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南涧非遗保护给我们的启示

南涧非遗保护给我们的启示

南涧非遗保护给我们的启示

杨中兴

大理日报 2009-12-23 A3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

  大理南涧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思路新、方法好,效果也十分显著。比如南涧跳菜,又叫“抬菜舞”或“捧菜舞”,至今传承了一千二百多年,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涧县的新思路是重点保护。怎么保护呢?他们的做法就是传承比保护更为重要,传承是最好的保护。

  南涧彝族跳菜分无量山系黑彝“跳菜”和哀牢山系黑彝“跳菜”及红星村白彝“跳菜”。无量山系黑彝“跳菜”有10种套路:摹拟性的有“喜鹊蹲窝”、“苍蝇搓脚”,抒发感情的有“踏步两翻两转”、“跳步两翻两转”等组合;在领舞吹笙者感情产生巨大变化时有“回身敬酒”、“公羊打架”、“鹤立松尖”等8个特殊动作;哀牢山系分别由“攒歌”、“四六步行走式”和“三跺脚”等10种5套路组成,其中独具风格的“正喜歌”最能引人入胜和激发感情。

  2003年3月,南涧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南涧跳菜)艺术之乡”。2008年6月,“南涧跳菜”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弘扬跳菜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特色经济,近年来,南涧县大力开展民族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村寨”活动,营造全县上下“能打歌的来打歌,能跳菜的来跳菜”的喜人局面。

  这些都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传播与传承延续,只有让这些濒危的文化遗产传播开来,它们才能得以继续传承。而申报只是保护工作的一个部分,“申遗”不是保护伞,申报成功后的保护任务更重,道路也更漫长。基于这一点,南涧县给我们三点宝贵的经验启示。

  第一,非遗保护根在民间,对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关注应可更加广泛。很多非物质文化项目都有一批人在坚守,在承继,一种文化的生存、发展与繁荣,归根结底要依赖于社会的合力才能完成。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光,尤其需要投向那些已不具备生产意义、不被今人追捧的非遗项目。那些在当前社会依然具有生产价值、依然为人们所欢迎的非遗项目,往往会受到更多的青睐,也容易走上被保护甚至复兴的道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它的特殊性和民族性、地域性,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一些语言、技艺、仪式、习俗濒危严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文化进行挖掘和弘扬,比如对一些濒危的民俗进行倡导,对一些濒危的生产工艺进行推广,对一些濒危的艺术形式进行教授和培训等,南涧县就是这样对“宴席跳菜”和“舞台跳菜”这样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所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第三,非遗保护需要依托于普遍的社会共识。要做到这一点,仅仅靠大大小小的研讨会来坐而论道,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动员更多的社会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投入到非遗保护的日常活动中来,在身体力行中逐渐培养尊重传统文化、呵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在南涧跳菜王子阿本枝的传承,带动、培训下,“阿哥跳菜妹来接,快快跳来快快接”的传承保护活动红红火火。他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动他们投入到非遗保护中来,所产生的意义,或许会超越非遗保护的本身。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靠我们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努力和参与。只有人人提高了认识,个个去关心呵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