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王小峰]第一部以“真切”为标准的纪录片

《话说长江》解说词 第一回 源远流长

  男: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

  女: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

  男: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的地方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

  女: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男: 长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他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女: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它从西到东,流淌在中国大地的中部,稍稍偏南一点。

  男:在从前的地理教科书里,说长江的长度是5千多公里,近几年来,经过我国科学工作者千辛万苦的实地勘测,获得了比较确切的数据——长江的实际长度是6380多公里。

  女:从长度来讲,除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长江就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河。

  男: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 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

  女:长江的支流洋洋洒洒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和浙江。

  男:整个长江流域的面积多达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女: 自古以来,人们对长江有许多叫法。起初,就叫江;后来叫大江。如今的规范叫法是这样的:从源头到楚玛尔河口,叫沱沱河;从楚玛尔河口到玉树的巴塘河口,叫通天河;从巴塘河口到四川的宜宾,叫金沙江;从宜宾直到入海口,叫长江;

  男:长江的干流又分成上游、中游、下游。从江源到湖北的宜昌,叫做上游;从宜昌到江西的湖口,叫做中游;从湖口到崇明岛东面的入海口,叫做下游。

  女:长江拥有700多条支流,其中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7条主要支流的年流水量都分别超过了黄河。

  男:长江接纳了这么多的支流,还把我国四大淡水湖中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串联了起来。 女:犹如长藤接瓜,形成了庞大的长江水系。

  男:长江每年把1万立方米的水注入浩无边际的大海,这可是相当于20条黄河的水量啊。

  女: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多达2亿6千万千瓦,它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40%;

  男:在世界上,美国、加拿大和曰本的水能蕴藏量的总和刚刚赶上长江。

  女:可是现在长江水能的蕴藏量却只利用了3%。

  男:如果翻两番,那也只有12%,假如能达到90%,到那个时候,我国电力能源的供应情况将会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呀!

  女:长江江面宽阔,它的水运量占全国内河水运量的80%以上。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它可以顶替40条铁路呢。而目前,还只是两条铁路的作用。

  男:长江源远流长,水面辽阔,它是淡水鱼生儿育女、长大成才的好水乡。噢,长江淡水鱼产量可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呢。

  女 :长江的上游和中游流域,尤其是云南北部和四川西部,有着许多森林,是我国第二个大林区。如果大家都珍惜大自然的这个布局,而且不断的培育树木,那么,长江之水就会千秋万代地清清地流淌。

  男: 长江流域沃野千里,雨水充沛,气候适宜。它拥有4亿多亩耕地,占我国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棉花产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棉花产量嘛占全国的33%以上。

  女:长江流域居住着3亿多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从广义上讲,我国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同饮一江水”啊!

  男:长江流域矿藏、物产丰富,交通运输方便,粮食产量又高,所以,使长江流域出现了许许多多工业基础雄厚的大、中城市。哦,您知道吗?长江流域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啊。

  女: 长江和黄河一起,共同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共同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长江还将为我们的中华大地的发展贡献无穷无尽的能量。

  男:在人们以往的概念中,长江流域的文明史远比黄河流域年轻,所以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是1965年在云南省金沙江畔元谋县的一次发现,对这个说法提出了异议。

  女:专家们鉴定:在那里找到的两颗猿人牙齿化石,比黄河流域发现的猿人化石提前了一百万年。男:就是说这个鉴定如果是确凿无疑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说黄河与长江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女: 到了战国时期,长江流域的经济和文化都已经相当发达。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7千多件文物就是一个很有利的证明。这套编钟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们都是青铜铸造的,每个钟上都刻着音乐的铭文,一共2800字,可以说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音乐理论专著。

  男:长期以来,我们祖先在长江广袤而连绵的两岸修养生息、艰难创业,把长江流域变成了肥美富庶的鱼米之乡。是的,长江给我们的中华民族不知带来了多少福利,我们可以借一句老话来评价:长江可真是功德无量啊!

