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简报(历年)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第二十期)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二十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3年9月5日

  

中国女书村落户宜昌

  

为保护中国女书这朵世界奇葩,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湖南江永上江圩建立女书文化村和女书园后,一个规模更大的“中国女书村”将落户湖北著名的旅游城市——宜昌市。

宜昌是世界闻名的水电旅游城市,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中华之母的诞生地就位于宜昌的西陵峡,而今“中国女书村”落户宜昌可以说是万物归宗,时昌母运。中国女书蕴藏着丰富的女性文化内涵,可以说是世界级稀有的文化品牌,它有着强大的知识阵容和社会效益。宜昌丰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建立“中国女书村”正是为了开发出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中国女书村”与三峡大坝、葛洲坝、三游洞、黄牛岩、石牌等风景点以及西陵峡南北两岸风景区紧相依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规划拟占地600亩,建筑用地69500平方米,建筑使用面积26500平方米,建设投资4865万元人民币,整体总投资5945万,规划采取一次性整体到位,分期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模式。主要景点有“女书楼牌坊”、“御书楼”、“御书楼”、“女书学堂”、“女书会馆”、“女书博物馆”、“女红院“、“娘娘庙”、“女书村古集市”等。并直接从江永县招聘一批工作人员,保证“中国女书村”原汁原味。

“中国女书村”由宜昌丰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筹建和管理。为了使“中国女书村”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保证其可持续向前发展,拟邀请武汉大学中国女书研究中心和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前往建立自己的研究基地。

TOP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第二十二期)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二十二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4年5月15日

“女书文化论坛”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5月13日晚,主题为“探索女性文字奥秘,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女书文化论坛在学术交流中心第二报告厅举办。

此次论坛邀请了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和湖南零陵学院女书与瑶文化研究所部分国内女书研究专家参加。他们就女书文化的起源、历史、现状以及女书研究对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论坛现场还用幻灯片向观众们展示了书写在扇面、织锦、腰带上的女书文字。同时现场还展示了不少女书实物,如织字腰带、织字布锦、纸扇等,引人注目。

本次论坛由校团委主办,文学院新闻传播协会承办。生动活泼的论坛形式吸引了不少同学的参与。许多同学会后都说,作为一种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女书需要保存、研究和发扬,现代大学生有责任来认识、传播。

TOP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第二十三期)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二十三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4年12月25日

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与湖南科技学院女书暨瑶文化研究所

联合攻关,研究“女书与瑶族关系”

为了深入研究女书的族属和起源问题,推进整个女书和瑶文化的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与湖南科技学院学院女书暨瑶文化研究所合作,联合公关研究“女书与瑶族的关系”。

女书的族属问题是女书研究中的热点、难点。两家研究单位曾于2003年暑假联合组成调查组,在湘南、桂北14个县瑶族聚居区进行了一次以“女书与瑶族关系”为主题的田野调查,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本着相互往来,资源共享,共同促进,互相提高的原则。两家研究单位曾多次交往协商,决定联手攻克女书族属问题。经过近两年工作已经取得一些初步成果。如谢志民、胡晓瑞、李庆福、刘大勇合作的论文《女字在湘桂近邻十余县瑶区的新发现》,在2004年9月北京“女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谢志民著《女字是瑶字非汉字》等论文在2004年12月湖南江华“经济文化发展研讨会”上宣读,引起与会专家极大的反响。

根据双方协商,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谢志民教授定期到湖南科技学院指导科研工作。目前谢志民教授正加紧整理《瑶族女字字典》,争取在明年出版。该字典出版后,两家研究单位将共同举办研讨会,与国内外专家共同探讨女书的族属问题。

TOP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第二十四期)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二十四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5年3月10日

首届中国女书艺术展在汉举行

  3月8日上午,武汉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高朋满座,国内著名女书文化研究学者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观看女书文艺表演和作品展示。这次活动展出的作品有女书书法、篆刻、激光微雕、石雕、木雕、竹雕、明信片、女巾、女扇、女书提包等。

