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彝乡听歌:云南彝族口头传统之走马观花

期待更多!

TOP

早前我在研究古羌族的流变时,发现有些资料多记载与彝族的关系。也因此我对有关彝族的资料特别注意收集,不知英哥的这次考察能否发现这方面的资料信息?

TOP

羌族与彝族的源流关系?请顺便关注。

TOP

我更关注的是地方的具体材料。因为对于地方的具体材料,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的认知和解读。第一手资料最为重要。谢谢英哥的耐心!

TOP

希望会淘到或者是捞到第一手材料! 谢谢!

TOP

祝福英哥、大高吉祥如意!

TOP

谢谢!非常好!期待更多……

TOP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12-7-9 15:56 发表
真正的”田野”!
这样的镜头也很好啊!是真正的田野。
其实真正的“田野”在每一个实实在在的基层工作过程中。核心是考察者把心态实实在在的放下来,不要有高高在上的点滴心态,就是深入在田野。这样的心态,即是在城市,也是田野啊。非此,即是在农村,也非田野啊。
呵呵,见笑了。

TOP

“在学术界,一般有这样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经济发展程度与传统文化保留程度成反比。越是贫穷滞后地区,传统文化生态越能得到较为完整的传承。这种观念的一个误区在于:要保护传统文化,必须保持现在的生产生活形态。现代化一旦介入其中,传统文化就得遭遇灭顶之灾。其实把传统与现代性人为对立起来才是传统的真正杀手。深山不能避世,当下还有哪 儿是净土?手机一拨通,电视一打开,花花世界就在眼前,史诗、神话、传说、故事还能像初民那样信以为真?传统的生产性保护、生态性保护、市场性传承、传统再造、多样性共存等方面的努力皆比一味地强调原生态要有意义得多。
在中国的天南地北,笔者目睹了旅游经济、市场魔力中传统文化的艰难转型与阵痛,同时在广大贫困山村乡间传统文化更多的是在默默无闻中自取灭亡,没有挽歌,没有叹息,生前寂寞,死后更是绝响。这比旅游、市场喧嚣中死去的传统更为悲凉。”
振聋发聩。只有站在高起点的而且是清醒的智者才会有此明晰强烈的感慨。
谢谢!致敬!

TOP

看来肯定是饱了眼福、耳福、心福的。祝福吉祥!

TOP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12-7-13 16:46 发表
泥石流,烈日下暴走。空气湿热,天阴路滑。小旅店蚊子、跳蚤咬得体无完肤。大高白嫩,比我惨重。老毕摩汉语艰难。引路人讨价还价,故意叼难。访谈人王顾左右而言他。……
田野是折磨人的。苦中作乐。
“大高白嫩,比我惨重”,唐僧肉好吃啊!呵呵呵!

TOP

“民俗是退化了的宗教。”
此说存档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