  女:但是,长江也和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样,他既有赫赫功绩也存在着缺点以至于错误。从我国唐代到解放前夕的1300多年间,长江就曾经240多次发难,平均每隔五年就要发一次水灾。

  男:不过,长江的差错永远湮没不了长江的功绩。长江的灾害也已经随着东流的江水而成为历史了。

  女: 最近30多年来,沿着长江的干流和支流,人们已经筑起了3万3千多公里长的防洪大堤坝。

  男:最近30多年来,人们已经在长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规模宏伟的桥梁。女:最近30多年来,人们还在长江南北兴建了4万多个小型水库,5百多个中型、大型水库,蓄水灌溉、养鱼、放光。

  男:在今后的岁月里,经过我们世世代代的不懈努力,长江给我们带来的再也不会是灾难,而永远是温暖,永远是力量!

  男:长江已经奔腾呼啸了几千万年,几千万年是何等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啊!正是这有着悠久而漫长历史的长江,与古老的黄河一起,共同孕育了我们文明的祖国。

  女:长江,从青藏高原的涓涓细流,出千峡、纳万川,汇集成波涛滚滚的大江,横贯中华大地,万千姿态、雄伟壮观。

  男:您滔滔东去的江水,浇灌着神州华夏;甘甜纯美的乳汁,养育着炎黄子孙。赫赫功绩,无比辉煌!

  女:在您的两岸,有着数不尽的奇丽风光,江山如画!

  男:在您的两岸,有讲不完的历史陈迹,传说神话!

  女:古往今来,有多少著名的诗人,为您的魅力,寻访名胜、昂首歌唱啊!

  男:数千年间,有多少杰出的文豪,为您的风姿,写出了优美的篇章!

  男:长江,您硕大无比,既使是在遥远的太空,也能清晰地见到您雄伟矫健、跳跃奔腾、永往直前的身影。

  男:啊!长江,您是东方的巨龙,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您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您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 本帖最后由 sharnon 于 2009-9-29 14:27 编辑 ]

TOP

《话说长江》解说词 第二集 巨川之源

  男:亲爱的朋友们,为了歌德巴赫猜想,全世界的数学家们都劳心焦思、绞尽脑汁。素不知,为了长江的源头,几千年来,我国不知道有多少人历尽千辛万苦,甚至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

  男: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我国有一部地理著作,名叫《禹贡》,在这本书里有着“岷山导江”的说法,这儿所说的“岷山”不是四川的岷山,而是指甘肃省天水县境内的一座山。作者认为,长江就发源在这儿。这个考证跟实际情况可差之千里啊。因为这个地方,实际上只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发源地。

  女:到了明代初年,有一位名叫宗泐的和尚,他从西域取经归来的时候,途经昆仑山麓,于是认为昆仑山就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山北之水是黄河的源头,山南之水就是长江的正源。

  男:到了明代末年,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历尽艰辛,到达金沙江畔。他在《霞客游记》这本书里指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正源。

  女:很可惜,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这位伟大学者的考察范围只限于四川和云南,而未能深入青海,他连通天河都没有见到。

  男:到了1720年,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曾经派使臣考察长江之源。这位使臣到达青藏高原以后,面对密如鱼网的众多河流,不知所以,只有望洋兴叹。他在奏章里写到:“江源如帚,分散甚阔”。女:这就是说,那里的河流多得就像扫帚一样,千头万绪,真不知长江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女:解放后,有关部门分多次组织力量,对长江源头地区进行测绘。到1974年,终于在地形图上比较准确地标明了这个地区山脉和水系的情况。

  男:可是,长江的正源到底是哪一条河?仍然没有得到最后的确认。

  女:1976年夏天和1978年夏天,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又先后两次组织大规模的江源科学考察,对这个地区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调查研究。

  男:我们中央电视台和其它几家新闻单位参加了这些科学考察活动,并且还拍摄了许多珍贵的镜头。

  女:通过这些考察,人们终于找到了长江源头的准确民在地。它在青藏高原的腹部,西面是乌兰乌拉山,东面是巴颜喀拉山,北面是昆仑山,南面是唐古拉山。这是一块由西向东倾斜的高平原,长500公里,宽40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

  男:在这块辽阔的高原上,存在着几十条现代峡谷冰川,这些冰川和周围的雪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固体水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由于长年的日照,这些冰雪无声无息地在消融着,掉下一滴一滴的水珠。