  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叶绪民、何红一、李庆福应邀参加了首届女书艺术展。何红一教授的女书剪纸作品惊艳四座,吸引了众多人前来观看。她的作品《中华女书》、《传世珍宝》喜获一等奖。叶绪民、李庆福的作品《女书之魂》、《玉秀探亲书》等也是好评如潮,均获得三等奖。

  会展结束后,专家和学者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女书产业化的研讨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主任刘茜说到,在做女书开发时一定要慎重,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要有理论基础。中南民族大学女书研究中心主任叶绪民教授在研讨会上说女书文化的开发首先要过文字关,要把文字研究透彻,还要注意女书的族属研究。

这次活动得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领导的重视,湖南、湖北、河南、山东等省、市有关部门的女书研究专家、女书艺术家、书法家积极参与,是女书研究界又一次重要的文化盛会。

TOP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第二十五期)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二十五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5年3月10日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主任刘茜一行来校参观考察

并与女书文化研究中心成员座谈

     “三八”妇女节当天下午,正在武汉参加《首届中国女书艺术展》开幕式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主任刘茜女士一行应女书文化研究中心邀请前来我校参观视察,并与我校领导及女书文化研究中心相关人员就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举行了座谈会。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由文化部与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于2003年初正式启动的。该工程是由政府组织实施和推动,对珍贵、濒危并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保护的一项规模宏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该工程计划用17年的时间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稳步推进,力图使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基本得到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保护。

  校长高瑞、女书文化研究中心成员叶绪民、何红一、李庆福以及博物馆刘卫国副馆长向刘茜主任介绍了我校概况及建校以来我校所从事的民族民间文化抢救性收集、保护和研究工作,以及近20年来对濒临灭绝的女书文化进行抢救的情况。这些工作得到刘茜主任的赞许,认为我校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重点单位和依靠对象,以后会经常联系。刘茜主任还向我校女书文化中心及博物馆赠送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宣传画册精装本,感谢大家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支持,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亦回赠精美的《女书电子字典》、《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头饰剪纸》。

TOP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二十六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5年10月25日

中南民族大学组织专家赴 湖南永州 考察东安石刻女书和黄田铺远古人类遗址

   

9 月 15 日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吕芳文和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副厅级研究员郭辉东在东安县考察时,在该县芦洪市镇斩龙桥左侧上方第七级台阶角发现了一块刻有奇特文字的青石块。长约 43 厘米,宽约 34 厘米,厚度不规则,重 23 公斤。由于石块表面和断面磨损严重,上面刻着的奇特文字符号是否为女书,各地专家争论不一。湖南省文物局要求永州市政府组织专家鉴定,我校女书文化研究中心谢志民教授、叶绪民教授、李庆福副研究员应邀前往。

10 月 21 日 下午,在永州市委宣传部、市博物馆人员的陪同下,专家组一行来到东安县文物局,对有文字符号的石刻进行了全面仔细的考察辩识,并对石刻全部文字进行了高精度拍照。随后专家组又赶到石刻发现地芦洪市镇斩龙桥作进一步实地考察,并对该地的历史文化和斩龙桥的历史沿革做了细致查访和了解。据地方志记载,斩龙桥创自宋代,宋元以来,该桥一直是京城经长沙通往广西的必经驿道和兵备道。桥主要用青石磊成,桥上有些青石块还刻有汉字,桥附近村民的房屋地基、街道也有不少是用青石做材料的,据了解,当地居民确有在石块上刻字的风习。

为了对第一手材料作出科学的鉴定,当天晚上,专家组一行把照片上的文字传到电脑上放大仔细辩识。石块上的文字符号是五直行、四横行排列,行距和字距规整,共有 20 字。通过对该石刻文字笔形、笔式、字符形体的考辩,并查阅和参照相关资料最后断定,这些文字符号应与女书类同,属于女书体系文字。初步确定了其中的几个石刻字:

( 1 )右起第一行第三字为“ (见图片1)”(对应汉字为:好候肯口可);( 2 )右起第二行第四字为“见图片2 ”(对应汉字为:濒风枫分吩昏患魂坟粉汾温);( 3 )右起第三行第三字为“ 见图片3” (对应汉字为:点替条畜小细笑宿媳息媳悉塞削);( 4 )第三行第四字为“ 见图片4”(对应汉字为:日如两千)。

