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再袭 北京需要反思
凤凰网 2012年07月22日 21:23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无论如何,一个国际级大都市在暴雨中表现如此狼狈,让如此多民众涉险,是与其地位不符的
财新记者 宫靖
一场61年来最大的暴雨,于7月21日上午10点起袭击北京。相比2011年“6.23“城区特大暴雨,北京城的应对更加有序,但暴雨仍然导致至少十人死亡,95处道路积水、交通一度中断。
诚然,这场暴雨之大,已达61年不遇之规模,简单地与去年“6.23”特大暴雨造成5人死亡,29处道路积滞水相比,对北京市并不公平。
此次,官方的努力显而易见。例如,去年发生行人在暴雨中被冲入窖井事件,此次暴雨中,则有环卫工作人员死守开盖窖井,同类事故没有再出现;此番暴雨早在19日即进行预报,7000多名交警在7月21日晚上街进行交通疏导,各相关政府部门均临危待命,各司其职。
然而,这场暴雨确实仍有诸多值得反思之处。首先是气象预报可能低估了暴雨。
暴雨前一天的20日下午,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出席市防办例行汛情气象会商会,会上宣布的信息是据市气象台预报,21日傍晚至夜间,北京市将出现一次强降雨过程,预计达到暴雨量级,全市平均累计雨量40-80毫米。显然,这与最终出现的215毫米降水相差极大。
虽然21日当天,北京市气象台连发五个气象预警,从最初的暴雨蓝色预警,至傍晚18时30分升格为暴雨橙色预警,但难掩雨量预报不准之瑕。目前尚无法判断,北京市官方的应对,是否因为事前对暴雨估计不足而出现被动。
其次是居民并没有收到官方的大暴雨提示,这导致不少人仍然按计划从事周末的街头活动,将自身至于特大暴雨的危险之中。
虽有气象部门的暴雨预警,但这种预警显然是不足的。7月20日、21日的京城报纸、电视和网络,并未将这场暴雨提至突出位置,以至于居民感觉这个周末与平时没有任何两样。2011年暴雨后,公众就呼吁政府应在暴雨前向居民手机发出提示短信,但政府此次显然没有这样做。
不仅如此,21日这个周六晚间,北京有官方性质的各种公共活动也没有推迟或改期。例如,北京国安队当晚和杭州绿城在工体冒雨比赛,有2万名球迷冒雨前来;台湾歌手萧敬腾在万事达中心正常开演唱会,一万多名观众冒雨前来;国家大剧院四个剧场当天下午到晚上有五场演出,其他剧场也多数有演出。
上述活动,致数万民众在精彩的演出和比赛后,在特大暴雨中面临回家难题。21日夜出现部分民间场所当晚开门接纳居民避雨的感人场面,但相形之下,那些举办完大型活动的官方场所,并未对民众开放避雨。
再次是北京的排水系统未能经受住考验。虽然说61年没有之大雨,但经历过奥运会前突击城建的北京,并未在暴雨中表现出色,出现至少95处水淹路段,造成一位居民开车进入积水处后无法打开车门溺亡。
北京已连续13年大旱,这座城市难得遇见暴雨,但这并非排水系统落后的理由。排水系统在技术上没有障碍,以香港为例,其年降水量是北京数倍,但并无水患,原因即是其自1996年启动的排水系统建设,其标准可防200年一遇之暴雨。东京、巴黎历史上都曾有过暴雨水患,但后来都通过大力投入解决了。
记者了解到,在学界和政界,关于北京是否需要一套高标准排水系统,有一种思潮是北京暴雨很罕见,建设高标准排水系统所需投资,远高于维持现状所遭受的暴雨损失,因此大力建排水系统得不偿失。
或许,罕见暴雨给了这种思潮一个教训。无论如何,一个国际级大都市在暴雨中表现如此狼狈,让如此多民众涉险,是与其地位不符的。■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