  女:在这个高原上,还有无数的泉眼,日夜不停地向地面冒出涓涓的泉水。

  男:啊,这消融的雪水、冰水,加上泉水,就是汇合成大小不等、纵横交错的水流。无所谓河,也无所谓溪,从而级成了长江源头的水系。

  男:对于一些到这作做客的人来说,这儿永远是冬天,在最冷的时候,温度在-42℃,年平均平均也只有-4℃。

  女:当武汉、南京的人们热得跳入长江畅游的时候,而在这里工作的人们,谁也没有那股勇气脱去鸭绒服,或者皮大衣。

  男:俗话说“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从这个含义上来讲,这儿永远是六月的天,永远是小孩的脸,真的是说变就变了。

  女:假如在这里进行气象实况转播的话,那只有请体育节目播音员张之、宋世雄担当现场报道员,速度才能跟得上。

  男:著名文学家韩愈写过一首题为《初春小雨》的诗,诗里面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头两句的意思是说:时直初春,毛毛细雨湿润着大地,远远望去,好像已经是朦朦的一抹淡绿,而到近处一看呢,哦,远不是那么一回事啊!假如,韩愈也能参加我们的江源考察的话,那么,此情此景给他的灵感可能会完全相反了。因为这里是“冰天雪地足下酥,百花近看遥却无”。

  女:为了避免狂风的催残,同时也免得大量蒸发水份,所以这里的植物是茎短叶小。然而,在同一天地里生活的动物们却与植物不一样。它们多半都长得又高又大,而且特别能跑。

  男:就拿黄色的藏羚羊来说吧,它们一旦发起疯来,呵,那奔跑的时速可以达到90公里呀。

  女:在这样一个冰雪世界里,这些动物为什么能够而且还有这样大的能耐呢?据生物学家们分析,男:因为这儿的植物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纤维,这样,就为众多的动物提供了足够的生存能源。

  女:在江源地区,还有不少湖泊,可以为百鸟水禽提供一个听不到噪音,受不到干扰的宁静的极乐世界。许许多多的候鸟,在这里恋爱,在这里成亲,在这里发展成为一个又一个大家庭。到了深秋季节,它们就带着在这里出世的儿女,到遥远的南方去旅行。

  男:哦!这儿是鸟的天地,鸟的世界,鸟在这里主宰着一切啊!

  女: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楚玛尔河、当曲以及沱沱河的实际情形。

  男: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山的东麓,在江源地区众多河流里,它的流域面积最广。它流经许多湖泊和沙丘,最后,在曲麻莱县的西边汇入通天河。

  女:当曲,在藏语里是“沼泽河”的意思,它发源于唐古拉山的东麓。当曲,人们又称它为“泉河”,因为在它流经的地方,有着数不清的泉眼。这些大眼、小眼,无休无止地喷涌着清清的泉水。在江源地区的所有河流中,当曲的水量名列第一。

  男:但是要说长度的话,那么沱沱河就是江源河流的冠军了。沱沱河发源在唐古拉山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这儿有一个雪山群,它们怀抱着两条巨大的冰川,这两条冰川分别躺在姜根迪如雪山的南侧和北侧。哦,注意,南边这条冰川的源头就是万里长江真正的起跑线。如果说,楚玛尔河是长江的北源,当曲是长江的南源,那么,最长的沱沱河就是长江的正源了。

  女:正是这普普通通的水滴,敲响了长江宏伟乐章的第一个音符。

  男:正是这平平常常的水滴,留下了长江万里行程的第一个脚印。

  女:水珠啊,小小的水珠,一滴、两滴、三滴,无穷颗水珠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跳跃,一路跳跃,一路结伴,越结越多,终于汇成一条汹涌澎湃的世界长江!

  男:在世界著名的河流当中,唯有长江的正源是如此波澜壮阔的冰川河。

  女:这是沱沱河上的公路桥,全长2273米,修建于1963年,它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江第一桥。

  男:沱沱河跟当曲汇合之后,流入通天河。通天河在青海省玉树县境内,流程有800多公里。

  女:这里阳光充足,河谷宽阔,沼泽密布,青草遍地,真是天高高、云淡淡,“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好地方啊。通天河,藏族同胞叫它为“珠曲”,意思是通天河的水是奶牛的水,多么美好的名字啊。正是这滔滔东去的奶牛之水,滋润着中华大地;正是这奔腾不息的奶牛之水养育着千古风流!

