音乐理论和音乐欣赏这些与音乐学相关的选修课程。这类课程仅仅作为大学普通教育的一部分,并非学术训练。所以,学术训练通常只针对研究生而言——研究生学习是从事专业学术研究的真正起步。UCLA设有历史音乐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两个层次的教学计划,招收来自全世界的学生(美国学生当然是生源主体)。笔者在该系求学期间,就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英国、德国、巴西和中东地区的留学生。值得指出的是,在研究生层次的教学中,美国的大学不存在专门的“留学生教育”——留学生一进入所在的大学,即融入该校的研究生教育之中。留学生如有语言困难,需尽快自行解决,不能影响专业学习。如果跟不上学习进度,那就自然淘汰。校方、系里及导师对美国学生和留学生一视同仁,教学要求完全相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一般没有“同等学历”的概念,攻读硕士学位需要本科学历与学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需要硕士学历与学位。UCLA音乐学系的硕士与博士两种学位的教学计划和要求区别明显,在此仅着重评述对博士生的学术训练。
UCLA对博士生的学术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内容、要求和规范。
第一阶段: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进入历史音乐学专业领域的第一步,属于最重要的基础阶段。课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获取专业领域内的各门知识,具体要求是研读文献、理解学术传统、感知当代学术走向、掌握研究方法,贯穿其中的是鼓励学生对研究问题(research problems)的独立思考。
I. 课程概览
Musicology 200A: Bibliography and Research Methods
Musicology 201A-F: Current Research Problems in Historical Musicology
Musicology 210: Medieval Notation
Musicology 211: Renaissance Notation
Musicology 250AB: Seminars: History of Music Theory
Musicology 256: Musical Form
Musicology 260A-F: Seminars: Historical Musicology
Musicology 261A-F: Problems in Performance Practices
Musicology 269: Seminar: History of European Instruments
(以上用粗体标明的为必修课,其他为选修课)
上列的课程根据内容性质可以分成四类:(1)文献与方法:200A;(2)古谱研读基础:210、211;(3)西方音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201A-F、250AB;(4)历史音乐学专题研究:260A-F。在课程的总体设计中,编号为201与260的是两个“主干课程”,它们均为“系列课程”,各自都由六门课程组成(A-F), 分别按西方音乐史的六个断代来划分:(A)Medieval, (B)Renaissance, (C)Baroque, (D)Classical, (E)Romantic, (F)20th Century。
II. 课程简介
1. Bibliography and Research Methods
《文献与研究方法》通常是美国大学的研究生学习必修的第一门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研究生一进入专业领域的学习立即接触本专业的学术文献,并学会利用图书馆,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音乐文献与研究方法》是UCLA音乐学系的研究生必修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要求甚高。音乐领域的西文学术文献浩如烟海,尽可能较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些文献是构建音乐学家学术功底的重要基础。音乐文献主要指“关于音乐的文本”(ML—Music Literature,),涵盖面极广,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音乐词典与百科(Dictionaries, Encyclopedias)
手册、指南与概览(Handbooks, Companions, Compendiums)
音乐史与音乐编年史(Histories, Chronologies)
学术专著(Monographs)
论文集(Collections of Essays)
传记(Biographies)
主题目录(Thematic Catalog)
关于音乐与关于音乐文献的参考书目(Bibliographies of Music, Bibliographies of Music Literature)
音乐年鉴(Yearbooks)
音乐期刊(Music Periodicals)
