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三节:《寿与仁:成功学者的成功秘诀》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3-23 23:45 发表
说实话,我还真不相信那位六十岁的老师能写出什么有份量的成果来,估计也就是数量上能上去吧。
其实三十来岁才是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
在理工科学界,如果四十岁之前搞不出什么名堂,终身无望。
人文社会科学虽然 ...
施先生言辞犀利,口无遮拦,后生可畏,佩服!
老朽也已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年龄,深知年龄不饶人,真的是心不服老人已老。
不过,老了也有老的用途,虽然如施先生所言,老了难有创造性思想(此说我赞同),不过,若以毕生积累,做些传播知识、教授后生的事情,还是有些用处的吧。
看过施先生的文章,更觉得应该庆幸钟敬文老先生的高寿,老先生以七十岁之后的高龄,教书育人,才有了今天民俗学民间文学界支撑局面的这些人才。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3-25 11:33 发表
呵呵,燕赵悲歌先生也一样,我看了你的几乎所有帖子,其实我们本质上是一类人,都是说真话的人。
只不过我是真名祼身,而你却穿了件马甲。
以先生的见识和犀利,决不会是无名之辈,只是不肯以真面目示人罢了。
大 ...
谢谢施先生抬举。
我最初上网都是小孙女帮忙,注册的时候,一定要给我起个网名,还说网上都不用真名。在和张士闪教授讨论孟姜女时,本来我就要自己脱去马甲了,不料那位张教授拳棒相加,吓得我只好又躲在马甲里面暂避一时之险。
何时洒家也真名裸身一次。哈哈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