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这个贴就想谈点个人粗浅的理解,因近一段杂事多,至今日才细看了全文。何处是田野?说实话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一直是直觉性的,模糊的,朦胧的,尽管自己也经常去到乡下做调查,尽管我也一直不认为田野就是到基层去。从学科单纯概念的层面上来说,“田野”的对应词应该是“图书馆”或者是“文献馆”,而不应是“城镇”或“城市”。因为在城镇或城市做调查,也应该认为是田野作业。从学科的深层理念上来理解,田野的真正含义我认为应该是自己的心田、自己的心灵,说得更直接点,就是存在在自己“心灵中的问题”。“问题”有多大,“田野”就有多大。问题意识是田野的核心。不论是人类学、还是社会学、还是民俗学,都应是如此。没有问题,何谈田野?!有了问题,并且还有明确地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田野。
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问题。距离越远,问题意识越容易产生。我想,这大概就是黄剑波先生梳理田野概念由来的主要缘由吧。人类对一个学科、一个概念的认识肯定是有一个过程的。
我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只是一个草根的陋见。为了活跃论坛,欢迎大家批判。
[ 本帖最后由 张润平 于 2010-5-8 18:2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