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呼吁河南新郑改名轩辕引热议

民间呼吁河南新郑改名轩辕引热议

民间呼吁河南新郑改名轩辕引热议

http://www.sina-cf.com   2009-5-5   信息来源:郑州晚报




民间呼吁河南新郑改名轩辕引热议(图)

黄帝文化引起了各方人士对新郑的关注。

  4月28日,郑州日报《新郑改名“轩辕”建议的调查》的报道再次引发公众关注。追溯新郑改名这一话题,最早在1994年时就有人提出,从此之后,针对新郑市改名轩辕市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在新郑市改名之争过程中,张家界、九寨沟、香格里拉、普洱市纷纷改名成功,带来更多的是知名度和经济收益。

  在一浪一浪的改名潮中,新郑改名一次次地成为热门话题。新郑改名究竟能为新郑带来什么,有没有负面作用,如果要改名需要突破哪些瓶颈……这些问题仍停留在激烈争论阶段。

  为发展黄帝文化上书更名

  “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战国《竹书纪年》记载的“有熊”,就是今天的新郑市。

  1983年,时任新郑县城关乡经联社主任的赵国鼎,外出考察时,常以黄帝故里感到自豪。在他的邀请下,海南省崖城县(今三亚市)县政府的河南老乡黄豫根秘书,带着河南村的9位乡亲来新郑寻根拜祖。当赵国鼎带着他们来到黄帝故里时,不由吓了一跳:由于年久失修,残垣断壁,遍地瓦砾,杂草丛生,黄帝故里四合院是仅存的残骸。正厢房大殿,已被县兽医医院当做药品仓库,西厢房南房成了鸡舍,四合院耳房顶上的五脊六兽也没了踪影……

  黄豫根说,他所在的村就叫河南村,人们对于黄帝特别崇敬,祖先们从河南刚迁到海南时,村里什么姓都有,为了表达作为炎黄子孙的感情,村里的人都改姓成了黄,村子也被命名为河南村。村里人的愿望就是能到黄帝故里去祭拜祭拜,没想到这里竟是这个样子。

  寻根人带着遗憾走了,这让赵国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如何提高黄帝故里的知名度?如何打造一个上规模的寻根拜祖圣地?当时,新郑市另一位热衷发扬黄帝文化的学者——刘文学也正在思考这些问题。

  两人查阅了大量书籍和新闻资料,发现孙中山的出生地广东香山县改为中山市、陕西中部县改为黄陵县、湖南酃县改为炎陵县,使这些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了很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于是,他们一致认为弘扬黄帝文化的方法之一,就是将新郑改为与黄帝文化相关的名字——“轩辕”“黄帝”或其他名字。

  1994年新郑撤县改市时,刘文学和赵国鼎感觉机会来了,就找到时任新郑市领导,建议将新郑县改名“轩辕市”。同时,新郑市一些学者对郑韩文化非常热衷,向领导建议把新郑改为“郑韩市”。

  新郑改名不改名?改成什么名字?改名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当时,新郑很多官员对这几个问题展开激烈讨论,赞成者和反对者各有说辞。

  “郑韩”和“轩辕”的激辩

  新郑市是古代郑国和古代韩国的故城。史料记载,公元前771年,西周镐京发生犬戎战乱,第二年,周平王将国都迁至洛阳。郑国也将国都从咸林迁到今新郑溱洧之间,395年间一直称郑。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将国都从阳翟迁到郑城,以后在这里设立郑县。《韩非子》等多本古代文献上的“郑人买鳖”等寓言,给后人留下了“新郑”的历史考证依据。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了区别陕西郑县,将韩国的郑县改为新郑县。

  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新郑市史志办公室副编审刘文学认为,“新郑”的名称虽然从战国时期至今沿用2000多年,但当时的郑国、韩国属于弱国,历史上的地位并不重要。而黄帝定天文、创文字、造舟车、养蚕丝、建宫室、播五谷,肇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文化品位高、内涵丰富,且在海内外华人中的知名度也颇高,更能显示新郑市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2002年1月,新郑市领导带领8名工作人员外出考察时发现,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宝鸡市的炎帝陵和河南灵宝市的黄帝铸鼎塬等景区都在投巨资发展旅游,大打旅游文化牌。他们回来后,就决定发展黄帝故里旅游。刘文学趁机再次提出将“新郑市”改为“轩辕市 ”,并建议用黄帝和他的臣子的姓名来命名街道的名称。

