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郭忠华】从现代性的视野理解世界和中国

【郭忠华】从现代性的视野理解世界和中国

 

 从现代性的视野理解世界和中国

  □郭忠华

  


 
郭忠华:1969年生,江西万载人,现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政治科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社会学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




  现代性是一个宏大的研究主题,其基本含义体现在对现代社会发展问题的体认和反思上。从20世纪中晚期至今的全球学术界,现代性一直是贯穿其中的基本研究课题。哈贝马斯、吉登斯、鲍曼、福柯等当代学术巨擘对现代性问题进行过大量的著述。我的学术生涯正是在他们理论的影响下起步的。

  在几近而立之年的时候,我考取了厦门大学政治学系的研究生,师从国家理论研究专家陈炳辉教授。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选择了克劳斯·奥菲的国家理论作为硕士论文的研究对象。奥菲是当代著名政治社会学家,曾师从哈贝马斯,被誉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三代传人。他一方面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传统,继续推进对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反思;另一方面,又开创了一条侧重于从政治与社会互动的角度来理解现代性的路径,这种研究进路使其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等恒常研究主题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观点。在奥菲思想的濡染下,我不仅对政治社会学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承继了其学术研究的主题。只不过在此后的学术研究中,我把这一主题放到了一个更加宏大的背景中加以分析而已。

  硕士毕业之后,我接着进入复旦大学继续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师从孙关宏教授。当时,吉登斯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理论正风靡全球,《第三条道路》、《超越左与右》等反映这一思想的著作在我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与此同时,其早期著作如《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等也先后在我国出版。两者结合在一起,使我既领略到了吉登斯深邃如海的一面,也感受到了其浅白如溪的另一面。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性是贯穿整个吉登斯思想的核心线索,而且他也秉承其早期的立场,从社会学的研究路径切入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这种学术研究主题和研究进路无疑非常切合我已有的学术兴趣,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很自然地成了我博士论文的研究主题。博士论文的写作使我获益良多。它拓宽了我对于现代性的知识视野,完善了我从政治社会学角度进行思考的方法,同时,还使我与吉登斯本人建立起牢固的私人友谊。2007年12月,我在中山大学组织召开了“吉登斯与现代社会理论学术研讨会”。吉登斯携夫人亲自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40余位国内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该研讨会对于促进国内政治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和提升国内的吉登斯研究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9年,我应邀前往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从事为期一年的学术研究。在这期间,我多次应吉登斯的邀请参观英国上议院,对他进行学术专访或者参加他所组织的学术会议。

  2005—2006年,《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一书的编译工作对于拓展我的学术兴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该书的编译使我认识到,公民身份实际上是一个连接公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中位概念,公民身份的演化和发展本身就是国家与社会关系史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贯穿现代性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鉴于这一研究主题尚没有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我一方面加强自身对于这一领域的钻研,围绕“社会主义民主与公民身份问题研究”、“公民身份与政治变迁:政治社会学视野下的现代国家建设”等研究课题,强化自身对于公民身份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致力于推动这一研究领域在我国的发展。为此,我组织了“现代公民理论译丛”。该译丛的推进使我既凝聚了公民身份的研究团队,又能够将西方重要的有关公民身份著作不断引进到我国学术界。同时,我还利用在英国从事学术研究的机会,与这一研究领域的多位专家如Maurice Roche、Engin Isin等建立起合作研究关系,并且通过与著名刊物Journal of Citizenship Studies磋商,决定于2010年在中山大学合作召开“公民身份研究国际研讨会”。从个人研究的角度来说,对这一主题的研究进一步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同时也为我搭建了良好的学术平台。

  作为一名成长于中国的学者,我还注重将现代性这一研究主题与中国的实际发展联系起来思考,并由此起到了双重效果,即一方面使我可以用中国现代社会成长和现代国家建设的经验来检视西方现代性理论的得失,另一方面又使我能够用西方现代性发展的经验和理论来理解中国现代社会的建设。在这方面,我尤其注重取道政治社会学的分析路径,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或问题展开分析,在各种重要报刊上发表了大量评论性文章。

  作为爱好,我还热爱翻译学术著作,先后翻译过奥菲、吉登斯、埃尔斯特、T.H.马歇尔等人的著作十余部。除前面所说的“现代公民理论译丛”外,还正在推动《吉登斯文集》在我国的出版。学术著作的翻译使我能够逐字逐句地钻研西方重要的学术著作,同时又使国内同行能够不断接触到西方前沿或者经典著作。

  回顾自己的研究经历,我曾经涉猎过不同的思想家和研究主题,但现代性始终是贯穿其中的核心线索,它构成了我观察世界和中国的基本视角。在以后的研究中,我将以现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继续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同时将更加关注中国现代社会建设中的经验和问题。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10-15 10:32:01 http://sspress.cass.cn/newspap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