专家组已将鉴定结果以《东安石刻奇特文字考察意见》书面形式转交永州市委宣传部和文物处。专家组认为:东安石刻文字的发现对女书的族属、女书产生与流传的时代、女书流传的地域以及女书载体等,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材料,大大拓展并加深了女书文化研究领域。对永州市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其价值是巨大的。

借这次对东安石刻文字考察的机会,专家组又于 22 日上午,和永州市博物馆的同志一起对永州市黄田铺的另一处古代遗址“石棚”进行了考证。该“石棚”曾作为原古人聚居点得到湖南省文物局的专项保护。专家组惊奇地发现,该“石棚”由三块硕石顶起一巨大的岩石,形似一个巨型的三足石鼎。而且更可喜的是,专家组竟然在这座“原始三足石鼎”上首次发现了从末被人注意的由远古人类雕刻的大量原始图案和符号,原始图案包括太阳、鸟、舞蹈人群等,原始符号成两竖行。这些图案和符号虽因历史久远而模糊不清,很难辨识,但通过拍照放大,对原始图案和符号的痕迹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识别,考察组得出一致结论:这是一处十分珍贵的远古人类活动遗址。专家组就考察结果作出了《关于湖南省永州市黄田铺三足鼎状物考察的初步意见》的书面报告并转交给永州市委。《意见》中初步肯定了三点:

1)三足石鼎状物上刻有明显的远古人类遗留下来的原始图案和抽象的原始符号刻痕,是远古人类留存下来的文化遗迹。2)三足石鼎状物与远古人类原始宗教活动相关,是祭祀太阳的宗教场所。3)三足石鼎状物上刻的图画有多个太阳、飞鸟、人跳舞场面,是很有文化价值的远古人类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应进行全力保护研究。

专家组已建议对黄田铺周边的自然、人文环境,尤其是对附近的两个山洞进行综合考古发掘,预测会有远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发现。这将对我国的考古学、文化学、文字学、民族学等各方面的研究产生影响。见图片5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第二十七期)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二十七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6年11月5日

第六届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在中南民族大学举行

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于 11月3日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我校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举办,来自 湖北、湖南、云南、河南、福建、贵州等省市的近 50位专家学者在中南民族大学齐聚一堂,从 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字学、民俗学 等多个学科进行研究探讨,对女书的族属问题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见解, 向大会提交论文 20余篇,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 。

据悉,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共举行过六届,这是我校第三次举办这样大型的女书学术会议。自我校 1982年“女书调查组”发现并鉴定女书成为一种自成体系的妇女文字之后,它在中外文化界、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影响。为了更好的研究女书,中南民族大学于1992年成立“女书文化研究中心”至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本届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由我校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叶绪民主持,校长高瑞、副校长戴小明应邀出席了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并由高瑞校长致开幕词。女书是在湖南江永以及附近的妇女之间流行、传承的神秘文字,也是人类文化史上非常古老的文种之一。 2003年初,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共同确定并实施女书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5年10月,女书以世界上最具性别特征的文字入选 “吉尼斯世界纪录”;2006年6月,女书习俗进入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为“世界遗产名录”的候选名单……因此,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定为女书的族属问题和女书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问题。

