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报 2013年3月26日
□ 朵建军
肃南祭鄂博活动。 资料图片
裕固族传统的祭鄂博习俗
祭鄂博是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裕固族隆重的民间祭祀活动之一。鄂博,裕固语称“傲硪”或“奥烈”,藏语称“拉(卜)才”,蒙古语称“敖包”。祭鄂博也叫祭神山。目前,肃南县境内有大小鄂博50多处,其中主要祭祀的有20多处,几乎大多乡村都有自己祭祀的鄂博。
每年的农历四月至七月,肃南水草丰美,牛羊肥壮,这正是农牧民祭鄂博的时候。鄂博一般建于两山山腰之间,多用石块堆积而成,也有的在沙漠地带用柳条围筑,中填沙土。一般为圆顶方形基座,基座内放置佛典、佛像、珠宝、五谷、弓箭等,称之为“装藏”。装藏物品必须由寺院的僧人安放,待装藏完备、鄂博成形之后,活佛及众僧进行诵经开光后方可进行祭拜。裕固族祭鄂博的时间多由活佛诵经推算,传统祭祀方式主要是酒祭,即扬洒白酒、鲜乳之类,向鄂博献祭。
每年祭鄂博期间,农牧民携带着哈达、羊肉、青稞酒和奶食品等祭品赶到鄂博处,先煨桑,再献上哈达和祭品。德高望重的喇嘛焚香点火、诵经祈福,众人跪拜,然后往鄂博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将鄂博装饰一新。最后,虔诚的男女老少以顺时针方向围绕鄂博转3圈,将吉祥的风马抛向蓝天,祈祷人畜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季吉祥。祭祀仪式结束后,常举行赛马、射箭、摔跤、文艺表演等活动,意为迎接喜种。
裕固族祭鄂博有一些禁忌,主要表现为:信众不得骑牵驴、骡到鄂博附近,平时行人不能骑马从鄂博旁经过,经过时一定要下马向鄂博叩首膜拜,添些石块或树枝,但也有些鄂博忌讳搬动附近的石块树木,更不得添加;祭鄂博时要保持祭品的清洁干净,做到物净器明;在鄂博禁地内不得砍伐树木等防风植物,不得挖坑取土、打猎、开荒种地,更不得在附近河流湖泊或泉水中钓鱼、游泳、洗澡、洗衣服、小便;不得攀登鄂博、拆散鄂博石木等。
鄂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祭鄂博是裕固游牧民族古老文化的缩影。据了解,鄂博被裕固族视为民族的保护神,祭鄂博是裕固族先民原始宗教信仰——萨满教的一个重要仪式。裕固族先民改信藏传佛教后,祭鄂博仪式也随之演变,成为两种信仰的有机结合。研究者认为,祭鄂博仪式既反映了裕固族先民对日、月、雷、电和天的原始崇拜思想,也反映了他们由信仰萨满教向信仰藏传佛教的演变痕迹,对研究裕固族形成发展历史、西部民族文化交流尤其是宗教文化的交流融合,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以来,肃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挖掘裕固族鄂博文化资源,对本县境内的主要鄂博进行了逐步恢复和修缮。进入21世纪,裕固族鄂博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和发展。近几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全面推进,肃南县各个乡村投入一定资金,在祭鄂博时组织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鄂博文化不断丰富、健康发展。2008年5月,裕固族祭鄂博被甘肃省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保护裕固族祭鄂博的习俗,当地政府还制定了5年保护计划,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摸清其发展历史沿革及研究价值等,进一步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使其在保护的基础上得以延续和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农牧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当今旅游文化的发展,今天的祭鄂博在其内容、形式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许多乡村把民间祭祀活动——祭鄂博与旅游文化艺术节及传统少数民族文体活动紧密结合,吸引了大量的四方游客,相应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