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活在“现代”的“传统”:国际博士研究生及青年学者专题研讨会

活在“现代”的“传统”:国际博士研究生及青年学者专题研讨会

日  程  表
(2010年8月24-26日,北京大学)

2010年8月24日(星期二)

研讨会开幕式
时间: 9:30-10:00       
地点:北京大学中文系二楼报告厅       

第一场:故事新编      
评议人:王得后(鲁迅博物馆)
时间:10:20-11:30                           
地点:中文系二楼报告厅
报告内容:
张丽华(南洋理工大学):《从故事到小说:作为文类寓言的〈怀旧〉》
黄平(华东师范大学):《鲁迅的道路——重述“鲁迅”与八十年代的“现代文学”》

第二场:古典新义  
评议人:王风(北京大学中文系)  
时间:13:30-15:00
地点:中文系二楼报告厅
报告内容:
苗民(南京大学):《中晚明四六到小品的变迁——对现代学术视野下建构古典文章批评
观的反思》
成田健太郎(京都大学):《汉字书写规范的“传统”——以笔顺规范为例》
王颖(北京大学):《小说传统与新闻表达——论〈点石斋画报〉对〈阅微草堂笔记〉的
袭用与发挥》

第三场:阐释与被阐释     
评议人:贺桂梅(北京大学中文系)
时间:15:30-17:30
地点:中文系二楼报告厅
报告内容:
张慧瑜(中国艺术研究院):《“重写历史”与新主体的浮现》
吴舒洁(北京大学):《民族与阶级视野中的“甲申史论”——“明亡三百年”与1940年
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崔峰(南洋理工大学):《“日丹诺夫主义”与1950年代上半期的中国文坛——以〈译文
〉为例(1953年7月号—1956年3月号)》
康凌(复旦大学):《创伤经验的现代书写:从丘东平的〈通讯员〉谈起》

2010年8月25日(星期三)

第四场:现代中国的“诗词因缘”
评议人:张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时间:10:00-12:00
地点:中文系二楼报告厅
报告内容:
陈建男(台湾大学):《〈彊邨校词图〉题咏与民初上海文人群体》
袁一丹(北京大学):《别有所指的故国之悲:延秋词社〈换巢鸾凤〉考释》
张春田(香港科技大学):《不同的“现代”:“情迷”与“影恋”——冯小青故事的再
解读》
张耀宗(清华大学):《走出文学史的视野:朱祖谋〈词莂〉的历史语境与晚清词学》

第五场:古为今用
评议人:柳春蕊(北京大学中文系)
时间:13:30-15:30
地点:中文系二楼报告厅
报告内容:
顾迁(南京大学):《礼仪和礼意——清儒“仪礼图”撰作评述》
蔡祝青(台湾政治大学):《创办“新”教育:试论震旦学院的教育理念》
傅湘龙(北京大学):《永嘉学脉的近代承续——从宋恕看瑞安孙氏家族对晚清女性文化
发展之贡献》
林峥(北京大学):《陈季同:晚清上海的一种现代生活理想》

第六场:乡土中国
评议人:陈泳超(北京大学中文系)
时间:15:50-17:20
地点:中文系二楼报告厅
报告内容:
津守阳(东京大学):《浅探中国知识阶层的“乡土”认知:从沈从文的空白内面描写谈
起》
王申(北京大学):《想象的“原乡”与“原乡”的想象——华北沦陷区文坛“乡土文学
”思潮中钟理和的文学实践》
王尧(北京大学):《民间传说的内部写本研究——以洪洞县“接姑姑迎娘娘”传说圈为
中心》

2010年8月26日(星期四)

第七场:“经典化”与“学科化”
评议人:郑志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时间:10:00-12:00
地点:中文系二楼报告厅
报告内容:
大桥义武(东京大学):《现代中国与白话小说的“经典化”》
陆胤(北京大学):《明治日本的汉学论与近代“中国文学”学科的发端》
吴宛怡(台湾“国科会”):《二十世纪初期日本中国戏剧研究者的中国戏剧史观之考察》
陈孟君(台湾大学):《论郑振铎构建文学史中的戏曲典范》

第八场:圆桌讨论
主题:1、作为学术共同体的东亚
      2、活在“现代”的“传统”
时间:14:00-17:20
地点:待定
主题发言:若干人,自由报名

*根据会议筹备的具体情况,本日程表可能有局部改动。

TOP

与会论文提要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4# 的帖子

哎呀,竹子是俺大师姐的名号,可不敢冒认
还是认个斑字吧,不靠谱的小斑虎一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