本次研讨会是一次百家争鸣、兼容并蓄的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女书研究专家首先对女书的族属问题相互探讨,他们是中南民族大学谢志民、叶绪民、 罗秉武 教授,李庆福副研究员;武汉大学哲学院 宫哲兵 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邢福义、刘守华、 邹建军 教授;云南民族大学首席科学 家汪宁生 教授;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韦启文;江永县副县长唐晓波;湖北大学中文系 孙玉文 教授;河南黄淮学院石浅副研究员等。当天上午 10时,研讨会正式开始。在当天的研讨会中,共有50多名专家学者发表了学术见解,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南方山地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瑶族不仅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的文字,女书就是在瑶族历史上曾经广泛流传过的民族文字 ; 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女书书面语是一种汉瑶混合语,既有汉语方言的成分,也有瑶语的成分,但与汉字没有渊源关系,是一种自源文字;女书是中国古老文种之一,它的发展经历了古越语、瑶语、汉瑶混合语的历程,揭示女书的文化涵义,对现代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与会专家一致建议成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学术委员会。最后,我校来自江永的两名同学用女书为各位专家学者唱读了《女儿成长歌》,标志着本次会议圆满结束。整个会议开得紧凑有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本次研讨会是一次形式多样的研讨会。全国著名的语言学 家邢福义 教授,云南民族大学 汪宁生 教授在参加研讨会之余分别给我校文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学生开办了题为《 国学精魂与现代语学 》、《 人类学和民族学国际大会介绍 》的学术讲座,同学们反响热烈。文学院 03新闻的王西锋认为“借助女书学术研讨会这一东风,让我们有幸能目睹各位专家学者的风采,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由于同学们反响很好, 邢福义 教授特意将原定于 1小时的讲座时间延长至近2个小时, 汪宁生 教授高度地评价了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里的学生是我走过的学校中很少见的。”

本次研讨会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来自《光明日报》、《湖北日报》、武汉电视台、民主与法制社、《东方摄影》杂志社的记者对本次研讨会作了相关报道。

TOP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第二十八期)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二十八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6年11月5日

高瑞校长在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致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者专家、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我非常高兴参加这次盛会,和大家一起见证这样一个时刻,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开幕了!我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各位学者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女书是一朵盛开的奇葩,是 在中国湖南省江永县及其邻近的妇女之间流行、传承的神秘文字, 也是人类文化史上非常古老的文种之一 。 自 1982 年我校“女书调查组”发现并鉴定为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字以后,它在中外文化界、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关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了发掘和研究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校在 1992 年就成立了“女书文化研究中心”,对女书开展了有组织的调查与研究。并和江永县人民政府、武汉大学及相关单位联合举办了多次女书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二十多年来,我校“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与国内外所有关注和研究女书文化的学人一道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女书的来源、女书与当地民族的关系、女书文字的性质、女书的文化特质、抢救和保护女书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发表了大量的学术研究论文。

为了顺利召开本次学术会议,我校女书文化研究中心经过近半年的准备,成立了女书学术研讨会筹备小组,多次召开专门会议, 商讨会议的组织联络、代表邀请、论文征集和其它会务问题。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能 在我校召开,也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今天,来自湖北、湖南、广西、云南、贵州,还有法国的 罗曼婷 女士、韩 国的金 女士等女书方面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希望我们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共同办好这次女书学术研讨会。

在接下来为期一天的学术研讨会中,讨论的重点是女书的族属问题和女书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问题。女书的族属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给女书找到自己的亲人。本次会议提供了“ 现代女书系瑶族妇女的传统书写符号体系”、“女字在湘桂近邻十余县瑶区的新发现”、“关于女书族属问题再探讨”等一系列论文 。 我们更希望通过这次会议的研讨,共同切磋,互相启发,把女书文化研究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座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创建于 1951 年,学校占地 1 , 450 亩。面向 30 余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 48 个民族的各类学生 2 万余人。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现代建筑与民族特色融为一体,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清幽秀雅。学校图书馆藏书 220 余万册,拥有全国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收藏少数民族文物近万件,是中外人士了解、学习、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理想之地。现在全校师生员工正满怀希望迎接教育部第二次本科教学评估。我们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参观我们的博物馆、图书馆和美丽的校园,希望大家对我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学生工作和校园建设提出宝贵意见,使我们的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会议筹备时间虽然较长,但限于学校的条件,招待不周之处仍请各位谅解批评。

2006 年 11 月 3 日 本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却因为各位学者专家的相聚变得意义非常。正是出于对女书命运的关怀,愿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一次研讨会必将会带来新的成果。 女书这朵奇葩定会花开满枝,芬芳扑鼻! 最后,我再次代表中南民族大学向各位表示热烈欢迎,欢迎大家有机会再到我们学校做客,祝在座各位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TOP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二十九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6年11月5日