杂集(Miscellaneous)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西方的学术传统,通过答辩的博士论文(Dissertations)按出版物来看待。虽然音乐领域的博士论文另有图书分类编号,但就学术内容的特征来看,它们属于“学术专著”,可以看作ML之外的一类特殊的音乐文献。此课的教学为讨论班(Seminar)形式,指导教师按每周布置的作业(学生每周接触、查找上述文献类别中的一种),与学生一起讨论各类文献的特点与学术意涵。这种讨论使学生不仅了解了作为研究文本的音乐文献,而且也初步得知了音乐学各个领域研究的概貌和学术传统。另外,此课讲授音乐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选题、文献梳理、书目评注(annotated bibliography)和学术规范等,为学生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独立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该课程的结业考试是每个修课学生自选一个研究课题,经过文献研读,写出包括20项文献的书目评注。
2. Medieval Notation, Renaissance Notation
西方早期音乐(early music)研究一直是欧美大学历史音乐学专业教学的重点之一,了解早期音乐记谱法是研读早期音乐的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是早期音乐记谱理论、方法讲授与译谱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一方面学习早期音乐记谱法演变的历史与了解各种记谱方法的问题,另一方面直接进入具体作品的读谱、译谱过程。UCLA的早期音乐记谱法训练要求学生先修211(文艺复兴音乐记谱法),再修210(中世纪音乐记谱法),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有量记谱法”(mensuration 或mensural notation)与现代记谱法比较接近,相对容易掌握。有了mensuration 的基础,对比较复杂的中世纪纽姆记谱法就更易理解。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笔者最大的感受是:西方早期音乐记谱法是“有章可循”,并无“神秘性”。从早期纽姆体系的记谱描述到文艺复兴盛期完善的音乐时值量化记录,西方记谱法的演变有着明晰的历史发展线索,追求系统性、可读性和规范化是西方记谱体系的重要特征。经过这两门课程的训练,学生一般可以独自进行译谱工作。当然,有些西方早期音乐手稿抄本具有记谱法方面的特殊问题,得结合音乐史考证、作品风格探究来加以解读,这就需要更深厚的历史音乐学研究的功底。
3. Current Research Problems in Historical Musicology
此课直译为“历史音乐学的当代研究问题”,实际授课内容是西方艺术音乐六个断代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这门课程属于音乐断代史系列,但课程性质并不是我们概念中的“音乐断代史”。这一系列课程的内容已不再概论性地讲解每个时代的音乐文化特征、作曲家的艺术创造及具体作品的音乐特色,而是按每个音乐时代的发展脉络,研读对音乐史上的观念、现象、事件、作曲家、作品、体裁、形式、技法、风格、手稿(autograph)、抄本(manuscript)、现代评注文本(critical edition)等各种艺术问题的研究状况。任课教授一般都在开课的第一周发给学生一份详尽的阅读书目(Bibliography),收集了有关这一断代史研究的重要文献。学生的每次作业就是根据断代史研究领域的各种问题,研读文献、思考问题、然后在下次的课上陈述研读报告(presentation),整个研讨班的学生与导师一起参与每个报告的讨论。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研读文献、梳理学术脉络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各个音乐断代史研究的传统与当代走向。这种强调熟悉学术研究“上下文”关系的训练对初入历史音乐学专业领域的学生来讲无疑是很好的研究指要和学术览胜。
4. Seminars: Historical Musicology
UCLA音乐学系为研究生设计的音乐断代史论课程共有两个系列:201与260。如果说201系列侧重让学生全面了解六个断代史艺术问题的研究传统与学术走向的话,那么260系列——“讨论班:历史音乐学(断代史研究)”——则强调对音乐史中某一具体问题的深入探究。这种探究更注重学生本人对研究问题的独立思考,它要求学生在充分掌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分析、解读、考证或诠释,写出带有研究性质的论文(research paper)。因此,在有些讨论班上,部分学生撰写的论文很可能具有值得重视的学术价值。比较而论,201系列要求学生所作的是研读和综述,260系列要求学生的是实践自己的学术性探讨和阐释。为了体现260系列课程的学术性,每个断代史讨论班的内容都集中在某一音乐史的专门研究领域。笔者在该系求学期间所修的260讨论班系列课程的内容是:260A——手稿抄本与经文歌;260B——意大利牧歌研究;260C—巴赫研究;260D——莫扎特歌剧研究;260E——浪漫时代的音乐民族主义;260F——斯特拉文斯基与新古典主义。从以上这些专题内容来看,涉及到历史音乐学研究的多个方面:手稿、抄本、体裁、音乐潮流、音乐风格、作曲家整体研究和作曲家某一时期的专题探讨。260系列可以看作历史音乐学专业研究生进入较高层次研究实践的一个必要的学术准备。
第二阶段:资格考查
按照西方大学的博士生培养传统,任何一位博士生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术训练之后,都要参加博士资格考试(Ph. D. Qualifying Examination)。这项考试实际上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分为两步进行——准备迎考与考试。
I. 准备迎考与获得考试的资格
按照UCLA音乐学系的建议和规定,每位准备考试的博士生可根据考试的各项内容选择指导教授进行全面复习。这一复习过程大约需要一年时间,但一般不超过两年。音乐学系为帮助学生全面复习,提供了西方音乐通史的复习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涉及到西方音乐史的六个断代,在此仅列有关Renaissance的思考题:
1. Discuss the polyphonic Mass from Dufay through Palestrina.
2. Discuss the various roots of Dufay’s musical style and his subsequent development as a composer.
3. What were the contributions to musical style and technique of the Franco-Flemish or Netherlandish composers of Ockeghem’s generation.
4. Comment on this quotation from Reese, Music in the Renaissance( revised edition, New York, 1959), p.184: “In the Josquin period (1460-1520) practically every basic feature of Renaissance music that did not already exist made its appearance.”
5. Derive the Italian madrigal and its related forms from the frottola and trace the history of the madrigal in the 16thcentury.
6. Discuss at least five major categories of Renaissance instrumental music and trace briefly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7. Discuss how Palestrina does or does not reflect the reform of the Council of Trent.
8. Discuss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secular vocal music in England during the 16thand early 17thcenturies, defining the various categories mentioned.
9. What were the major contributions of Germany and France to vocal music of the 16thcentury and why were they so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Italy?
10. Discuss instrumental and vocal notation of the Renaissance and early 17th century.
11. What are the major centers of music printing during the Renaissance?
12. Identify and describe at least three combinations of drama and music before the advent of opera.
音乐学系规定,达到以下要求的博士生方可正式提出申请参加博士资格考试:
1.修毕各门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达到规定学分并取得优良成绩。
2.已经完成考试内容的复习准备。
3.达到三门语言(英语除外)的阅读能力(需提供经过专门语言考试的 成绩单)。这三门语言的要求是:
(1) 德语:规定必考。
(2) 在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或西班牙语中任选一门。
(3) 在第二类语言中再选一门或选一门与以后博士论文专题研究相关的外语(需经音乐学系批准)。
II. 博士资格考试
UCLA音乐学系的博士资格考试总共包括五门考试:
1. 西方音乐通史
2. 早期音乐的历史(在中世纪、文艺复兴或巴罗克中任选一门)
3. 近、现代音乐的历史(在古典、浪漫或二十世纪中任选一门)
4. 音乐分析
5. 历史音乐学之外的学科(在民族音乐学、音乐社会学或音乐美学中任选一门)
每门考试均为闭卷考,考试时间为三小时,考试题型为论述题。考试完毕后由音乐学系组织的考试委员会评分,评判结果分为通过或不通过。如果一门不通过,允许补考一次,但需等待下学期再补考。如果补考仍不通过,该生在UCLA音乐学系的学习即终止。如果五门笔试都通过,考试委员会将对该考生进行口试。口试依然与笔试的内容有关,通常情况是让考生对笔试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阐述。口试完毕后,经考试委员会闭门评议后随即告知考生考试结果。如果考试通过,该考生可获得校方颁发的一张文凭——“音乐学博士候选人”(The Degree of Candidate in Philosophy in Musicology)。
第三阶段:学术实践——博士论文写作与博士论文答辩
第三阶段的学术训练围绕着博士论文的工作进行。博士论文是博士生最后取得学位所需达到多项要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的进程基本上分三步走:
I. 博士论文开题报告(Dissertation Proposal)
