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不得不说的话——关于抄袭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听说此事,只有一个字“怒”!!!

为此而注册、而登录。

学位论文的抄袭已经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

为人师者的回复以及做学生的“蒙混过关”,让人更加失望和悲哀。

难道就这样让“优秀”继续成为“优秀”,继续在网上流传?没有进一步的处理方案了吗?!!!

一句不痛不痒的“道歉”外加一个“找工作”的借口就可以成为“抄袭”的“情有可原”吗?

换成是我,我有这样的弟子,我一定拿掉他或她的学位。

中国文人不是相轻就是相互护短,那中国学术的前途何在?

请事主及其导师认真对待,好自为之。




江南一过客

TOP

回复 24# 的帖子

敝人无意指摘民俗学界,但有这样一个案例不了了之,所以更应该引起大家──民俗学人的关注:



  故作高人一筹的妙抄

  作者:扬州

  文汇读书周报 2007-11-09

  我是扬州人,一贯对家乡的文史研究论著钟情,特别是外地人研究扬州的著作,我是必购。近年来上海、北京出了不少国内外学人研究扬州的著作。我在书店碰到一本《民俗视野中的清代扬州俗文学》,毫不犹豫地买回来。啊,是一本博士论文。作者是华师大毕业的女博士。

  仔细读后,发现此书框架略新,资料重复严重。据天涯社区介绍,书中抄袭扬州学者韦明铧著作的地方触目惊心。韦先生说“如果去掉抄袭的成分,这位博士的大作不知道还能剩下些什么?”

  书第一章就不下20处抄袭。其中大多数是连篇累牍的抄袭,一抄就是成段成节,甚至连续几页。有趣的是,作者的抄书,样式颇多,有明抄,有暗抄,也有故作高人一筹的抄,非业内人物很难看出文抄公的痕迹:

  第36页:“韦先生的观点,学界有人认为其有夸大之嫌。但鉴于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比韦先生疏理得更清楚的材料,笔者还是引用韦先生的列表来说明扬州清曲的影响。即使难免有乡土情结的倾向,相信基本事实大多数应该是存在的。”

  第324页:“扬州清曲研究专家韦明铧先生认为这种中兴是特殊的社会条件造成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繁荣。笔者不以为然。由于篇幅关系,本书无法对扬州清曲作细致具体的分析”。这种故作高深的废话写入博士论文真是匪夷所思。

  笔者查阅柯著几则注释,发现问题有趣:如134页说苏东坡任过扬州太守。按:元祐七年(1092)正月,苏轼由知扬州军州事,八月召还。不是当太守。

  联想到70年前一位中学教师利用暑假写成《淮阴风土记》,至今台湾还在重印。写得细腻耐读,资料丰富,引人入胜。要知道,在那样兵荒马乱的年代,交通不便,写作也有诸多困难,进行调查走访,掌握众多的第一手资料,并编印出这么一部高质量的淮阴风土人情“资料全书”,实属不易。

  ■扬州

  转自:

  http://dszb.whdszb.com/whsw/200711/t20071109_1643616.htm

TOP

有更多的证据:



『天涯杂谈』 “文化名片”遭遇学术李鬼


作者:三过平山堂下 提交日期:2006-6-9 13:48:00 访问:148 回复:3  

数日前,学者韦明铧先生收到一册新书,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博士生,现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教师柯玲。书名《民俗视野中的清代扬州俗文学》,今年6月刚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为柯玲的博士毕业论文。
   韦明铧刚收到这本书时,还为扬州文化成为博士论文题目感到高兴。可是他略略一翻后,不禁大吃一惊,书中抄袭他文章的地方触目惊心,数量之多,令人发指。韦先生是一个温和的人,但此刻也忍不住“出离愤怒”了。他说:“如果去掉抄袭的成分,这位博士的大作不知道还能剩下些什么?”
   韦先生说,他花费半日工夫,仅仅将该书第一章细读一遍,就发现不下20处抄袭。其中大多数是连篇累牍的抄袭,一抄就是成段成节,甚至连续几页。
   笔者在韦先生处看见了该书。书中密密麻麻大段画了道道的地方,是经他对照后加上的标记和批语。笔者简单摘录了一些明显抄袭的地方:
   19页“清代扬州俗文学界名家辈出”一段,抄自《广陵绝唱》一书119页;
   21-25页“笔者用下表来描述清代扬州评话”,下列《表2》,抄自韦明铧和其父、扬州清曲研究专家韦人先生的合著《扬州曲艺史话》15-24页;
   26-27页“扬州评话书目”一页半的篇幅,抄自《扬州曲艺史话》37-38页;
   29页“徽班”一段,抄自《广陵绝唱》90页;
   29-30页“清代在京扬州优伶”一节及表格,抄自《广陵绝唱》98页;
   32页“大套曲”一段,抄自《扬州曲艺史话》173页;
   32-34页“扬州清曲人才”一节及表格,抄自《扬州曲艺史话》154-157页;
   34-35页“扬州清曲影响之大”一段,抄自《扬州曲艺史话》158-159页;
   35页“扬州道情”一节,抄自《扬州曲艺论文集》134页;
   36页“扬州清曲影响”一段及表格,抄自《扬州曲艺史话》245-247页;
   42页“竹枝词”一节,抄自《扬州文化谈片》252-253页,;
   49-52页“清代扬州竹枝词”,抄自《扬州文化谈片》255-270页;
   53页“清代著名小说家”一段,抄自《广陵绝唱》126页;
   54-55页“扬州世俗小说”三段,抄自《广陵绝唱》127-130页;
   57-58页“石成金笑话”一段,抄自《扬州曲艺论文集》6-7页。
   该书的第一章起自17页,止于70页,短短篇幅竟有这么多的内容抄自韦先生的文章,实在匪夷所思。
   韦先生说,作者的抄书,有的是明抄,有的是暗抄,有的略加注明,有的不加任何说明。韦先生感到最气愤的,是作者把他的精心结构的文章不露声色地分割化解,然后据为己有。
   除上述第一章之外,第二章卢见曾与李绅之轶事、扬州盐商之习气;第三章扬州歌吹之历史、曲坛状元之评点;第四章“扬盘”与“洋盘”之辨析、“春台”与“春台班”之考证、扬州庙会之种类、扬州书场之历史;第五章盐商昼眠之习惯、销金锅子之演变、高丽安岐之事迹;第六章扬州盛衰之描绘、清代小说之查禁、清曲选材之特点、扬州鸳蝴派之概况、扬州城地位之变迁、江南文化圈之总结、朱自清俗曲之研究、陈汝衡学术之生涯等等,无不大肆摘抄韦先生的文章。
   韦明铧先生说:“最可笑的是,她大抄特抄我的文章,还要装作比我高明。比如她在第36页说:‘韦先生的观点,学界有人认为其有夸大之嫌。但鉴于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比韦先生疏理得更清楚的材料,笔者还是引用韦先生的列表来说明扬州清曲的影响。即使难免有乡土情结的倾向,相信基本事实大多数应该是存在的。’既然写博士论文,理应有自己的立论,怎能如此含混为文,拿不出半点自己的见解?324页说:‘扬州清曲研究专家韦明铧先生认为这种中兴是特殊的社会条件造成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繁荣。笔者不以为然。由于篇幅关系,本书无法对扬州清曲作细致具体的分析。’她不同意我的观点自然可以,但既作博士论文,观点与他人不同,怎能不加以论列?以篇幅关系为理由不加论述也罢,而在这段文字后面又继续大段抄录我的文章,充当她的著作。既大肆抄袭别人的东西,又要装得比别人高明,真是太‘聪明’了一点!”
   目前学术腐败屡见不鲜,浮躁风气弥漫学界。韦先生表示,他不愿为此耗费太多精力,但保留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
   韦明铧先生是扬州著名的文史研究学者,国家一级作家。著有《扬州文化谈片》《扬州瘦马》《扬州盐商》《维扬优伶》《风雨豪门——扬州盐商大宅院》《二十四桥明月夜》《广陵绝唱》《把栏杆拍遍》《扬州曲艺史话》《扬州曲艺论文集》等。因其在扬州文化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被人们誉为扬州的“文化名片”。韦先生的研究范围十分宽泛,此外,他还著有《动物表演史》《浊世苍生》《UFO与古代中国》《玉璞风华》《江南戏台》《说台》等多种学术专著。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722910.shtml