  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应邀参加女书学术研讨会并做学术报告

11月3日上午,受我院热情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教授应邀参加我校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并在第二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学生作了一场题为“国学精魂与现代语学”的精彩报告。由文学院教授绍则遂老师主持本次学术讲座。
邢福义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语言学会会长,在汉语学界威望颇高,有“南邢北陆”之说。曾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共计300多篇,学术著作44部。邢教授多次在各大高校巡回讲座,深受同学们欢迎。
在讲座中,邢教授从“国学定格涌流”、“朴学精神的传承”、“‘辞达而已’的启示”、“中国语言的特色需求”四个方面对国学做了深刻阐述。邢教授指出,国学既是一个静态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汉语汉字研究、语言理论与应用、少数民族语言、外国语言研究,其中汉语汉字研究着重反映了民族性格的朴实学风,即“朴学精神”。
朴学又称汉学,主张学问重史实依据,解经由文字入手,以音韵通训诂,以训诂通义理。朴学最早见于汉武帝与倪宽谈论经济的对话。在讲座中,邢教授从“充分占有资料,据实论证”、“求真务实”等角度谈了如何发扬朴学,并引用大量例子进行详细分析。对《红楼梦》、《雷雨》、《哑妻》部分语句和民间俗语“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分析字字珠玑,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
邢教授在讲座中还说,我们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要明确英语的重要性,更要对自己的汉语言充满信心,在全球化浪潮中处理好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与世界接轨,自己首先就要成为强者,“要想于狼共舞,自己必须先成为狼”。
邢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同学们获益匪浅,精彩的分析不断引来台下阵阵掌声。讲座的最后,邢福义教授与现场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热情地回答了学生的提问。
    报告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通过中次报告,现场学生对我国宝贵的语言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TOP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第三十期)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三十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6年11月5日
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叶绪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由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经过与会领导同志、专家学者及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到现在学术研讨活动各项议程已基本完毕。
对于我们来说,历时一天的研讨会时间实在是太短。尽管在这有限的一天时间里,大家认真听取了谢志民、宫哲兵、刘忠华等所作的主题报告,著名学者专家邢福义、刘守华、瞿霭堂、罗美珍、汪宁生等为女书的探讨研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还有许许多多关心和热爱女书的同仁在研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见解,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整个会议开得紧凑有序,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此,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到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与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向为这次会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热情而又周到服务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之情!
我们这次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是在许多学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我校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与江永县政府的联合倡议后召开的。来北京、湖南、湖北、云南、广东、福建等省市和香港的专家学者,通过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字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进行研究探讨,向大会提交论文20余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一天的研讨中,与会的专家学者重点对女书的族属问题及其文化的意义、作用发表了许多精深的见解,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第一,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南方山地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它不仅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的文字,现还在江永一带流传的女书就是瑶族历史上曾使用的民族文字。
第二,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女书书面语是一种汉瑶混合语,既有汉语方言的成分,也有瑶语的成分,但与汉字没有渊源关系,是一种自源文字。
第三,女书是中国古老文种之一,它的发展经历了古越语、瑶语、汉瑶混合语的历程,揭示女书的文化涵义,对现代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提出女书是瑶族文字这一学术观点是女书研究在下一阶段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这项工作具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双重价值。应该说这是本次研讨会的最大收获。在学术上,女书族属问题的研究和澄清将为女书文字研究和文化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开辟道路。从某种角度上讲,也可以弥补瑶族有语言无文字的缺憾。在现实意义上,关于女书族属的研究可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女书流行地区瑶族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
本次研讨会上,江永县政府再次提出积极申报女书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呼吁成立女书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学术委员会。
另外,有很多学者在会上发表了新见解,尤其提出女书研究如何面向广阔的学术视野。说明女书研究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当然很多学术问题不是一次会议就能解决的,但通过交流心得,互相启发,达到了使彼此共同得到提高,使女书的研究更加深入,健康发展,开拓新的领域的目的,可以说这次会议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的实果。
最后,让我们在女书研究这块土地上携手共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期待和所有从事女书研究的朋友们在下一届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上重逢。女士们、先生们,再见,让我们互道一声珍重,后会有期。

