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雷锋精神是“非遗”吗?“非遗”是什么?

http://news.qq.com/a/20100312/003201.htm

冯骥才:"雷锋精神"和"毛泽东思想"不能算非遗
2010年03月11日00:00中国日报网董林
字号:T|T
  中国日报网消息:针对今年两会再次引发热议的“雷锋精神”是否应该申遗的问题,3月11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雷锋精神”申遗,这是没有道理的。

  冯骥才说,尽管“雷锋精神”属于文化范畴,但它不算遗产。他说,除了物质性的遗产,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要成为非遗,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标准。

  首先,要有传承人。冯骥才说,比如像音乐、舞蹈,它都有具体的传承人,而“雷锋精神”很难具体确定哪些人是传承人。

  其次,要有具体表现形态。他说,“雷锋精神”中包含的诸如“钉子精神”等内容,都不是一种很确定的表现形态。

  第三,要经过几代人的传承。“雷锋精神”和“毛泽东思想”等革命精神都是代代传承,但这与文化遗产是两码事,冯骥才这样说到。

  “关键还是学文化”

  “许多官员不是从文化角度关注遗产保护,而是从它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来关注”,冯骥才说到。他今年的提案,是建议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黄牌警告与红牌除名机制,从制度上来约束商业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

  如何从意识层面,让有关方面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意义?

  “关键还是学文化”,冯骥才说,现在有许多官员,并不清楚对于遗产保护的起码常识。官员保护文化遗产,起码要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什么是物质的,什么是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什么,保护的标准、方法何在……这些最基本的常识应该有。

  此外,冯骥才建议,还应该请教相关专家。他说,因为每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自己特定的标准,“你比如对舞蹈遗产及对口头文学遗产的保护,它都有各自保护的标准和内含”。

  再有,应该确定保护的标准和规范。冯骥才说,尤其在利用文化遗产的时候,必须要知道哪些东西不能改变、哪些可以变。“像民间美术,它的手工性就不能改变,要是用机器生产,那就变成工业文明了”,他说到。
欢迎关注“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http://www.gdwh.com.cn/wwtd/2009/0305/article_1830.html
政协委员提议雷锋精神申报世界非遗
浏览量:38广东文化网 时间: 2009-03-05来源: 重庆晨报
雷锋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3月5日,都是“学雷锋”的日子。在渝全国政协委员刘江龙,选择了在3月4日提交提案,建议申报“雷锋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多年轻人不知雷锋是谁

刘江龙介绍,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甚至80年代,“雷锋精神”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大力宣传和发扬。历史进程中,也涌现了很多“雷锋式”的英雄人物。

“但是,在社会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雷锋却被人们日渐忽略。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雷锋是谁。”

刘江龙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雷锋已经从人们日常生活的自觉自愿行为,退化成充满形式的纪念行为。”刘江龙说。

有个例子让刘江龙啼笑皆非:某年3月5日,某地多个团体为“学习雷锋”,将当地一位高龄老人5次送进澡堂洗澡。

出于对“雷锋精神”可能消亡的隐忧,促使刘江龙提出申报“雷锋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案。

泰国政府号召学雷锋

“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雷锋在中国是‘3月来了4月走’。但是,‘雷锋精神’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正在发挥影响。”刘江龙说。

他讲了几个小故事:

在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大厅中悬挂着5幅人物肖像,雷锋肖像也在其中。西点军校的学生守则上,印有雷锋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在泰国,政府曾专门印发了《雷锋》小册子,号召国民学习雷锋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

“所以,我想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雷锋精神’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全社会树立良好的风气。”刘江龙委员说。(特派记者杨光毅)
欢迎关注“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