博士论文的选题或许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中已有所思考,但只有在第三阶段才能正式提出开题报告的申请。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在五页以上,另附详尽的参考文献(Bibliography)。开题报告的内容必须清楚说明选题的意义、研究的角度与方法、期望达到的学术目的,还需简要描述论文的总体框架及章节内容。UCLA对参考文献的要求非常高,开题报告的作者需提交十页左右的参考文献。这一要求的目的极为明确:从论文撰写人提交的参考文献中可以看出撰写人立足的学术基础和学术发展的可能性。UCLA音乐学系不举行开题报告会,但规定开题报告的书面文本需要呈送全系教师审阅,经全体教师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在进行开题报告工作的同时,学生可与指导教授商议,选择由四至五名教授组成的博士论文指导委员会(也是今后的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博士生的指导教授担任。UCLA音乐学系规定,博士论文指导委员会中必须有一名外系的教授。成立博士论文指导委员会的目的是帮助与督促博士论文写作的进程和质量。在这个指导委员会中,任主席的指导教授起主导作用,其他教授起协助负责的作用。
II. 博士论文写作
博士论文写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学术工作,它既是学术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博士生培养最终可以展示的一个学术成果。因此,博士论文写作以其学术姿态的严肃性、研究的扎实、高品质的“学术含量”而成为一种高水平的学术实践,它也是衡量博士生水平与相关学术训练结果的重要标准。所谓博士论文高品质的“学术含量”就是指博士论文的专题研究必须是“原创性研究”(original research)的体现,它应该展示作者自己独有的学术性发现、辨析、论证和阐释。
III. 博士论文答辩
UCLA音乐学系规定,博士论文答辩前必须呈送博士论文指导委员会的各位教授预审,预审通过后才可进入答辩程序。UCLA音乐学系的博士论文答辩不能旁听,进入答辩现场的只有答辩委员会的各位教授和博士论文答辩者。答辩形式先由论文作者在规定时间内阐述论文的内容,然后由答辩委员会的各位教授提问,论文作者进行答辩。答辩结束,由答辩委员会闭门评议,评议的结果随即告知论文作者,通过或不通过。通过者即授予音乐学博士学位(Ph. D. in Musicology)。不通过者还有一次机会重新进入答辩程序,但必须认真修改后再进行(至少等待一学期)。
UCLA的历史音乐学学术训练可以看作西方音乐学教育的一个缩影,体现这种学术训练的过程、内容、方法、要求和规范实际上反映出西方音乐学术传承的理念与传统。尽管西方音乐学的学术训练强调历史的回眸、经典的解读、动向的敏感和潮流的关注,但这样严格的系统训练从不是强制的、呆板的、单向的,而总是处于自由、活泼、互动的情境之中。西方音乐学教育提倡的启发式指导、讨论性学习从一开始就让师生置于平等、坦诚的教学氛围之中,它既体现了学术传承中对经典、规范的尊重,也创造了适合学术良性发展应有的“兴奋度”和“鲜活性”。值得指出的是,西方的历史音乐学学术训练传统在当代文化和学术语境中也在进行补充或调整,以期丰富、强化原有的教育资源与学术体系的蕴涵。例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UCLA音乐学系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有关当代音乐批评与流行音乐研究的讨论班课程,这种趋向无疑与当代西方音乐学的学术走向有着密切联系。
西方的音乐学学术训练的确有其特色与优势,它的形成与发展伴随着西方音乐学术研究的演进,蕴涵其中的实际上是一种人文传统和教育思想。对中国的音乐学教育来讲,了解国外的同专业教育状况是必须的。尤其在目前我们的音乐学研究生教育处在一个新的、关键的发展时期,这种了解和关注就显得更为必要。西方的音乐学学术训练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而且我们应该承认我国与西方同类专业教育之间的差距,特别是在历史音乐学领域。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音乐学研究生层次的学术训练不应该照搬西方的模式(也没有照搬的可能性),明智的做法是根据我国的学术传统、当代人文环境、整体教育面貌、音乐学教育资源(特别是师资状况)作一全面的考察和审思,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学教育体系及高层次研究性人才的培养。但是,无论是怎样的“特色”,学术训练总该有学界共有的基本内容和规范。就历史音乐学领域而言,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与西方学界达成学科意涵、专业知识与人才要求上的共识,应当是可以进行的工作。这一工作或许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我们必须努力去做。只有经过这样的努力,若干年后,我国的历史音乐学家才能与西方的历史音乐学家在同一层面上进行真正的对话。
[1] 关于音乐文献的分类、特点与学术意涵的阐释,参见孙国忠:“音乐文献导论”,《音乐研究》,2003年第2期,59-68。
[2] 参见孙国忠:“音乐文献导论”,《音乐研究》,2003年第2期,65。
[3] 关于当代西方音乐学的发展状况,参见孙国忠:“当代西方音乐学的学术走向”,《音乐艺术》,2003年第3期,41-49。
(文章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