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在线讨论】研讨主题: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

人的因素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是第一位的,但可能不仅仅要关注文化的个体传承者,或者传承群体,可能要扩大关注的范围。

TOP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0-11-9 21:17 发表
很多论文喜欢分析个案,或从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整体进行讨论,这无可厚非,当大家过多的思考着学科危机的时候,对运动的反思往往会找出一些眉目

每次谈起非遗,我更多的喜欢谈传承人。锡诚先生专门写过传承人的文 ...
民俗现象的存在与否,不一定要归于传承人,即使有传承人,但没有欣赏传承人的工作的社会空间存在,那么,文化遗产真的就是文化遗产了,活力没有了,保护只是狂风中护住可能燃尽的蜡烛而已。

TOP

引用:
原帖由 竹林遗风 于 2010-11-9 22:14 发表
我觉得保护传承人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关于相关非遗事项生存环境的保护、改善或调整。只有有了合适的生存环境,才能继续传承,有所发展。
我们已经看到,即国家给了某些传承人一定资金,鼓励其继续传承某项技艺,但 ...
“非遗事项生存环境的保护、改善或调整。只有有了合适的生存环境,才能继续传承,有所发展。”这句话可能存在一个本体的误区,诚如墨顿对功能主义的修订中提到的:“到底是社会环境是因,还是民俗现象是因?”
“保护、改善或调整”,对于一个变化中的社会环境,从何说起?
变化中的社会环境,谁来,谁有能力来“保护、改善或调整”?

TOP

引用:
原帖由 周波 于 2010-11-9 22:19 发表
传承,既要有资金支持,更要有兴趣。否则在金钱的鼓励下,可能慢慢的徒有其表了,如果徒弟只为钱去学,能传承下去吗?更何况政策并不一定具有连续性
当传承成为一种兴趣,未曾不可,从功能上来说,兴趣也算是一种功能,兴趣能当饭吃吗?兴趣功能的背后是什么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贺 于 2010-11-9 22:18 发表

有点才有面啊,现在中国许多民间文化的传承后继无人,这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情。只有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得以传承,才能谈及以后更广泛的关注。
是的,但我并不担心传承后继无人的民间文化的消失,是的,消失是很可惜的,但是,变则通。
民俗学中的一个来源可能是考据学的方面的,不是我反对考据学,而是,民俗学本身就是一个活着的,存在当下的学科,因此,和时代的民俗现象的结合是很重要的,其中,有基础的研究,也有应用的研究。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贺 于 2010-11-9 22:52 发表
大众的民间文化价值认同存在误区和偏差,也是导致传承环境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误区和偏差”?
凭什么下这个断定!为什么不说是“改变”呢?
民俗学中心主义?

TOP

引用:
原帖由 竹林遗风 于 2010-11-9 22:47 发表

这种环境的改善,可以是从外部入手,比如说倡导人们对某一些传统工艺的兴趣和认识,也可以从内部入手,调整非遗本身,使其更适合当下社会。请溪哥指教。
指教不敢当,大家交流。
倡导是一个官方的词汇,一倡导可以做很多工作,也可以喊喊口号就算了。
兴趣和认识  现代社会的兴趣和认识对象何其多!
调整非遗本身的什么呢?如何调整?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整?
基础研究何其重要!

TOP

引用:
原帖由 jinjshan 于 2010-11-9 23:09 发表
从非遗事项的保护到传承人保护再到传承环境的保护,
看到各位大侠分享的这么多个人见解
偶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和我们经常提的整体性保护的理念联系起来
还有现在的生态博物馆和民俗村是不是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值 ...
民俗村中的民俗算不算是真正的原生态的民俗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贺 于 2010-11-9 23:10 发表
当一种文化闯入另一种文化之中,才会发生文化的震撼,但身在其中的人们却不自知。文化间的碰撞,使一些人在文化的选择上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往往生会产生一些误区,放弃自己文化的现象这也是屡见不鲜的,这 ...
文化变迁包含文化间的交融,也包括文化自身的发展。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贺 于 2010-11-9 23:16 发表

现在非遗市场化严重,“生态博物馆”“民俗村”也不能幸免啊!如何应对非遗的市场化也是我们应当迫切关注的问题!
赞同!

TOP

引用:
原帖由 jinjshan 于 2010-11-9 23:17 发表
传承人说:我们刚刚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要张开双臂迎接新的文化
但是一转身发现自己原来的文化又被大家捧到了很高的位置
然后又回过头来把自己已经丢弃的东西又捡回来了,只是这个时候可能已经有很多东西再 ...
于是,他就要思考啊,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啊!
这时候,不要忽略了人的主体性。

TOP

谁来指路呢?他的指示就是万能的吗?
事实就是头破血流的!世界大战不用说了。
就算是在民俗现象中,巴厘岛上的人们也在争啊。(格尔茨《文化的阐释》)

TOP

引用:
原帖由 jinjshan 于 2010-11-9 23:30 发表
弱弱的问一下:现在是自由讨论时间吗?
是的。而且很能激发火花。把我看过的书都串起来了。
收益中。。。。。。

TOP

引用:
原帖由 jinjshan 于 2010-11-9 23:25 发表

个人觉得其实有很多民俗村根本算不上真正的原生态
甚至相反,他们借鉴了很多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也可以说是运用别人的资源来重塑了自己的文化,现在一些配合旅游业进行的这种村落这种现象据说非常普遍,而且不止限 ...
一种现实,当民俗村成为一种民俗现象的时候,民俗村的讨论也就降温了,或者局部化了。

TOP

非遗进校园 志愿者的形式?

TOP