[ 本帖最后由 sharnon 于 2009-9-29 14:28 编辑 ]

TOP

《话说长江》解说词 第三回 金沙的江

  男:假如长江是一条忽高忽低、忽曲忽直、忽细忽宽的漫长的跑道,那么,金沙江所跑的路更是陡坡挨着陡坡,拐弯接着拐弯啊。哦,它不是从高到低往下滑,而是猛地跳下来,突然地冲下去。也许,正因为征途如此艰险,所以使金沙江显得格外刚毅顽强、豪放潇洒。可以说,他是一位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运动员啊。

  女:金沙江不但浪漫而且英俊,所以古人称它为“丽水神川”。

  男:明代宋应星写过一部名叫《天工开物》的书,书里边写着“金沙江……回环五百里,出金者有数载。”这样看来,这条“神川丽水”曾经出产金沙,所以才被人叫做金沙江。

  女:金沙江已经暴跳了千万年,但是它也和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一样,具有粗中有细、钢里怀柔的性格。

  男:你看,它来到石鼓这个地方之后,就像京剧里的诸葛亮一样,迈着四方步,心平气和,温文而雅。

  女:是啊,传说当年诸葛亮和后来的元世祖忽必烈都是选择这个地方作为渡口南征北战的。

  男:金沙江在石鼓这一带养精蓄锐之后,又发起性子,像脱了缰绳的红鬃马势不可挡。哦,简直像超级宇宙体操健将连续不断地做着直体前滚翻。

  女:金沙江咆哮奔腾了35公里,闯到了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这里就是举世罕见的峡谷之一,名叫虎跳峡。

  男:我们在前面说过,长江忽高忽低、忽曲忽直、忽细忽宽。这一段呢,就是最细不过的江面了,统共啊不到100米。两岸陡壁耸立,直插云天,江面最窄的地方相距只有30米啊。

  女:传说,有人曾经看到过一只猛虎从这里一跳过江,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虎跳峡。

  男:其实啊,如果没有百米长的跑道,老虎的本事再大,也难跳过30米江疆,除非呀,它有翅膀,连跳带滑翔。

  女:虎跳峡的南边儿是玉龙雪山,古人敬称它为“擎天玉柱”。

  男:不知道在从前的什么朝代,能工巧匠们在这儿的悬崖陡壁上刻下了“玉壁金川”四个大字。顾名思议,这是我们的祖先对金沙江和玉龙雪山的赞美,也是我们的祖先对大好江山永世长存的祝愿吧。

  女:玉龙雪山高达6000米,它和金沙江一样,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假如您从山脚拾级而上,直登山顶,那么,您会随着自己的不断上升,不但能够感受到春夏秋冬的变化,而且可以饱享眼福,看到春华秋实、冰雪百花。

  男:山下是河谷地带,长年沐浴在南来的暖流之中,四季如春,处处飘香。

  女:登高而上,这里是适于于在温带气候中生长的松杉树林,茫茫苍苍。

  男:到了半山腰,不见了松杉树,却迎来了盛开的杜鹃花。

  女:探到海拔5000米,真是高处不胜寒啊!冰天雪地疑无花!不!这里有无数的雪莲正在发育,正在开放。啊,雪莲啊,

  您无愧是冰雪中的莲花!

  男:无怪乎人们说,从玉龙山顶到山下,包含着寒带、温带、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呵,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啊。

  女:在玉龙雪山的南侧,离金沙江不远的地方,座落着一座古城,名叫“丽江”。这是聚集着纳西族的同胞。金沙江和玉龙山都有自己的个性。哦,生活在玉壁金川附近的纳西族妇女她们的服饰也同样独具一格。

  女:别的不说,您看看她们的披肩,上面绣着七个圆圈,这是她们披星戴月、辛勤劳动的象征。据说这种披肩的用途很多,比如早晚能够御寒,遇雨可以防湿,背东西的时候还可以用来垫肩。当然了,披上这样美丽的披肩,无疑会给丽江的妇女们增添不少的姿色。