TOP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第三十一期)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三十一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7年3月10日
我校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第七期学术沙龙
3月8日,正值国际妇女节,也是新学期第一期南湖学术沙龙——第七期南湖学术沙龙开讲的日子。当天晚上7时30分,著名女书研究专家谢志民教授在图书馆兰墨轩与各地女书专家一起探讨了女书与女性文化。
我校计算机科学名誉教授、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吴显礼,首席教授彭修银,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叶绪民教授,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庆福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此外,湖南永州市女书说唱协会主席欧阳红艳女士、湖南江永女书传人周惠娟女士、河南黄淮学院副研究馆员石浅女士、河南郑州女书馆副馆长陈莉萍女士、湖南长沙陈立新女士、常德赵冬友老师等女书研究专家也应邀来到学术沙龙现场。
谢教授首先介绍了女书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女书是一套独特的文字体系,它是由瑶族妇女专门使用的语言文字,它们大多写在扇子、织锦等上,是妇女艺术的重要元素;女书是独特的女性文学:至今发现的六百多篇传统女书作品,作者都为女性,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也都为女性,使用的语言与汉语不同,且只在女性中传阅。
    随后,来自湖南的篆刻艺术家刘老师表达了他对于女书产生缘由的感想。刘老师说起乡村女性聚在一起做针线活时经常喜爱唱歌,他认为这些活动是女书文化产生的基础。
来自湖南、素有“女书篆刻第一人”之称的赵冬友老师提出目前发现的古代陶片上刻下的文字,其部分符号据称与女书的部分文字符号比较相似。各位老师和专家们的讨论也渐渐热烈起来,在场的同学也表现出了对女书的极大兴趣和热情,纷纷提出自己的感想和疑问。有的同学向谢老师提问道女书是不是就相当于一种民间文学。还有的同学就女书的定义和女书应用的时间范围提出了疑问,谢教授一一做了详细解答。
来自湖南江永的周慧娟女士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女书的传人去世后,她们继承的女书作品也都要被销毁,而女书作品中本身是没有日期记载的,因此要确定女书的使用时间范围其实非常困难。周女士还即兴说唱了一段女书作品,周女士的歌唱表演博得了阵阵掌声。同样来自江永的欧阳红艳女士也提到,女书作品的内容经常是通过女性在生产劳动中的歌声来表达和传播的。欧阳女士和周女士还用女书共同演唱了一首绣花歌――《十绣歌》,两位女士载歌载舞,她们婉转的歌声和形象的舞蹈让全场所有师生再一次领略了女书歌咏的魅力,将沙龙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来自河南的陈女士现场展示了自己的女书书法作品。
各位专家纷纷表示,女书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研究的价值。它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民族院校,应该突出民族特色,将女书艺术发扬光大。沙龙持续了两个半小时之久,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TOP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第三十二期)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三十二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7年11月10日

“女书信息化工程”在我校启动

11月22日下午,“女书信息化工程”启动会议在我校计科学院召开。我校特聘教授、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吴显礼研究员,计科学院王江晴院长、陆继光教授等出席了会议。
该项目在女书研究专家谢志民教授和文学院李庆福副书记的大力帮助下,先后完成了西南民族大学彝文信息化考察、女书原始字符图片数字化处理、女书字符Unicode编码草案、基于原始字符的女书Windows字符集设计等工作,并撰写了学术论文《关于女书信息化工作的几点思考》。会议就该文所提出的规范字符集设计、输入法设计和女书网站设计等3个步骤的具体实施及对我校女书知识产权的保护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时就联合参展明年7月在昆明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进行了相关部署。

TOP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第三十三期)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三十三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8年11月10日

