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过了一回戏瘾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过了一回戏瘾

  
  好久没有听戏了,昨天意外地过了一回戏瘾。
  北京老字号、有中国食品行业第一品牌之称的北京稻香村,昨天下午在梅兰芳大剧院举行115周年庆典,我应邀出席。
  稻香村的庆典除例行的领导讲话之外,还有一场高水平的文艺演出。
  演出的前半段围绕稻香村的历史展开,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段反映稻香村115年周年的历史与现状。
  后半段是一场高水平的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当今菊坛名家几乎网络殆尽:旦行有李维康、刘长瑜、杨春霞、赵葆秀、迟小秋、王蓉蓉、马小曼,生行有耿其昌、杜鹏、杜镇杰、李宏图,净行孟广禄,当红京剧名家中,大概只有于魁智缺席。
  多年没进剧场了,昨天,得品百年老店的香美糕点,乐赏京剧名家的名段演唱,意外之喜啊。
附件:

赵葆秀  [时间:2010-8-4 21:54]

杨春霞  [时间:2010-8-4 21:54]

杨春霞  [时间:2010-8-4 21:54]

刘长瑜  [时间:2010-8-4 21:54]

TOP

引用:
原帖由 车前子 于 2010-8-5 07:51 发表
几块点心倒无所谓,关键是那些角儿和戏……羡慕死了!
不好意思,继续馋馋老兄。
前天的演唱会上,各位所唱都是名段。
最过瘾的还是听刘长瑜的演唱,她先唱了一段《红娘》“看小姐”,珠圆玉润,接下来,又唱了一段《红灯记》“我家的表叔数不清”。70岁的刘长瑜,演唱17岁的李铁梅,声腔、扮相,依旧绝妙无比。
杨春霞也是原人原唱《杜鹃山》“家住安源”。将近二十年前,曾在济南观看过杨春霞的演出,演的什么剧目已经记不清了。那次,印象最深的,就是台下的杨春霞乃一弱女子,和当年银幕上柯湘的形象反差巨大。那时,杨春霞好像还陷在文革以后的漩涡里,郁郁不得志。
李维康和刘长瑜、杨春霞一样,都是演唱现代京剧起家,不过,李维康当年可不如杨春霞、刘长瑜,她在《平原作战》中扮演的小英,只是一个次要角色。前天的演唱会,刘长瑜的倒第二(压轴),李维康倒第一(大轴),唱的是《断桥》。
赵葆秀可以说是当今第一老旦了,前天听了她的《打龙袍》“龙车凤辇进皇城”。
前天的老生,让人不过瘾,耿其昌的《三家店》、杜镇杰的《甘露寺》、杜鹏的《四郎探母》都是平平。
听后比较失望的是程派名家迟小秋。程派不好唱,唱好就更难,迟小秋可以说是当今程派最有名的,但比赵荣琛、李世济那一代弟子差了许多。
可能是听惯了京剧老磁带和光盘的缘故,听惯了老一代京剧名家的原人原唱,如今在剧场听当代名家的清唱,过后细细想来,还是不太过瘾。如今的演唱,扩音设备太强大,演员在演唱中又故意加了许多装饰音,听来不是很舒服。
总之,在剧场听戏的感觉还是很好。梅兰芳大剧院的包厢据说最低的票价是880元,要不是有人请,让我花钱看戏还真是花不起。

[ 本帖最后由 叶涛 于 2010-8-5 14:1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柳倩月 于 2010-8-5 15:48 发表
既然是食品行业第一品牌举行的庆典,戏应该只是食品的陪衬哦,所以,叶老师“跑题”了,我想知道叶老师大快朵颐的感觉
哈哈,稻香村的点心我很喜欢,但我更喜欢京剧名家的演唱。要想知道稻香村点心的味道,先写出好文章,争取参加今年学会的代表大会,届时,我请稻香村老总送点心给大家吃。

TOP

引用:
原帖由 齐鲁青未了 于 2010-8-5 20:53 发表
好生羡慕叶老师。叶老师也给我们普及下戏曲民俗如何?
将近20年前,曾经写过一本小册子《中国京剧习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后来,一直想扩展成中国戏曲民俗,也积累了足够的资料,只是一直没有时间去修订。
那本小册子,对京剧民俗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大概是同类题材中唯一的一本著作。当年写作的时候,还没有电脑,所以也没有电子版。不知道网上有没有PDF版,估计没有,这种书,没有几个人感兴趣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