  女:金沙江流域宽广,在它的两岸休养生息的,除纳西族以外,还有藏族,彝族、苗族等十多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同胞。

  男:金沙江流域,有着非常森林资源,尤其在云南的北部、四川的西部,不但产量高而且质量好,所以被人们称为“森林的王国”。

  女:这里交通很不方便,哦,好在有着这条勤劳勇敢的金沙江啊,能够毫无代价地把大量的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向远方。

  男:大家知道,金沙江的性子虎暴,所以呀,有时候也会把不少木头摔得支离破碎、乱七八糟的。

  女:如果说金沙江勤劳勇敢,那么,我们又用什么样的言语来形容这些长年在惊涛骇浪里搏斗的英雄豪杰啊!

  男:在金沙江流域的地下,还蕴藏着各种各样的矿藏,尤其在四川和云南交界的渡口一带,不但拥有十分丰富的矾、钛、磁铁矿,而且还有很多煤碳、石灰石、白云石和粘土,这就使渡口成了冶炼高级合金钢的得天独厚的地方。

  女:经过十七、八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十大钢厂之一的樊枝花钢铁公司就在这个原先是荒草萋萋的渡口红火热闹地发展起来了。

  男:我们在《话说长江》的第一回里已经提到,长江的落差高达5000米,而金沙江的落差就有3300米。呵,几乎每流一公里就要下降一米多啊。金沙江的江面又是如此狭窄,而水流量却是这样巨大,因此,金沙江的许多河段都可以建造大型的水电站。

  女:金沙江急急忙忙、气喘嘘嘘地跑完了2308公里的路,终于在四川的宜宾与岷江会师,一道汇入浩浩荡荡的长江。

  男:金沙江,现在人们虽然再也看不到沙里淘金的场面,但是不论从怎样的含义上说,金沙江永远是金沙的江。

TOP

《话说长江》解说词 第四回 四川盆地

  男:四川盆地的边缘,是由巫山、大娄山、大凉山、邛莱山、岷山、米仓山兜圈子组结起来的。由于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所以,自古以来,人们要出入四川就很艰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以及“千古魂销蜀道难,畏途巉岩不可攀”的诗句,就是古人对四川交通的写照。

  女:古时候,人们出入四川盆地,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长江,一条是栈道。出入四川盆地的这段长江,又叫川江。川江险滩密布、暗礁林立,而且水流很急。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我们的古人冒着生命危险,架着一叶扁舟在川江上穿行的时候,是何等地艰难!没有一点勇气,没有一点胆量,是不行的。

  男:栈道是古人在悬崖陡壁上开凿出来、架设起来的路。人们先在峭壁上凿出了千千万万个洞,再把木桩打进石洞,然后在桩子上铺上木头,这才铺出来一条勉强供人行走的路。其实啊,这样的栈道,与其说是一条路,莫如说它是一座无与伦比的桥。只不过,这长而又长的桥,一头是插在岩石里,另一头是悬在半空中的。

  男:这条栈道传说是诸葛亮下令修建的。它从陕西省的勉县开始,越过大巴山,横渡嘉陵江,经过剑阁进入四川,最后到达梓橦,全长770公里。

  女:以天下雄关著称的剑门关就是修建在这条栈道上。古书《三国志》和《水经》对剑门关的险要形式都有记述,说它是历代兵家的必争、必守之地。但是描述最生动的要数李白了。他在《蜀道难》一诗里写道:“剑阁峥嵘而崔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男:今天我们已经找不到完整的栈道,但是这些深深的石孔,一定能够帮助我们想象和理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实情和意境。

  男:多少仁人志士和千万四川人民,多么希望能够建成一条铁路,以便沟通“天府之国”和外界的联系。可是,直到1949年,四川境内还是一寸铁路也没有啊!至于公路呢,也是了了无几。从成都到重庆的铁路,是在1950年开始铺设的。而后,又陆续建成了通向陕西、云南、贵州的铁路。通向西藏、青海的公路,使四川终于成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女:我们在前面说过了,四川盆地的周围都是山,所以,它的气候独具特色,冬季温暖,春天来得早,夏天比较热,秋天很凉爽,霜冻的时间非常短,雨水很充足。当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能只靠老天爷的恩赐,只要不人为地乱折腾,那么,这个风调雨顺的好环境是有可能让这个盆地年年五谷丰登的。

  男: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写过这样优美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我们不知道诗人写的是什么地方的小景。不过,这儿的景物就像这诗写得那样,呈现着自然界活跃的生命和美丽的灵魂。

  男:如果说,春天首先是从水面上飘过来的话,那么,在四川盆地里,似乎是一年到都是美好的春天啊!