TOP

还有韦老师自己的博文



立此存照:抄书真的太容易(二)



韦明铧



有一个名叫fracken的朋友,在2006-7-17 19:56:00发了一篇帖子,叫做《读书其实不容易》。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有话要说。他的帖子是这样的:



前不久的一天下午,我去先锋书店看书,恰巧,我们所尊敬的韦明铧先生也在那里,相互寒暄以后,他见我在翻看柯玲女士的新书《民俗视野中的清代扬州俗文学》,突然大发雷霆,高声说柯玲女士抄袭他的著作,并举例说:柯玲在这本书的21页上抄袭了他在《扬州曲艺史话》上编辑的表格。我只喜欢安静,听到有人大声喧哗,第一感觉就是要赶快离开。于是,我和张武打了个招呼以后,迅即离开了先锋书店,回家把柯玲的书翻开一看,书上赫然:“笔者用下表描述清代扬州评话的代表性艺人和书目”。这“描述”一词该指的就是孔夫子所言的“述而不作”吧?这句话的后面还有注释:“参见韦人、韦明铧《扬州曲艺史话》……”,这该是注明了出处,尊重了别人的知识产权了吧?



读书的确不容易。

我自然感谢fracke对我的尊敬,但也记得并没有像fracke所说的“突然大发雷霆”。这位喜欢安静的fracke并不知道,柯玲博士在她的书里还抄了许许多多别的东西,是不加任何注明的。在fracken之前,已有一位名叫“三过平山堂下”的朋友于2006-6-9 13:48:00在“天涯杂谈”发表过一个帖子,题目叫做《“文化名片”遭遇学术李鬼》,想必fracke没有看见。现转引如下,说明我即使“大发雷霆”,也不是没有理由:



