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昨天听了孙院长的关于“乡情——非遗——使命”的报告后,感触很深。。。。。
乡情,一个多么令人心寒的词。“日暮乡关何处是”,是啊,古人尚且如此,为什么今人会有这样的缺失呢?
孙院长说认为乡情似童年。如梦,如春燕,如冬季漫天飞扬的雪花,恰如其分。我最欣赏的是如梦。童年的欢声笑语仍旧历历在目。童年时候,故乡对策情犹如母亲那双温暖的双手抚摸着我的额头;亦如父亲那虽是责骂却依然暖人心窝。可是现在还有多少人(具体说是我们大学生)可以理解当时父母的心情呢?你是否经常打电话问候年迈的父母呢?是否还是直到缺钱了才会想起父母呢?或者。。。。。。看起来的确让人心寒。
乡情即诗似歌——当我们想起家乡时,我们是否会感慨万千?是否有兴致高歌几曲?或者即兴诗作?乡愁是一首诗,同样是一首歌,充满了对母亲,对家乡,对祖国的深切怀恋。可以说《乡愁》是故乡的歌。
关于“非遗”,孙院长谈及了四个字“巍巍华夏,悠悠文明”。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文明享誉世界。主要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类别,然而我们却了解的很少,这是一件可悲的事,作为“非遗”的一份子说来惭愧。不过从接触到了解需要一个过程,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心,一定会对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的。
这也就需要我们能够站出来担当起传承人的使命。“非遗”的传承可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一个难点,同样也是你一个重点。现在在农村,对“非遗”并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有人去引导,需要有人去支持。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也就体现了。我觉得我们可以根据家乡的情况,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争取把家乡的文化传播出去,形成一种特色。
具体保护就显得有些棘手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论探讨包括下面几个重要方面: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迥异又相关连的特征;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呈现方式、传承手段的多样性、复杂性、动态性――与人的思维、理念、意绪、情感、习俗、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对它的保护面临更多的困难;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形”与“无形”;四、 依据不同文化艺术载体的特质,研究、实施对其保护的方法;五、提供具体例证――以舞蹈生态学原理阐释对舞蹈文化遗产实施保护的系统方法论;六、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宏观生态环境的要旨;七、民族民间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本原性,其承载与传衍地区在广大的农村,因此,“新农村”发展战略,应把文化保护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旨在引导创造、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广大农民,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享有其传统文化成果――成为农村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民众自然而快乐地参与文化保护,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文化保护工作的良性循环机制。(这样的思路,并不局限于农村……)
   而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在学校多学习学习“非遗”方面的知识,争取回去当个宣传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