  女: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美的化身,春也是开始的象征。虽然同在长江流域,但是四川盆地的春耕、春播、春种要比下游的江苏一带提前了一个多月。每年二月,这里就开始了忙碌的耕耘。

  女:良好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源,更有勤劳的人民,使四川盆地成了我国重要的产粮基地。在四川盆地的五谷中,水稻占一半以上,它的年产量在全国各省中首屈一指。

  男:到了夏天,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啊,简直是一片金黄色的世界。这儿油菜籽儿的产量,也是全国的冠军啊。

  女:四川,也是我国的四大蚕区之一。蚕茧总产量在全国各省中名列第二。“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的本意虽然不是写蚕,但是它真实地揭示了春蚕的奉献精神。唐代诗人王建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这诗的后两句是说:虽然妇妇们向来喜欢戴花,但是到了洗蚕茧的季节,大家都无心打扮,而让院子里的花儿自开自放。有些城里人可能要问,她们在做什么呢?哦,她们正在为春蚕吐丝做茧编制蚕筛。

  男:在四川盆地里,比较辽阔的平地,只有成都平原那么一块。其余53%的地方都是丘陵地,所以,生活在这个盆地里的多数人家,都是“愚公之居”,就是说是开门见山的。不过,这些山都不高,一般都只有几百米。千百年来,人们就是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无穷的山包上开创着步步高升的生活天地。

  男: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成都平原。这儿嘛,才是四川盆地真正的盆底。

  女:提到四川盆地,人们常常用“天府之国”来概括它的富庶。所谓“天府”,当然不是指神话里的天堂。汉代刘向在他著的《战国策》里是这样说的:“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开便,此谓天府。”这样的描述对于成都平原来说是十分恰当、当之无愧的。

  男:成都平原之所以能成为“天府之国”的核心,是和都江堰分不开的。都江堰是2200多年前建成的水利工程。2000多年来不知道更了多少朝,换了多少代,但是,都江堰经久不废。今天仍然造福于民,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威力。

  男:都江堰工程是由鱼咀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引水口组成。鱼咀分水堤坝把岷江一分为二。外江呢是正流,用来排泄洪水;内江呢,引水灌溉农田。在正常的情况下,内江进水60%,碰到洪水到来的时候,这个比例就自然地颠倒了过来。飞沙堰溢洪道,是排泄洪水、泥沙和调节水量的,在旱季,它把岷江的水拦下,全部流入内江。在大雨季节,它又把内江容纳不了的水溢出,自动流入外江。宝瓶引水口,是内江的咽喉,它是把玉垒山凿开缺口而成。都江堰的水都是通过这个口子流向各个灌溉渠的。

  女:都江堰虽然建于2200年之前,但是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任何专家也不能否认它的高度科学性。那个时候,人们用来跟大自然搏斗的工具还非常落后,很难想象,我们的祖先到底用什么方法,又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把这个纯粹由岩石构成的山垒壁成了两半?这个引水的宝瓶口,大小深浅也很有学问,大了、小了、深了、浅了,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是,这个名副其实的宝瓶口,竟是如此精确!这又是谁算出来的?怎么算出来的呢?

  女:都江堰工程的三个组成部分,部署得这样合理得当,它的数据从何而来?它的总工程师又是谁呢?还有,当时,究竟有多少人参加了施工?里面又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呢?这一切,现在都难以考证了,而留给后人的,只是利福和自豪。

  男:史书记载,这个伟大工程的领导人,是当时的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后人为了纪念他们的功德,特地修建了这座二王庙。

  男:经过近二、三十年的艰苦努力,都江堰的受益范围已经从平原扩展到干旱的丘陵地带,它的灌溉面积嘛,也从过去的300万亩增加到了800万亩。

  女:关于四川盆地,我们在这一回里只介绍一个大概的情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