  “撤县改市的时候,是改名的最好时机,部分时任市领导也非常感兴趣。” 刘文学说,由于一些部门提出成本过高、社会影响不好预计等,最终导致改名搁浅。

  官方回应认为更名成本高损失大

  改名再次引发关注,是之后几年来网友一种自发的推动。

  一位网友说:“无论是张家界、九寨沟,还是黄山,改名后都发生了巨变,带来了很多经济效益,知名度也大大地提高。可见一个地方名字的好坏,也影响着该地未来的发展!新郑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地,新郑应该改一个和黄帝有关的名字。”

  随即相关新郑改名的帖子被热炒。

  随着网络力量对此事的炒作升级,新郑市民政局专门在新郑政府网站回应:“新郑”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在国内外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特别是近期联合国地名文化遗产研究委员会中国分会对新郑进行了认定,以后将制作成电视文化系列片在国际上40多个会员国家播放。“新郑”作为地名,实际上已形成了特定的域名文化,更名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这个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更改“新郑”名字不太合适,因为叫什么名字,对地方的发展起不了多大的决定作用,最终还是要靠人们共同努力去发展。

  近日,新郑改名一事被网络重新提起,引起了又一轮的热议。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我认为应该改!若说新郑,作为河南人可能知道的也不是太多,若说轩辕,可能全世界华人都知道,虽然(更名产生的)费用有点高,(但)为以后发展经济吸引外商投资肯定利大于弊,作为河南人我赞成改名!”一网友认为,经过连续几届拜祖大典的成功举办,黄帝故里已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拜祖的圣地,但是,不少外地人还是很难将黄帝故里和新郑市联系在一起。如果将新郑市改为“黄帝市”或“轩辕市 ”,对旅游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网友认为“轩辕比新郑好听多了”,还有的甚至发帖“强烈要求改为轩辕市”。

  “改名固然好,但新郑是轩辕的代名词,而轩辕不是新郑的代名词,如果那样的话我们会花时间和钱在上面,与其这样,不如用新郑。”“新郑的名声已经出去了,就别改了,还是给百姓做点实事好。”一些网友则发出了相反的声音。

  中国大批旅游城市改名的先例

  网友“花神”称,民间倡议新郑市改名轩辕市已经有多年,最近再次成为热点,主要是看到了中国一些地方改名后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果说起湖南大庸县,恐怕没有几个人听说过,但一提张家界,几乎妇孺皆知。1994年,湖南省大庸县戴上了享誉海内外的“张家界”名号,几乎一夜之间,张家界市就成了中国最有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张家界的改名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湖南的一网络论坛上,一名张家界的网民说:“改名带来的经济效应,我们深有体会。”1994年前,大庸县还是大山里贫穷落后的小县城,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很低,改名后,张家界一年一个样,不但城区面积扩大了几倍,还修建了机场、火车站,另外也修通了到长沙的高速公路。

  据了解,近年来张家界市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1.34亿元。

  曾去过张家界多次的郑州市民张先生说,张家界的高速发展虽然不能完全归功于改名,但城市的知名度为该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张家界市一位姓王的官员也印证了这一点,王先生说,在张家界吸引的外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投资于非旅游产业的,这与它的知名度提高密不可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的10余年间,一大批城市特别是旅游城市,纷纷加入了改名的行列,附近有名的山川名胜取代沿用了多年的城市名称———安徽屯溪市改名为黄山市、四川灌县更名为都江堰、福建崇安更名为武夷山市、海南通什更名为五指山市、四川南坪更名为九寨沟县、云南中甸县改为香格里拉……

  这些城市改名后,知名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也都不同程度地带来了经济效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