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童鞋们:我们也来笑笑兄弟学科吧?

俺也知道余永梁。
俺也睡了懒觉。
俺也想要《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
俺也想神清气爽。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28 21:32 发表
这种东西有人要当然是好事,都有都有。
的不要, 的也不要。 的可以来一下。
说来就来

TOP

回复 39# 的帖子

爪哇堂兄的意见,对。
道理上对。但在操作上有难度。
因为对大多数学者而言,自己的主要任务是见他人之所未见,想他人之所未想。
与别人商榷,不是自己的职责,至少不是主要职责。
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除非事关重大,否则事实上很难让学者放下新的研究不做,
而对自己看来显而易见的问题“不厌其烦地去一一挑明”。

不过从旁观者或是后来人的立场,
自然希望论文中对其他研究的问题指出的越明确越好,哪怕只是在注中捎带一笔。
因为许多问题如果不是大量地占有材料,特别是决定性材料,
是没有那么“显而易见”的。
而对某一问题而言具有决定性的证据,如果与论文主题并非直接相关,
也很可能最终被舍弃。

但这大概更多只能作为分外的希望,而不应当成任务去要求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2-2 22:23 发表
接受批评。
好在博士论文还没来得及出版。
我前段时间下载了一百多篇与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及其主要成员在那段时间学术活动的论文,正在广泛阅读中,刚好可以边读边对对话,把一些对话内容加进修订中的论文中。
施兄好气量,看来要有望外之福了。也多亏了爪哇堂兄!顶!

TOP

引用:
原帖由 爪哇堂 于 2010-2-2 22:39 发表
私以爲,國內不少論文沒有好好利用注釋來進行學術對話,這些對話可能對於作者來說是額外負擔,對於讀者卻是買一送一的意外之寶。英語論文的注釋在這一點上進行得比較充分,當然像時下許多台灣論文就因爲太想表明自己什麽材料都看過了,反正失之瑣碎甚至把觀點淹沒在材料裏。
該怎麽對話,找誰對話,怎樣給論文搭建一個學術討論平台(說不好聽是寫這論文是奔誰去的朝誰開火),眼下是偶寫文章較費心之處,頭疼ing。
是啊,虽然可以说是技术性问题,但都是大问题。期待爪哇堂兄分享心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