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学扩招的来龙去脉(转自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社)

大学扩招的来龙去脉(转自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社)

2009-2-16
         题记:我们这一代似乎是幸福的一代,上小学时赶上了义务教育九年制改革,于是我们轻松地进入了中学;高中毕业又赶上了大学扩招,被称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到我们跟前似乎也不是那么拥挤了。然而,我们又似乎是不幸的一代,我们上小学时,大学是不要钱的;我们上大学时,小学又不要钱了;我们还没工作时,工作是分配的; 我们可以工作时,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能填饱肚子的工作……
  
  大学扩招一直是一个很热的话题。1999年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开始,如今十年过去了。大学扩招到今年正好是十年,按道理一个事情被讨论这么久,其中利弊得失、是非黑白似乎应该可以盖棺定论了。然而,并非如此。扩招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在当下显现,大学生就业形势不断严峻,高校负债累累,教育负担严重……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让人们不断重提和争论关于大学扩招这一话题。
  关于高校扩招的最早提议是在1998年11月,当时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与其夫人左小蕾向国务院领导呈交了《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议书。文中他列举了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扩大高校招生每年可增加一千亿元左右的消费需求;扩大高校招生可部分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指当时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通过挖潜与增加投资,我国现有的大学有能力承担招生量增加一倍的任务;配合助学贷款系统,大部分群众愿意也能够承担全额学费;扩大高校招生对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力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等几点理由支持大学扩招并提出了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高层的认可,1999年起基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四大目标的高校扩招开始了。此后,中国从1999年扩招后的6年间,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上升到2005年的504万。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校人数规模居世界第一。
  最初几年,高校扩招可以被称为“民心所向,势在必行”。
  200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接受访问时对高等院校扩招决策的内幕作了说明。他称,大大幅度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是1999年6月上旬朱镕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决定的,是在6月中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朱总理宣布的。作出这样的决定,有四个主要原因:一是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党的十五大所要求的。1998年我国的大学生在校人数只有780万,占同龄人比例为9.8%,不但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最低标准15%的水平。二是广大群众普遍渴望子女都能受到高等教育,政府有责任尽量满足他们这种愿望。三是扩招也可以推迟学生就业,增加教育消费,是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四是由于过去招生比例低,录取人数少,考大学难,迫使基础教育集中力量应付高难度的考试,因此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所以,高校大幅度地扩招是客观的必然,也是民心所向,势在必行。实践证明,这个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到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约15%,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
  不过问题在当时已经出现了。2003年是1999年首次高校扩招的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第一年,当年毕业人数达212万,比2002年的145万人增加了30%,一些大城市举行的毕业招聘会开始人满为患,传出“爆棚”的消息。
  到2006年,盲目扩招带来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了,开始有很多关于扩招的争论。社会上出现一些舆论:认为扩招扩错了;大规模扩招出现了的一些问题:如贫困学生上学难、毕业生找工作难、教育质量下降是由于市场化的改革;否定整个教育改革……对此,扩招的提议者汤敏写了《扩招扩错了吗?》的文章进行反驳。随后,《南风窗》发表了郑作时的文章《汤敏先生,扩招难道没有错吗?》进行质疑,提出读大学已经“不合算了”;让那么多人读大学不适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大学生被“一夜造出来”,难保质量等观点。而后,汤敏又回文章《再谈扩招扩错了吗?否定改革方向不可取》认为不应该因改革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否定整个改革的方向。认为郑文是以偏概全,否定市场化改革大方向的议论。汤、郑两人的争论基本上反应了社会上正反两面的观点,也标志着扩招对社会利弊两方面矛盾的激烈化。
  就在之后不久,面对毕业生陷就业困境,国务院会议明确提出,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这是在2006年,轰轰烈烈进行了七年的高校扩招运动终于放缓了脚步。观点认为,由于盲目地扩招,有些地方的高等教育增长速度实际已经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这并不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控制招生增长幅度,不但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社会调整对人才的评判标准,更满足了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
  另一个问题是由于高校盲目扩招而欠下的巨额贷款。2007年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石爱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审计发现,由于不断扩招,不少高校都进行了巨额贷款,并因此负债累累。当时由于国家近年停止给高校拨款,而各个高校又在不断扩招,高校都想方设法自己捞钱并加大贷款额度。一般高校的贷款都在4亿~8亿元,一些大院校更是高达10亿以上。当年国家开始控制各大高校扩招,着重于提高高校办学质量。
  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情况又进一步恶化。资料显示,由于高校持续扩招,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接近600万,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高校生,就业大军高达1000万人……
  看来问题远未解决,十年还很难作一个最终论断,扩招及其影响还在“路上”。(文\人文学社 TJF)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