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民族报 |钟民
年老的哈扎布(右二)依然对蒙古族音乐充满热情 资料图片
“我一辈子听过不知多少歌,大部分都忘了,只有哈扎布的歌声留在耳边……”这是一位俄罗斯音乐家对草原“歌王”哈扎布的由衷评说。
“他的歌韵味醇厚像新茶像陈酒,他的歌节奏自然像松风像溪流。他们说,在他年轻时就是骑在马上也要唱歌,歌声横过草原能让天上的云都忘了移动,让地上的风都忘了呼吸;他们说,只要远远地听到他的歌声,就会让毡房里火炉旁的老人家忽然间想起了过去的时光,让草地上正在挤奶的少女忽然间忘记了自己置身何处;所有的心所有的灵都跟随着他的歌声在旷野里上下回旋且久久不肯回来……”这是蒙古族女诗人席慕蓉的文笔。她笔下的那个“他”就是哈扎布——蒙古族最负盛名的长调大师。
草原上孤独的童年
1922年5月11日,哈扎布出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达布希勒图苏木的一个牧民家。哈扎布意指“天的恩赐”,可想他从小就深得父母的喜爱。哈扎布的父亲名叫鄂温姆,善于弹奏三弦,母亲是位民间歌手。受家庭的熏陶,哈扎布自幼喜欢音乐,很小就学会了吹笛子和弹三弦。他11岁开始在家乡参加各种小集会的演出,12岁那年在那达慕大会上同时得了赛马和唱歌的第一名,15岁正式拜锡林郭勒盟歌唱家色日格楞梅林为师,学习唱歌。就在此时,他的父母相继病逝,哈扎布成了草原上“孤独的小骆驼”。17岁那年,伯父为他娶了一个名叫雍仁索的妻子,比他足足大16岁的雍仁索对他既像姐姐又像母亲,可两年之后,她也病死了。18岁时,哈扎布找到了“工作”,就在当地的王爷府里当歌手。20岁时,王爷又做主给他娶了一个名叫玛西的妻子,哈扎布不愿意,便逃离了王爷府,直到1946年5月,领导下的阿布哈纳尔旗新政府成立后,哈扎布才终于办了离婚手续。
歌声救了他的性命
1947年的一天夜里,哈扎布被锡林郭勒盟里的布里雅特旗乱兵掳掠为人质带走。当时解放军已进入草原,并在几天后赶上了乱兵。这使得多疑的乱兵头领怀疑哈扎布是奸细,因为即使身为人质,他也总是快活地唱着歌。乱兵怀疑他是在利用歌声给解放军报信。乱兵将哈扎布绑在树上打算处死。哈扎布心想:横竖也是一死,不如把自己喜欢唱的歌都再唱一遍,跟这黑暗的人世道别吧。年轻的哈扎布将自己的整个灵魂都放进了歌声中,在黑暗的草原上不仅人质们听了落泪,连那些乱兵和他们的妇孺也因为第一次聆听到这样发自生命深处的歌声而不由地流下泪来。妇孺们向他们的首领求情:“有这样美好歌声的年轻人应该不可能是奸细,饶他一死好吗?这样他每天晚上都可以唱歌给我们听。”就这样,哈扎布因为歌声招来杀身之祸,最终又因歌声解救了自己的性命。
将长调艺术第一次搬上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哈扎布回到了家乡,成为一名小学教师。1952年锡林郭勒盟文工团正式成立, 30岁的哈扎布成为团里的第一名歌唱演员。他也将蒙古族古老的长调艺术第一次搬上了舞台。1953年,哈扎布参加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大会并得到了金奖。从这年开始,他走出草原开始到各地去演出,甚至还远赴北欧和俄罗斯。此时的哈扎布结了第三次婚,新娘名叫伊德兴荷日勒。因为婚后没有子女,他领养了一个女孩,取名叫格日勒,意思是”光芒”。可是随后到来的“文革”却使他失去了整整十年的“光芒”。那正是一个歌唱家的黄金时代,可哈扎布却被关入了黑暗的监狱。忍无可忍之际,哈扎布决意找机会自杀。可此时已有人察觉到了哈扎布的绝望,并千方百计传了一张字条给他,要他无论如何再忍一忍。就是这张薄薄的纸片带给哈扎布一线可贵的“阳光”。54岁那年哈扎布重见光明,出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了一首歌,歌名就叫《阳光》。
晚年为蒙古长调寻找继承人
当《阳光》的旋律在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时候,已有10年没有听见过哈扎布歌声的人们奔走相告:“哈扎布自由了!他又能唱歌了!”而哈扎布也没有辜负这迟来的春天,1979年他响应政府号召开始搜寻蒙古族民间歌曲。1989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正式授予哈扎布“歌王”称号。1990年退休后,哈扎布自筹资金开办了一个蒙古长调训练班。他欢迎牧民的孩子们来上课,因为他要为蒙古长调寻找继承人。1991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颁给69岁的哈扎布代表文艺创作最高荣誉的“金驼奖”,80岁时哈扎布出现在首届全国蒙古语长调大赛中,不仅担任评委,还跟获奖歌手同台演唱。哈扎布的一生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著名歌唱家胡松华、拉苏荣、德德玛等人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在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哈扎布演唱过100多首歌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长调民歌《走马》、《小黄马》、《四季》、《苍老的大雁》、《圣主成吉思汗》、《初升的太阳》以及短调民歌《董桂英娘》、《万梨》等。经过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他将蒙古族传统长调的民歌演唱法逐步系统化并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族草原声乐学派。他的演唱风格雄浑豪放,意境深远,音色高亢嘹亮,音乐宽广。
哈扎布的歌究竟有多动人?
除了蒙古族女诗人席慕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其歌声的生动描述也能让人感受一二。他说:“他的歌韵味醇厚,像新茶、像陈酒;他的歌节奏自然, 像松风、 像溪流, 每个字都落在人心坎上,叫人默默颔首;高一点低一点就不成, 快一点慢一点也不就,唯有他那样恰好刚够, 才叫人心醉神移、尽情享受;语言不通又有什么关系?但听歌声就能知情会意。无边的草原在歌声中涌现,草嫩花鲜仿佛嗅到芳春气息;静静的牧群, 这儿是, 那儿也是, 共进美餐, 昂头舔舌心欢喜;跨马的健儿在歌声中飞跑, 独坐的姑娘在歌声中支颐,健儿姑娘虽然远别离, 你心我心情如一 ,海枯石烂毋相忘 ,誓愿在天鸟比翼在地枝连理;这些个永远新鲜的歌啊, 真够你回肠荡气……”
2005年10月27日17时25分,哈扎布与世长辞,享年83岁。他的一生都是用生命在歌唱,歌唱的力量让他从未对死亡感到过一丝恐惧。哈扎布曾对前来做客的席慕蓉说:“面对死亡我并不惧怕,此刻我的心就像那佩戴着银鞍子的骏马,又像那心里有着私密恋人的喇嘛一样,兴高采烈地往前走啊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