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耀的山坡—探访摆手舞发源地舍米湖
新华网 时间: 2009-05-07 08:31:56 来源:湖北日报
篝火旁男女老少齐摆手。 (通讯员沈鸿俊摄)
湖北日报消息 5日,正是阳光灿烂的正午。我们乘坐的汽车越过来凤县境内一河碧绿的酉水,在层峦叠嶂的武陵山脉深处行进。“你看,那就是舍米湖!”来凤县百福司镇党委书记朗洪波手指车窗外,兴奋地说。
灿烂的阳光下,一面向东约四五平方公里的山坡,绿树、房舍、水田,天造地设,均匀分布,跳跃着金色的光芒。
处处古意盎然
舍米湖,为土家语中“阳光照耀的山坡”。舍米湖,是土家族歌舞经典摆手舞的发源地。
清代同治年间贡生彭施泽,在《溪州竹枝词》中写道:“福石(百福司)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迭,一片缠绵摆手歌。”让人平添对土家文化的无限向往。
舍米湖,处处古意盎然。
建造在绿树青山之中的土家山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背倚山坡,面临群山,一座座吊脚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我们来到位于舍米湖村寨西南山坡的摆手堂。这处建筑,山石砌筑围墙、铺设甬道、雕刻门楣,是土家族人跳摆手舞,用于祭祀祖先,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驱邪消灾的场所,建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摆手堂之一。
土家珍藏的记忆
中午了。午饭摆在舍米湖土家人的院坝里。
矮桌,木椅,石坛里盛满包谷酒。青石板地坪,也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围坐下来,寨子里养的土鸡,山坡上种的青菜,石磨推出来的豆腐,香喷喷地做好,摆放在桌上,色香味之佳,让人舍不得动筷子。“建国初期,村里人常常在这个院坝里跳摆手舞。”舍米湖村党支部书记彭南清,话语里透出兴奋,“县上来采风的文艺干部,就是在这个院坝里,发现摆手舞传人的。土家的织锦西兰卡普,也是在这个院坝里最先发现的。”
舍米湖人很骄傲,他们心里珍藏着许多美好的记忆:恩施州命名的首批10个民间文艺大师,这里有一个;这个鸡鸣湘鄂渝的村寨,几十年间,都是三省土家人习学摆手舞的地方。
一个喜庆的日子
在舍米湖,我们赶上了一个喜庆的日子——摆手舞传人彭承金,刚刚获得来凤县百福司镇授予的“土家鼓王”称号,寨子里的乡亲,要跳摆手舞庆贺。
摆手堂内,震天的锣鼓声,响起来了;寨子里的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汇聚来了;一堆明亮的篝火,燃起来了;欢快利落的摆手舞,跳起来了。
撒种、纺棉花,土家人劳作的辛劳与快乐,舞得酣畅淋漓;织作装饰物西兰卡普,融入智慧与祝福,土家人简单、质朴的幸福生活,舞得原始美好;同仇敌忾,反抗外域入侵,土家人捍卫自身的生存,舞得大气磅礴。
激越的鼓点,有如一双神奇的手,牵动着场上数百人的舞姿;那夜的星空,明净如水。
不经意间,两三个小时,在欢乐中流走了。意犹未尽的土家人,相约着下次摆手堂再见。
归家人手中的火把,闪烁在夜的舍米湖,别是一番生动。(记者曾祥惠 张孺海 通讯员叶明理 秦叙常 洪业前)
[ 本帖最后由 王媛媛 于 2009-5-7 23:39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