数日前,学者韦明铧先生收到一册新书,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博士生,现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教师柯玲。书名《民俗视野中的清代扬州俗文学》,今年6月刚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为柯玲的博士毕业论文。
   韦明铧刚收到这本书时,还为扬州文化成为博士论文题目感到高兴。可是他略略一翻后,不禁大吃一惊,书中抄袭他文章的地方触目惊心,数量之多,令人发指。韦先生是一个温和的人,但此刻也忍不住“出离愤怒”了。他说:“如果去掉抄袭的成分,这位博士的大作不知道还能剩下些什么?”
   韦先生说,他花费半日工夫,仅仅将该书第一章细读一遍,就发现不下20处抄袭。其中大多数是连篇累牍的抄袭,一抄就是成段成节,甚至连续几页。
   笔者在韦先生处看见了该书。书中密密麻麻大段画了道道的地方,是经他对照后加上的标记和批语。笔者简单摘录了一些明显抄袭的地方:
   19页“清代扬州俗文学界名家辈出”一段,抄自《广陵绝唱》一书119页;
   21-25页“笔者用下表来描述清代扬州评话”,下列《表2》,抄自韦明铧和其父、扬州清曲研究专家韦人先生的合著《扬州曲艺史话》15-24页;
   26-27页“扬州评话书目”一页半的篇幅,抄自《扬州曲艺史话》37-38页;
   29页“徽班”一段,抄自《广陵绝唱》90页;
   29-30页“清代在京扬州优伶”一节及表格,抄自《广陵绝唱》98页;
   32页“大套曲”一段,抄自《扬州曲艺史话》173页;
   32-34页“扬州清曲人才”一节及表格,抄自《扬州曲艺史话》154-157页;
   34-35页“扬州清曲影响之大”一段,抄自《扬州曲艺史话》158-159页;
   35页“扬州道情”一节,抄自《扬州曲艺论文集》134页;
   36页“扬州清曲影响”一段及表格,抄自《扬州曲艺史话》245-247页;
   42页“竹枝词”一节,抄自《扬州文化谈片》252-253页,;
   49-52页“清代扬州竹枝词”,抄自《扬州文化谈片》255-270页;
   53页“清代著名小说家”一段,抄自《广陵绝唱》126页;
   54-55页“扬州世俗小说”三段,抄自《广陵绝唱》127-130页;
   57-58页“石成金笑话”一段,抄自《扬州曲艺论文集》6-7页。
   该书的第一章起自17页,止于70页,短短篇幅竟有这么多的内容抄自韦先生的文章,实在匪夷所思。
   韦先生说,作者的抄书,有的是明抄,有的是暗抄,有的略加注明,有的不加任何说明。韦先生感到最气愤的,是作者把他的精心结构的文章不露声色地分割化解,然后据为己有。
   除上述第一章之外,第二章卢见曾与李绅之轶事、扬州盐商之习气;第三章扬州歌吹之历史、曲坛状元之评点;第四章“扬盘”与“洋盘”之辨析、“春台”与“春台班”之考证、扬州庙会之种类、扬州书场之历史;第五章盐商昼眠之习惯、销金锅子之演变、高丽安岐之事迹;第六章扬州盛衰之描绘、清代小说之查禁、清曲选材之特点、扬州鸳蝴派之概况、扬州城地位之变迁、江南文化圈之总结、朱自清俗曲之研究、陈汝衡学术之生涯等等,无不大肆摘抄韦先生的文章。
   韦明铧先生说:“最可笑的是,她大抄特抄我的文章,还要装作比我高明。比如她在第36页说:‘韦先生的观点,学界有人认为其有夸大之嫌。但鉴于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比韦先生疏理得更清楚的材料,笔者还是引用韦先生的列表来说明扬州清曲的影响。即使难免有乡土情结的倾向,相信基本事实大多数应该是存在的。’既然写博士论文,理应有自己的立论,怎能如此含混为文,拿不出半点自己的见解?324页说:‘扬州清曲研究专家韦明铧先生认为这种中兴是特殊的社会条件造成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繁荣。笔者不以为然。由于篇幅关系,本书无法对扬州清曲作细致具体的分析。’她不同意我的观点自然可以,但既作博士论文,观点与他人不同,怎能不加以论列?以篇幅关系为理由不加论述也罢,而在这段文字后面又继续大段抄录我的文章,充当她的著作。既大肆抄袭别人的东西,又要装得比别人高明,真是太‘聪明’了一点!”
   目前学术腐败屡见不鲜,浮躁风气弥漫学界。韦先生表示,他不愿为此耗费太多精力,但保留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



关于博士抄书一事,她本人已经写信给我,并专程来扬州向我反省和道歉。我暂时不发表她的信。我只是希望fracken以后读书要认真些,切莫自以为是。我还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吧:



读书真的不容易!



[ 阅读全文(184) | 回复(3) | 引用通告(0) | 编辑 ]  

--------------------------------------------------------------------------------
  Post  by  韦明铧 发表于 2007-1-29 19:29:11


来源:
http://www.yznews.com.cn/blog/us ... ves/2007/30649.html

TOP

引用:
原帖由 扬州清曲 于 2009-11-28 20:26 发表
读书真的不容易!
...
请师生都好自为之,不要认为这种行为有什么大不了的。

抄袭者日后还成为人师,“无伤大雅”吗?

想想后果吧!

此案必须严惩,给大家一个认真的交待!

作者本人和导师都应该避开,成立独立的核查小组,给出独立的评判报告。

多少学学上海“钓鱼”案,这样才还事情一个本来面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