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个话题应该由黄梅同学来发起比较合适,学术部部长,经验丰富,思想独到而完善。也不知黄梅同学是不是忙的顾不上我们了?看来得催一催。
首先必须理解什么才是传承人。目前,我们所做的很多调查中,有一些申遗成功了,有一些没有通过。然而,传承人得界定必须准确,那些地地道道,正宗的,有着清晰的师承关系的人,我们需要认真关心和关注。就荆州民间工艺而言,多位民间艺人他们的传承关系或者说身份并不明确,不是那么的清晰。转业后学习的、接受的,跟着别人学习基础自我发挥直到现在的,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可靠。
什么是文化遗产,是有严格的界限的。其实这里面的人并不熟知。为什么呢,因为理论学习不够,严重不够!!!
这里顺便说一下学术例会,自第三届尝试我说我家乡开始,后一辈的在跟随。我的建议是,加强学术,家乡真让会员干部说起来,似乎不是很尽心,为了应付?为了任务作业??是否发自肺腑,主动有积极性那就不得而知。 即使讲家乡不一定比外地人讲你的家乡讲得好,说不定别人知道的比你还要多。就拿十堰市郧县来讲,这是我的家乡。郧县这个郧字很多人都讲不好,郧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氏三合汤制作技艺,早已经申遗成功,全十堰市只此一家。店门前悬挂着“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标志。可是有多少人知道??、一些老乡甚至把郧县的郧解释为广场上的那一个陨石,这不是胡扯是什么。
我的意思就是,必须要深刻了解自己的家乡,如果自己的家乡都不熟悉,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家乡人。
传承人得调查可能做得多一些,但是人物传记做得很不够。也许我们只需要知道我们所需要的一些资料。
荆州的几位民间工艺人,林世柏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资料齐全吗?不。远远不够。仅限于周倩学姐那一篇文章。王华林呢?李永安呢?湛文心?陈洪根?他们的人物传记呢,严格意义来讲完全不够。90%的人只知道这些个民间艺人是做什么的,其它的一概不知。这里我要强调一下,资料很重要。当我们张口问一些他们的经历的时候,艺人们会这样说“我的这些经历已经采访过了,再这样问无异于是白费功夫,从头再来”。可是,当我们拿起资料时,却发现我们掌握的少之又少。
所以,资料必须全。第一次调查就必须干净、彻底的把他们 的资料搞到手。不需要第二次。
[ 本帖最后由 太阳鸟 于 2011-11-23 05:3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