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我们应该讨论什么话题?

我们应该讨论什么话题?

话题是无穷尽的。
有嘴说话,就有话题。
问题是,在这里,在中国民俗学网,我们应该讨论什么话题?
八卦新闻,吸引眼球;
肉麻吹捧,陶醉自我;
呼吁读书,应者寥寥;
……
话题在哪里?
讨论一下这个话题吧。
期待着!

TOP

多谢巴莫老师循循善诱的解释。让我对网站有深入的了解。
特别被巴莫老师的耐心、细致感动!民俗学有这样的人才真幸运!
感谢施爱东老师的提醒,善意的提醒,我一定也要多提醒自己,吾日三省吾身,让自己平和一些。在家里经常受到老婆和儿子的攻击,就是因为欠平和,一定注意,改!
马知遥老师的辛苦有目共睹。只是还是不能苟同他对于民间文学的认识,我是认真拜读他的文章的,只是越看越就觉得不太对头,感觉马老师也没有读过多少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理论著作吧,尤其是民间文学的研究著作。
这几天在网站上认真拜读了几位先生的文章,特别喜欢施爱东老师讨论民间文学的文章,文风犀利,观点清晰,思路可辨。读马知遥老师的文章,与读施爱东老师的文章完全是两种味道,也从中看出了做学问的巨大差距。

TOP

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每个人的长处更是极其有限。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可以放开来大胆发言,因为你起码知道别人已经做过哪些研究,哪些方面还有继续做的余地;在自己还不熟悉、甚至根本没有下过功夫的领域,绝对不可以乱发言。这是我当学生的时候,导师一再嘱咐的。看过论坛上的帖子,感觉马知遥老师知识面极其广泛,应对自如,本人自愧不如。
本人对于民间文学,虽然没有施爱东老师那样研究深入,所幸尚有自知之名,尽量说该说的话。对于四大传说,我们河北虽然有孟姜女和牛郎织女传说,我也曾经参与调研过,但没有做过专门研究,不敢乱说。但民间传说的研究文章还是看过不少,尤其是四大传说。看了马知遥老师的另类解读,颇为难解,有隔靴搔痒的感觉。马老师的另类解读,放到解读其他的故事或传说中一样可用,或许这会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吧。
关于四大传说的研究,贺学君先生20多年前早有著述,陶立璠先生主持过四本研究论文集,顾颉刚先生的孟姜女研究已成经典,叶涛老师和施爱东老师对于牛郎织女传说的研究,等等,都是不可不读的基本著述。

TOP

刚看到施爱东老师在马老师博客中的回复,施老师对马老师的四大传说研究又做了进一步的另类解读。妙!
我绝不敢说马老师不读书,马老师知识面之广,从他在论坛上的回帖中就可见一斑。我只是觉得马老师在研究四大传说时,读的书有限,这从他文章的参考文献中就可见一斑。文中谈到传说故事的类型等非常专业的内容,竟然不引用(或者不知道)民间文学界公认的类型索引,而是自造了一些类型,有些说不过去吧。
马老师在论坛上影响很大,又好为人师,我觉得为师者千万不要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此言或许刺耳,让我们共勉吧。

TOP

这两天忙着年终总结和一个个的评比,没顾得来网上学习,一上来就发现变化很大。而且,好像这变化还和本人有关,受宠若惊啊!
再看自己当时的帖子,虽是有感而发,确实没有什么实质性建议,叶涛老师、巴莫老师的跟帖实在了不得,引发了网站的大变化,两位真是行家里手啊!
另外,过去写过一点河北梆子的文章,当时曾经读过叶涛老师的《中国京剧习俗》一书,也是受益匪浅。看过上面的帖子,才知道叶老师还能够演老生,多才多艺啊!

TOP

再次看我这个帖子,我的贡献不小啊!自己表扬一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