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蓝精灵》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中新网 2011年08月31日 13:0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嘉 纳
曾经,“龟派气功”是每个男孩都会发的“光波”;曾经,自制的“花钥匙”是每个女孩兜里的宝物;曾经,“博派”和“狂派”的孩子们为了“能量条”而战……如今,想到那些“萌”时的自己,每个“80后”都会微笑。
当“80后”开始怀旧,整个世界都在关注“情怀”。所以,即使《蓝精灵》还未上映,几乎所有人都已经为这部电影定下了基调——谨以此片纪念“80后”逝去的童年。其实,长大后的“80后”对于蓝精灵有着比怀旧更多的情怀。
一
1958年,比利时漫画家沛优及其夫人共同创作了漫画《蓝精灵》。1981年,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购买版权,制作并播放美国版的《蓝精灵》动画片。1986年,《蓝精灵》动画片进入中国,成为“70后”“80后”两代人美好的童年记忆。
其实,自蓝精灵的形象诞生伊始,对于蓝精灵故事的解读就如同那些动漫形象副产品一般源源不绝。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漫画《蓝精灵》在欧洲风靡,那时也正是西欧左翼运动热火朝天之时。所以,对于《蓝精灵》的解读,自然而然地带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因为蓝精灵村是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所以有人怀疑《蓝精灵》是作者用以宣传共产主义和乌托邦观念的一种特别手段。更有甚者认为,蓝爸爸就是卡尔·马克思的象征,因为他不仅有着马克思标志性的大胡子,还戴着一顶象征着左翼社会主义运动的红帽子;戴着圆眼镜的聪聪映射着马克思的忠实信徒——托洛斯基;贪婪的格格巫则是资本主义势力的代表。
虽然各种新奇的解读层出不穷,但在每一个孩子心里,蓝精灵只是一群住在蘑菇里的快乐小精灵。
二
《蓝精灵》动画片第一集就告诉我们,蓝精灵们生活在一个远离人类的森林世界。在单纯和谐的森林世界里,蓝精灵们曾给予每一个“80后”孩子简单的快乐。如今多数“80后”准备或已经为人父母,而蓝精灵们又通过电影穿越进了复杂、险恶的人类世界,继续用真诚和快乐赋予我们为人父母的信心。所以,虽然情节非常简单,但是电影《蓝精灵》依然会让人觉得温暖。
影片结束,蓝精灵们又回到了森林世界,繁华的村子里的冒险给了他们灵感,他们建起了高楼大厦,竖起了自由女神的塑像,吃起了村里特色的三明治……似乎当蓝精灵们抛弃蘑菇房子时,童年的一切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三
对于每一个“80后”来说,也许早已记不清《蓝精灵》动画片里那些琐碎的故事,但是“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的旋律却不会忘记。在电影《蓝精灵》里,我们并没有听见这熟悉的主题歌,因为这首脍炙人口的《蓝精灵之歌》是中国制造。
当初,广东电视台引进《蓝精灵》动画片之后,做出了一个时髦的决定:效仿当时港台电视台流行的做法,给外国动画片配上本土的主题歌。于是,广东电视台委约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歌舞团创作。最后,为《蓝精灵之歌》谱曲的是时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歌舞团副团长的郑秋枫,中文主题歌由该团团长瞿琮创作。
随着动画片的热播,《蓝精灵之歌》也被广为传唱,但当初原创者们享受到的并不是随之而来的荣誉,却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尴尬。《蓝精灵之歌》创作时,正赶上全国优秀儿童歌曲评奖,原创者们就把这首歌送了过去。没想到,马上就被组委会打回来了,说这是美国歌曲。最后组委会经过多番调查,才承认《蓝精灵之歌》是原创作品。之后,《蓝精灵之歌》获得了首届全国少儿歌曲作品比赛银奖。
如果再看看当年译制版的《蓝精灵》动画片,就会轻易发现片头曲长度和节奏与画面不相符合的情况,但是又有哪个孩子会关心蓝精灵与格格巫、阿滋猫斗智斗勇故事之外的事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