我校女书文化研究再添新成果——《女书习俗》出版

2006年5月20日,“女书习俗”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这一消息刚公布,我校女书文化研究中心李庆福老师就开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他马上主动和女书流传区--江永县文化部门联系,希望出版相关著作。他的建议得到江永县文化局的大力支持。江永县文化局局长谢明尧特意邀请李庆福老师到江永考察,商谈写作出版《女书习俗》事宜。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2008年5月,《女书习俗》一书的写作任务顺利完成。李庆福老师把书稿交给了江永县文化局,由谢明尧负责统稿并联系出版。2008年11月,《女书习俗》由湖南出版社出版发行。
“女书习俗”严格来说是指“女书流传区习俗”,是女书文化研究的一个方面。其内容丰富多彩,带有明显的女性特色,值得广大学者深入探讨。女书习俗是女书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它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在现实生活中,女书习俗表现为独特的女红文化、歌堂文化、结交文化、礼仪文化、节日文化等。女书习俗还反映出浓烈的鸟图腾崇拜、原始稻作文化、“干栏”住宅建筑特色和文身习俗等古越文化特质现象,女书书面语及其口语中,女书作品及其使用者生活中均存在明显的古越遗风,湘桂近邻14县流传过女书的村村寨寨均为少数民族居民,迄今少数民族妇女之外尚没发现女书流传,传统女书“坐歌堂”与瑶族“坐歌堂”等习俗惊人相似,如出一辙,女书习俗的这些特质,说明女书文字是一种相当古老的文种,与瑶族历史文化有渊源关系,是岭南一代瑶族中曾普遍使用的文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化石”,对研究长江流域文明的起源、民族的起源、女性文化以及文明的发展历程等方面,在语言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妇女学、民俗学、社会学、美学以及民族文化史和民间文学等多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女书习俗》一书共22万余字,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女书与古越文化习俗、女书流传区社交文化习俗、女书流传区婚嫁文化习俗、女书流传区生育与丧葬习俗、女书与女红文化习俗、女书流传区节日文化习俗等文化习俗。此书出版对研究女书文化、了解民族风情、传承女书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TOP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第三十四期)

女书文化研究简报
第三十四期
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        2009年3月20日
“女书规范化及识别技术研究”学术沙龙在图书馆举行
3月19日晚7:00,在图书馆15楼蘭墨轩举办了第26期“南湖学术沙龙”活动。本次学术沙龙邀请中科院专家、计算机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吴显礼担任学术导师,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王江琴教授、陆际光教授、朱宗晓博士,我校首席教授彭修银、文传院女书研究专家李庆福等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沙龙活动由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传院教授叶绪民主持。
学术沙龙活动主题为“女书的规范化及识别技术研究”。吴教授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科学研究领域中文字识别技术的现状,他结合去两年以来我国在文字识别技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说明在此领域我国已经居于世界前沿。但同时,他也指出,我国在汉字的脱机手写识别技术研究刚刚起步,还面临这许多困难。而女书的识别实际上也是脱机手写识别,因此,他提出了对女书进行字符规范化和文字识别拟采取的研究方案。首先对已完成的两千多个女书手写字符进行规范化:在没有书法家介入的情况下,借鉴文字识别的方法对女书历史手稿中“原生态”字符进行数字化、规范化,力争做到“形态规整、风格依旧”。其次要对复杂背景下女书文字进行正确切分:复杂背景下的文字识别从本质上来说是目前摆在包括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在内的模式识别领域面前的一个共同难题——在低质量、高噪音的情况下正确、高效识别模式的问题。在利用文字识别技术对象女书这样的少数民族文献进行数字化整理的工作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然后吴教授为计算机女书识别提出了两种新型文字识别算法,既研究以周边方向贡献度为基础的脱机识别算法和提取脱机手写女书书写笔划动态信息的联机识别算法相结合。
吴教授解释说,他所介绍的既不是一篇科研成果报告,也不是一篇综述报告,而是对我校计算机科学学院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研究室未来工作的一个简要描述。之后,在场的老师同学还针对吴老师所讲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的问题涉及到:女书的识别技术将如何向其他文字识别和图像识别领域扩展、脱机手写识别的技术难点、文字识别技术研究作为一种交叉学科如何综合文科的文字研究和理科的识别技术研究两方面的力量等。王江琴院长还就这一问题鼓励计科系同学要努力参与科学研究活动,提高自身的知识和实践能力。最后,本次学术讨论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