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反映出中国教育体制的另一个隐患
杨亚军:用工荒 中国应向德国学习什么
2011年02月15日 14:06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杨亚军
农历新年过后,新一轮的农民工离乡打工潮来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全国许多省市都出现了用工荒。在北京丰台区开了一家小型维修厂的王女士表示,工厂需要一名木工,工资计件结算,“按照我们工厂现在的经营状况,一个熟练的木工每个月的收入在3000-4000元,但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2月14日中国经济网)
现在用工市场上,不缺高学历者,缺的是高级技工和能工巧匠。在人才市场上,一方面应届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到车站、码头举牌抢招熟练工人。造成用工荒的真正原因还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够,目前,仍然有许多人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上职校做蓝领是没出息的表现,对职校毕业生也充满歧视,这是不对的。要知道在我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里,技术工人的短缺将直接阻碍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术工人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术工人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既然当前技术工人有很大的市场,那职业教育就应当做大做强,积极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未来社会最热门的职业可能是技术工种:如汽车修理师、粉刷和油漆工、电器安装工、木工、商业性劳动者、零售商、美发师等等,这些工作需要有更多的人去从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拥有和储备一批优秀的技术工人有利于本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长期以来被人们称道的德国,就一直把职业教育作为立国富民的“秘密武器”。“德国制造”的成功也归功于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以及给予技术工人们的高水平待遇。而在我国,笔者认为在社会上普遍存有盲目追求高学历,鄙薄职业技能教育的倾向,这种倾向加剧了人才教育的畸形发展。因此,转变观念,重视职业教育,解决技术工人长期短缺的问题很重要。
中国应当向德国学习,培养重视技能、尊重技工的良好社会氛围。据调查,德国许多政治家以及一些大企业家均出身于手工业者,他们的职业生涯大都是从技工开始的,这个国家的技工月平均收入要超过国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这些人有较高的政治和社会地位,生活富裕,难怪有那么多德国年轻人选择上职业学校。
今年的“用工荒”是技术工人短缺的集中表现,要长久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多培养技术工人,前不久,就有专家建议:把三本院校全部转变成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技术工人,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